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关于做好集体备课的几条建议(修改稿)

发布时间:2020-03-03 22:51:1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关于做好区级集体备课的几点思考

在8月24日教学校长会议讨论的基础上,8月27日教研室召集部分学科的备课组长开了个座谈会,就如何进一步做好集体备课工作进行了研讨,大家提出了行动过程中的疑问、遇到的困难以及今后的建议,现整理好和大家一起学习,不到之处,大家再一起研讨。

一、要确立以学生发展为重的学生观。

公平和质量是义务教育永恒的主题。公平就是面向全体,教师的良心和责任不是仅仅教出几个好学生,也不是仅仅取得一个好的录取率。真正的教育良心是要关心每一个学生的成长,通过教育,给每个家庭希望,要做到这点,要做到这几点:

1.要科学制定教学计划。教学计划不仅仅是根据教材来制定,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尤其是本地区学生的实际情况。起始年级,小学一年级、初中一年级及小学三年级的英语、初中二年级的物理、初中三年级的化学等学科开始的时候都要相对放慢,难度也要适当降低,教师的教学要举重若轻,让孩子觉得这门学科只要我认真学习,我就能学会、学好。千万不能一开始就给孩子一个下马威,失去信心的学习、畏难的学习是永远也学不好的。不过也不要担心教学的进度慢,开始慢,不等于以后慢。开始的时候,培养了兴趣,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学习上路后,学会了走路,他就会越走越快。所以,要有足够的耐心,要让学生保持对新学东西的好奇心。教学切忌贪多、贪快,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的教学一定要透彻,做到宁愿让学得快的同学等,也不能让学得慢的同学掉队。

2.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立德树人不是一句空话,要落到实处,第一个抓手就是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一定要高度重视开学第一课,原则上不要上学科知识课,要注重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良好的学习品质。学业成绩不会跟学生一辈子,但习惯会、品行会。

3.计划的执行要有灵活性。各备课组制定计划时已经考虑到各校的实际,但如何执行不是一成不变。一切的计划制定和执行都要从学生的实际学情出发,要从学习的实际情况出发,及时调整。如小学一年级的拼音教学,我们区就不能和崇川区比,我们要放慢进度,因为生源不同。同样,区内,竹行小学的进度可能也不能和实验小学比,还要放慢进度。所以,每个年级的备课组,一个阶段的教学后,都要集中研讨,及时修订教学计划。但各校在执行进度有变化时,一定要区级备课小组讨论通过,不得擅自改变计划。

4.教学的内容要有取舍。研讨中普遍反映的问题是教学时间不够用。第一,这里涉及到一个教教材和用教材的问题。教学不是仅仅把教材教完,教学是要完成本阶段课程标准规定完成的任务。所以,各备课组还要进一步组织学习课程标准,进一步梳理,哪些应该重点教学,哪些应该归并教学,而不是平均用力。第二,还涉及到学情问题。对有些学生,由于历史的欠账较多,教学一定要有分层,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教学要求。所以,教学一定不能贪多,对学习基础欠帐较多学生,教学内容一定要大胆取舍,能学多少教多少,学生才会不断进步。如果,对这些学生如果还是完全按常规教学,学生反而会学不进。

5.要做好诊断性测试工作。集体备课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提高学习效益,而如何提高学习效益,最优的方法就是因材施教,实施个性化教学。要做到这点,就要我们充分设计好平时的作业。每一次的作业其实就是一次诊断性测试,作业的功能除了检测学习的效果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功能不能忽视,那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作业的设计要有针对性,既要既要检测学习的效果,更要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这点出发,我们的每一次练习,每一次测试,都要做到教什么就练什么,教多少就考多少。学生的基础就是我们的出发点,他的接受能力是我们的教学最终目的。

二、要确立以解决问题为要务的工作观

集体备课,按照目前的要求,各年级组都遇到很多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对我们是挑战,更是考验。需要我们集大家的智慧,一起解决。 1.要有积极主动的工作态度。工作中遇到问题不可怕。关键是如何认识问题,如何对待问题。本次集体备课,以年级和学科备课组为单位,在各校建立分年级学科备课组的基础上,成立区各年级学科组,实行主备课人初备和全员复备制度。区集体备课实行学科组长负责制,各校备课组长为区学科组副组长,在组长的安排下开展集体备课活动。学科组长责任重大,尤其是区学科组长。讨论中,大家提出了一些问题,如在大家的基础上选出主备,如果以后集中在几个优秀的人身上,怎么办?集体研讨过程,老师不发言怎么办?备课过程中时间来不及怎么办„„我说,这些都是应该在备课组内解决的问题。问题很多,我们可以通过大家的讨论,一个一个的理出来,分分类,排排序,列出问题清单,根据问题清单确定本学期本组的集体备课研讨计划,形成倒逼机制,好解决的先解决,困难的逐步来,就像金海清局长说的,只要方向正确,离目标总会不断接近。

2.要充分认识集体备课的主要目的。本次集体备课的出发点是为深入贯彻落实《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江苏省基础教育教学改革行动计划的通知》精神和市教研室“十二字”课改要求,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建立全区基础教育教学新常态,目的是全面提升区域教学质量。因此,集体备课不是做盆景,不是做精品,集体备课是为了推动大家一起把常态课做好,上好。要达到这个目的,最主要的是要提升全体教师的教学水平,从这个角度出发,集体备课更是一个全员培训。所以,主要学科,小学语文、数学、英语,初中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等学科一定要杜绝预先确立主备的现象,必须在个人备课的基础上商谈确立主备,一开始,哪怕不完善也没关系,但方向不能变,一定要让全体教师都行动起来,不能让集体备课演变成集体偷懒。音乐、美术、体育等学科可以根据教师个人特长尝试主备先设的做法,但集体教案必须有研讨,要做好研讨记录。

3.要进一步落实课改要求。一是要严格控制教师的讲,二是要改变课堂教学的结构和顺序,要让学生有充分活动的时间,三是合作学习的机制要建立,要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推动全体学生整体前进,如建立这样的合作学习机制:每次展示让组内的三号学生展示,然后由一号同学提问四号同学,确保全组学生都能学会。另外,课改的目的是要让学生动起来,学生动起来了,课堂才能活起来,学起来,效率才能高起来。因此,活动的设计非常重要,小学一年级语文在制定计划时就充分考虑到这点,在每个阶段计划后面提出活动建议,值得借鉴。

三、要确立突出长板为追求的学习观

互联网+时代,大数据时代的教育变革同时也推动中我们必须不断学习,我们的教学要不断变革,翻转课堂、自适应学习、泛在学习、碎片化学习都倒逼着我们要改变自己、改变教学生态。

1.要积极学习运用教育新技术。本次集体备课最终全部要实现电子化备课,所以,交互式电子黑板、极课大数据的使用、电子书包教室的使用、BB平台的使用等都是等待我们去学习的内容。这里,就需要组长带头、学科带头人带头、学校领导带头,谁先学会了,谁才能在新一轮的改革中占领先机。

2.要不断创新工作方法。不要要求什么都面面俱到,什么都要做完美,集体备课要求做到有教案、学案、ppt、微课、课堂练习、巩固练习、家庭作业等,不是每课都要这样,也不是每一课都要全有,各学科可以根据实际调整。如小学

一、二年级就没有必要四套作业,最多两套就行了,而且也没有家庭作业。其他起始学科也一样,开始的时候作业做多两套就行了。作业的设计主要是为了分层教学的需要。所有的设计以如何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为前提,以最大可能实现个性化教学为目的,不是一层不变的,要在行动中完善。

3.集体备课中各学科要有充分本学科特色和本组特色。如初二英语学科组提出,英语教学PPt课堂教学很重要,他们准备主要做好ppt的设计,以此提出本组集体备课的特色,这样最有利于教学,小学一年级数学通过梳理板块分块实施集体备课等都是不错的尝试。像极课作业的设计和微课的拍摄,虽然目前平台还没有搭起,大家也完全可以根据前一阶段的学习,先思考起来。

4.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探索在线和在场现结合的教研新范式。

互联网+时代,最大限度地拓展另外我们的时间和空间,如何充分利用互联网时代的优势,改善我们的心智模式,改进我们的工作,创新我们的工作方式,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思考,去探索。如何利用在线互动的方式开展教研活动,如何碎片化做教学研究,如何最大限度地寻求外力支持等等都会给我们的教研带来崭新的革命。

总之,集体备课是我们的一个尝试,目的就是让每个教师都动起来,改变目前的课堂教学结构和顺序,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效率高起来。这个方向不变,各学科组长完全可以根据各自的实际,思考和探索信息化教学在本学科教学中的运用和作用,引导每一位教师重新思考自己的角色,充分利用学校已有的和即将建成的教育信息化的各种设备,建立属于本组的集体备课机制,个性化开展集体备课工作,改进自己的教学,促进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去学习。各校、各专兼职教研员对各备课组开展的活动要积极主动关心、指导,相信组长、相信每一位老师,进一步重点思考: 1.教学进度、教学难度、课堂互动等教学问题,我们该有什么行动?2.作业负担、教辅资料等我们该有什么具体措施?怎样执行?3.课堂教学管理究竟怎么创造性的管?教师如何找准自己的定位?4.教学诊断我们该有怎样务实的举动和创新?如何运用大数据的反馈来进一步改进我们的教学,逐步去实现真正意义的个性化教学?让我们共同努力,大家一起把集体备课这项活动推动起来,把这项工作做好。

做好班主任的几条建议

怎样做好集体备课

如何做好集体备课

如何做好集体备课

平方根教学建议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

关于做好集体备课的几条建议(修改稿)
《关于做好集体备课的几条建议(修改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