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大学生轻生现象的原因及对策探析 发言稿

发布时间:2020-03-03 18:56:4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大学生轻生现象的原因及对策探析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下午好!

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研讨和交流是建设“学习型、研究型”辅导员队伍的需要,更是提高辅导员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的需要。作为第一个发言的人,我压力很大,希望我的发言能够起到破砖引玉的效果。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我对这个专题的思考。

一、大学生轻生现象的研究现状

大学生轻生现象一般是指大学生在各种负性因素的影响下轻视自我生命(自杀)和他人生命(伤害)的行为现象。负性因素一般是指给学生造成消极、负面影响的因素,常见有感情挫折、丧失、学习、人际、惩罚、拮据等。一般探讨比较多的是大学生自杀现象,伤害他人现象探讨的比较少,以下主要针对自杀现象。 大学生自杀现象是一种突发事件,更是一种危机。大学生自杀行为具有冲动性、情绪性、轻率性、非表演性、致命性、关系性、传染性特点。

大学生轻生现象近年来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在中国知网中以“大学生自杀”或“大学生轻生”为题名进行精确搜索,得出420结果,其中自2005年至今共计341篇,08-10年就有151篇;302篇集中在社会科学的心理学领域。这些研究在心理学理论指导下,采用案例分析、问卷调查、社会统计、数据对比等方法对大学生自杀态度及影响因素、自杀原因、自杀的预防、干预以及应急处理机制等都有了进一步深入的研究。同时,由于大学生背后的社会牵连过于广泛,近年来媒体对大学生轻生行为给予了较高/过度的关注,学生轻生的报道不时见诸报端。

二、大学生轻生现象的认识

1、大学生自杀是高校辅导员校一个不可回避、更不能忽视的问题。我国大学生自杀率高于同龄其他人群,是同龄其他人群的2~4倍。有研究表明,我国大学生平均自杀率在十万分之二,但有自杀意念(有过自杀自杀想法)的多达10.7%;自杀已经取代突发疾病和交通意外成为大学生意外死亡的第一大原因。

2、学会自我调适。大学生轻生现象是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的现象,我们要以可能发生的事情高标准、严要求对待自己的工作,把工作做到实处,但不要成为压垮自己的最后一根稻草;要保持潜在的警惕,但不要形成长期的潜在焦虑,做到各方面无可挑剔,那就尽人事、知天命吧。

3、大学生自杀行为时可以预防的。有研究表明,六成以上的自杀死亡都是可以预防的。同时冲动型轻生比例是比较少,大多数自杀行为在实施前都会有一段时间的矛盾期,表现出一些异常征兆。这要靠辅导员耐心、细致、扎实有效的日常教育管理工作。

4、辅导员在大学生轻生预防中所承担的角色。有研究者认为,辅导员在大学生自杀预防中承担者心理咨询师和心理医生、情感困惑的指路人和情感危机的调解者。生活矛盾的协调者、心理危机的发现者、自杀事件的善后者的角色,在多级危机干预机制中应处于中心角色的位置。不可否认,辅导员处在学生工作的一线,与大学生接触最多、影响最大,辅导员应扮演者重要角色。从对辅导员“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的定位来看,辅导员在大学生自杀危机干预中应主要承担者危机发现者、早起干预者和善后的配合者角色。

三、大学生轻生的原因

大学生自杀行为有其复杂的内部外部原因,覆盖社会、家庭、学校、心理及

生物等诸多因素。各因素很少单独导致自杀,而是多种因素有机整合在一起产生作用。

大学生自杀的内部因素方面,包括遗传因素、精神疾病、躯体疾病和不良个性。有自杀倾向的大学生几乎都有不良人格倾向,如自卑、闭锁、多疑、抑郁、悲观、孤独、偏执、极为内向等。

大学生自杀的外部因素方面,包括(1)家庭环境不良、家庭教育畸形、家庭经济困窘形成的家庭因素;由心理教育缺失、学业压力过大、人际关系受挫、情感受挫等形成的学校因素;由就业形势严峻造成焦虑的增强、社会变革引起心理失衡、社会文化的负面影响而形成的社会因素。

内外部因素共同作用,再受到负性事件的刺激,走入思想的死胡同,形成严重的心理危机,宣泄、疏导渠道的不畅,干预的不及时,自杀行为的实施率就比较高了。

四、大学生轻生现象的对策

预防大学生自杀是一个系统的工作,不是高校、更不是辅导员单方面的工作,要靠社会、家庭和学校多方面有效协作,形成个体-学校-家庭-社会多方联动的危机预防与干预模式。对于高校来说,应建立一个集心理普查、咨询、跟踪、干预调节为一体的大学生自杀预警干预机制和善后处理机制;对于辅导员来说,应在日常管理中关注和加强一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理论学习,提高判断和干预能力,做到早发现、早干预。

一般来说,从自杀意念的产生到自杀行为实施之间都会有一个或长或短的矛盾期,表现出一些不同以往的言语和行为征兆。若发现有下列情况之一,应该考虑到其自杀的可能性:①面临严重的外部精神刺激,对求职失败、经济拮据、失恋、人际关系破裂等情况个体承受能力相对较差者。②有明显的心理障碍或人格缺陷,情绪长期抑郁低落,性格极端孤僻内向,与周围人缺乏正常的情感交流,拒绝社会交往。③缺乏明确的生活目标,对现实冷漠不满,对未来沮丧绝望,思维偏激,行为冲动,易走极端。④在近期内有自我伤害或自杀未遂行为者。⑤向亲人、朋友、同学等,或在日记、言语中,直接或间接谈论与暗示自杀的意愿,与朋友讨论过自杀的方法,并做某种物质准备,或在能自杀的场所徘徊等。⑥有个人或家族自杀史。对于以上情况一旦出现可疑情况,应尽快寻求专业的危机干预。

同时学会甄别心理问与学生的思想态度问题,全面关注各类人群,重点关注毕业生、家族精神病史学生、曾患有抑郁症、强迫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等心理障碍和由自杀倾向的高危学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五特学生。

根据自杀者的一般心理表现和有关知识经验,对大学生心理危险性的评定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①具有明显的外部精神因素的刺激,如学习成绩下降、失恋、人际关系危机、患有严重的躯体疾病或身体有残疾等;②情绪低落,悲观抑郁,对自己自罪自责,有强烈的罪恶感和缺陷感;③性格孤僻内向,与周围的人缺乏正常的感情交流;④有严重不良的家庭成长环境,如家庭破裂,缺乏家庭温暖等;⑤缺乏明确的生活目标和信心,对事物易产生悲观失望的情绪;⑥曾有过自杀企图或亲人中曾有人自杀过;⑦突然收拾东西,无缘无故向关系亲密的人道谢、赠送礼物;⑧谈论自杀,诉说关于准备自杀的实际想法,直接或间接地有过自杀的暗示和威胁。 关注学生异常变化。大量事实研

究表明,自杀者在实施自杀行为之前会

发生一些行为上的异常变化,这些异常

变化是需要我们引起关注的。例如出现严重抑郁的表现,或长期抑郁的人突然

出现情绪好转;与人谈论自杀计划,包括

自杀方法等;中断与他人的交往流露出

无助或无望的心情;突然与亲朋告别谈

论与自杀有关的事;突然丢弃所拥有的

物品;将原本杂乱无章的事情,整理得井

然有序。将珍贵的东西送人或安排后事;

徘徊于一些高楼、山崖、江河边等地;频

繁出现意外事故等。

二、建立完善的信息收集和预警机制。

对于大学生自杀的预防不仅必要而且可行,关键在于发现机制是否完善。对于我来说,完善基本情况统计表,掌握家庭信息,加强与家长联系;每班每周至少一次课堂点名,及时掌握学生动态,及时寻找谈话;建立班级网络群体,关注学生的网络日志等;经常到宿舍查看,解决宿舍问题,了解寝室人际关系;每月一次宿舍全普查,奖优惩劣;建立寝室长-班干-党员的多重信息收集机制。重视寝室长在信息收集中的作用,加强寝室长的心理知识培训,一般要求寝室长定期上交寝室成员情况的汇总报告;信息员和班干定期汇报班级情况;党员包干责任制。形成交叉复合式信息收集网络,关注了解学生一点一滴的动态信息。用某个班干感叹的话说:“你怎么什么都知道啊!”

三、以爱心和责任心感动学生,创建和谐和温暖的集体氛围,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 让有心理困惑的学生愿意找自己寻求支持和建议。在耐心的沟通交流中掌握更多的信息,从而采取更加富有针对性的措施解决学生思想问题。一些用烂的方法仍然有很大的效果、生日点歌、短信祝福、q群贺卡、班级日记、记录本批改等。

四、加强挫折教育、感恩教育,引导学生学会压力管理、情绪管理。

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经受考验、承受挫折的能力,教会他们合理宣泄情绪、缓解压力的方法。

自杀者中性格内向与较内向的占95.2%,孤僻的占52.4%,虚荣心强的占71.4%。 通过对广州地区414名进行问卷调查得出结果,大学生中有自杀意念的比率较高(25.8%),最穷和最富的人是自杀意念的高危人群。家庭经济收入是影响大学生自杀意念的重要因素,预防和干预大学生自杀事件要积极关注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自杀意念率最高的是收入不稳定的人,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贫困生。

大学生不文明现象出现的原因及对策

浅析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的原因及对策

浅析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的原因及对策

道德冷漠现象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小区常见不文明现象原因分析及对策

浅论占道经营现象、原因及对策

大学生伦理道德缺失现象及对策探究

中职生厌学现象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初中数学作业抄袭现象的原因及对策

特岗教师流失现象的原因及对策

大学生轻生现象的原因及对策探析 发言稿
《大学生轻生现象的原因及对策探析 发言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