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史料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发布时间:2020-03-02 02:40:3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摘 要】史料教学的观点很早就提出了,新课改以来,史料在教学中的运用和在试题中的出现率就更多了。那么,中学生运用史料作为证据,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诠释历史的能力、历史思维的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探索和创造的能力,养成独立思考、处理信息的能力。

【关键词】历史教学;历史材料

新课改形势下,连云港历史中考试题的历史选择题和非选择题都大量使用了文字材料、历史表格材料和图表材料。题目设问角度灵活、能力层次分明、答案简单浓缩,有效地考查了考生对书本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历史考试的进步中,因为历史学科的学习很容易陷入空洞的说教和纯粹知识记忆中,试题中大量材料的引入,使历史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历史学习是对现成知识的记忆的传统模式,即“贝多芬(背多分)”,也摆脱了过去死抠教材命题的困境。

因此,对历史材料题的解答既是教师教学的重点内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内容。如何突出这一重点,突破这一难点,如何利用好历史教材中提供的各种材料组织教学,使教学取得举一反三的效果,是摆在我们历史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经常被使用的历史资料大体分为两种:一种来自于教科书,另一种来自教科书以外各种原始资料历史典籍、历史书籍。历史材料包括文献典籍、图表、实物图片、笔记碑文、考古资料、影视等。

历史教科书中提供的历史资料是历史教学的主要来源。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的历史教科书提供了丰富的历史资料,有文字、图表、地图等,这是历史教科书的一大进步。教科书提供的资料一般是与教科书内容紧密联系的原始资料。例如,八年级上册《近代工业的兴起》这一课有这样一段材料: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引自李鸿章。这是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李鸿章对自己兴办洋务的一番感叹。正文只是提到洋务运动的目的口号措施及评价, 而这段材料却是对正文的阐释和补充, 教学中如果重视了这些,会大大拓宽学生的视野,对培养学生的能力大有裨益。

原始材料又分为两种:一是最权威和最科学的历史事件的亲历者和当事者的第一手资料;二是所能看到的相关历史事件最早、较早的记录。一般说来这些材料在教学过程中被直接利用,可加强教学的科学性。如:在讲《辛亥革命》这课时,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性质只是简单的一句话,教师可适当补充《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一些原始条款。

第十九条 十一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五分之四以上之出席,出席员四分之三以上之可决弹劾之。

第二十二条 参议院议决事件,咨由临时大总统公布实施。

第二十三条 临时大总统对于参议院议决事件,如否认时,得于咨达后十日内,声明理由,咨院覆议。但参议院对于覆议事件,如有到会参议员三分之二以上仍执前议时,仍照第二十二条办理。

通过补充的材料使学生了解到《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第一手材料,学生对这个约法的性质也就有更深的理解。那如何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历史材料呢?

首先,读懂材料,逐步分析。在材料的运用中首先要通读材料,从整体上把握,对于不能理解的句子,教师要指导学生“细嚼慢咽”,逐句过关。如,八年级上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这一课中有这么一段材料:俄罗斯自北方,包我三面;英吉利,假通商,毒计中藏;法兰西,占广州,窥视黔桂;德意志,胶州领,虎视东方;新日本,取台湾,再图福建;美利坚,也想要,割土分疆。这中国,那一点,还有我份;这朝廷,原是个,名存实亡。替洋人,做一个,守土官长,压制我,众汉人,拱手降洋。——引自陈天华的《猛回头》。接下来这样设问:说一说这是学过的哪一幅图描绘的情况?它反映了当时中国怎样的一种社会状况?清政府成为洋人的“守土长官”是在哪一条约签订后?这段材料反映了当时中国面临被列强瓜分的社会状况。结合《时局图》一句一句的进行分析和理解,在分析的过程中引发学生痛恨当时清政府的腐败无能,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来之不易这样的情感。这样学生不是纯粹的死记硬背书本的知识,而是有了理解的过程,记忆也会变得更容易些。

其次,设计问题,由浅入深。对材料的理解和把握,我们通常是通过学生解答有关问题的形式来培养。教师应围绕新课程标准要求,根据学生实际学习情况,由浅入深的设计一些有层次的问题,从而逐步激发学生阅读材料的兴趣,启发他们积极思考。例如,八年级下册《伟大的历史转折》这课我出示一段材料: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的崛起座座城,奇迹般的聚起座座金山。春雷啊唤醒了长城内外,春辉啊暖透了大江两岸。啊,中国,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走进万象更新的春天。——引自《春天的故事》。由此我设计了三个问题:1.1979年的“春天”指什么?画了一个圈喻指什么?2.“神话般的崛起座座城”中,被称为“一夜城”的是哪一座?它“一夜”崛起的原因是什么?3.结合身边的现状,说说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中国发生了哪些变化?这样步步启发学生思考,书本知识和材料相结合,或促进知识迁移,或促使历史与现实相结合。

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教师已经认识到,运用历史资料进行教学的过程,同时也必然是一个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过程和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逻辑推理能力的过程,将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教师要充分利用历史资料,特别是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史料,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以便取得更多的实效。

浅谈史料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的运用

史料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有效运用

史料在初中历史教学运用中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

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的运用三大原则

初中历史 史料教学之我见

浅谈史料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史料教学在中学教学中的运用调查

浅谈史料教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历史教学中的史料运用

史料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史料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