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史料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有效运用

发布时间:2020-03-02 01:07:2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史料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有效运用

2011-10-02 09:40:44| 分类: 历史 |举报|字号 订阅

史料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有效运用

连云港市海宁中学

黄晓侠

在新课改的形势下,史料教学凸显其作用。无论是课堂教学、教学情境的创设、问题的设计与解答、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还是现在的中考命题,都需要丰富多彩的史料。因而近几年的历史教学中越来越重视史料教学了。因此,如何正确、有效地运用史料就成了备受历史教师关注的问题。

那么,究竟什么是史料?史料教学有何作用?怎样选取史料?我们怎样运用史料教学?下面笔者谈一些肤浅的认识:

一、史料的含义

史料即历史资料或历史材料,是研究和学习历史的基本素材,是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留下的痕迹。史料多种多样,如各种典籍、图画、笔记、碑文、图表、文物、民谣等。人们对历史的了解和认识就是从史料开始的。

依据史学专家对史料的分类,并结合历史教学实际,史料可分为两大类,即文字史料和图像史料。

文字史料是指用文字的形式体现和保存下来的人类活动记录。它分为两种:第一,文献资料。它包括古代的官方及私人的记述:如正史类、别史类、杂史类、档案类、方志类、文件类、传记类、日记类、报章类以及古文字类(如甲骨金文、石刻碑文)等。第二,文艺史料。如涉及历史题材的小说、诗词、戏剧、民谣、对联等。

图像史料,亦可称为可视史料或影像史料,主要是指适用于历史教学与研究的视觉图像,一般指地图、图片等传媒对象。是将实物等不能变为文字的材料,用图片形式反映的史料。如文物、古迹、图片、历史地图、数据图表、漫画等。

二、史料的作用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历史教学必须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入手。历史史料,不少内容生动有趣,有

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美国独立战争》导入设计:出示图片《自由女神像》(近景图)问:“锁链”象征什么?(象征英国殖民统治)“火炬”象征什么?(象征自由平等)断开的锁链象征什么?(摆脱英国的殖民统治)例如,学习《新文化运动》,可用两则征婚材料导入。 材料一(征婚启事)1.女子须天足 2.女子须识字 3.男方不娶妾 4.男死后

女可再嫁

5.男女双方意见不合可离婚

——征婚人蔡元培

材料二(征婚启事)一须文理通顺,能作短篇;二须大家闺秀;三须有服从

性质,不染时下习气

——征婚人章太炎

问:上述两则材料可以看出,辛亥革命后人们的思想观念的状况,同为资产阶级革命家的蔡元培、章太炎为什么有着不同的婚姻观?婚姻观的背后折射出什么样的思想观念?诸如此类具有吸引力的史料在教材中随处可见,利用史料创设情境,更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

2.活化教材,拓展视野

史料能比较生动地反映历史的本来面貌,既活化了教材,又拓展了学生的知识视野,帮助学生准确地领悟历史。如:在讲禁烟运动时,引用林则徐的上书:“(鸦片)流毒于天下,则为害甚巨,法当从严。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这句话充分说明鸦片输入严重危害了清朝统治,也进一步说明了禁烟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3.搜集史料,敢于质疑

对课本上已成定论的知识,在传统的历史教学中,教学者很少怀疑“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从此,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这样的结论。但有质疑精神者又会搜集到以下史料:例如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是否已经深入人心?

材料一 :1913年,某身着日式服装的革命党人途遇一老农,老农询问其国籍,某称“予中华民国人也”。老农“忽做惊状,似绝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当被告知亦为中华民国人时,老农茫然惶然,连声说:“我非革命党,我非中华民国人。”

材料二:民国初年,全国报纸总数高达500余家,不少报纸以“民主”“民权”“民国”和“国民”命名;全国报纸发行总数达4200万份,“读报者遂限于少数人,但报纸发表之意见,有公众的或私人议论,几乎下等之苦力,亦受其宣传”。

问题:①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现象?②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象?③综合分析材料

一、二,请你对教材的观点做出符合历史真实的修正。

4.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论从史出 ,史论结合是历史教学的本质特点。在历史教学中,根据学生年龄阶段和认知水平,教师选取恰当的史料展现给学生,让学生亲身感受历史发生、发展的过程,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阅读、提取有效信息、分析、讨论史料,从而形成自己的历史认识,提高能力。

三、史料的选取

1.根据教学内容来选取史料

教师要依据教学内容精选史料,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通过这些精选的史料学习历史。

2.摘引与转述史料

运用史料的基本方法是摘引、转述,或两者的结合。一是对那些易于知晓但散见于各处的文献资料,用摘引的方法,将有关的文字资料撷出放在一起去说明相应的问题;二是对那些文字难懂且篇幅较长的文献,宜采用转述的方法,即教师将其内容用通俗易懂的话介绍给学生;三是在一般情况下运用文献资料大都是摘引与转述两者结合的形式。所以教师在教学实际中“对文献常要进行加工和编辑,常常是简化语言,而且很少原封不动地提供文献,经常要删去文献中难懂和没用的部分”。当然,过分地改写、编辑等也会造成问题。

3.选取大众化史料

教师课堂教学中要选择那些大众化的史料,这些史料一般经过史家考证,大多被认为是可靠的,同时也是非常典型的史料,能说明主要的历史现象与历史问题,教师应该在如何运用这些史料上多下功夫。

4.依据学生实际使用不同形式的史料

教学实际中使用的史料,可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在最低的水平上,用简化的语言对史料进行大量编辑与改写,删除所有无关的内容;第二层,对不必要的材料做一些删减,并用一些现代语言对文献进行翻译和转述;第三层,为使文献脱离原始状况而进行抄录或摘录;第四层,处理原始状况下的文献。因此,教师要特别注意提供结构合适的材料,这就要提供材料的具体范围,联系其他的文献,提供出处及指出重要性。

四、史料教学的现状

目前史料教学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不能精选史料,教师没有通透史料,史实不透;二是为史料而史料,教师不是用史料教学,而是研究史料,是教师本身对史料的精读、泛读不理解;三是用史料但设问无效,教师能够读史料,问题设计较好,但与主题不太符合,缺少目标意识;四是史料脱离学生,学情把握不准,忽视学生水平,史料的量太大、字太多,学生没兴趣读史料。

五、史料教学的策略

历史学习和研究是建立在史料基础之上的。史料教学成为实现历史课程目标的重要媒体和途径。如果教师能巧妙加以运用史料教学,既可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又能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因此,不论哪一类史料,要取得较好的效果,必须讲求史料教学的策略。

1.逐句过关,注重细节

教学中选取的重要史料,不管是教材已有的还是补充课外的,教师要指导学生“细嚼慢咽”,逐句过关。对一些冷僻的读音、字义,难懂的典故等细节,教师要讲解到位,用历史的细节性的史料来显示历史的魅力。

2.精心设问,培养能力

对史料的理解和把握,要通过让学生解答有梯度性问题的形式来培养。教师应精心设计具有层次性、富有启发性、规律性的问题,激发学生阅读史料的兴趣,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从而促使学生的思维向新情境纵深推进,以更好地理解教学的难点和重点内容。要注重引入的启发性,情境创设必须以问题为中心,为学生的积极参与创造条件。

例如:《北魏孝文帝改革》

材料:帝引见群臣,诏断北语„„又诏迁洛„„又诏改国姓为元氏姓。

盖帝优于文学,恶本俗之陋,欲以华风变之,故不惮此举也,然国势之衰,实始于此。

——(清)赵翼《魏孝文帝迁洛》

问学生:最震撼你的是什么?(改姓)赵翼的观点(国势之衰,实始于此)

对不对?

3.引入史料,适时有效

史料在教学中有效运用,要注重史料引入的时间点。如《七律长征》作为

史料引入教学,《长征》在哪一教学环节,可以作为史料研习?(描述长征经过、概述长征精神)

再如:(朱元璋的诗)“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

翁,日高丈五犹拥被。”问题:朱元璋为什么这般辛劳?教师甲:作为引入“明朝废除丞相制度”的教学情境。教师乙:作为结束“明朝废除丞相制度”的教学情境。思考:两位老师情境创设选择的“时间点”哪位更能增强教学的有效性?

4.史论结合,论从史出

对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教学时可恰当补充一些史料,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史料得出历史结论,提高学生提炼和论证观点的能力。例如:民国时期的一副对联:“袁世凯千古,中华民国万岁”。 问题:这副对联的作者想要表达的观点是什么?(从对联的对仗上看,袁

世凯对不起中华民国,作者反对袁世凯称帝)请用史实论证他的观点。

5.精选史料,追求真实

教师在选用史料时,要围绕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重难点的设置,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历史知识的储备情况,选用那些最具典型性和启发性的史料作为素材,加以编辑和整理。

史料只是一种间接性的媒介,落实在教学中,教师选择史料时一定要真实,在指导学生搜集史料时要教会学生鉴定真伪,使用史料时要尝试提出有意义的问题。历史不能虚构,真实是历史学的生命;历史不必虚构,内容很丰富,如历史知识有残缺、不足时,可做有历史依据的想象即再造想象;或明确告诉学生有缺漏,留待今后研究发现,给学生留一点探索的空间。

总之,通过史料教学,教师在材料筛选,问题设计,情境创设,课堂实践,不断修改完善的基础上,形成一套比较完善的史料教学方案,而学生围绕一个课题或问题搜集有关资料,思考分析,合作讨论,总结概括,从而形成自己的认识,从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形成完整的人格,提高能力。

史料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史料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的运用

史料在初中历史教学运用中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

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的运用三大原则

历史地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多媒体技术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思维导图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运用

浅析历史剧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运用[全文]

浅谈史料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史料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有效运用
《史料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有效运用.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