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如何让内训课程接地气(优秀)

发布时间:2020-03-03 13:06:2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如何让内训课程接地气

--明阳天下拓展培训

内部课程质量的关键在于内容匹配度,也就是俗称的“接地气”。如何做到接地气,主要取决于三大基本要素:组织的学习环境、岗位经验的萃取和内化、内训师传承技能的提升。

组织的学习环境

学习型组织是能熟练地创造、获取和传递知识的组织,是要求全体成员全身心投入并有能力负担学习的组织。从这个定义可以看出以下特点:

1.学习型组织的前提是先建立起“全员参与”的氛围:每个人都在教、每个人都在学、人人皆需为师、人人皆能为师,而不是纯粹地依赖外部或者内部某个特定的部门,如培训部; 2.经验的传授是双向的,互动产生知识。过去,我们认为培训是老师教学员,在真正的学习型组织构建中,老师与学员的角色是可以淡化,并且相互转化的。

在组织学习环境的建设方面,有两家企业让我印象深刻。一是淘宝大学,将优秀电商的经验集中萃取、标准化之后,传承给其他成长型电商;二是宝钢工程的“教学型组织构建项目”,甚至返聘了一批已退休的老前辈,让他们梳理总结自己的经验在组织内部再进行传承,这属于典型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思路,所萃取出来的内容自然也就符合了“接地气”的标准。 岗位经验的萃取和内化

过去,很多企业的培训思路并不成熟,过分依赖外部的经验输入,其结果是听起来都有道理,做起来无所适从。所以,多年来我一直坚持认为培训应该是“内外结合”,而且逐步以“内部经验的传承为主”。

内部经验的来源

毛泽东曾说过,“每个人都有打仗的实际经验,把别人的经验变成自己的,你的本领就大了。”从培训的角度上看,把岗位优秀经验变成组织的,组织的竞争力就大了。

组织内部的老员工、技术人才及管理者在摸爬滚打的职业生涯中,都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及教训。如何将“员工的个人智慧当作组织知识资产去管理”将成为培训管理者研究的一个新热点。

内部经验的萃取

内部经验的萃取需遵循三个要素:

动机。培训内容的开发与优化是一个长期工程,所以,要激发业务专家的动机,包括兴趣的调动、价值的吸引、压力的促动、信心的树立,这四者必须同时考虑、缺一不可。

标准。不能奢望业务专家在两三天内就学会“教学设计”“课程开发”等专业的理论与模型,必须给他们工具,先完成“从无到有”,再在实际中“从有到优”。

工具。尽可能利用工具去提升效率,降低难度。 内训师传承技能的提升

“内训师转型专职培训师后,课程就不接地气了”,我认为这是正常的,在从事职业培训师之前,我曾在两家公司先后任职过培训经理与培训学院院长,有一些体会。

对企业而言,“一切脱离实际业务需求的专业都是假专业”。所以,当时我们对专职培训师队伍的工作有一个“三三制”规定:课程的讲授和课程的研发各占工作任务的三分之一,还有三分之一必须到业务岗位上实际陪伴工作,没有打过仗或者曾经打过仗但已经脱离了前线的人,是没有资格教其他人怎么打仗的。

我认为兼职培训师队伍建设才是未来的主流。同时,兼职培训师的队伍建设需要注意三个方面。

1.不是培养内训师“能讲课”,而是培养他们“有课程能讲”。我一直反对用职业培训师的方法培养“内训师”,他们不需要那么多“江湖气”,更需要“接地气”,内部匹配度才是他们的优势; 2.不是培养“内部讲师”,而是培养“岗位导师”。现在很多企业因为习惯的原因,仍然称呼“讲师”,讲师的焦点在一个“讲”字上,很容易让人误解培训就是“讲课”,而“讲”更多的是对过程负责,企业培训需要的“不仅是对过程负责”,更要“对结果负责”; 3.不是“业务部门在帮助培训部门做培训”,而是“培训部门在帮助业务部门做培训”,一旦角色错位,将培训变成“培训部门的事”,那离悲剧也就不远了。

如果在“组织的学习环境、岗位经验的萃取和内化、内训师传承技能的提升”三个方面都有清晰的考虑,课程内容“接地气”也就不难了。

内训师培养更要接地气

接地气

工作总结接地气

年轻干部接地气

共建共享——让校园文化建设“接地气”

如何让美术课堂教学更“接地气”

下基层接地气心得体会

接地气励志文章

素材也要接地气

下基层接地气心得体会

如何让内训课程接地气(优秀)
《如何让内训课程接地气(优秀).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