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教育学》试题三(含答案)

发布时间:2020-03-02 12:24:2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育学》试题3

一、选择题(15分)

1.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

A.了解研究学生 B.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C.做好个别学生的教育工作 D.统一各方面教育力量

2.学生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是( )。

A.等同的 B.同步的 C.辨证统一的 D.互相矛盾的

3.教育是受社会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制度制约的,但它一旦形成独立的社会部门,就具有( )。

A.继承性 B.阶级性 C.永恒性 D.相对独立性

4.教学原则是有效进行教学必须遵循的( )。 A.具体细则 B.基本要求 C.发展政策 D.主要技能

5.智育中的“智”是指( )。

A.智力 B.知识 C.知识技能和智力 D.技能

6.教育是一种特殊的环境,它对人的发展起( )。 A.决定作用 B.动力作用 C.阻碍作用 D.主导作用

7.衡量一所学校教育质量高低的根本标准是( ) A.学生身心发展状况 B.师资水平C.教学条件 D.教学质量

8.下列方法中属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是( )。 A.演示法 B.讲授法 C.谈话法 D.实验法

9.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 A.备课 B.上课 C.考试 D.课外辅导

10.决定教育性质的是( )。

A.生产力发展水平B.政治经济制度 C.社会意识形态 D.民族文化传统

11.《学记》中“长善救失”这句话体现了( )。 A.循序渐进原则 B.教学相长原则

C.及时而教原则 D.发挥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

12.学校产生于( )。

A.奴隶社会 B.封建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13.教师的教育机智体现了教师劳动的( )。 A.创造性 B.示范性 C.长期性 D.连续性

14.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的( )。

A.基本途径 B.唯一途径 C.唯一手段 D.唯一方法 15.教学过程是以认识过程为基础的( )。

A.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 B.促进教师教的过程 C.形成技能技巧的过程 D.形成操作技能的过程

二、填空题(20分,每空1分)

1.教师的根本任务是

2.学生既是教育的 ,又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 。 3.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著作是《 》。

4.教育目的既是教育工作的 ,又是教育工作的 。 5.马克思主义关于 的学说,是确立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理论基础。 6.我国新时期的教育方针,即“教育必须为 服务,必须同_ _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 。

7.关于教育起源论中,“生物起源论”的代表人物是法国的 ,“心理起源论” 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的 。 8.人的发展包括 和 两个方面。

9.在品德形成发展中,知、情、意、行是辩正统一的,其中知是________,行是 。

10.现代社会教育包括 社会教育和 社会教育。 11.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做到 。 12..我国近代学制开始的标志是 的实施。

三、名词解释(16分)

1、教育(狭义) 2.学制 3.德育

4.教学

四、问答(每小题6分,共36分)

1.教师上好一堂课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2.现代教育的特征有哪些?

3.教育的发展要受人身心发展的哪些规律的制约? 4.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5.我国中小学常用的德育方法有哪些?

6.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应具备怎样的知识素养?

五、案件分析(14分)

请结合相关教学理论分析如下案例:

—位教师在讲授《植物的果实》一课时,课前曾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把自己认为是果实的带到教室里来,学生带来的有梨、苹果、香蕉、花生、核桃、葵花籽、胡萝卜等,上课—开始,学生就对胡萝卜是不是果实进行了激烈的争论,双方谁也说服不了谁,气氛异常活跃。教师因势利导地指出:“当你对一个事物拿不准的时候,你就拿一个和他相类似的东西和它比较,看它们有哪些相同”哪些不向?答案就很容易找出了。”他拿起一个苹果和—个梨,问道:“它们有哪些地方相同?为什么它们是果实呢?” “都能吃。”一个学生问答。

“能吃,对。但不一定所有的果实都能吃。”教师说。 “都是树上长的。”又有一个同学说。

“苹果和梨都足树上长的,但不是所有的果实部长在树上花草也有果实。”教师说。 “都是开完花结的果。”又有一个同学说。教师立即加以肯定。 “都有核儿。”一个学午猛然想起,脱口而出。

“是吗 ?那就要观察它们的构造了。”教师说:“好,切开来研究研究。” 切开后,教师问:“那核儿是什么?知道吗?”“是种子。”同学们回答。 教师说:“它的内部构造都有种子,种子是繁殖后代的,那么种子以外这一大部分叫什么呢?”

“叫果实。”一个同学答。

这时,教师总结: “对,平常我们叫它果肉,最外面一层叫皮,但科学的叫法,把种子以外的都叫果皮。我们都知道开花结果,果实都有两部分,就是果皮和种子。是不是果实,主要看里面有没有种子。”又问:“胡萝卜里面有没有种子呀?” “没有种子,不是果实。”学生回答,

试阐述以上这个案例运用了中小学常用的哪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的基本内涵是什么?它对于教师有哪些基本的要求?

《教育学》试题3参考答案

一、选择

BBDBC DDABB BAAAA

二、填空

1、传授知识和技能

2、主体、主体

3、《学记》

4、核心 依据、评判标准、出发点和归宿

5、人的全面发展

6、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生产劳动 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7、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勒图尔诺和英国教育家沛西·能 美国教育家孟禄

8、身体 心理

9、基础 关键

10、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

11、因材施教

12、癸卯学制

三、名词解释。

1、教育(狭义):是教育者依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使受教育者发生预期变化的活动。

2、学制: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3、德育:是教育工作者组织适合受教育者品德成长的价值环境,促进他们在道德、思想、政治等方面不断建构和提升的教育活动。

4、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按照明确的目的,使学生循序渐进地以掌握知识和技能,同时身心获得一定的发展,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的教育活动。

四、问答题。 答案要点:

1、教师上好一堂课的基本要求是: (1) 教学目的明确; (2) 教学内容正确; (3) 教学方法适当; (4) 教学过程紧凑; (5) 学生主体性充分发挥。

2、现代教育的特征有: (1) 生产性 (2) 民主性 (3) 科学性 (4) 创新性

3、教育的发展要受人的身心发展规律的制约: (1) 顺序性 (2) 不平衡性 (3) 阶段性 (4) 个别差异性

(5) 分化与互补的协调性

4、小学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有: (1) 爱岗敬业; (2) 热爱学生; (3) 严谨治学; (4) 团结协作; (5) 为人师表。

5、中小学常用的德育方法有: (1) 说服教育 (2) 榜样示范 (3) 实际锻炼 (4) 表扬和批评 (5) 奖励和惩罚

6、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应具备的知识素养: (1) 通晓所教的学科和专业;

(2) 具有比较广泛的基础文化知识;

(3) 掌握教育科学理论,懂得教育规律。

五、案例分析。

答题要点:这个案例主要运用了中小学常用的谈话法,也称问答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以问答的方式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它有利于调动师生双方活动的主动性,充分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有利于教学信息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运用谈话法时,要充分做好准备工作,要把谈话主题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水平结合起来,要灵活掌握谈话技巧,充分考虑可能出现的问题,要面向全体学生并具有思考余地,对问题的提出要简明扼要,忌模棱两可及暗示性,要启发学生思考,并做好谈话总结等。

最新教育学试题(10套含答案)

小学教师招聘教育学试题(含答案)

教育学测试题(含答案)

含答案幼儿教育学试卷单元测验三

微机 模拟试题三(含答案)

四川省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学试题含答案

教育学试题

教育学试题

教育学试题

教育学试题

《教育学》试题三(含答案)
《《教育学》试题三(含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