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教育学试题

发布时间:2020-03-02 12:25:0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11.(学生文化)是学生群体的价值取向、集体气氛、人际关系、行为特点的总体特征。

13.外部影响转化为内部发展要素的根据是(主观能动性)

15.有的人“大器晚成”,而有的人“少年得志”,这体现了个体身心发展的(个体差异性)规律。

17.“我们敢说日常所见的人中,他们之所以或好或坏,或有用或无用,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这是(外铄论)的观点。 18.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要求(教育工作要抓住发展的关键期) 及时施教,一旦错过学生发展的关键期,只会“事倍功半”。 19.在教育工作中,“不陵节而施”依据的是个体身心发展的(

)规律。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个别差异性

D.互补性

1课程改革的基本目标是推行

素质教育

2课程改革就其实质来讲,就是课程( )的问题。 现代化

3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 )

① 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

② 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 ③ 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

④ 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5校本教研的主体是 教师 4在“对话互动”式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 都是主体 6信息技术教育可以通过两种基本途径实施:一是通过开设信息技术教育课程,二是 在其他学科中浸透信息技术教育 7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的是( )

A.组织复习,认真考试 B.问题牵引,有问必答 C.整体规划,系统设计 D.选取课题,开展研究 8与自主性学习类似的说法是( )

主动学习

9既是国家课程目标在特定社区条件下的具体化,又对国家课程进行补充的课程是()

地方课程

10下列说法不符和新课程对教师定位的是( ) A.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B.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

C.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 D.教师是研究成果的消费者

1.×

2.√

3.×

4.×

5.×

6.×

7.√

8.× 9.√ 10.×

1.一般来说,场依存性强的学生的学业成绩要比场独立性强的学生差。 ( ) ( )

3.学生在某一学科期中和期末两次考试的成绩波动很大,说明测验的信度很低。 ( ) 2.学习策略比认知策略所包容的范围更广。

4.学生每天早上做广播操是一种学习现象。 ( ) ( ) ( ) 5.观察学习是与条件反应完全无关的学习形式。

6.一切有意义学习中都包含知识的迁移,在机械学习中没有迁移。

7.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每个学生都不是空着脑袋进教室的。

( )

8.将无逻辑意义的材料人为地赋予某些意义,以便于记忆,这也是有9.概括化迁移理论的代表人物是贾德。 ( ) ( )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接受学习”的创始人是 ;“掌握学习”的创始人是 ;“发现学习”的创始人是 。

2.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来的教师成长公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

4.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情境中的 与 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5.阿特金森认为,个体的成就动机可分为两类,一类是__________的动机,另一类是避免失败的动机。

6.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对解答问题有启发作用的相类似的事物叫_______。

7.桑代克等人的研究发现,只有当两种情境中有 时,才能产生迁移。

8.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分为知识、、应用、、综合和评价等六个层次,形成由低到高的阶梯。 等。

10.操作技能的特点有、、。

四、填空题

1.奥苏贝尔 布卢姆 布鲁纳 2.经验+反思=成长

3.教师的期望能够对学生的行为产生影响,这种效应被称为10.小学生人格发展的主要任务为培养主动性。

9.学生中心的教学策略主要有

、情境教学和 3.教师期望效应/罗森塔尔效应/皮格马利翁效应 4.学 教 5.追求成功 6.原型 10.外显性、展开性

1.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主要有三种直观方式( ) A.实物 B.原型 C.模像 D.言语 2.心理个体的发展具有的一般特点是( )

A.连续性与阶段性 B.顺序性与定向性 C.个别差异性 D.不均衡性 E.关键性

3.根据课堂纪律形成的原因,可以将课堂纪律分成四种类型(

A.教师促成的纪律 B.集体促成的纪律 C.任务促成的纪律 D.过程促成的纪律 E.自我促成的纪律

4.我国儿童和青少年的道德评价能力发展,一般经过( ) A.评价他人——评价自己 B.从结果——动机 C.从片面——全面

D.从自律—他律 E.从他律——自律 5.成败归因理论的稳定因素包括( )

A.个人的能力 B.工作任务的难度 C.个人的努力程度 D.运气 E.个人的身心状况 6.认知策略包括( )

A.复述策略 B.计划策略 C.精加工策略 7.相同要素/共同要素 8.领会、分析 9.发现学习、合作学习D.组织策略 E.资源管理策略 7.影响学习迁移的主要因素有( )

A.功能固着 B.原有认知结构 C.已有的知识经验 D.学习的定势和态度 E.相似性

8.与动作技能相比,心智技能具有的特点包括( ) A.展开性 B.物质性 C.内隐性 D.观念性 E.简缩性 9.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姆将教学目标分为( ) A.认知领域 B.情感领域 C.动作技能 D.态度 E.认知策略 10.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包括( ) E.学校性质

二、多项选择题 1.ACD【解析】略。 2.ABCD【解析】略。 3.ABCE【解析】略。 4.ABCE【解析】略。

5.AB【解析】根据韦纳的理论,属于稳定的因素是个人的能力和工作任务的难度。 6.ACD【解析】略。 7.ABCDE【解析】略。

8.CDE【解析】心智技能的特点是内隐性、观念性和简缩性。 9.ABC【解析】布卢姆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动作技能三大领域。

10.ABCD【解析】略。 A.教师的领导风格 B.班级规模 C.班级的性质 D.对教师的期望

1(单选)课程改革的基本目标是推行 D.科技教育

2(单选)课程改革就其实质来讲,就是课程( )的问题。

A.现代化 B.综合化 C.系统化 D.理论化

3(单选)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 )

① 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 ② 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 ③ 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 ④ 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D.①②③

4(单选)在“对话互动”式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 ) A.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 B.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客体

C.都是主体 D.都是客体 5(单选)校本教研的主体是( ) D.校长

6(单选)信息技术教育可以通过两种基本途径实施:一是通过开设信息技术教育课程,二是()

A.开设活动课程 B.在其他学 A.现代教育 B.减负 C.素质教育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②③④

A.学生 B.教材 C.教师 科中浸透信息技术教育

C.边缘学科的开设 D.开设计算机教育课程

7(单选)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的是( ) A.组织复习,认真考试 B.问题牵引,有问必答 C.整体规划,系统设计 D.选取课题,开展研究 8(单选)与自主性学习类似的说法是( )

A.被动学习B.主动学习 C.机械学习D.他主性学习

9(单选)既是国家课程目标在特定社区条件下的具体化,又对国家课程进行补充的课程是()

A.国家课程 B.学校课程 C.地方课程 D.校本课程

10(单选)下列说法不符和新课程对教师定位的是( ) A.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B.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

C.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 D.教师是研究成果的消费者

教育心理学测试题 1.在归因理论中,能力属于( )

A.稳定、内在、不可控因素 B.稳定、外在、可控因素 C.不稳定、内在、可控因素 D.稳定、外在、不可控因素 2.1977年提出“自我效能感”概念的是( ) A.班杜拉 B.埃里克森 C.皮亚杰 D.阿特金森 3.教学技能属于( )

A.心智技能 B.交际技能 C.操作技能 D.言语技能 4.被称为教育心理学之父的是( )

A.桑代克 B.班杜拉 C.罗杰斯 D.华生

5.学了“三角形”后再学“直角三角形”。这种学习属于( ) A.符号学习B.上位学习C.下位学习D.概念学习6.态度与品德形成过程经历的第二阶段是( )

A.依从 B.接受 C.认同 D.内化

7.经常思考“如何教好这节课”这样一些问题的教师处于( ) A.关注生存 B.关注情境 C.关注学生 D.关注自我 8.老师讲课好,激发学生学习好数学的愿望,这种动机属于( ) A.内部动机 B.外部动机 C.高级动机 D.低级动机

9.20世纪50年代,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斯金纳根据其强化学习理论的观点而提出的教学方法是(

A.发现学习B.程序教学 C.接受学习D.信息加工 10.机械学习与有意义学习划分的主要依据( )

A.学生是否理解学习材料 B.学生是否主动学习

C.学习的主要内容是呈现还是由学生发现 D.学习目的是解决问题还是获得知识

根据历年南通地区教师编制公考时间,2016年南通地区考编工作预计将在

1.A【解析】根据韦纳的归因理论,能力是稳定、内在、不可控因素。 2.A【解析】1977年提出“自我效能感”理论的是班杜拉。 3.A【解析】教学技能属于心智技能。 4.A【解析】。 5.C【解析】。

6.C【解析】态度与品德的形成阶段是:依从、认同和内化。 7.B【解析】处于“如何教好这节课”目标的教师处于教师成长的关注情境阶段。

8.B【解析】外部动机是指由来自于学习者外部的某种因素所激发出的学习动机。

9.B【解析】斯金纳提出来的教学方法是程序教学。

10.A【解析】奥苏贝尔根据学习内容与学习者认知结构的关系上,把学习分成是有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下列研究方法中,对条件控制最严格的是( ) A.观察法 B.实验法 C.问卷法 D.访谈法

2.心理学家所说的“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指的是( ) A.幼儿期 B.儿童期 C.少年期 D.青年期 3.体现垂直迁移的具体事例的是( ) A.汉语拼音的学习影响英语字母的发音 B.“角”的概念掌握影响“直角”、“平角”等概念的学习C.“石”字的学习影响“磊”字的学习

D.在学校形成的爱护公物的习惯影响在校外的行为表现

4.对客观事物作判断时,常常利用内部的参照,自己对事物作出判断的认知方式属于( )。

A.冲动型 B.沉思型 C.场独立型 D.场依存型 5.“学会如何学习”实质上是指( )

A.培养对学习的浓厚兴趣 B.学会在适当的条件下应用适当的学习策略

C.掌握系统的科学概念与原理 D.掌握大量而牢固的言语信息

6.鲁班因茅草划破手这一事件引发思考而发明了锯,这类创造活动的心理影响机制主要是( ) A.功能固着 B.迁移 C.定势 D.原型启发

7.在建构主义看来,真正的知识是(

A.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的 B.前人积累的认识成果

C.学生记住的信息 D.存在于书本上的系统知识

8.下列属于元认知的实例是( ) A.学生考试后,能准确地预测自己的分数 B.学生在学习中能举一反三 C.学生能利用复述策略进行记忆

D.学生在阅读时,遇到难点立即停下来思考或回到前面重新阅读

9.群体对成员的吸引力和成员之间的相互吸引力是指( ) A.群体凝聚力 B.群体规范 C.课堂气氛 D.班级人际关系 10.进入中学,学生经常思考“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的未来应怎样”等问题,按照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此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形成( )

A.信任感 B.自我同一感 C.主动感 D.勤奋感

一、单项选择题

1.B【解析】实验法是根据研究目的,改变或控制某些条件,以引起被试某种心理活动的变化,从而揭示特定条件与这种心理活动之间关系的方法。实验法对条件的控制也最为严格。

2.C【解析】少年期充满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复杂的矛盾,因此被称为“心理断乳期”或“危险期”。

3.B【解析】垂直迁移也称纵向迁移,是指先行学习内容与后继学习内容是不同水平的学习活动之间产生的影响。 4.C【解析】略。

5.B【解析】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的方案。 6.D【解析】略。

7.A【解析】建构主义强调新知识与旧知识的联系,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的过程。

8.D【解析】元认知是对认知的认知,即个体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与调节,主要包括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元认知监控。 9.A【解析】题干给出的是群体凝聚力的含义。

10.B【解析】根据埃里克森的理论,在中学阶段,学生应该着重培养的是自我同一性。

教育学试题

教育学试题

教育学试题

教育学试题

教育学试题

教育学试题

教育学试题

教育学试题

学前教育学试题

教育学原理试题

教育学试题
《教育学试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