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写作 第七章 记叙文体第三节

发布时间:2020-03-03 11:53:4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阅读与训练】参考答案

(第七章

记叙文体

第三节

几人叙事散文

1.根据文章的取材和表达方式的特点,散文大体上可以分为几类?它们有哪些主要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答:根据文章的取材和表达方式的特点,散文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记人、叙事散文,抒情散文,议论散文。它们的共同点是:都属于篇幅较短、题材广泛、笔调灵活的文学样式。可以叙事,可以状物,可以写景,可以抒情。在取材、形式和表现上,比起其他文学样式来,显得更为自由活泼,和人们的实际生活关系也更为密切。它们都具有散文的共同特征。

它们的不同点在于:

1、记人、叙事散文,是以叙述事件、介绍人物为主要内容。如鲁迅的《藤野先生》,宗璞的《哭小弟》就属于这一类。

2、抒情散文更加侧重于作者个人情感的直接抒发。这类散文往往通过“触景生情”“托物言志”的途径,从对事物、景物的刻画描摹中生发联想,阐述哲理。或是将人的思想情趣移注到原物生命的客观对象中去,熔客观的审美发现与主观的心灵袒露为一炉。如茅盾的《白杨礼赞》,秦牧的《社稷坛抒情》就属于这一类。议论性散文除了有别于记人、叙事散文和抒情散文,还要和一般的政治、思想评论和学术论文相区分。按照一般的看法:一切议论为目的的文章,只要在语言和说理手段上富有文学色彩,诸如韩愈的《杂说》、培根的《随笔》、鲁迅的杂文之类,都可以算议论性散文。他们要提出问题和阐明作者的观点,只是很少采用直接的逻辑论证和一般的摆事实、讲道理的方式而是充分发挥喻小指大、触类旁通的特点,熔逻辑性、形象性与抒情性于一炉。

2.记人、叙事散文为什么应该以及怎样才能成为一种“看不出艺术的艺术”?

答:作为一种文学样式,散文与诗歌、戏剧、小说之类还有一个明显的不同点,除了文学的审美性,还有一定的实用性。散文的作品构成在取材角度艺术表现的要求上,除了形象化和抒情性,还要注意记实性。有人打过这样的比方:诗是把米酿成酒,客观对象的形态和性质都起了根本的变化;散文是把米煮成饭,对象的形、质变化程度比较有限。还有人说诗是舞蹈,散文诗漫步。前者的形态、动作只能是一种艺术的变形和夸张;后者却可以使人的自然生态从容展现。这些比方,都有助于说明散文的重视记实和便于写实的思想艺术特色。正是这些特定的记实功能和写实手段,使得散文这一形象载体可以比其它文艺样式更为方便、自由地容纳许多文献性、新闻性、民俗性以及过程性的成份。也要求散文写作应该成为一种看不出艺术的艺术。

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求散文作者拥有敏锐的眼光,特别应该体现在善于透过有关对象的真情实态或寻常言行发现别人没有看到的东西。

散文思想艺术感染力的大小,很大程度上只能决定于作者识别、挑选材料的眼光以及对有关细节描述、刻画得准确生动程度。在记实写真的前提下,认真注意材料自身的社会认识和审美价值,这就是记人叙事散文所要求的“善取典型”的主要意思。这和一般文学作品的典型化要求有所不同,记人、叙事散文应充分发挥类似摄影机的特点,以作者自己敏锐眼光和准确细致的笔触,展现生活中自有的美好事物和是值得人们深长思之的现象。

3.结合具体文例说明记人、叙事散文的作者主要可以通过哪些手法来增强文章情节的曲折性、生动性?

答:记人、叙事散文的题材处理或情节展开,离不开对与矛盾冲突的捕捉。因为人们的社会生活从来就不是一潭死水,而是充满各式各样的矛盾冲突。有了矛盾,就会有摩擦,有斗争,以及矛盾双方的力量消长和关系变化。他们往往是事物运动、发展的动力,或是显示其性质、意义的主要根据。善于选择这样的题材,既能出人意外,又能合乎情理地展开矛盾,解决矛盾,文章的波澜起伏就等于有水源和强劲的风力,文章的情节曲折生动和思想内容的丰富深刻性也容易得到有机的统一。

有些文章材料,不一定含有对立双方的非此即彼、难以调和的矛盾冲突,但也可以写得跌宕起伏,曲折生动。这往往是和某些叙事手法、描写技巧的成功与用分不开的(当然也不可能和文章的内容毫无关联)。比如人们认识各种事物,总得有个过程,有时受到假象的迷惑,还会产生错觉。表现这类题材就可以采用“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的写法,抓住“假象”,错觉的产生和消长的过程制造波澜。这不仅容易丰富文章的层次变化,还能给读者以有益的思想启发。又如,在描写一个意外事件即将爆发之前,先写当事者对此尚未察觉和毫无防备的情状,有意识的做点渲染,造成一种是心理上的紧张,推动读者更加关心有关事件和人物的境遇的未来变化。这就是张弛结合写作手法的具体运用。还有象对比,反衬等则是对有关对象、材料间的正反、异同关系的把握和利用。或形成反差,或相映成趣,只要使用的得当,都能收到好的效果。比如课本介绍的《回乡见闻》这篇散文,就是利用了一个戏剧性的误会。作者巧妙地抓住一个“关子”,先是一味地渲染“我”的误解,刻画他的揣度和不满,在读者心中制造悬念。就在整个故事情节的展开仿佛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疑无路”的时候,突然挑破真相,使人顿有柳暗花明、豁然开朗的感觉。这种欲扬先抑的叙事技巧,显然远比一开头就直截了当地告诉读者的写法更给读者留下生动、深刻印象。

在要求作者坚持写真人真事的前提下,正确发挥想象力的形象类比和细节还原作用,实现生活和艺术的统一。写真记实的散文反对一切为了人为的需要而导致事实失真的借口。但是,我们又必须把虚构和想象区别开来。记人叙事散文不提倡虚构,但是不能没有想象。

4.记人、叙事散文的写作,既要坚持写真记实,又不可缺少必要的艺术想象,两者怎样才能做到有机统一?

答:(1)这是要求作者在坚持写真人真事的前提下,正确发挥想象力的形象类比和细节还原作用,实现生活和艺术的统一。

(2)记人、叙事散文强调写真记实。作者的艺术功力和创造性,主要应该体现在善于对现实生活中富有典型意义真人真事进行精到的识别、巧妙的剪裁和生动的刻画,反对一切为了人为的需要而导致事实失真的借口。但是我们又必须把虚构和想象区别开来。记人叙事散文不提倡虚构,但是不能没有想象。

(3)写记人、叙事散文的时候,就要考虑如何让作者所要描述显示的生活长链不至于因为某些环节的缺损而变得形象模糊不清。对于那些抽象分析和概括叙述性的文字材料,或是一般读者不容易理解的专业技术、知识性问题,更加无法“如实”照搬,而必须调动作者自己的生活积累,将它们转化为显豁易感的生活图画。这些都离不开想象的作用。

(4)除了逼真地再现生活中确实出现过的情景和事物,凭借想象力的作用,记人、叙事散文还可生动地描述实际上并不存在,然而又为又能为人们所体验的东西。

5.阅读黄永玉《示朴琐记》说说这一题材的现实意义及其人物刻画的特点。

在这篇散文中,作者写了自己博览群书,简直到了如醉如痴的狂迷程度,千方百计地去借书,殚精竭虑地去和图书管理人员“纠缠”,说明作者当时读书的目的明确,博闻强记,嗜书如命,这些对我们都有启发和教育意义。

在人物刻画方面,作者颇得简笔传奇的神韵,写人物寥寥数语,或勾勒形象,或描摹神态,或写对话或写行动,或写精彩典型的细节,使人物形象跃然纸上,特点突出,形象鲜明。作者在短短的篇幅里写到了诸多的人物,无不给人留下了难忘的印象,这些都得力于作者对人物有深情,选材典型,有特点,所以显得游刃有余,潇洒自如。另外,写人叙事时行文有波澜,如我于图书管理人员的斗智,都写得跌宕生姿,富有情趣。

写作第七章 记叙文体第二节

公务员考试第七章 其他常用文体写作

记叙议论文体写作方法汇总

第七章第三节印度教案[推荐]

第七章第三节 倡议书、建议书、申请书

第七章第三节植被类型教案

公文写作第三节

第三节 符合文体之其它文体

记叙文体题目结尾的作用

第七章 新闻写作

写作   第七章 记叙文体第三节
《写作 第七章 记叙文体第三节.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