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教科办工作总结及工作思路

发布时间:2020-03-03 23:54:5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教科办2016年工作总结及2017年工作思路

一年来,按照学院的总体部署及规划,围绕学院的中心工作,在领导的带领下,班子和全处人员共同努力,按教科办年初制定的工作计划,充分发挥 “指导、服务、督促、协调”的职能,精细管理,增强服务意识,提高创新能力,在服务中管理,管理中服务,以努力提高本科教学质量为目标,加强日常教学管理,重点推进师资队伍建设和教育教学改革等工作。

一、抓管理,脚踏实地尽职责

一是强化内部管理。教科办坚持以教学为本、以教师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思想理念,全处各处室对来访师生开门办公,微笑服务,热情接待;按照教科办制定的以“二零距离、三时服务、四办要求、五项制度”为主要内容的“2345”服务工作实施细则严格要求;利用工作“导示板”,实施AB岗相互补台制度、首问负责制,使服务质量大幅提高;坚持处务周例会制度,使工作有计划,有秩序,提高了工作效率,部门管理更规范。

二是深入基层服务。出台了“教学管理人员参加一线教学活动”的具体办法,机关教学管理人员分组深入教学一线,参加教学、教研及教研室活动,进行各项教学检查,强化了管理人员对教学一线的了解、检查、监督及指导力度。

二、促改革、求真务实推新策 面对时代发展赋予高等教育的机遇与挑战,面对教育改革的时代浪潮,结合我校实际,从人才培养模式到教学方法到教学管理,积极推进教学改革。

一是全面推开大类招生培养。在2012年开始以机械类、材料类、电气信息类为试点进行大类招生与培养工作的基础上,2016年开始全面推行大类招生、培养工作,共计15个大类,涉及全校55个专业。为保障工作顺利实施,制定出台了《佳木斯大学大类招生工作方案》、《佳木斯大学大类招生分流方案》,各大类结合实际,制定了工作方案及分流实施细则,修订了培养方案,搭建了大类基础课平台;完成全校各专业设置及课程安排调研报告,按学科组织专业座谈会4次。

二是推行三学期制。2016学院实行三学期制,设置夏季学期4周,强化实践教学、增加课外学时,加大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的力度。顺利开展我校学期制改革后第一个夏季学期实践活动,从执行情况来看,总体较好,各专业结合实际,安排了较为丰富的实践活动。比较有特色的是:外国语学院的实践课均在外国语言文化实训基地开展,有外语短剧表演、影视配音、餐饮文化等,以“第五届全国语言教育研讨会”为契机组织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外语实践展示汇报演出;生命科学学院实行4年导师制,所有实验室均对学生全部开放,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实验研究。

三是推行课程改革。改革百门课程。在75个本科专业中评选出100门课程,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试方法、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等方面进行改革。百门课程改革督评小组在跟踪听课的基础上进行中期检查及建设周期检查,评出10门优秀课程,加大投入,鼓励继续建设,有15门课程限期整改;建设校网络课程。以信息化建设推进课程改革,2016年春季学期初,学院选出8门课程分三类进行试点建设,试行“翻转课堂”的教学方式,逐步实现教学信息化,2017年开始运行使用。其中《健康膳食解码》、《平面动画设计》2门课程已上线东西部课程联盟,进入2017年春夏学期选课清单。选用共享课程。学院于秋季学期选择了4门东西部课程联盟课程作为试点推进。线上线下混合式的新的教学方式、名师大家的授课风采受到了学生的欢迎。2017年春季学期已选择了10门慕课作为公选课在全校学生中推广使用。

四是推行卓越教育培养计划。实施了“卓越工程师”、“卓越医生”、“卓越教师”教育培养计划。2011年、2012年、2016年先后获批3个省级、国家级卓越教育培养计划项目。以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临床医学、学前教育专业为依托,设立卓越工程师、卓越医生、卓越教师实验班,逐步推行卓越计划,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制定出台《佳木斯大学卓越教育培养计划工作方案》,学院与企业、医院、幼儿园共同拟定操作性强、创新性强、实践性强的培养方案,每年通过笔试、面试进行严格的遴选,实行双导师制,加大实践教学力度,注重创新能力培养。经过几年的培养实践,现已初见成效。

五是推行经贸专业加俄语语言实验班。加大俄语经贸人才的培训力度,以黑龙江省对俄经贸人才培养基地为平台,设立国际经济与贸易加俄语语言“实验班”,实施单独培养方案进行教学,培养复合型、应用型对俄经贸人才。2016年夏季学期国际经济与贸易加俄语语言“实验班”较好地完成了在境外俄罗斯的认知实习任务,取得了良好效果。

六是推行教学管理重心下移。师资培训、实践实习、缓考、调串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本科教学工程等等教学管理的审批权及经费管理和使用下移到二级教学单位,给予了基层教学单位责、权、利自主权。

七是推行青年教师提升计划。在“百人计划”师资培育工程实施并取得成效的基础上,实施青年教师提升计划。学历提高计划,鼓励青年教师攻读硕士、博士,提升学历。“青年教师读书工程”计划,2016年3月制定了《佳木斯大学“青年教师读书工程”实施方案》,组织“书香佳大”青年教师读书月活动,将每年的将4月23日至5月23日定为“书香佳大”青年教师读书月,今年举行了活动启动仪式。倡导青年教师阅读教育名著、原著等书籍、报刊物,组织青年教师举办教师读书交流会。

八是推行“晨星讲坛”教学文化论坛。 “晨星讲坛”,每月讲座2次。将教学改革、科学研究、创新创业、人生励志、毕业就业、国学教育、音乐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积极向上的内容充实到讲坛来,渲染和营造校园教育教学文化氛围,受到师生的普遍欢迎。本年度已组织讲座13讲,参加听众4000余人次。

九是推行“双十竞赛”活动。为调动学生动手、动脑的积极性,增强实践和应用能力,践行“明德砺学,崇尚实践”校训的实际行动。在校内“专业知识、技能和体育技能双十竞赛”活动。本年度组织第二届计算机基础知识与程序设计大赛、第二届结构创新设计大赛、医用人体解剖学绘图比赛、新材料创新设计大赛、大学物理竞赛、英语词汇大赛、英语演讲大赛、金相大赛、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大赛和第一届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等10场竞赛活动。组织学生开展乒乓球、羽毛球、排球、篮球、足球、轮滑、游泳、跳绳、春季越野赛、健美操、冰上运动会、雪地足球、毽球等体育竞赛活动。全校有13个学院的学生在国家级、省级各类专业比赛中获奖210余项。其中“三江平原有机农产品网络营销方案”在全国大学生网络商务创新应用大赛上获得一等奖,是全国唯一一个关注立足本地有机农业产品网络销售项目,黑龙江日报进行了跟踪报道;“蔡司杯”第三届全国大学生金相技能竞赛中,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代表队获一等奖1项;药学院在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中获一等奖3项,第十三届全国中药标本制作竞赛一等奖1项;舞蹈《捍卫》获东北地区电视大赛金奖和全省大学生艺术展演第一名,参加全国展演;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3名学生获得一等奖;全国英语演讲大赛省赛特等奖、《中国书法》年展•百名大学生提名展最高奖;在第十二届全省大学生运动上获得学生甲组团体总分第一名、女子第二名。CUBA全国高校蓝球联赛男蓝第四名。游泳获5金1银;为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师指导、教学单位承办竞赛活动的积极性,学院在2016年出台了“双十竞赛”活动的奖励政策,进一步鼓励和引导学生、教师积极参与“双十竞赛”活动。 十是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组织2016年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申报工作,获批国家级16项,省级44项,评选出30项校级项目。组织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结题验收工作,国家、省级项目结题54项,校级项目结题41项。

十一是推进信息化教学环境建设。学院投入700余万元加大现代教育技术硬件建设力度。建设全自动录播远程互动教室。可随时录制课堂内容并具有实时直播,可实时共享其他学院优质课程资源,为我校网络开放课程(MOOCS)资源建设提供了保障。同时正组建具有8个模块的课程中心基础平台一个。精品视频公开课程、名师课程、示范课已经录制并上传到校园网,满足了学生自主化学习需求。扩充多媒体教室。数量由2010年的86间增加到2016年的246间,占全部教室的60%,基本上满足了教学的需要。功能的两个,

十二是推进电子试题库建设。自主研发课程试题库软件平台,在全校范围内推进网络试题库建设的试点工作。目前已经有8门课程、4000多道试题录入题库,可实现网络录入、人工组卷等操作功能,本学期末考试将第一次尝试使用。

三、建常态,检查管理制度化

一是师德建设长效化。完善管理制度。为巩固我校师德建设取得的成果,促进师德建设的健康发展,确保师德建设长效工作机制的落实。先后制定了《关于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实施意见》、《教师职业道德考评指标体系》,《教师职业道德考核评估办法》、《教师职业道德监督评估办法》《佳木斯大学师德建设长效机制试点工作方案》、《佳木斯大学关于建立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实施办法》等文件。成立师德监督小组,设立师德建设意见箱、监督电话,成立学生信息员信息反馈工作小组。建立校、院、室三级教师职业道德考核机制及师德档案,把师德考核落实到教师队伍考核管理之中,签定“师德承诺书”,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完善激励机制。对师德建设和教书育人成绩突出者,予以大力弘扬,并在教师职称评聘、先优模评选等方面优先考虑,并对在教书育人中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给予奖励。近两年先后获评省级师德先进集体2个,省级师德先进个人28人;开展征文活动。组织教师职业道德征文比赛活动,评选出一等奖2名、二等奖6名、优秀奖13名;开展“好读书、读好书”的读书沙龙活动。

二是检查、听课常规化。学院每学期进行期初、期中、期末三次大规模教学检查,坚持日常检查与专项检查相结合,并召开三次教学工作例会,及时总结教学工作中的经验,找出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改解决。

学院实行校、院、系(教研室)三级听课制度,要求校领导每学期平均听课2次以上,院领导听课10次以上,教师听课18次以上。聘请一批退休教师及部分在职且有丰富教学与管理经验的教师担任教学督导员,采取随机听课、定向听课、全程听课、跟踪听课等方式深入课堂,重点帮助青年教师解决教学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三是教研室建设规范化。学院重视教研室在学院教学工作中的核心地位和主导作用,出台《佳木斯大学教研室工作规范》、《佳木斯大学教研室工作评价方案》、《进一步加强教研室工作规范化建设的意见》等制度,加大对教研室工作的监督、检查、评估和投入力度。每年评选10个优秀教研室和10个特色教研室,挂流动红旗,并重点投入,加强建设。

四是教学竞赛激励化。为确立教学中心地位、激发教师投身教学的积极性,制定出台了《佳木斯大学教学奖励办法》,设立了课堂教学优质奖(含青年)、十佳教学优秀奖(含青年)、教学名师奖、晨星教学奖、年终教学奖等教学奖项,加大了奖励力度,制定了详细具体、操作性强的评选办法与评选指标体系,每年严格按照程序进行评选,大大激发了教师投身教学和科研的积极性。评选教学年终奖60名;学院每年进行教学成果奖的评选工作,在对结题的教研课题培育的基础上,评选出2016年大学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3项,一等奖8项,二等奖5项。教师在国家、省各类教学竞赛中表现突出。在第四届全国医学(医药)院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1名教师获三等奖;黑龙江省第二届高校(本科院校)微课教学比赛中理工组获二等奖1人,三等奖2人;文史组获优秀奖2人;2016年省普通高校本科体育教师教学技能大赛,获一等奖1人,二等奖2人;“第十一届全国语文规范化知识大赛”,我校师生92人参加比赛;2016年度思政课教师教学大奖赛、教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相应课程“精彩一课”等教师知识、技能竞赛,并喜获丰收;第十四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获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优秀奖7项。 五是教学观摩示范活动定期化。为发挥教学名师的辐射示范作用,促进全校教师对课堂教学设计、组织的思考,学院每年组织一次示范课观摩活动。在教学名师奖、“双十佳”教学优秀奖、晨星教学奖中选取优秀代表,首先进行两轮预讲,请相关专家点评、提出整改的意见与建议,最后将精彩的示范课程呈现在全校教师面前,并由经验丰富的名师、督导点评,分析优长、提出建议,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六是辅导答疑现代化。课后作业布置、批改、辅导答疑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不可缺少的途径,为以此延展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下发了《关于加强课后作业、辅导答疑的通知》,对教师布置作业和课后辅导做了具体的要求。鼓励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手段和互联网来完成对学生学习的监督和检查过程。2016年学院教学部门对全校教师课后作业、辅导答疑情况进行了检查,并根据检查情况安排了《社会性软件在教学中的应用》专项讲座,提高教师利用社会性软件开展辅导答疑的水平,同时将辅导答疑、作业批改列为其中教学检查专项内容,由教学管理人员分组进行检查。

七是新生晚自习制度化。学院出台《关于加强一年级学生教学管理的若干规定(试行)》。完善班主任制,每个新生班级都要配备一名兼职班主任,充分发挥专任教师的专业知识优势,重点加强对学生学习的指导;全面推行新生晚自习制。学院为每个新生班级安排固定自习教室,要求以专业为单位组织晚自习,学院定期抽查,效果良好。经过几年的实践表明,一年级学生补考率每学期下降20%左右,考试违纪学生明显减少。评选奖励晚自习组织工作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先进班级、优秀纪律检查员。

八是质量报告撰写数据化。根据教育厅要求,填写2016年高校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表格70种,数据5万余条。

九是常规工作细节化。教学运行完成春季学期4429门次理论课程、秋季学期3826门次理论课程的计划、任务和课表编排及审核。安排学生选课共计59436人次;强化教学检查,全年集中教学检查 5 次,检查学生人数达15716人,处理违纪教师5名;实验实习在校外155个实践教学基地安排各类实习共21490人次。建设了校内外国语言文实习基地;考务全年共组织各类考试7场次,考试6894门次,265910人次,监考6203人次,处理违规学生187人次;教师培训普通话培训、测试2615人,国内访学8人,出国研修资助项目5人,10名教师赴俄太平洋国立大学进行俄语培训;学籍管理完成2016届毕业生毕业资格、学位授予资格审核工作。5519人符合毕业资格、颁发毕业证书,5271人符合学士学位授予资格,授予学士学位,双学位353人。完成2017届毕业生5918人图像信息采集工作。完成2016年5669名新生入学审核注册工作。117人跟班试读和50人留降级处理工作。

四、聚合力,团结协作提工效

班子成员懂得团队的重要,懂得信任,懂得放权,懂得珍惜,懂得理解,没有一言堂,多听大家的意见和建议,实行谁分管谁负责,小事统一思想,大事集体讨论决定。更懂得关心这个集体中每一个成员的学习、工作、生活和个人的发展和成长。班子成员之间经常谈心、交流思想,互通有无,共同提高和发展。形成积极向上、团结友爱、能吃苦、敢碰硬、无怨言、尽职尽责的团队。

五、重素质,潜心学习修才德

推进创新型、学习型、服务型班子及骨干队伍建设。在政治思想上,有计划的学习。年初制定全年学习计划,做到学习计划、学习内容、学习时间、学习人员的“四个落实”。要求班子成员分工负责,要背课,收集材料和信息,组织主题性学习,每学期每人至少一讲。不仅完成学院布置学习任务,加强党风廉政教育,又补充了许多实时内容。班子和全处人员的政治理论和政治敏感性都得到提高,在工作中按一岗双责严格要求,廉洁自律;在教学管理业务上,为更新教育管理理念、提升业务素质,重视研究高校教学管理的改革建设和发展趋势,确保与履职相适宜的学识和能力水平。班子和全处人员认真学习了《国家中长期教育和发展规划纲要》等教育教学纲领性文件和教学研究、改革的文献资料;班子和科长的业务素质提高非常快,业务达到精通。在学习方法和行动上,结合工作实际,采取了灵活、多样学习形式。利用听课、期初教学检查、专业设置调研、毕业生答辩抽查等机会深入学院、系部倾听广大教师、学生及学院管理人员的意见和建议,把政治理论学习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利用“大学讲坛”和“读书月”活动,鼓励全处人员加强个人修养和理论提高。

六、存在问题 1.教学管理执行力度不够。在制度、改革措施等实施贯彻落实方面力度不够,尤其是在基层教学单位具体执行中减弱比较大。要解决打通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2.课堂管理尚需加强。有一些教师在管理育人方面做的不够,对学生的课堂纪律管理缺乏、思想品德引导比较少。要增强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参加基层教学活动不够。制定改革方案等需加大征求基层意见和论证力度。

第二部分2017年工作思路

一、推进学分制试点工作

初期采用学分制与学年制相结合的方式,首先用好学分制学籍管理优势,在资源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逐步过渡到完全学分制。实行弹性学制。学生可以提前或延期毕业;修课与开课。在修完全部学位课程基础上,必需修满所学专业最低学分方可毕业。为了满足学生修课需要,学院应尽可能滚动开课。所有课组预选人数达到一定数量方可开班;免修。通过自学或网络课程学习,认为已提前达到课程要求,学生可以申请免修部分理论课程。思想政治理论课、军事理论课、体育课不能申请免修。考核。所有学分课程必须进行考核,考核及格,方能取得该课程的学分;学籍管理。学院实行注册选课制度。学生因学习困难较大无法跟原年级学习,可以申请到下一年级学习。学院每学年进行一次学籍清理工作;学分制学费。包括学年专业注册学费和课程学分(包括重修课程)学费两部分,前者按学年收取。后者根据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总学分提出方案,按每学分学费标准收取,一般为每学分收费标准为学年学费乘以规定年限除以该专业的总学分数。

二、实行专业负责人制

每个本科专业设置一名专业负责人,全面负责本专业的人才培养工作。专业负责人每年要参加2次本专业全国最高学术会议。学院给予专业负责人一定的工作补贴。

三、制定本科教学质量保证体系

从2017年启动“本科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从最基础的教学单元开始,设计构建起一套全新、科学、完善的本科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包括“教学质量目标和管理职责”、“教学资源管理”、“教学过程管理”和“教学质量监控、分析和改进”四个方面,对影响本科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和关键环节设立质量要求,通过定点监督、日常监督和定期监督,使得其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始终处于受控状态,以保证培养的人才达到培养目标的要求。

四、制定本科教学各环节质量标准

制定理论教学环节质量标准、实验教学环节质量标准、实习教学环节质量标准、课程设计教学环节质量标准、毕业设计(论文)教学环节质量标准、试卷命题质量标准、创新创业质量标准等教学环节质量标准,以强化教学管理过程,提高教学质量。

五、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准备工作

为2017年临床医学认证充分做好教学准备工作。

六、工程教育专业质量认证准备工作 按照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通用标准专业目标、质量评价、课程体系、师资队伍、支持条件、学生发展和管理制度7个指标,开始为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做好教学准备工作。认证标准是对工程教育专业的最低质量要求,是办合格专业的最低门槛。过了门槛,专业按着定位自我发展,如研究型、复合型、应用型等模式进行人才培养。

七、第二学位专业遴选与申报工作

原则上不再申报新本科专业,以申报第二学位专业为主,建议申报以文科、艺体及理科类为主,考虑师资、专业覆盖面。做好第二学位专业调研论证及遴选工作,准备好申报材料。

八、实行讲课费划拨各教学单位

根据培养方案,测算各教学单位授课酬金,下拨各教学单位,各教学单位根据实际情况重新分配。

九、推进信息化教学

1.课程中心投入使用,加强建设;8门网络课程上线试运行; 2.推行百门信息化课程改革。以学位课、重要基础课为主体,评出100门课程,进行教学信息化改革。每门课程投入0.5万元;

3.引进使用10门东西部课程联盟共享课; 4.改造与加强精品公开课程建设,上传课程中心。

经科办工作总结及工作思路

人教科工作总结及工作思路

教科办工作总结

财政局人教科工作总结及工作思路

效能办工作总结及工作思路

交管办工作总结及工作思路

安保科工作总结及工作思路

综合科工作总结及工作思路.

税政科工作总结及工作思路

就业科工作总结及工作思路

教科办工作总结及工作思路
《教科办工作总结及工作思路.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