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心理健康团体训练

发布时间:2020-03-03 01:59:3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心理健康团体训练

本论文结合中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团体心理辅导、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关理论为依据,用实验形式,探索了团体心理训练对提高学生自我效能感的作用。通过以团体心理辅导、训练为主的一系列心理健康教育措施,显著提高了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及学习成绩。

一、心理健康团体训练的含义

心理健康团体训练是指运用心理学等专业知识与技能,通过设计和组织一定的团体活动,印发团体成员的主观体验和感受, 从而巩固和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的过程。心理健康团体训练的活动具有组织性、计划性等特点,其形式包括角色扮演、游戏、讨论会、辩论会、野外训练、学农,志愿者服务、公益劳动、等等。

二、心理健康团体训练的过程——一活动为基础,强调主动参与和体验 心理健康团体训练可以帮助团体成员正确认识自我、他人和社会,样成良好学习习惯,进行自我情绪调节等,还可以促进团体心理气氛、士气、凝聚力等朝积极方向发展。这些目标的实现,主要不是依靠辅导员的说教和社会规范的灌输,而是通过设计一些过动,使团体成员在自觉、主动地参与过程中领会、体验,提高认识,并通过实践得到心理发展,进而不断的开发自身潜能,达到自我的完善与发展。

2.1通过团体辅导和团体训练,使学生重建认知体系

美国临床心理学家阿尔波特•埃利斯 Albert Ellis认为,人是理性的,但有时也是非理性的[4]。人在情绪上或心理上的困扰大多是由于不合理、不合逻辑的思维与认知造成的。团体训练方案设计建立在一定理论、事实基础上,吸收了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成果。在团体的发展中,每个成员会体会到其他人对自己的关心和尊重,从而增加成员对他人的关心和尊重,加强责任感,改变自己不适应的行为,学会建立满意的人际关系,使生活更丰富更有意义。以宿舍为单位的团体成员之间创设和谐的氛围,在充分尊重个人的基础上,改变彼此的不适应行为,更好地协调相互间关系。当人们长期坚持用内部语言重复某些不合理的认知时,最终会导致不良的情绪反应和心理失常。团体心理辅导的作用在于对高职学生的非理性认知给予辨析、澄清、教诲和指导,帮助他们认清其思想、行为中的不合理认知,转变非理性认知,建立合理的认知体系,从而使得种种不良的情绪反应逐步得到缓解,最终达至心理的健康。团体心理辅导创建的心理体验场,可以使高职学生们获得客观了解他人并和自己对比参照的机会,使团体成员更清楚地认识自己和他人。在团体心理辅导过程中,学生们通过共同的活动,带着问题一起讨论、质疑,逐步了解、否定、纠正自己和他人心中的不合理认知,建立合理的认知以及新的自我认同模式和对他人的接纳态度。

2.2通过团体辅导和团体训练,培养学生集体的凝聚力

团体辅导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通过成员之间的互动,来协助他们增进自我了解、自我抉择、进而自我实现的一个探索和学习的过程。心理咨询学家本耐特(M.E.Bennett ) [1]曾概括出学生们在团体辅导中可以学习到的主要内容,其中就包括学生学习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并改进行为;学习拟订长期的人生计划;学习对于当前的目标和长期的目标保持均衡等。可以看出,团体辅导有助于学生们的主动学习、自我评估、自我改进,有助于学生们最终实现自我教育。 首先,能促进学生进行自我认知。在团体辅导的过程中,团体能够提供一种安全的心理体验场的气氛,使学生们能开放自己,探索自我,表达感受,在其他成员和辅导者的帮助下,接受新的经验,对自己进行深入全面的剖析和全新的再认识。例如,让每位学生列出自己的15项个性特征,如慷慨大方、吃苦耐劳、幽默风趣等,鼓励学生之间互相交流,获得肯定、赞扬,以此来帮助学生实现内心的自我肯定。团体辅导的各项活动,不但可以提供学生成长所需要的理论资料和学习榜样,改进其不成熟的偏差态度和行为,而且能促进其健康地发展和心理成熟,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自我意识。例如团体辅导中的脑力激荡,增强学生独立自主、自己解决问题和抉择的能力,探索和发现一些可行而有效的途径来处理生活中的一般发展性问题,解决冲突矛盾。

2.3通过团体辅导和团体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交往能力

人际交往不良使个人无法传情达意、团体无法运作、组织任务无法完成,人与人之间的冲突往往是由于不当人际交往或人际交往不良造成的,可见人际交往的重要性。大学生在团体辅导中,通过与其他成员的交流沟通,学习社交技巧和发展人际关系的能力,学会信任他人。团体辅导还能帮助培养学生的责任感,训练学生细心而敏锐地察觉他人的感受和需要,使团体成员更善于理解他人。首先,团体辅导能培养学生信任他人的能力。信任是深入交往的前提。团体辅导中,通过特定的活动,促进学生们讨论产生相互信任的要素 诚实、自我暴露、接受、仔细倾听、支持等,进而通过一系列练习让学生尝试放弃个人控制,开始信任对方,在活动中感受信任他人的美好感觉,同时认识到被信任者所应承担的责任与使命。例如,要求成员两人一组进行相互信任的散步,即一位领路者带领一位“盲人”戴着眼罩在房间里行走,体验信任与被信任。其次,团体辅导能帮助学生掌握与他人沟通的技巧。辅导者用语言向学生表达社交活动的技巧和要领,然后通过各种活动先在团体内演示,最终推广到真实的社交情境中。例如传授倾听技术和公众交流技术,训练学生们学会鼓励其他成员以表达自己的支持和赞赏;要求成员阅读报纸或新闻周刊,从而积累交流中的可利用的素材;要求成员在社交中关注他人,记住他人的面部表情和他可能的感受。

三、心理健康团体训练的内容——以团体成员的生活与发展为中心 心理健康团体训练以团体成员成长发展的需要为出发点,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素质,为解决生活与成长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做好充分准备,从而保证心理和谐全面地发展。

3.1确定要训练的行为:

首先要明确训练的行为是什么。即确定靶行为:在训练中,通过初步的行为功能分析。治疗者可确定整个训练过程或者各个训练阶段中需要加以改变的患者问题行为中的具体目标,这些目标称为靶行为。

本课中我确定了以下几个活动要点:活动说明:师生关系是学生的三个主要的社会关系之一,但是近些年的一些调查表明:目前的师生关系并不理想,很多学生对老师有惧怕心理,有些人不自觉地把师生关系对立起来,以至于不敢和老师交流,也不敢问老师的问题,影响到学习成绩的提高.教学目标:

1、通过辅导,使学生明确尊师是重教的前提,只有尊师重教才能努力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通过情景再现,使学生了解到师生关系的发展变化的历程。

3、通过回忆与讲述,体会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在学习与生活中通过彼此的交往建立起来的。

4、克服心理障碍,主动与老师交朋友。教学重点:倡导新型的师生关系,营造民主、和谐、平等、合作的师生交流氛围。 3.2对目标进行分析:

确定目标以后,要对该目标行为进行分析,以确定训练的内容和过程:包括该行为被改变的难度、学生已有的行为情况、改变该行为的适用方法。例如中学生吸烟问题,要一下子戒烟是不可能的,我们要制定具体的分目标,采用认识吸烟的危害→减少吸烟的次数→采用替代物→不再依赖替代物→对吸烟产生反感,从而巩固戒烟效果→继而成为宣传吸烟有害健康的典型→得到群体的赞扬,达到戒烟的目的。

3.3制定团体行为训练的的计划:

在分析行为目标的基础上,我们要开始寻找影响目标行为的相关条件,制定具体的实施办法,设计恰当的活动以达到目的。例如在帮助学生克服在人多的场合焦虑的问题的行为训练中,分目标分别是“在团体中获得自我肯定”、“在团体中信任他人”、“在团体中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感受”、“在团体中获得信心,克服焦虑感”根据这些分目标,可以分别设计活动“词语或作文接龙---自我肯定”、“信任走路或放心倒,有人扶---信任他人”、“分享成功----分享自己的感受”、“优点轰炸---获得信心”。

科学的程序设计是心理导引成功与否的重要环节之一。

3.4实施训练:

首先是进行心理热身,使受训者大多数成员得到放松,形成良好的氛围。良好的团体氛围往往使学习者能更好地掌握新的行为或者消除不良的行为,形成团体凝聚力。团体凝聚的程序有赖于目标活动的成败,当全体组员在各项目标互动活动中,或在小组活动时间中,大部分的组员是以积极的方式参与活动,并能真情吐露;其它一些组员的问题行为(或称为一种防卫机制行为)得到了温和的处理,也愿意参与互动的活动和经验的分享回馈,这样大多数的团体组员就能很快地发展其团体的信任感和归属感,并愿意放弃心理防卫的防卫外壳,低的开放层次是能与组员分享体验,高的开放层次是能真情吐露内心的感受(不是隐私)。这样的小组便可达到有了保证。例如:在“小电视剧”(家庭变故)的活动中,我仅给小组三个小时的时间去准备,包括讨论表演内容、角色分配、排练、道具的制作和表演。每个成员都能自觉地担任角色,负上各自的责任,每个组员都能委身投入到活动当中,乐意地去参加表演,充分体现出团体的凝聚。 其次是要设计一系列互动的活动(包括特殊情况下的候补活动),组织组员全体参与,在参与过程中得到冲击、体验、回馈„„各有不同程度的成长。发展目标的达到并不是在每一个活动的终结,而是过程。组员在目标活动中相互信任,共同去活动、探索、解惑。老师的责任就是刺激成员互动、探索,从刺激的分步活动中,再引导走进团体独特(指成长目标)的世界。同时也要对群体中出现抵触情绪的成员及时进行干预,私下与他交换意见,必要时可以请他退出训练。因为心理导引的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被训者要能接受老师的心理暗示,否则无论是什么的导引方式都不会收到实效。当然如果有较多的成员持有异议的话,就有必要对活动作适当的修改。接着要激荡探索。这一程序其实是融汇于目标活动当中一个代表性的心理技巧,在每一个互动活动和每一次小组时间都要贯串运用此技巧。组员只要自我开放地充满激情地投入活动时,都会打破原来的心理平衡,正在激烈的矛盾心理当中,寻求出新的心理平衡,这就有了新的成长体验和解决障碍的办法,这就是心理激荡。这时老师本人还要运用以身示范、指引方向、刺激激荡、催化沟通的领导功能,较长时间地维持互动、探索、心理激荡活动的发展。 最后是要进行分享体验和成长评价。

每次目标活动后都应及时地进行小组评价活动,让组员在组内分享体验,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互相倾吐该次活动中自己的体验,导师要求每个组员给予回馈,使组员在“自我沟通“的过程中成长,洞察了解他人、人生和社会。此时导师也应是一个忠实的聆听者,必要时也可以组织一些游戏活动进行情感气氛的催化。 成长评价是团体辅导的一个重要程序,它贯穿整个活动程序的每个环节。它可以让组员在活动前鼓励成员定下自己的努力目标,然后在小组活动时间内进行自我肯定;也可以在每一活动后填写有刻度的或有情感头像的回馈单,加强体验或反馈意见;也可以设计各种各样的追踪发问卷、聚旧会、写下感想意见„„团体的成长评价是成长辅导的重要过程,一个良好的导师不可以忽视这个重要的环节。 在此环节中,也要注意情感催化技术。老师、组长千万不要说有批判性的评价;本人要热诚,常带笑容,略带幽默,眼望所有组员;评价项目要多尺度,要当众公布,增加兴趣;接连失败者应给予调换目标或组员;奖品不宜贵重;鼓掌也是很好的奖励;要引导组员制造自我成长纪念品,进行自我肯定。 总之,心理健康团体活动的题目和内容越是贴近团体成员的生活实际,就越是能够真实地反映他们当前生活中所关注的问题,团体成员的反应就会越积极,心理健康辅导的效果就会越好。例如,在模拟家庭冲突的活动中,每个团体成员都可以从自身以往的经历中找到类似的情境,从而感到探讨这个问题的必要,又如在讨论友谊的活动中,每个团体成员都会很自然地认真考虑自己在对待朋友上的得失„„因此,心理健康团体训练的内容不是独立于团体成员生活之外的知识或理论体系,而是与团体成员密切相关的各种时间和问题,包括学习、交友、感情等。一般来说,那些对于团体成员生活最为重要的问题,那些对于他们的心理状态的影响最为深刻长久的事情,最应该成为心理健康辅导的内容。

EAP团体训练

团体训练申请表

团体训练案例

心理健康辅导员培训第四章青少年心理健康团体训练自测题

心理健康团体辅导课教案

心理健康 50种团体小游戏

心理健康团体辅导课教案

团体拓展训练心得体会

团体拓展训练心得体会

团体训练活动简讯

心理健康团体训练
《心理健康团体训练.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