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上犹中学届高三暑期摸底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发布时间:2020-03-03 10:35:4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上犹中学2014届高三暑期摸底考试

语 文 试 题

命题人:黄燕华审稿人:郭晓春2013-8-2

5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两部分。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 (选择题 共36分)

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

的一组是 A.晌.午(xiǎng)叨.扰(tāo )口角.(juã)朝暾.夕晖(tūn) B.干.系(gān )画框.(kuāng)倾轧. (yà)爱憎.分明(zēng) C.脚踝.(huái)蕴藉.(jiâ)着.迷(zhuó)便.宜行事(biàn) D.漂.白(piǎo)寒噤.(jìn)踏.实(tā)赍志而没.(mò)

1、D(A晌午shǎngB,画框kuàng,C着迷zháo)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

错别字的一组是 A.编纂辐射九霄得垄望蜀 B.蛰伏修茸装帧礼尚往来 C.贸然羁绊包涵墨守成规 D.就序松弛坐镇杯盘狼藉

2、C(A得垄望蜀—得陇望蜀,B修茸—修葺,D就序—就绪)

3、下列各句中,句意明确,没有语病.........

的一句是 A.在电影娱乐化倾向日益严重的情况下,《一九四二》严肃的主题,对历史的追问,对生命的尊重,对人性的关怀,使其成为极具社会责任感的作品。

B.为避免楼市调控不遭遇这种尴尬的局面,地方政府除“给力”限购政策以外,还必须扩大楼市供应以及调整供应结构,继续加大保障房的建设和供应力度。

C.全省新闻战线将开展专项教育活动,教育引导新闻从业人员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和职业道德水平,维护新闻工作的崇高社会声誉和新闻工作者的良好社会形象。

D.中国经济能否顺利渡过危机,不仅取决于宏观经济政策调整是否及时得当,而且取决于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这也考验着各级政府的执政能力。

3、A(B否定不当,去掉“不”,C动宾搭配不当,应为“增强„„意识和提高„„水平”,

D两面对一面)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

的一项是 A.深圳平安队与四川大河队开战前,朱广沪强调三点:一是阵型不做改变;二是把进攻交给边路;三是关键要进第一个球。

B.著名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认为,人生的最高境界是“佛为心,道为骨,儒为表,大度看世界;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脑,从容过生活。”

C.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他以讲议著称,与秦观、张耒、晁补之合称“苏门四学士”。

D.北大方正的创始人王选把科技领域里的人才喻为三类:指兔子的,打兔子的,捡兔子的,他自认为是二种人。

4、C(A两个分号应改为逗号。B句号应放在引号外。D冒号管到哪,句末点号打到哪,故

“他”前边的逗号应改为句号。)

5、填入下列横线中的句子,排序最恰当...

的一项是 文人和民间创作结合的创作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谓传奇,就包含了要以情节动人的意蕴。小说发展到文人独立创作后,重视情节的特点仍然保留了下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就是中国小说不同于外国小说的一点。

①重视情节并不意味着忽视描写人物

②虽然这时的小说已经不再用让人惊奇的情节来吸引人了,目的是描绘人物 ③使得中国古典小说呈现了重视情节的特点

④而是要通过情节表现人物,以外在的情节动作表现人物的内心活动和精神状态 ⑤但中国小说总是不静止地叙述人物的内心活动,而往往偏重通过人物的外部言行和表现使读者体会到人物的内心活动

A.③①⑤②④B.①③④②⑤C.③①④②⑤D.①②⑤③④

5、C

6、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不正确...

的一项是

A.阴险小人希普企图占有维克菲律师的产业,还企图占有律师的女儿阿格妮丝,大卫的姨婆破产也是他捣的鬼。但最后他的阴谋并未得逞,密考伯揭穿了他的罪恶行径。随后密考伯一家移民海外,并在那里大有作为。《大卫•科波菲尔》

B.王熙凤将尤二姐骗进府中后,一面唆使被逼退了婚的张华告状,借此大闹,一面又对尤二姐进行挖苦辱骂。胡太医让尤二姐吞下虎狼药后小产,尤二姐遂吞金自杀。(《红楼梦》)

C.出嫁不到一年,梅便守了寡,回到了娘家。军阀开战后,梅跟着张太太和琴来高公馆避难,与觉新重逢,两人都不能忘情。在矛盾痛苦中,梅抑郁成疾,吐血而死。(《家》) D.住进伏盖公寓的第三年,高老头要求换到每月四十五法郎的最低等的房间。他戒了鼻烟,金刚钻、金烟匣、金链条等饰物也不见了,他不再是一个神秘的有钱人,活像一个可怜虫。(《高老头》)

6、B(王熙凤表面上对尤二姐百般照顾,暗地里却煽动小妾秋桐辱骂尤二姐。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微博在中国 陈 敏

微博,正在成为撬动中国的一个微小杠杆,具有造成飓风和海浪的蝴蝶效应。 美国《纽约时报》称:“微博改变了中国人获取信息的方式……是一种能观察中国在发生什么的实时民意调查系统。”分析人士还表示,微博并非一种激进主义,而是一种自由表达。加拿大某报则形容,“中国微博正从单纯的社交工具,变身成为舆论监督利器”,参与并且影响着整个世界。微博用户呈现井喷式增长,据上海交通大学舆情研究实验室发布的《2010中国微博年度报告》预测,“微博用户的爆发性增长将出现在2012年~2013年左右,市场将在2013年进入成熟期。”一条微博只有短短几行,渗透性却极强。上海谢耕耘教授有个好比喻:“一种传播媒体普及到5000万人,收音机用了38年,电视机用了13年,互联网用了4年,而微博只用了14个月。”真可谓:微博一小步,媒体一大步。

微博在中国悄然兴起,迅速壮大,衍生“全民记者围观中国”之现象,在推动公民社会成熟的同时,也锻造了一把藏着锐和钝的双刃剑。

在发生巨变的国际传媒环境中,微博这种人性化的媒体使平民和政府平等对话,在名人和粉丝之间架起桥梁,绕过各种出版媒介,而让碎片式的信息迅捷传播——哪怕再弱小的声音,都可能被扩大到无穷倍,进而震撼世界。

微博有其微妙之处。官方微博、官员微博、名人微博、草根微博等在微博舞台轮番上位,

互相沟通、PK、博弈、联合,在只言片语里,在迅捷的转载评论里,有的力量被消减,有的则被扩大。一条微博可以是茶余饭后的娱乐谈资,也可以改变一个人、一个组织,甚至一个庞大系统的命运。微博无法控制,也无法预演。当上亿的中国人都在这里抢着发言,一秒钟,就足以掀起新的狂澜,引发新的恐惧和狂欢。谁都可能成为主角,你准备好了吗?

另一方面,微博对个人隐私的人肉搜索,对谣言不负责任的转播,以及信息碎片带来的快餐式阅读,又让人不无隐忧。比如微博视野中的阅读,是典型的“泛读”。在技术上,微博给书写者的空间十分有限,被限制在140字以内。在140个字符内传递一定的信息是可以的,但要表达像样的思想则是比较困难的。对于读者而言,在微博世界浸淫日久,注意力也被严重碎片化,喜欢追逐一个个信息碎片以及思想的边角料,体验的是点点滴滴短暂的快感。 微博已经改变中国人的交流传播方式,但微博也只能是微博,容量和深度都有限。我们的消息平台、阅读态度、思考习惯乃至公民抱负,如果只是经由一个限发140字的新媒体造就或者宣泄,只能反证这个民族的孱弱。

对“微”力量正视不回避、善用不滥用,既知其利也知其弊,小小微博客,方能体现泱泱大国的智慧和气度。组织、机构、企事业单位能否运用好微博,无疑会影响到自己在变革社会中的未来。

7、下列关于“微博”的表述,正确..

的一项是 A.微博已经成为撬动中国的一个微小杠杆,这无疑在告诉我们这种微力量不容小觑,它

具有造成飓风和海浪的蝴蝶效应。

B.微博的微妙之处在于虽只有只言片语却既可削减一种力量,也可以增强一种力量。它可以改变一个人、甚至一个庞大系统的命运。

C.微博发展迅猛,优势明显,但也存在种种局限和弊端,追问和思考这一新兴媒介的宽度与限度已经成为一个现实的课题。

D.正是由于微博在中国悄然兴起和迅猛壮大,才衍生出“全民记者围观中国”之现象,也锻造了一把藏着锐和钝的双刃剑。

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A.据上海交大舆情研究实验室发布的报告预测,微博用户的爆发性增长将出现在201

2年~2013年,市场将在2013年进入成熟期。

B.据《纽约时报》称,中国微博正从单纯的社交工具,变身成为舆论监督利器,参与并影响着整个世界,特别是在国际传媒环境中。

C.对个人隐私的人肉搜索,对谣言不负责任的传播,以及信息碎片带来的快餐式阅读,是不容忽视的微博弊端的表现形式。

D.微博是人性化的媒体,它绕过各种出版媒体,成为名人与粉丝之间的纽带。有了微博,平民和政府才有了平等交流的机会。

9、从全文看,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作者看来,正是由于我们这个民族的孱弱,如缺少智慧和大度,大家才会经由一个

限发140个字的新媒体——微博来造就或宣泄。

B.在微博世界里,即便是再弱小的声音也会被扩大无数倍,进而震撼世界,可能改变一个庞大的系统等,因为微博是无法控制的。

C.微博的渗透性是十分强大的,这种传播媒体只用了14个月的时间就普及到5000万人,这是收音机、电视机等媒体无法比拟的。

D.在微博已经改变国人的交流传播方式的同时,作者担心其阅读者的思维被微博化,注意力被严重碎片化,阅读缺少思维的深度。

7、B(A原文为“已经成为”有误,原文为“正在成为”,见第1段。C“成为„„课题”属

无中生有,D强加因果关系,见第3段。)

8、C(A原文“2012年~2013年左右”,见第2段。B应为“加拿大某报形容”,张冠李戴,

D“有了微博,平民和政府才有了平等交流的机会” 过于绝对。)

9、A(将证明关系用作因果关系,“民族的孱弱”、“智慧和气度”与“微博来造就或宣泄”

之间的因果关系,文中无法判断,见第7段。)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

武阳县君程氏墓志铭

司马光

治平三年夏,苏府君终于京师,光往吊焉。二孤轼、辙哭且言曰:“今将奉先君之柩归葬于蜀。蜀人之祔也,同垄而异圹。日者吾母夫人之葬也,未之铭,予为我铭其圹。”因曰:“夫人之德,非异人所能知也,愿闻其略。”二孤奉其事状拜以授光。

光拜受,退而次.之曰:夫人姓程氏,眉山大理寺丞文应之女,生十八年归.苏氏。程氏富而苏氏极贫。夫人入门,执妇职,孝恭勤俭。族人环视之,无丝毫鞅鞅骄居可讥诃状,由是共贤之。或谓夫人曰:“父母非乏于.财,以父母之爱,若求之,宜无不应者。何为甘此蔬粝,独不可以一发言乎?”夫人曰:“然。以我求于父母,诚无不可。万一使人谓吾夫为求于人以活其妻子者,将若之何?”卒不求。时祖姑犹在堂,老而性严,家人过堂下,履错然有声,已畏获罪。独夫人能顺适其志,祖姑见之必悦。

府君年二十七犹不学,一日慨然谓夫人曰:“吾自视,今犹可学。然家待我而生,学且废生,奈何?”夫人曰:“我欲言之久矣,恶使子为因我而学者!子苟有志,以生累我可也。”即罄出服玩鬻之以.治生,不数年遂为富家。府君由是得专志于学,卒为大儒。夫人喜读书,皆识其大义。轼、辙之幼也,夫人亲教之,常戒曰:“汝读书,勿效曹耦,止欲以书生自名而已。“每称引古人名节以厉之,曰:“汝果能死直道,吾亦无戚焉。”已而,二子同年登进士第,又同登贤良方正科。辙所对语尤切直惊人,由夫人素勖.

之也。 始夫人视其家财既有余,乃叹曰:“是岂所谓福哉!不已,且愚吾子孙。”因求族姻之穷

者,悉为嫁娶振业之。乡人有急者,时亦周焉。比其没.,家无一年之储。夫人以嘉祜二年四月癸丑终于乡里,享年四十八。轼登朝,追封武阳县君。呜呼,妇人柔顺足以睦其族,智能足以齐其家,斯已贤矣;况如夫人,能开发辅导成就其夫、子,使皆以文学显重于天下,非识虑高绝,能如是乎?古之人称有国有家者,其兴衰无不本于闺门,今于夫人益见古人之可信也。

(选自《苏洵集•附录•卷上》)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 A.退而次.

之曰

次:编次,撰述 B.生十八年归.苏氏归:出嫁 C.由夫人素勖.

之也勖:勉励

D.比其没.

,家无一年之储没:失去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

的一组是 A.未之.铭,予为我铭其圹B.父母非乏于.财 夫晋,何厌之.有于.

其身也,则耻师焉 C.即罄出服玩鬻之以.治生D.不已,且.愚吾子孙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12、下列各句编为四组,都能表现....

程氏“孝恭勤俭”的一组是 ①无丝毫鞅鞅骄居可讥诃状②独夫人能顺适其志 ③我欲言之久矣,恶使子为因我而学者④不数年遂为富家 ⑤轼、辙之幼也,夫人亲教之

⑥乡人有急者,时亦周焉

A.①②③B.②③⑥C.①④⑤D.④⑤⑥

第Ⅱ卷(共114分)

四、(28分)

13、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12分)

(1)何为甘此蔬粝,独不可以一发言乎?(4分)

译文:

(2)每称引古人名节以厉之,曰:“汝果能死直道,吾亦无戚焉。”(4分)

译文:

(3)因求族姻之穷者,悉为嫁娶振业之。(4分)

译文:

10、D(没:同“殁”,死。

11、D(副词,将,将要。A.代词,她;助词,作提宾的标志。B.介词,在;介词,对于。

C连词,表目的;介词,用来。)

12、A(④写其持家之才,⑤写其教育孩子,⑥写其善良助人。

13、(1)(4分)为什么甘心吃这样的粗食呢,难道不能够说一句话吗? (“何为”、“甘”、“一发言”及固定结构“独„„乎”各1分,共4分。) (2)(4分)(夫人)常常称述援引有关古人名誉节操的事例来勉励他们,她说:“你们如果能为正道而死,我也没什么忧伤的了。” (“厉”、“死”、“直道”和“戚”各1分,共4分。)

(3)于是寻求生活困窘的族人和亲戚,都为他们嫁女娶妻,救济他们,为他们置办产业。 (“穷”、“振”、“业”及定语后置句式“族姻之穷者”各1分,共4分。)

14、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木兰花钱惟演①

城上风光莺语乱,城下烟波春拍岸。 绿杨芳草几时休?泪眼愁肠先已断。

情怀渐觉成衰晚,鸾镜朱颜惊暗换。昔年多病厌芳尊②,今日芳尊惟恐浅。

〔注释〕①钱惟演(962-1034) 字希圣,临安(今浙江杭州)人。吴越王钱俶之子。随父降

宋,为右神武将军。博学能文辞。此词作于作者临死前不久。 ②芳尊:杯中盛着美酒。

(1)词的上片主要采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4分)

(2)本词最后两句蕴含了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4分)

14、(1)反衬或以乐景衬哀情。城上莺歌嘹亮,风光无限,城下烟波浩淼,春水拍岸。作者以明丽热闹的景色反衬自己凄黯的心情。(若从“绿杨芳草几时休”入手分析反问手法,可酌情给分。)

(2)结尾这两句抒写诗人生命无多的垂暮悲怀。岁月流逝,容颜衰老,览镜而惊叹,往昔多病厌酒,如今却只有借酒浇愁,不惜一醉。既表现了诗人无可奈何的心境,又隐约地显示了诗人对生命的留恋。

15、古诗文填空。(5题限选4题)(8分)

(1)总角之宴,。,不思其反。(《诗经·氓》) (2),不绝如缕。,泣孤舟之嫠妇。(苏轼《赤壁赋》)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玉簪螺髻。(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4)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

(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5)子曰:“,。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

15、(1)言笑晏晏信誓旦旦(2)余音袅袅舞幽壑之潜蛟

(3)遥岑远目献愁供恨(4)会桃花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 (5)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五、(2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阆中

王剑冰

①雨说下就下来了,最初是一滴一滴的,首先打在枇杷叶上,而后打在一片片瓦上,叶子和瓦发出的声音不尽相同。有一滴打在额头上,顺手一抹,一脸的滋润。再抬眼的时候,整个古城都是这般润润的了。

②一扇扇的门响动起来,明清时的门不知打开了多少岁月。由于雨的洒落,满街的石板路湿了,像刷了一层桐油。一条狗从一个门缝钻出来,向空荡的街巷扫了一眼,又极快地消失在街的尽头。由于迅疾,像突然发生又未发生。一个女孩的出现要比它显得从容,打伞的女孩,像飘逸于多少年前的哪个角落。一个个幌子,招扬着早晨的新鲜与迷离。两千三百年就在这新鲜迷离中过去了。

③街巷里穿行,闻到一种香,奇异的带点酸甜的香。看了幌子,才觉出是一种醋的味道。阆中产醋已逾千年。不只是醋香,或许还有张飞牛肉。张飞守阆中多年,这里就有了一种既强体又出味的牛肉做法。早饭时还有一种清气盎然的荷包,那是桑叶包着的带有田野味道的黏黄米糕。边鱼也是吃到的极美味的一种鱼,这种鱼是嘉陵江的特产。

④嘉陵江,这名字像女子的江,无论从上游还是下游都在崇山峻岭中奔涌,到这里却以极美的身段展现出她的丰姿。三面环城的江上起了水汽,晕晕的,似一层纱,带有惺忪的妩媚。哪里一个女子在喊叫,喊的什么听不懂,抑扬顿挫的尾声极快就沉进了江里。而后哪个巷口又有人叫喊,声音的开始像从水中弹起来。灰色的云团裂过一道闪电,龙一样滚过古城上空。这些都让我陷入了一种神秘状态中。

⑤当地的朋友小陈说,他小时在江边还看到过爷爷拉纤的身影,一群人和一群号子艰难地拉着一条大船前行。一条条船拉过了滩头,船上的人就上岸喝茶买酒,吃张飞牛肉,或住上个三五日。也有人喜欢上城中的女子,干脆置房买舍,住下不走。我听过川江号子,那种裂心夺魄的号子,会催化出一种油然而生的陌生又熟悉的感情。

⑥阆中,自古就是巴郡首府,曾走出了五百多进士和举人。有走出去的,还有走进来的。一个孔子的后人遥遥千里祭寻沙场的父兄,途中被这“处处轩窗临锦屏”的阆苑所迷,竟决意居留此间。孔安国的留驻,不止是选取了终生依老的所在,还在于与阆中的一种默契。住在南充的陈寿定是来过的,还有蓬安的司马相如,他们不能不在这里寻到灵感翻腾的气象。至于慕名而来的就更多,杜甫一来就喜欢上了,来了还要来,还有陆游。两人不管心绪如何,到这里都是猛然换了精神。李白若在这里住上一住,就不至于空寂中寻月而逝。李白一直没有找到灵魂所依的故乡,他是把阆中错过了。阆中是难得一遇的精神故园。

⑦穿行于张家小院、李家大院,穿行于衙署贡院、张飞庙及那些作坊,我觉得阆中的“阆”就在于“门”字里的“良”,那自然的生活,那清阔的江水,那千古遗留的民风,还有“庭院深深深几许”中走出的女子。如此多的“良”,当然是该叫“阆中”了。

⑧晚间,雨后的空气更显晴朗温润,一缕月光从云层里斜照下来。光线的柔静是如此的少见,似纤细明亮的绒毛,一缕缕地飘浮着,漂到哪片瓦上,瓦上就会亮闪一片。

⑨解一只小舟入水,不知是江在行还是岸在行。岸上的景物一映水中,包括房子、房子里的灯、灯透出的人影。一条鱼跳起来,将这一切打散了。月亮在水中晃了晃又聚合起来,如一枚古镜。

⑩有嘉陵江号子隐约飘来,随之又远了。

(选自《青岛日报》,有删改)

16、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阆中有哪些独特的魅力。(6分)

17、解释下面两句话在文中的含义。(6分)

(1)我听过川江号子,那种裂心夺魄的号子,会催化出一种油然而生的陌生又熟悉的感情。

(2)阆中是难得一遇的精神的故园。

18、以“有嘉陵江号子隐约飘来,随之又远了”结尾有什么妙处?请简要分析。(5分)

19、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A.本文开头以圆润的雨声切入,为古城阆中营造了一种润湿幽静的意境,奠定了本文怀

古的感情基调,文段具有很强的情景感和可读性。 B.“阆中是一片瓦的世界,六十多条街巷的瓦,一重一重,偎依着,叠压着,翻扑着”巧妙而形象的比喻,赋予了瓦片以鲜活的生命,使文章颇具情趣。

C.古城大院多,自然门就多,自然的生活、古朴的民风包含着多重的“良”,所以古城取名为“阆中”;这种观点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 D.“一个个幌子,招扬着早晨的新鲜与迷离”,“新鲜”是说幌子本身的颜色与样式, “迷离”是说在烟雨迷蒙中看不太清晰。

E.文章虚实结合,既有对眼前实景的描写,又有对历史的追忆联想;迷人的环境、如诗般的意境,给读者以穿越时空、如梦似幻的感觉。

16、①阆中有二千多年的悠久历史,这里民风古朴、淳厚。

②嘉陵江三面环城,江水清阔。这里气候湿润,物产丰饶,生活富足安详。 ③阆中有厚重的文化积淀,是许多人灵魂皈依的故乡。

17、(1)川江号子裂心夺魄破空而来,乍一听,很容易让人产生闻所未闻的感觉,故言陌生(1分);但听得多了,琢磨久了,川江号子又能唤起人人心中皆有的那种为美好生活奋勇打拼并迎难而上的豪迈情怀,故言熟悉。(2分)所以作者说,听到“裂心夺魄的川江号子”,“会催化出一种油然而生的陌生又熟悉的感情”。

(2)阆中曾走出了五百多进士和举人,孔子后人、陈寿定、司马相如等也都在此生活过,而且还有杜甫、陆游等慕名而来的文人。如此多的文人曾与这里有过联系,说明阆中是一个世上少有的,既符合古人审美趋向,又能让文人雅士安顿心情,安放灵魂的精神皈依之所。

18、(1)以隐约传来又飘然远去的嘉陵江号子,表现出阆中人为美好生活而奋勇打拼迎难而上的豪迈情怀。(2分)(2)以声衬静,用隐约飘来的嘉陵江号子凸显阆中之夜的恬静美好。(1分)(3)嘉陵江号子呼应了上文的提到的川江号子,使文章结构严谨,浑然天成。(1分)(4)文章戛然而止,给读者无限的想象空间。(1分)

19、A、E (B为比拟;C这种说法仅仅是作者的猜测和理解,并非大家的共识。D对“新

鲜”“迷离”的理解太狭隘。)

六、(15分)

20、语言综合运用。(15分)

请按以下要求写一段说明性文字,介绍你所学过的高中语文课本《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1)用一个统领全段内容的句子开头。

(2)有一处用“不仅„„而且„„”或“一方面„„另一方面„„”的句式过渡。 (3)使用打比方、拟人两种手法。

(4)结构相对完整,语言简洁、连贯、得体。 (5)不少于200字。 【示例】

《先秦诸子选读》是新课改形势下应运而生的旨在引导我们认同中国古代优秀文学传统,体会其基本精神和丰富内涵,并形成一定文化积淀的选修教材。(统领全段内容的开头)教材不仅精选了孔子、孟子、荀子等儒家学者的作品,而且还遴选了道家、墨家、法家的传世名篇。充满哲思、影响深远的一篇篇文章好比一把把钥匙,打开一座又一座智慧宝库。(打比方)那些宝库的宝物或引导我们学习用历史的观点理解古代文学的内容价值,或教会我们从中汲取民族智慧,或启发我们对种种社会人生问题进行反思。(拟人)总之,他是教导我们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人生追求,以道德为立身行事自处待人的根本,启发我们陶冶身心、涵养德性,使人格健全地发展的大师。(拟人)(共281字)

七、(5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50分)

今年5月,河南漯河市部分中学由校方负责人带队,纷纷到被誉为“文宗字祖”、“许夫子”、“文曲星”的许慎文化园祭拜,祈愿在今年的高考中能“金榜题名”,共有即将高考的1100多名尖子生代表陆续参加。有人认为“学生祭拜许慎一来可以缅怀圣人,二来可以求得心理上的安慰,有啥不好?”此事一经网上报道后立刻引发热议。

对上述材料现象你有什么看法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议论文。 注意:作文不得脱离材料,自主立意,自拟题目,不要抄袭和套作。 21.立意指导:(1)由祭拜思维本身可谈“信仰”问题,崇高的信仰使人产生不竭精神动力。材料涉及到高考祭拜,祭拜的目的都是为了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同时求得心理上的安慰。这是当前许多地方愈演愈烈的文化心理现象。拜佛、祭祖等行为能使考生获得好成绩吗?(古人崇尚:“太上有立德,其次立功,再次立言,经久不废,为之不朽”“修身、治国、平天下”;革命前辈为建立新中国、过上没有剥削、压迫的新生活抛头颅,洒热血;共产党人在新时期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践共同富裕的理想,实现中国梦作为自己的追求。)考生可列举实例论证信仰的精神力量,也可正反对比,论证信仰对人的影响,注意务必联系实际去分析,达到深刻、丰富的层次。

(2)成功来自勤奋。论述中要注意联系祭拜进行分析和驳斥,否则易脱离材料,自说自话。(3)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可从国家或学校该宣传、引导什么样的观念,从而对青少年给予积极、正确引导;也可从学生个体主观思想入手,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问题;两者结合也可。(4)仅谈缅怀、安慰的方法,而不联系现实,涉及有关信仰、勤奋、人生观等一方面重要

作用论述,应作为偏题处理。 【参考译文】

治平三年的夏天,府君苏洵在京城逝世,我前往吊唁。他的两个儿子苏轼、苏辙边哭边说:“我们将护送先父的灵柩回四川安葬。四川人合葬的风俗是同一座坟冢而不同的墓穴。从前,我母亲安葬时,没有为她写墓志铭,请您替我们为她写一篇墓志铭吧。”于是我说:“夫人的贤德,不是别人所能知晓的,希望你们能告诉我有关她的大概事迹。”苏轼、苏辙两兄弟便把记录母亲事迹的事实材料恭敬地拜送给我。

我恭敬地接受,回到家中,撰述如下:夫人姓程,是眉山大理寺丞程文应的女儿,十八岁时嫁到苏家。程家家境富裕而苏家极其贫穷。夫人嫁过来以后,秉持妇道,孝顺、恭谨、勤劳、节俭。同族人从各方面观察她,没发现她有丝毫不快、傲慢等可以指责的样子,因此大家都认为她很贤惠。有人对夫人说:“你父母并不缺少钱财,凭借你父母对你的疼爱,假若你去向他们请求资助,应该没有不答应的。为什么甘心吃这样的粗食呢,难道不能够说一句话吗?”夫人说:“是的。如果我向父母请求资助,父母确实没有什么不能答应的。但万一有人说我的丈夫是向别人求取财物来养活妻儿的,那又将怎么办呢?”最终也没有向父母开口请求。当时苏洵的祖母尚在世,年老而性情严厉,家人经过堂下时,都非常小心谨慎,即便这样发出脚步声,他们也害怕被责怪。唯独夫人能顺从迎合她的心意,祖母见到她就高兴。

苏洵到二十七岁还不知道学习,有一天,感情激昂地对夫人说:“我看自己现在还是可以发愤求学的。然而全家要依赖我生活,如果我求学,将会断绝生活来源,怎么办呢?”夫人说:“我很早就想说这件事了,只是不想让你认为是因为我才学习的!你如果有志向,就让我来承受生活的劳累吧。”于是拿出所有服饰器玩,卖掉它们来经营家业,谋求生计,没有几年就成了富裕之家。苏洵因此能够专心致志完成学业,最终成为一位学问渊博的人。夫人喜欢读书,能理解书中的大道理。苏轼、苏辙小时候,夫人亲自教导他们,经常告诫他们说:“你们读书,不要效仿同辈人仅仅想要让人知道自己是个读书人罢了。”常常称述援引有关古人名誉节操的事例来勉励他们,她说:“你们如果能为正道而死,我也没什么忧伤的了。”不久,二子同年考中进士,又同时考进贤良方正科。苏辙答辩语言尤其恳切率直,使人惊异,这都是夫人平时对他勉励的结果啊。

先前,夫人看自家的财物已经有盈余,就感叹说:“这难道就是所说的福气吗?这种情况不停止的话,将会使我的子孙被钱财蒙蔽啊。”于是寻求生活困窘的族人和亲戚,都为他们嫁女娶妻,救济他们,为他们置办产业。对于有急难的同乡人,也时常周济他们。等到夫人逝世的时候,家中没有可供一年使用的财物储备。夫人于嘉祐二年四月癸丑在家中去世,享年四十八岁。苏轼进入朝廷,夫人被追封为武阳县君。唉,作为女子,如果她的温柔和顺从能够使家族和睦,她聪明才智能够治理家事,这就已经是贤能了;更何况像夫人这样,还能启发开导教育帮助成就了自己的丈夫、孩子,使他们都能凭借文学才能被天下人所知、尊重,如果不是见识思虑高超过人,能像这样吗?古人说国君和士大夫们的兴盛衰败没有不来源于妻子的,今天从夫人来看,更可见古人的话是可信的。

届高三语文试题及答案

语文试题山东省济宁市届高三第一次摸底考试

届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河北省唐山市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摸底考试试题

盐城市届高三年级摸底考试英语答案

高三语文试题及答案

九年级语文暑期摸底考试

湖北省孝感高级中学届高三9月摸底考试语文

邵阳县二中届高三第一次摸底考试语文试卷

届贵州省贵阳市普通高中高三8月摸底考试 语文

上犹中学届高三暑期摸底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上犹中学届高三暑期摸底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