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素质教育问题调查报告

发布时间:2020-03-03 02:42:0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素质教育问题调查报告

多年来,围绕着素质教育的问题,政策语言、学术语言和公众媒体语言相互交织,大家从不同视角、不同层面阐释着、实践着,形成了“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境地。为了更多地了解在校大学生对于素质教育的认识现状和相关信息,更好地推进素质教育工作,我们进行了以“素质教育相关热点问题”为题的问卷调查,对统计结果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并对主要问题进行了一些思考。

我们所设计的问题共涉及10个方面,一是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调查;二是素质教育现状调查;三是评价标准和人才观问题;四是教学大纲和教学管理问题;五是课堂教学和考试问题;六是实验教学问题;七是德育和党员发展问题;八是创新教育问题;九是心理素质问题;十是后勤管理和服务育人问题。调查范围是东北大学、辽宁大学、沈阳师范大学的在校大学生,以及沈阳市铁路第五小学,沈阳市第四中学等学校的部分在校学生。

一、调查者基本情况

参与本次调查的均为在校学生,其中:

年级结构:小学占10%,中学占30%,

大一占20%,大二占40% 。

性别结构:男生占60%,女生占40% 。

二、本次调查涉及的主要内容

上世纪90年代,基层学校和教师为改变日益猖獗的应试教育,提出了素质教育的概念。但它的内涵外延一直不清,人言人殊。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正式确立了素质教育的地位,将其定义为“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但并没有解决问题。学校教育中“两张皮”的现象日益严重,基层的说法是“素质教育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扎扎实实”,素质教育成为不断升级的应试教育“美丽的花边”、成为附加的向外人展示的文艺体育活动。本次调查主要是围绕着素质教育问题展开,主要研究调查以及分析讨论了什么是素质、什么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三要义是什么,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方法是什么,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是什么,当前对素质教育有哪些误解等问题,相对来说比较深入、全面。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关于素质和素质教育概念的理解

素质教育的提法是不是科学,理论界有不同的看法,我们觉得有不同的看法是好事情,这个问题可以进一步讨论。我个人认为,素质教育的提法较好。为什么呢?第一,这个提法能够适应时代的要求,较好地反映了人民群众及社会各界对教育的希望和要求。第二,它能够较好地概括目前教育改革自身的需要。“素质”这个词的解释有两种,一种解释是个人先天具有的解剖生理的特点,包括神经系统、感觉运动器官、大脑的特点,而且这种特点是通过遗传获得的,所以也叫做遗传素质,也叫禀赋。这种遗传素质对人的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会产生重大的影响。素质教育,要研究每个学生的身心特点,用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办法对他们进行教育和引导,因材施教,用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不但要注意研究孩子们的共性,还要研究孩子们的个性,使得他们各得其所。所以,尽管在应试教育中也有某些素质教育的成份,但从总体上看,应试与素质教育是截然不同的。因此,我们应试把素质教育的成份,但从总体上看,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是截然不同的。因此,我们应该把素质教育的旗帜举得高高的,把素质教育的舆论造得浓浓的,把素质教育的劲头鼓得足足的,要理直气壮地抓素质教育。如果我们的教育从现在起能够走向素质教育,则国家幸甚,民族幸甚。

(二)“素质”就是为生活做好准备

“素质教育”并不是具有理论内涵、能够覆盖和解释复杂教育现象的教育哲学,而是一种工作性的提法。应试教育则有明确的哲学基础,它是20世纪之前形成的学科中心、知识本位的传统教学,将知识传授作为学校教育的核心,形成“课堂中心、教师中心、课本中心”这样的金科玉律。它与唯书唯上的科举教育传统相结合,孕育了当代应试教育这样的怪物。显而易见,以人为本的教育指向了一种全新的教育哲学,以每一个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终身幸福为本的教育,一定不是死读书、读死书的,不是以考试和分数为本,而是生活本位的,即围绕青少年成长的各种实际需要组织教学,是一种“为生活做准备的教育”,这就是陶行知所倡导的“生活教育”,它源自杜威的教育革新。

(三)素质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促进人的发展,促进个性化的发展是其重要的内容 一位哲学家说过:造物主费了很大的劲,把每个人都造得与众不同,但我们的学校教育似乎总要和上帝对着干,千方百计想把这些不同的孩子雕琢成一个样子,这是我们教育的悲哀。纵观我国的教育,即使是在素质教育提倡多年的今天。我们何尝不是用统一的评价标准,标准的大纲,标准的教材来规范学生,塑造学生。我们常讲教师是辛勤的园丁,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谁曾想过难道学生真是无知无想的花木?园丁的“剪刀”专修探头的枝条,可以创造出整齐划一,怎能使创造性的人才脱颖而出?工程师是工业大生产制作标准件的高手,学生的灵魂岂能用机械化的程序去锻造?在当今信息化的时代,知识还要通过学生自身的创造,才能纳入自己的知识结构。素质教育必须把学生的自主性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教师应该是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发现问题的启发人,解决问题的参与人。学生时代是自我寻找,自我发现的过程,教师的本领是把每个人身上特有的火种点燃。大学应有丰富的选修课,让学生在完成一定量必修课的前提下自由地选课。每个学生都要有自己个性化的课表,在班级的管理方式上,也要改变传统的行政班管理模式为教学班——行政班管理模式。在对学生的评价标准上,不能只用一把尺子来衡量人,要积极发现和及时扶持每个学生身上的个性化特长。湖北省有一个学校试行学生在自我评价的基础上自己申报特长奖项,经过班级评奖委员会确定,学校颁奖。一个千余人的学校颁出了数百个特长奖,效果很好,有的所谓后进生第一次获奖,激动得流出了眼泪。把评价的尺子交给学生自己,相信他们在自我表扬和评价别人自我表扬的同时,也会找到自己身上的不足,达到发展个性和自我完善的目的。

四、采取建议与意见

(一)素质教育要充满爱,要增加服务意识,要尊重学生的选择 我们过去常说教育要有爱,而在今天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教育是第三产业,是服务业。我们如何来看待爱和服务的关系呢?其实爱是教育的良知,是发自内心的情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而服务是行业的基本要求,爱和服务是教育的两个侧面。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工作者缺乏服务的观念。学校是国家拨款的事业单位,是个准衙门,后勤也是一个管理部门,行使的是管理的功能,学生是管理的对象。今天,尊重学生的选择变得越来越重要了,推进高校人性化的建设已成为学校今后的发展方向。这其中包括尊重学生的个人生活、课程和专业的自主选择、价值观的表述和对学生首创能力的认可等多个方面。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要保持一种人格上的平等,相互尊重。教师要取得学生的尊重除了要有渊博的知识外,更重要的要依靠其人格和道德的力量。

(二)素质教育要处理好基础与创新的关系

20世纪初,杜威领导的进步主义教育运动奠定了“儿童中心”的全新价值,超越了学科中心的传统,构建了以人为本的教育学。1918年,美国改革中等教育,明确中学不应成为大学预科,而应当是面向大多数人的教育,即“为生活做准备的教育”。美国中等教育改革委员会提出著名的“七项基本原则”是:健康、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有价值地利用闲暇时间、有效的家庭成员、基本学习过程的掌握、合乎道德的品质、职业训练。在这种表述中,传统智育的内容仅占七分之一。新的教育理论是“经验中心”、“社会中心”、“在做中学”等等。西方教育由此从传统进入现代。

过去我们常常强调要厚基础,素质教育又提倡加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然而教学时数不可能额外增加,厚基础与创新是怎样的关系呢?有人说,太重基础扎实容易造成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兴趣丧失和思想僵化,使学生个性消失和自信心消解,不利于创新能力的提高。又有人说,创新能力离不开基础知识的扎实,没有扎实的基础就不可能有所创新。其实问题不在于创新要不要重视基础,而在于我们要加强什么样的基础和如何把握“基础扎实”的力度。创新要有基础,成功只会留给有准备之人,合理的度才会有利于创造力的解放和潜能的发挥。素质教育中所说的创新主要是指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创新的欲望和创新的冲动,即在老师的指导下,在积极主动的认知活动中去发现个体原先不知晓的事物。不是让每个学生都立刻能创新出新的理论和新的产品。重基础要避免思维定势和迷信权威,不能搞评价一元化和结构标准化。

(三)素质教育要给教师营造宽松的学术氛围,自由的发展空间,要从过重的工作量和各种指标的压力下解放出来。

近几年来,教师的工作量逐年增大,在沉重的教学、论文、科研等量化指标的压力下,教师很难再有诗人的气质、创造的冲动和理想的追求。教育是最具有守旧成份的学科,过重的压力只会强化这种守旧成份的巩固,实用主义和以吏为师思想的滋生。教师的职业就是一个理想的事业,而不能单纯地去看其职业性的一面。职业是谋生的手段,养家糊口的饭碗,他可以年复一年地重复着第一年的讲稿。而事业是没有止境的。拿着旧船票不断重复昨天故事的人,是走不到素质教育的彼岸的。

(四) 教育学生学会做人,是素质教育的首要的任务

国民素质的提高,民族素质的提高,是学校、家庭、社会对整个儿童少年一代进行教育、熏陶、施加综合影响的结果,这种综合的影响是否科学有效,是决定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大事情,必须引起各个方面的高度重视。少年儿童时期是一个人发育成长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要教会他们求知,教会他们办事,教会他们健体;但往往容易被忽视的是教会他们做人。从不会做人到会做人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的基础阶段就是儿童少年阶段。因此,我们的幼儿园和中小学对一个人素质的形成,特别是做有方面,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针对目前的情况,我们认为思想道德素质的问题可能要放在素质教育的首要地位来考虑。我们的中小学德育应该说是有成效的,表现在以下几点:一是绝大部分学生热爱祖国,在学校升旗的时候,能够立正行注目礼,这样的行为在社会各阶层当中,应当说是突出的;二是多数学生人生态度基本正确,有集体主义观念,能正确的对待他人,尊重父母和长辈,多数学生也能够遵守公共秩序;三是多数人懂得自尊自立自强,能够爱惜自己的名誉,爱护自己的人格尊严。但是也应当看到,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相比,与国家的要求相比,思想道德素质方面还是有较大差距的。一部分学生劳动观念弱,劳动习惯差,不珍惜劳动成果,过分地看重个人利益;也有一部分学生不能够正确处理个人、集体和国家利益的关系;还有的缺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和无私奉献的精神,缺乏任劳任怨的敬业精神;一部分学生社会公德及法律意识不强,还相当部分学生向钱看,拜金主义思想比较严重。原因是多方面的,不完全是学校教育一个方面的原因。在两种体制的转换过程中,社会思潮中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影响;商品经济条件下,某些腐朽思想、庸俗风气的侵蚀,在经济建设中一手硬一手软,精神文明建设不力等等,都是重要原因。所以,如何适应二十一世纪对国民思想道德素质的要求,要作为一个重大的课题来研究。

努力探索建立素质教育的运行机制,首先要转变教育观念,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要为素质教育的实施创造比较宽松的环境。要逐步地改变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作法。二要培养一批好校长,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讲,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第三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保证,素质教育的主要环节在课堂里面,学生一天要上六七节课,所以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当然要把素质教育要求贯穿于全过程。第四要逐步实行办学模式的多样化。第五是课程教材要在统一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多样化。第六是考核制度要改革。很赞成唐山的考试改革的办法,今后高考也要改革。如果目前高考不能多样化,那么至少试卷要根据不同层次考生的试题,要有科学的调查、测量、评估制度,指导学生全面发展。我们现在有一批学校,已经开始向素质教育目标前进,这是非常可喜的现象,希望大家总结经验,锐意改革,增强信心,把素质教育推向一个新的阶段。

五、总结

素质教育重视个性化的发展,而同质化的大学势必培养出同质化的人才和同质化的个性。同质化的教育、同质化的国民是极其危险的。纵观世界名校,有个性的就是好大学。哈佛的人文博雅,斯坦福的实用主义,普林斯顿以形而上的理论研究著称,麻省理工专攻形而下,以科技领先自豪,虽说至今还只是一个以理工为主的“学院”,照样誉满全球。它们各有各的个性,各有各的强项,各以自己的看家本领吸引学生,拿诺贝尔奖,登上世界顶级大学排行榜。

要改变目前应试教育、升学竞争愈演愈烈的状况刻不容缓,需要党和政府痛下决心、铁腕治理,从改革社会评价机制入手,以政策制定和制度建设为重点,强化教育督导检查和教育法制建设,内外并举,形成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格局。

写到这里,也该差不多结束了。经过这次调查,只觉得我们经历了许多,同时又成长了许多,学到了很多以前所没有的东西。同时希望我们的一番心血没有白费,那些微不足道的建议和意见可以对同学们有些许帮助。最后,再次感谢老师的指导和同学们的帮助与合作。

农村教育问题调查报告

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调查报告

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调查报告

农村义务教育问题调查报告

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调查报告

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调查报告

农民工子弟教育问题调查报告

农村义务教育问题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教育问题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教育问题的调查报告

素质教育问题调查报告
《素质教育问题调查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