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第一章 美术课程与教学论研究概况

发布时间:2020-03-03 06:38:3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第一章 美术课程与教学论研究概况 第一节 美术课程与教学理论的历史演进与发展

一、我国古代美术课程与教学理论的发展

二、我国近代美术课程与教学理论的发展

三、新中国成立以来美术教育的发展

第二节 美术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的发展趋势

一、政府普遍重视美术(艺术)教育

二、美术课程教学内容不断扩展

1.美术课程教学内容的综合性 2.美术与其他学科的融合性 3.美术课程结构的多样性

第三节 美术新课程的改革创新

一、新的课程改革理念

1.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2.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二、新的课程目标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

2.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新课程目标 3.普通高中美术新课程目标

三、新的课程教学内容

四、新的教学方法

五、新的教学评价

第二章 美术课程论教学论的研究对象及学科基础

第一节 美术课程与教学的含义及性质

一、美术课程与教学的含义

1.美术课程的含义 2.美术教学的含义

二、

美术课程的性质

1.美术课程的人文性 2.美术课程的工具性

3.美术课程的综合性和创造性

第二节 美术课程教学论的研究对象

一、理论界对课程教学论研究对象的探讨情况

1.课程教学论的研究对象是课程教学的规律

2.课程教学论的研究对象是各种教学变量或教学要素 3.课程教学论的研究对象是教与学的活动

二、美术课程教学论的研究对象

1.需要具体研究的三个方面 2.需要认真解决的五个问题

第三节 美术课程与教学论的学科基础

一、美术课程教学论与哲学的关系

1.哲学是美术课程教学最根本的基础

2.哲学中关于认识的来源和知识的性质的观点,影响课程教学的设计和教学方法

3.认识论中有关知识的价值、分类等问题,对美术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组织等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美术课程教学论与心理学的关系

1.行为主义对美术课程教学论的影响 2.认知学派对美术课程教学论的影响

3.人本主义心理学对美术课程教学论的影响

三、美术课程教学论与社会学的关系

1.学校美术课程教学与社会政治、经济有着生生不息的关系

2.学校美术课程教学离不开社会文化的影响

3.“学校课程与教学的思想总是与一定的社会背景相联系的”

第三章 美术课程与教学目标

第一节 美术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含义及功能

一、美术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含义

二、美术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功能

1.导向功能 2.组织功能 3.激励功能 4.评价功能

第二节 美术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基本取向

一、美术课程与教学目标的价值趋向

1.伦理政治的价值取向 2.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 3.学生本位的价值取向 4.学科本位的价值取向

二、美术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形式取向

1.普遍性目标取向 2.行为性目标取向 3.生成性目标取向 4.表现性目标取向

第三节 美术新课程教学的目标维度

一、美术新课程与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

二、美术新课程与教学目标三个维度的涵义

1.知识与技能的获取 2.过程与方法的体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取向

三、普通高中美术课程目标与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目标的比较

1.普通高中美术课程目标与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目标的变化

2.义务教育美术课程的阶段目标 3.高中美术课程目标的具体表述

第四章 美术课程与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第一节 美术课程与教学内容

一、美术课程与教学的含义

1.课程与教学内容是人类文明成果的精华 2.课程与教学内容要适应学生学习的需要 3.课程与教学内容是影响学生发展的材料

二、美术课程与教学内容选择的原则

1.课程与教学内容的基础性

2.课程与教学内容应贴近社会生活 3.课程与教学内容的综合化 4.课程内容必须适应学生的特点

三、美术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内容

1.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与教学内容 2.高中阶段美术课程与教学内容

第二节 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一、美术课程资源的涵义

二、美术课程资源的内容

1.校内课程资源 2.校外课程资源 3.教师资源

4.网络和信息化课程资源

第三节 美术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与发展

一、美术教学组织形式的涵义及意义

1.美术教学组织形式的含义 2.美术教学组织形式的意义

二、我国现代的教学组织形式

1.班级授课制 (课堂教学) 2.个别化教学 (个别辅导) 3.现场教学

三、美术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与发展

1.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了班级授课制 2.综合化的教学组织形式 3.现代个别化教学制 4.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

第五章 美术课程与教学过程 第一节 美术教学过程的本质

一、美术教学过程的概念

二、美术教学过程的功能

1.教学功能 2.发展功能

3.教育功能 4.审美功能

三、美术教学过程的本质

1.美术教学过程是教师的 “教”与学生的 “学”的统一 2.美术教学过程是教养与教育的统一

3.美术教学过程是知识掌握与认识过程的统一

第二节 美术新课程与学习方法的变革

一、学习方式的含义

二、学习方式改革的重大意义

1.是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的重要任务 2.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

3.是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的迫切需要

三、构建现代的学习方式

1.自主学习2.合作学习3.探究学习

第三节 美术教学过程的有效性追求

一、有效教学的含义

1.树立 “学习中心论”思想是有效教学的基本理念 2.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和发展是有效教学的根本目标 3.调动和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有效教学的出发点和基础

4.教师的素质和能力水平是有效教学的实质和核心

第六章 美术教学模式与方法

第一节 美术教学模式概述

一、教学模式的概念

二、教学模式的特点 1.整体性 2.操作性 3.简约性 4.开放性 5.优效性

三、教学模式研究的意义

1.教学模式的研究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 2.教学模式的研究也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四、当前值得关注的几种教学模式

1.自主探究性教学模式 2.合作教学模式 3.研究性教学模式 4.体验性教学模式 5.最优化教学模式

第二节 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

一、古代社会关于教学模式的探索

1.孔 子 2.苏格拉底

二、近现代国内外主要的教学模式

1.夸美纽斯的教学模式

2.赫尔巴特四个阶段教学模式 3.杜威的实用主义教学模式 4.斯金纳的程序教学模式 5.布鲁纳的发现教学模式 6.赞科夫的一般发展模式 7.布卢姆的掌握学习模式 8.瓦·根舍因的范例教学模式 9.罗杰斯非指导性教学模式 10.洛扎诺夫的暗示教学模式 11.奥苏贝尔 “先行者”教学模式 12.萨奇曼探究训练教学模式

13.兰本达 “探究———研讨”教学模式 14.阿莫纳什维利合作教学模式 15.巴班斯基的最优化教学模式

三、新时期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1.自学辅导类教学模式 2.目标类教学模式 3.创造类教学模式 4.情境类教学模式 5.技能类教学模式

四、教学模式改革发展的基本趋势

1.由单一性向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发展

2.由归纳型向演绎型再到归纳、演绎型并举的教学模式发展

3.由单维为主向整体构建教学模式的转变 4.由单项目标向全人发展的目标发展 5.由传统手段向现代技术手段发展

一、美术教学方法的概念

1.教学方法的含义 2.教学方法的特征

① 教学方法具有科学性 ② 教学方法具有综合性 ③ 教学方法具有互动性 ④ 教学方法具有多样性

二、美术教学方法的类型

1.教师主导型 (提示型)教学方法 2.师生互动型 (共同解决型)教学方法 3.学生自我活动型 (自主型)教学方法

三、美术教学方法的选择

1.选择教学方法要符合课程与教学目标和任务 2.选择教学方法要适合课程与教学的内容 3.选择教学方法要符合学生的实际和特点 4.选择教学方法要适应教师自身的素质

第七章 美术教学原则与策略

第一节 美术教学原则

一、美术教学原则的概述

1.美术教学原则的含义 2.制定教学原则的依据 ① 教学实践的经验 ② 教育教学目的 ③ 教学过程的规律 ④ 现代科学理论基础

二、美术教学原则 1.素质教育与审美培养相结合的原则 2.“双基教学”与能力培养相结合的原则 3.视觉思维训练与培养创造性相结合的原则 4.直观教学与启发性教学相结合的原则 5.精讲善练与循序渐进相结合的原则 6.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 7.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8.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相结合的原则

第二节 美术教学策略的含义与特征

一、美术教学策略的涵义

二、美术教学策略的基本特征

1.综合性特征 2.操作性特征 3.指向性特征 4.灵活多样性特征

第三节 美术教学的策略

一、问题探究教学策略

二、合作教学策略

三、认知教学策略

四、情感优化策略

第八章 美术课程与教学评价 第一节 美术课程与教学评价概述

一、美术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含义

第一节 美术课程与教学评价概述

一、美术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含义

二、美术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功能

1.诊断鉴定功能 2.导向规范功能 3.激励促进功能

第二节 美术新课程与教学评价的改革

一、我国美术课程与教学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二、美术新课程与教学的评价目标和建议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 “课程评价”目标 2.《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的 “评价建议” 3.《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的 “评价建议”

第三节 美术学生与教师的评价

一、美术学生的评价

1.学生评价的目的意义 2.学生评价的内容和指标 3.学生评价的方式方法

第九章 美术课程与教学中的教师 第一节 美术教师角色的转换

一、教师角色的概述

1.教师角色的含义 2.教师角色的特征

二、教师角色的转换

1.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2.由课程的执行者转变为课程的开发者

3.由课程教学的实践者转变为课程教学的学习研究者

第二节 新课程理念下的美术教师素质

一、崭新的教育教学理念

1.新的教学观 2.新的学生观 3.新的教材观 4.新的学习观

二、高尚的师德与艺德

1.品行高尚 2.爱岗敬业 3.教书育人 4.艺德健康

三、丰富的美术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1.美术理论知识 2.美术技能知识 3.人文知识

4.教育、心理学知识

四、较强的教育教学与科研能力

1.教育教学能力 2.科学研究能力

五、文明的仪表风度

1.仪表风范 2.举止姿态 3.性格情绪

第三节 美术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一、教师专业发展的含义

二、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

三、新课程理念下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思考

1.以校为本的教师专业发展 2.“校本课程”的开发 3.教师的进修培训

美术课程与教学论

美术课程与教学论

“课程与教学论教案”第一章绪论

《美术课程与教学论》答题[推荐]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第一章

《体育课程与教学论》读书活动试题概况

课程与教学论

课程与教学论

课程与教学论

课程与教学论

第一章 美术课程与教学论研究概况
《第一章 美术课程与教学论研究概况.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