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从历史发展看中国古情诗之点滴

发布时间:2020-03-01 19:34:0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从历史发展看中国古情诗之点滴

在人类文明史上,爱情是一个永恒的主题,而表现这个主题最为精练的文学形式便是爱情诗。古往今来都不乏脍炙人口、感人肺腑的爱情诗歌精品,并且拥有大量的读者。我国的古典爱情诗主要分为两大类:即古代民歌中的爱情诗和文人创作的爱情诗。这两类爱情诗构成了中国古典爱情诗的主体。

爱情没有模式。有欢乐的爱情也有痛苦的爱情,有清纯的爱情也有压抑的爱情。爱情的多种多样,使得诗人笔下的爱情诗也千姿百态。不管怎样,这些爱情诗都是诗人的观念、诗人的诉求、诗人的愿望、诗人的评价等等的反映。古代民歌中的爱情诗较文人创作的爱情诗更为古老。从《诗经.国风》、汉魏六朝乐府民歌,再到唐代民间的曲子词,都有着大量歌唱爱情的诗篇。这部分诗歌大部分来源于人民大众,更多的体现了劳动者对爱情的普遍看法。如《诗歌》的《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

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静女》: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汝)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汝)之为美,美人之贻。 它们不只是个人爱情的体现,更是人民大众感情普遍的坦诚吐露。由于是劳动大众的智慧结晶,古代诗歌中的表现手法较为朴实,对爱情的宣泄更为直接。从某种角度看并没有受封建思想的影响,但实际上还是有一定的局限性的。这主要表现在古代民歌并没有摆脱古代封建思想“男尊女卑”的父权的影响。因为作为古代民歌的创作者,劳动人民思想上的局限性是明显的,封建教化在他们心中树立起的道德标准让他们根本不可能在这一点上有所超越。

相较于古代民歌中的爱情诗,文人创作的爱情诗更多地反映了个人的爱情。作为当时的“知识分子”,文人们有着更为活跃的思维,但比起“麻木的大众”,他们受的封建教化却又是多得多。他们对自己有着一套严格的处世准则(这套准则是建立在封建道德标准上的),甚至有些人是一种毫不怀疑的“愚忠”思想。因此思想的活跃性和自身严格的封建处世准则必然会有产生冲突的时候。于是,在文人创作的爱情诗中我们看到的更多是流露出一种无奈:个人对爱情的渴望,却因为与自己信仰的道德标准相冲突而不得不割舍。就如陆游在《钗头凤》唱到的“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陆游作为一个有成就的大诗人,终于还是摆脱不了心中的那套封建道德标准而母命难违休了和他有深厚感情的妻子。而他并未对这一切做法的正确性有过真正的怀疑,心中有的只是那一丝的无奈和可惜。这不能不说是中国古代士人的悲哀啊。而作为他们情感的写照,文人们创作的爱情诗便更多地反映了这样一种无奈的心态,看似悲壮,实质上正是封建政治文化对文人思想严重束缚的体现。

如果我们从封建政治的发展和古典爱情诗的发展过程进行分析比较,我们会惊奇地发现它们的发展从某个角度来说是同步的,或者说是平行发展的。春秋战国时期,由于封建制度刚刚建立,还不成熟。且中国当时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中央集权强度不大,统治者对广大劳动人民的封建教化也还不深入。因此在这一时期的爱情诗最为纯朴,是人们最真挚情感的真实表现。这时期的爱情诗大多表现得大胆热烈,多姿多彩。 【一】 相亲相爱篇

《女曰鸡鸣》

女曰鸡鸣,士曰昧旦。子兴视夜,明星有烂。将翱将翔,弋凫与雁。 弋言加之,与子宜之。宜言饮酒,与子偕老。琴瑟在御,莫不静好。 知子之来之,杂佩以赠之。知子之顺之,杂佩以问之。知子之好之,杂佩以报之。 【二】 情有独钟篇

《出其东门》

出其东门,有女如云。虽则如云。匪我思存。缟衣綦巾,聊乐我员。

出其闉阇,有女如荼。虽则如荼,匪我思且。缟衣茹藘,聊可与娱。 【三】 弃妇篇 《江有汜》

江有汜,之子归,不我以!不我以,其后也悔。江有渚,之子归,不我与!

不我与,其后也处。江有沱,之子归,不我过!不我过,其啸也歌。

【四】 爱情危机篇

《扬之水》

扬之水,不流束薪。彼其之子,不与我戍申。怀哉怀哉,曷月予还归哉。

扬之水,不流束楚。彼其之子,不与我戍甫。怀哉怀哉,曷月予还归哉。

扬之水,不流束蒲。彼其之子,不与我戍许。怀哉怀哉,曷月予还归哉。

而这之后的两汉时期,封建统治加强。在两汉独尊儒术之后,封建教化的强度加大,人们对爱情诗的创作基本上要“发乎情,止乎礼”(《毛诗序》)。从汉以后,随着封建统治的进一步加强,统治者利用儒家思想对文人思想的控制力度进一步加大。以致一些受儒家思想影响较深的正统文人,把禁欲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而自然对爱情诗更多地是采取蔑视和批判的态度。并且这种思想渐渐成为社会上的一种主导思想,“存天理,灭人欲”成为统治者最好的统治武器。如陶渊明写了“闲情赋”,尽管还算是“止乎礼”,但仍被萧统在《陶渊明集序》中讥为“一生创作中的‘白璧微瑕’”。而这之后,爱情诗比起那些壮怀激烈的怀古诗、咏志诗,便更是不登大雅之堂,为文人所不齿了。即使有人“闲时”赋上几首,敢署上其名者也不多了。于是,在这个时期,比起在西方爱情诗大行其道,中国的古典爱情诗似乎在走向没落。甚至于像李白、杜甫这样的伟大诗人,一生创作无数,但在爱情诗上的创作却实在少得可怜。

作为表达爱情的诗歌,爱情诗看似与“经世致用”毫无关系,实则不然。比起那些壮志凌云的咏志诗,朴素的爱情诗往往更能为人民大众所接受。因为治国平天下的理想离一般大众实在遥远,而爱情却是作为人都能体会到的一种天生的情感。打个不是很恰当的比喻,正如流行音乐同古典音乐相比,前者显然在年轻一代中有着更大的影响力。同样爱情诗比起那些有点说教意味的诗歌相比更容易引起劳动人民的共鸣。这样一来,只要在爱情诗中渗透一种封建教化的思想,则统治者对广大人民作思想教化工作的目的就更容易达到。

从历史看今朝

从先秦的历史看华为的发展轨迹

从人类历史发展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从“三国”历史看领导力

《从历史看领导》读后感

《从历史看管理》读后感

从政府工作报告看文化产业发展

从经济形势看工行发展

从历史看“三农”问题

从道教看妇女之地位

从历史发展看中国古情诗之点滴
《从历史发展看中国古情诗之点滴.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