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月迹教案

发布时间:2020-03-02 12:02:1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月迹

学习目标:

1、梳理情节,了解文中所写寻月的全过程。

2、把握寻月过程中孩童的心理及其发展变化轨迹。

3、理解月亮是“印章”的深刻含义,体会一切从孩子眼中看出的意义。

4、揣摩文中所写孩童语言的特色。

重点:把握寻月过程中孩童的心理及其发展变化轨迹。

难点:理解月亮是“印章”的深刻含义,体会一切从孩子眼中看出的意义。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课文,题目叫作——《月迹》。抬起你的手跟老师一起来板书写课题和作者的名字——月,床前明月,月上柳梢;迹,蛛丝马迹,了无踪迹。(板书:月迹)作者是当代著名作家贾平凹,这个“凹”字在这里应该念“wā”,它并不是一个多音字,贾平凹在陕西农村长大,他在自己的一篇文章中写到过自己名字的来历:小时候父亲给他取名叫“平娃”,“娃娃”的“娃”,长大以后他用“娃”字的谐音“凹”字代替了,这个字在陕西方言中就念“wā”。(板书:贾平凹wā)来,让我们来齐读课题和作者的名字。预备——齐!

古往今来,有很多的文人墨客描写过月亮的踪迹,我们不妨一起先来吟诵几句。

诗仙李白写到: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王维有诗云: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张九龄写到: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若虚感叹到: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二、预习: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文章写了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的什么事情?

2、贾平凹笔下的月亮跑到了哪些地方?(讨论分析本文的行文线索。

3、作者分别用了哪些词语来写各个地方的月亮?画出来,有感情的读一读。

三、讨论:小组合作,讨论探究

1、课文开头写“我们这些孩子,什么都觉得新鲜,常常又什么都不觉满足”,而结尾却说“大家都觉得满足了”,为什么?

2、孩子们由“不满足”到“满足”,经历了哪些心理变化?这变化过程表现了什么?

3、在“我”、弟弟、妹妹心中,月亮是什么

4、理解 “我突然觉得,我们有了月亮,那无边无际的天空也是我们的了,那月亮不是我们按在天空中的印章吗?”

5、为什么文章要以“月迹”为标题?

6、奶奶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这个形象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四、展示:

1、不满足——在孩子眼里,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那么新鲜好玩

他的心里有无数个为什么 满足——孩子们在寻月的过程中得到了满足

2、

镜中看月 高兴——失望 院中望月 惊讶——争执 杯中“饮月” 人人拥有、越发觉得奇了 河中寻月 处处都有 眼瞳见月 竟是这么多、满足

好奇心——争强好胜之心——纯洁美好的童心

3、弟弟:我所要的 妹妹:好 我:我们按在天空的印章 月亮给人以美的享受 月亮是一个美好的事物 月亮寄托着孩童纯真的愿望

4、印章 在条据或证明材料上盖上印章,表明自己对条据或材料负责;在个人字画书刊上盖上印章,表明属于自己所有。

5、月迹,月亮的变化轨迹 月亮在孩子心中留下的美好印迹 一切美的印迹

6、解题思路:先看看奶奶做了哪些事情?对事情的发展有怎样的作用?

“奶奶的指引”:奶奶突然说:“月亮进来了!” ——奶奶说:“它走了,------你们快出去寻月吧。”——奶奶从屋里端了一壶甜

酒出来------你们都有一个月亮哩!——奶奶说:“月亮是每一个人的,它并没走,你们再去找吧。”

奶奶是一个我们寻找美的过程中的引导者的形象

五、课堂小结

本文通过一件小事---中秋节孩子们寻找月亮的情景,告诉人们一个道理 , 一个简单平凡却又重要的道理: 生活中美好的东西是属于每个人的 ,只要我们努力去寻找,就能找到我们所需要的美好事物。

月迹教案

月迹 教案

月迹教案

月迹教案

月迹 教案

月迹教案

月迹教案

月迹语文教案

《月迹》公开课教案

月迹教案打印

月迹教案
《月迹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