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归园田居教案

发布时间:2020-03-01 21:58:5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归园田居》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体会陶渊明田园诗的语言风格特点。

2.准确地把握诗歌的意象、营造的意境和表达的情感,领悟陶渊明诗意田园的内涵。

3.感受诗人的隐士情怀,领悟其返璞归真的人生态度和人生境界。 教学重点:

领悟诗人返璞归真的人生态度和人生境界。 教学难点:

作者的真挚情感与高尚情操。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内容:

一 导入新课: 一个人在都市生活久了,离恬静纯朴的大自然越来越远,现代物质文明带给人们的是精神生活的退化。整天萦绕于心的是焦灼和忧虑,回旋在耳畔的是嘈杂和浮躁。所以,越来越多的人向往田园的宁静、恬淡而优美,向往那份潇洒自由放松的生活。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的梦想。早在1700年前,我国东晋有一位著名的诗人,他呀,为了追求心中那个“田园梦”,自解官印,回归田园。并且在他回归的过程中,他开创了“田园诗派”,他被后人喻作“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人之祖”。大家知道这个诗人是谁呢?——对,他就是陶渊明。今天我们将学习他的一首巨作—————《归园田居》。 二 关于作者:

根据初中所学知识,回忆陶渊明 (学生回答) 提示: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号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我国文学史上杰出的田园诗人,他也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后人称为“山水田园诗派始祖”。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 三 整体感知:全体同学齐读 四 解题

找题眼:归 归向何处:田园 五 品味田园之景

1.找出诗歌中描写田园生活的诗句。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杂尘,虚室有余闲。

2.诗人着重描写了哪些田园景物?

方宅 草屋 榆柳 桃李 村庄 炊烟 狗吠 鸡鸣 户庭 虚室

3.那么诗人又是如何安排这些景物的?(或者说诗人是按照什么顺序把这些景物排列在一起?)

总体上来说,诗人由近处的土地、草屋一直写到了远处的村庄、炊烟。然后,从视觉上转入到了听觉上。先交代了大致的居住环境“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然后,把居住环境的镜头推近,突出了一个细节“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接下来,再把视角往远推,把自己的小房子放在一整片宁静的村庄中。“依依墟里烟”,让我们在一片炊烟袅袅中感受到了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为了不让我们有冷清之感,又及时的配上了一点声音。接着,又由室外又转到了室内,更显出了乡间的恬静幽美,清新喜人,安静祥和。

六 赏析归园之志

1.诗人从何而归?为何而归?

明确:“尘网” “樊笼” (官场生活)

“尘网” “樊笼”的生活让诗人失去了自由,在这种状态下,他选择了回归田园,也因此获得了自由。自由,对陶渊明来说,就是可以不受世俗的束缚,不用看别人的脸色,完全按照自己的本性来生活。所以说,这里的自由,是人的一种本性,陶渊明回归的也是这种本性。

追问:上面说诗人归向田园,这里又提到他回归的是自由和本性,那么这两者又有怎样的联系呢?

明确:

田园也属于自然的一部分,包括诗人的“性本爱丘山”,这里提到的山,它也属于自然的一部分。人的自由和本性可以说他是在自然而然地生活,顺其自然,不用勉强和为难自己,把上面的两点合在一起:自然界,自然而然地生活,那么我们不难看出,作者真正想归去的地方是————自然。所以诗歌的最后一句“复得返自然”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了。

2.回归田园之后的诗人心情又如何呢? 明确: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这是对全诗的总结,写出了诗人回归田园之后的愉悦心情,抒发了回归田园的乐趣。这两句诗与开头的“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抒发自己的本性遥相呼应,既是对以前误入尘网中的官场生活的形象的总结,也是对已经开始的新生活的欣喜。 七 课堂小结

《归园田居》主要写诗人摆脱污浊的官场,来到清新的农村后的自由生活和愉快心情,这种情绪,可以用一个成语来概括,就是“返璞归真”。 “返璞归真”,第一个是“朴”,处世要质朴,不做作,不追求豪华富贵,而是自由自在潇洒之至;第二是“真”,做人要真实、正直、不虚伪、具有人的本性,这是我国历代文人学士所追求的至高至真的生活境界。老师希望,同学们也能够成为一个真实、正直、质朴的人。 八 再次朗读全文 九 作业设计 1.背诵全文

2.再次品读《桃花源记》 《五柳先生传》

归园田居教案

归园田居教案

归园田居教案

归园田居教案

《归园田居》教案

归园田居教案

归园田居

归园田居

归园田居

归园田居

归园田居教案
《归园田居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教案归园田居 园田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