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学前听障儿童康复训练二

发布时间:2020-03-01 18:00:4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学前听障儿童康复训练

(二)

三、加强阅读与交往能力培养

由于听力障碍,学前听障儿童通过听觉系统所得到的语言信息比正常孩子少得多,语言、认知、逻辑思维以及抽象思维等方面相对滞后。因此,听障儿童学前阅读,不仅是听障儿童从书面语中获得含义、发展思维、培养情感的一种心理过程,也是他们开始接触书面语的行为表现,更是积累语言材料的必要途径。教学中,我通过以下尝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一是教师或家长演示阅读,如教师指认图片教学生发音阅读,帮助学生把具体形象的图画与抽象的词语联系起来,使学生在获得图画、手语(自然手语)信息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书面语;二是布置阅读的环境,如在教室的墙上、黑板上和宿舍里都张贴图文并茂、与教学有关的文字,放置页数为3—15页的少儿图书,让他们在课余时间来阅读,培养阅读习惯。三是师生或亲子阅读活动,如每天利用十分钟时间,与学生一起比赛复述学过的故事,每天要求家长与孩子一起阅读3页书或两篇小短文,每月组织一次亲子故事比赛活动等。这些做法较好地培养了听障儿童的阅读习惯,初步学会了一些阅读的方法,对他们的表达和思维能力能起积极的作用。现我班学生不仅喜欢向老师借书看,还和同伴们互换图书阅读,班级中课外阅读的氛围越来越浓。

由于听障儿童语言发展迟缓,在社会交往中显得格外吃力,大多有胆怯、退缩心理。

交往能力是人的基本素质之一。为让听障儿童真正融入主流社会,在教学中我着力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主要做法是:第一,培养听障儿童交往的意识,如通过“打电话”、“请客”等角色游戏,进行对话训练;第二,培养听障儿童交往的技能,如教给学生礼貌用语,见到同伴主动打招呼“你好”,离开学校说“老师再见”,借别人的书说“请借给我看看好吗等;第三,为听障儿童提供语言交往的机会,如集体教学活动中让学生自由讨论后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每天下午组织学生与学校幼儿园的小朋友一起上课、一起游戏;第四,带学生走出户外进行现场与人交流教学等。这些训练活动,增强了听障学生交往的勇气,初步有了与人进行口语交流的习惯,有的喜欢向老师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并具有一定的交际能力。

四、有针对性进行言语矫治

人类的语言活动是通过发音器官来实现的。发音器官包括动力器官、振动器官和构音器官。动力器官包括肺和呼吸肌群,主要对发出气流的调节,关系到语言的运用和音量的大小。振动器官主要是声带,能够产生声音。构音器官包括共鸣器官和咬字器官,它在语音形成中产生共鸣作用和控制语言清晰度。大多听障儿童发音器官长时间得不到锻炼,发音舌头都开始僵化,连一个很简单的“b”都不会说,又因缺少听觉的反馈,不能及时地矫正自己的发音,发音说话中有许多缺陷。比如:发音不到位,音量小,缺少声调的变化,停顿不得当,有时发假音、冒高调等,因其语言的清晰度比较差,严重影响了他们与人交流的质量。

教学中,我对听障儿童言语中存在的异常缺陷进行生理病理机制的分析,并有针对性地采取以下方法进行矫治,取得较好的康复效果。

1、阿克森疗法。主要是通过改善气流控制,提高声门的伯努利效应。如腹式呼吸的基础上,以慢节律唱各种元音(如a- a- a-),然后节律加快(a、a、a„„),如此慢、快节律反复交替训练。

2、哈欠叹息法。主要松弛呼吸,将声带张得最大,咽缩肌放松并且收缩舌骨上时,肌肉能产生吸气式哈欠,呼气叹息将声道打开,咽部搞得很大,使咽部膨胀,如发/i/、/a/,听上去不费力。

3、发音练习法。通过看、闻、摸等方法,坚持每天练习唇操、舌操、呼吸操等,以训练发音器官的灵活度,进而进行拼音拼读、说话停顿与重读训练。如教鼻音m、n时,让学生摸着鼻子感觉鼻腔的振动;学习句子时划出停顿的位置等。

这些言语矫治法,我坚持每天进行训练,并有效地运用到听障儿童的言语异常矫治中,使学生不仅“听得明白”,而且还“说得清楚”。

五、融合家庭康复、社区康复

听障儿童康复是一个系统工程,唯有加强学校、家庭和社区等康复教育合力,才能更好地提高听障儿童听觉语言康复效果。为此,在加强学校康复训练的同时,我努力将康复训练融入家庭和社区。

1、建立家庭康复的环境

(1)指导家长给家里的物品标签,每天教孩子学说话,认读词语卡片,玩亲子游戏等,将家庭康复训练融于浓浓的亲情之中。 (2)让家庭全体成员参与学校康复训练,如每学期一次和家长拟定孩子听力语言康复个别训练计划;每月一次家长会,让家长了解孩子的听力状况和助听器补偿的效果,学习使用助听器与家庭康复训练的方法;每周至少一次到学校听课,接受亲子同训;每天家长及亲人完成老师布置的家庭康复训练作业,复习和巩固孩子学过的内容等。 (3)创设丰富的生活内容,促进孩子语言交际能力的发展。如要求家长善于抓住各种契机,诸如观光、散步、购物等生活情景,教孩子认读商店的招牌、路牌,引导孩子说说他们的感受和见闻等。

2、营造社区康复氛围

(1)建立“爱心老师”队伍。一是结合大、中学志愿者活动,实行每周日“爱心老师”来校为听障儿童康复服务。如“一对一”教学生学说话,“结对子”到校外体验生活等。这些活动,深受学生喜爱,口语交往能力提高很快。二是针对听障儿童家长大多数是文盲或工作忙,请其邻居的中小学生当“爱心小老师”,指导听障儿童完成家庭康复训练作业,带听障儿童到普通学校去开展活动等,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听障儿童语言交往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健康心理。 (2)加强康复的后续教育

后续教育是学前听障儿童康复教育的一个重要阶段,其任务是巩固好学前听障儿童听觉言语能力,把他们的语言习得由主要是特殊途径引导到自然习得的途径,使他们能与普通儿童融合为一体,接受平等教育。也就是说,要将学前康复成功的听障儿童,送进普通学校或普通幼儿园随班就读。

为确实听障儿童成功随班就读,我和同事们努力做到以下几点:一是主动联系普通学校或幼儿园,让康复的听障儿童就近入学;二是定期到普通学校或幼儿园指导教师做好康复教育工作,当他们的巡回指导教师;三是每年组织一次随班就读学校经验交流会,资助贫困随读生,表彰优秀的随班就读教师和学生等;四是免费为随班就读学生进行听力语言效果跟踪评估,建立随班就读学生成长档案,定期到随班就读家庭指导家长进行家庭康复工作和学生心理疏导工作,巩固听觉语言康复的效果,让随班就读学生安心就读。目前我所教的听障儿童进入随班就读的有20多名,基本适应普通学校或幼儿园学习环境,其中市十小陈丽娜因学习成绩优秀,像正常孩子一样在学校里健康快乐的学习生活,被湛江电视台第一视线进行了专题报道,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总之,学前听障儿童康复训练,是帮助听障儿童走出无声世界的途径。在进行听觉语言康复训练时,需要老师和家长具有耐心、恒心和爱心,同时需要有科学地康复教育方法,才能最大限度地形成和发展听障儿童有声语言,保障听障儿童回归主流社会,成为“残而有为”的社会新人。

听障儿童康复训练技巧

听障儿童机构康复训练操作规范

听障儿童康复科

关于听障儿童

听障儿童性格特征

家长在听障儿童康复训练中的认识误区

听障儿童选配HA

听障儿童家长注意事项

基于移动智能终端的听障儿童言语康复训练系统

听障儿童言语康复1

学前听障儿童康复训练二
《学前听障儿童康复训练二.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