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乡土中国》读后感

发布时间:2020-03-03 07:43:1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乡土中国》读后感

楼主 虞煜 2011-04-26 14:34 读《乡土中国》有感于当下中国农村的社会变迁

“在现代化过程中,我们已经开始抛离乡土社会”(费孝通)

也许像绝大多数城市人所认为的以“乡土“为特征的中国传统村落社会满是一身土气,一个灶头再加一把锄头,但是文明绝不是月饼盒上的包装只用作节日的狂欢; 书上的历史即使粉饰得再怎么五彩斑斓,剥落后的也永远是墙上褪不去的那一块块黄土,也只有它还在静默地守护着历史的这份遗产,支撑着文明从古至今的绚烂。

但可见的是以传统为代言的乡土社会却日渐分崩离析,即使是陶渊明笔下的田园牧歌在大多数的村落也变成了一道夕阳下的挽歌,哪里还可以再见田园,哪里还可再 见牧歌的少年;有的也只剩下一些老人、抱着孩子的妇女,伫立在田头,默默地承担着文明的背身而过,遗憾的是没有多少人能回过身来,即使只是再次看看。更多 的却是打着历史的金字招牌兜售来兜售去。难道不是么,看,现在兴起的一个个农家乐,还有一个个古村落的虐待型开发,的确,从城市来的人是多了,但不要想着 城里人就对农村的看法就有了180度转变,不要忘了他们手上拿着的是一张张门票,游客的身份其实对应着的恰是村落“游乐场”化或者“动物园化”的尴尬。

真的,正像费老说的我们已经开始抛离乡土社会。因此我们亟需做的也正是乡土的重建,而不能让历史的洪流卷走所有的一切,留待日后考古的悲哀。但事实是,高楼大厦正逐渐取代农舍田地,柏油水泥也逐渐覆盖上了大大小小的石子土路。

这一切源于什么

乡土很土

但土气的只是生活,文化却是古董,精神就是贵族,这一切都不会因为时间而衰落。而且我们应该明白对创新的强调并不意味着就是对过去的剔除,而且创新的应该 是物质资料生产的方式,而精神文化却不一定就要与时俱进。因为过去留给我们太多太多的遗产,当然我们也不应该抱残守缺,“言必尧舜”的时代毕竟已一去不复 返,“生于斯,死于斯”的传统社会也早已代之以流动的现代性。但是乡土的这种精神,我们却可以坚守。那是一种“熟悉而来的信任”,那是一种邻里“不怎文 字”的嘘寒问暖,那是一种“礼制秩序”下的安守本分,那是“男女有别”中的自得自乐,那是我们城市文明的缺憾,那是我们当代社会只顾线性发展而从高处丢落 的遗憾。

所以传统在我的眼里恰恰是这么一种坚定、从容的态度,而不是很多自以为是的人所认定的就是“落后、顽固、守旧”的代言词。当然我们能理解人们这么想的心 情,毕竟从十八世纪的那一声隆隆炮火开始,经过几乎一个世纪的战争洗浴,我们民族的脊背深深刻上了“落后就要挨打”的烙印,所以我们要奋发图强,所以我们 要重新矗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所以我们也慢慢地形成了“一切现代的就是进步的,一切传统的就是落后的”心理习惯。记得谁曾今说过,“三十年代看不起传统文 化,九十年代看不见传统文化”。而现在我想说的是我们开始“看得起”传统文化,包装起传统文化。而没有比这个更让人悲哀的。因为乡土的最大特色就在于它的 自然,在于它的朴拙,在于它生活里头不善修饰的一言一行,在于它的一把锄头,一把镰刀。而不是设了售票处的“历史博物馆”,不是重新粉刷后的商铺出售着各 地都能买得到的当地土特产。正像列维·斯特劳斯在《忧郁的热带》这一书中无比辛辣地嘲讽“现代旅行者就像是一个古董爱好者”,而这些雨后春笋般修缮一新的 古镇、古村落就迎合了当代人城市人的考古癖。而且正像列维·斯特劳斯接着所分析的,“旅行不但在空间里进行,同时也是时间与社会阶层结构的转变”,“旅行 不仅仅是把我们带往远处,还使我们在社会地位方面上升或降低一些。”所以说现在人们一个团一个团地来到古镇、古村落,并不意味着他们有多么地喜爱这种乡土 生活,从深层次来说那只是满足了作为“城市人”所体现出的社会身份的优越感。

所以正像费孝通所认为的,在缺乏变动的传统中国社会是依靠血缘关系而连接起来的文化,我们的籍贯只是“血缘的空间投影”,它“取自我们的父亲的,并不是根 据自己所生或所住的地方”,而现在城乡二元结构中的户籍制度恰恰依靠“地缘关系”来重组社会的结构和网络。所以说我们出生的户籍地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反映了 我们的社会身份,而城市就成了一张光鲜亮丽的名片。在加上由于当代社会流动的频繁,城市和乡村之间的裂痕也越来越大,所以也就出现了孙立平所谓的“断裂社 会”。而城市就像工业文明炼就的一块巨大磁铁,把乡土社会里头一切有利用价值的资源吸附过去,包括人力、物力,所以说当前的中国农村普遍存在着一种资源真 空的状态:失地农民越来越多,即使不失地,抛荒地也越来越多,因为农村的青壮年纷纷涌向城市,只剩下一些老人、妇女、孩子。若夸张一点可以说,中国的农村 大地已逐渐成为一个贫民窟;而城市就是一个巨大的收容所。

那么农村、农民的出路究竟在哪?是费老所说的小城镇化,还是不断扩张的城市化。是不是过个一百年后,农村只能在旧照片的陈列中才能看到?我想这个担心并不 是多余的,教科书上就明白无误地写着“城市化是一种必然趋势”,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么文明也就太过独裁了吧,进步的代价也实在太大了吧?我想社会的发展 并不一定就是螺旋形的直线上升吧,那也太未来主义和理想主义了。我觉得文明发展的进程应该是点线面的结合,它可以有一个线性趋势,但它同样也可容忍周围分 布着的过去。

回到农村的话题,它的衰落确是一个事实。不是因为它不够现代化,而是它不再乡土化。而这一点更多的应该从文化层面去思考,而不能总纠着生活水平的指数而不 放。而这种文化层面的东西,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一书中就大胆地进行了概括和分析:“差序格局”,“礼制秩序”,“长老统治”,“无为政治”,“男女有 别”,虽然其中反映的有些价值观念已不适合时代发展的需要,像把家庭只作为一种“事业单位”而漠视两性之间的情感,像单纯的以依靠礼制来实现社会的控制而 忽略了法律的社会整合功能。毕竟当前的中国社会正处在一个重要的转型和变革时期,随着社会分工的不断扩大,滕尼斯意义上的“礼俗社会”已逐渐向“法理社 会”转变,涂尔干提出的社会整合方式也逐渐由机械团结向有机团结过渡。所有的这一切使得以传统文化为依托的乡土社会面临着被替代的威胁。但不管怎样,我们 应该改变这么一个认识,乡土的中国不是土气的中国,乡土的中国是个有“乡情”的中国。情字,信字才是乡土中国全部的内涵,才是我们应该坚守的乡土情怀,才 是我们应该继承的优秀传统文化。

《乡土中国》读后感

《乡土中国》读后感

乡土中国 读后感

《乡土中国》读后感

《乡土中国》读后感

《乡土中国》读后感

乡土中国读后感

《乡土中国》读后感

乡土中国读后感

《乡土中国》读后感

《乡土中国》读后感
《《乡土中国》读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