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城市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

发布时间:2020-03-02 18:56:3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城市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

摘要:随着城市公共安全理论研究与应用的不断深入,对于安全规划与应急管理的孤立研究已渐露弊端.探讨了研究城市公共安全规划与应急管理的融合模式,剖析了城市公共安全规划的空间范围与应变管理空间需求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以整合观和可持续发展观构建城市公共安全规划,以空间观构建城市应急管理机制的设想.在此基础上,根据有效服务范围和资源量,提出了城市各类防救灾设施的规划标准与建构模式,以建立城市救灾单元区域.关键词:城市公共安全;应急管理;灾害;应急平台

城市是人类文明与创新的核心载体,安全是现代化城市的第一要素,城市安全是城市可持续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纵观中外城市发展历史,安全保障一直是城市建设的首位要求。我国 的科学发展观强调一切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这是城市安全备受重视的更直接原因。当前世界的城市化平均水平已经超过50%世界已经进入城市社会时代。我国也已进入加快城市化进程的阶段,城市化水平已经达到45%,城市集中了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成果。 城市公共安全保障已经受到社会各层面的普遍关注。

1.城市公共安全典型案例的启示

迅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带来了更多安全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说,现代城市,尤其是特大型城市常常面临灾难与危机侵袭的可能。城市复杂系统的藕合作用、连锁效应和放大效应往往使灾害后果更趋严重。

1995年日本的阪神大地震,使大阪、神户等城市遭受重大损失、死亡6433人、受伤43782人,造成的经济损失约1000亿美元。总损失达国民生产总值的1%—1.5%。地震导致道路、地铁、上下水、电力、天然气、通信等设施被彻底破坏,上水道经10周后才恢复使用, 新干线重新开通历时3个月,而阪神高速公路的全面恢复经过了1年8个月。可见,灾害对城市的冲击不仅仅表现在灾害来临所带来的破坏,还由于城市对各种功能系统的依赖导致灾害后果的长期持续。阪神大地震使人们反思城市建设环境和城市规划设计的不合理,管理漏洞和薄弱环节的存在。城市防灾减灾机制的不健全,科技支撑不足,导致震害预测能力薄弱等问题也引起了广泛关注。

2005年7月7日,由4名自杀式袭击者针对伦敦地铁和公交车发起的重大

恐怖袭击,造成52人死亡、700多人受伤。爆炸发生后,唐宁街10号的首相府马上反应,内阁组转入掩体开会,数分钟启动了代号为“竞争”的反恐预案。警察、消防、医院立即转入重大事件运行模式。警车奔赴各个爆炸现场,200名消防员和40辆消防车奔赴现场,深入地铁隧道救援,伦敦急救派出100多辆救护车运送伤员。通讯系统受到密切监控,一旦认为恐怖分子使用电话引爆爆炸装置,马上启动关闭通讯系统应急方案。爆炸专家小组应召待命。在几小时的全面封闭后,当天地铁实现部分运营,次日除爆炸现场封锁清理,其余地方都已正常运营。这次爆炸事件的侦破中,伦敦市的图像采集和识别系统发挥了重要作用。伦敦火车站有工800 个摄像头,地铁系统有6000个,部分公交车上也有监控装置,每人每天要被摄像机捕捉到300次。事发后,1000多名警察对与爆炸现场有关的8万份电视监控录像进行分析识别。5日后,警方宣布,掌握了四名嫌疑人的电视录像。在伦敦地铁爆炸事件的应对中,城市规划良好的监控系统的支持和高效有序的应对组织发挥了重要作用。

2008年1月10日到2月2日,中国南方地区先后出现四次大范围低温雨雪冰冻过程,持续低温雨雪冰冻天气造成多种灾害并发,交通运输严重受阻,电煤供应告急,农业林业遭受重创,工业企业大面积停产。雨雪冰冻灾害引发了关于城市灾害防御的深入思考;重要基础设施抗灾能力不足,我国电力、公路、铁路等重要基础设施设计和建设缺乏防灾备灾的合理考虑;市政公用设施规划设计未充分考虑抗灾需要,应急物资储备和保障能力不足;抢险救灾必要装备匾乏,抢险救灾技术力量不足;需加强重特大灾害的综合风险预警能力,对极端灾害性天气可能造成的经济社会影响预评估和相应的准备不充分、不到位;突发事件应急的“一案三制”——预案、体制、机制、法制需要在实践中不断修改和完善。

2.城市公共安全与应息管理的思考

迅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带来了更多的安全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说,现代城市,尤其是特大型城市随时都面临着灾难与危机侵袭的可能。一方面,各种极端灾害多发。据统计,我国70%以上的大城市,半数以上的人口分布在灾害频发区,城市面临各种灾害事件的巨大威胁。各种极端灾害往往不是单一灾害作用而是伴随着多种灾害的次生或藕合,导致灾害损失剧增,灾害应对难度增大。2008年年初的雨雪冰冻灾害就是灾害次生衍生与摆合的典型案例。

另一方面,科技的发展和应用使城市面临与高风险科技系统长期共存的窘境,加速了新安全问题的产生。如各种电器和易燃物品的大量使用,各种危险化学品生产、加工、运输、储存等,使火灾、爆炸和危险化学品泄漏等事故多发。城市大型交通枢纽和道路、桥梁的使用期长,环境侵蚀、材料老化使其抵抗突发事件的能力下降,对灾害作用的承灾能力难以估计。城市各类生命线管网数量多月布局复杂,管线事故极易以各种破坏形式作用于其他管网,使危险因素相互作用、叠加,甚至引发重大灾害事故。此外,经济发展迅速和不平衡使社会不安定因素增多,人为破坏风险增大。

城市的特点和城市系统的复杂性往往使突发事件的后果更趋严重。城市是所在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的中心,人口密集、财富集中、建筑物密度高,基础设施和生命线工程发达且密集。城市突发事件往往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城市人流量大、交通和信息技术发达、媒体传播迅速的特点使突发事件极易演变为社会危机并迅速扩散。如果应对不当,危机极有可能变成区域性甚至全国性的社会危机。城市具有典型的复杂系统特征,城市设施、生命线系统、人群行为等构成复杂的多子系统、多功能体系,由于各子系统间的复杂性、密切相关性与依赖性,灾害事件一旦发生,往往在多个子系统间造成藕合作用、连锁效应和放大效应,导致极其严重的后果。

3.城市应急管理

应急平台是以公共安全科技为核心,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应急管理流程为主线,软硬件相结合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保障技术系统,是实施应急预案的工具;具备风险分析、信息报告、监测监控、预测预警、综合研判、辅助决策、综合协调与总结评估等功能。

城市应急平台是国家应急平台体系的重要节点,应急平台体系的研发是国家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重要举措。面向完善应急体系建设和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及风险能力的重大需求,基于公共安全科技和信息技术的交叉融合,我国科技工作者已经提出并构建了具备风险分析、信息报告、监测监控、预测预警、综合研判、辅助决策、指挥协调与总结评估等功能的应急平台体系的整体框架、技术要求及其综合解决方案;以事件链、预案链及其相互关联为主线,凝练提取了构建应急平台及其体系的关键功能要素、主要节点的特性与共性技术, 以及节

点间的逻辑与协同关系。提出了应急平台及其体系的综合应用系统和数据库的总体架构、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研发出千余个组件化、流程化的软件功能模块,并通过集成创新, 开发出实用化的综合应用系统软件;针对四大类突发公共事件的各子类事件,建立了基于事件影响区域内触发要素分析,能给出可能发生次数、衍生事件链逻辑判断模型,建立了能集成事件链判断和多种单事件预测的多事件次数、衍、祸合的综合预测模型, 建立了能综合现场及相关层级信息、相关数据库和专家建议的综合研判和智能辅助决策系统;创建了能体现应急平台体系在应急管理的全流程、在固定和移动应急平台全系统、在不同层级平台构成的全体系中实现互联互通的技术原型系统; 研发出能对应急平台体系软硬件系统运行状态、执行效率和资源占用率进行实时监控和分析评测的集成测试技术,为应急平台体系的安全、稳定、高效运行提供了技术支撑。

4.结束语

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公共安全形势严峻,城市公共安全受到高度关注。安全发展与节约发展、清洁发展一样都是科学发展的重要内涵,安全与节能减排要统筹兼顾。公共安全保障和应急管理的理念应具体落实到城市规划、建设和运行全过程的各个环节。综合风险评估、城市安全规划、突发事件应急平台,是保障城市安全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城市公共安全和应急管理科技是全面提升城市公共安全保障水平与应急管理能力的重要支撑。具有安全保障和科技支撑的城市将更加美好!

参考文献:

高庆华,马宗晋,李志强建立社会安全保护体系,保障社会可持续发展 [期刊论文]-自然灾害学报2002(03)

徐志胜,冯凯,白国强关于城市公共安全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初步研究 [期刊论文]-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4(01)

王绍玉城市灾害应急管理能力建设 [期刊论文]-城市与减灾2003(03)

李彪城市安全规划的可视化技术研究 [期刊论文]-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3(11)

城市公共安全应急与管理试卷A[推荐]

城市公共安全管理

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的作用

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现状及对策

试论城市公共安全

公共安全与突发事件应急处理

城市应急管理

公共安全应急预案

杨建公共安全应急管理[推荐]

公共安全管理

城市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
《城市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