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寄予在幽默中的热爱 ——浅析《雅舍小品》

发布时间:2020-03-01 19:56:5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寄予在幽默中的热爱

——浅析《雅舍小品》

摘要:笑对生活是一种智慧,在幽默中表达对生活的热爱更是一种智慧。梁实秋先生以绝妙笔法写平凡之材,幽默而淡然,自成一格,最终成就了惊世美文《雅舍小品》。本文将从选材、文字描写、情感表达三方面去探讨《雅舍小品》是如何表达梁实秋先生对生活的寄予在幽默中的热爱。

关键词:热爱

生活

幽默

《雅舍小品》是梁实秋脍炙人口的散文佳作,风格幽默而淡然,就像是绅士风度与家常味道的精致结合,于文章的每一个字眼,都充满着智者的微笑,透露着对生活的热爱。《梁实秋与中西文化》一书亦云:“《雅舍小品》看似无关宏旨的风趣漫谈中,传达出对于生活本身的丰富情趣和富有同情的理解。”

《雅舍小品》是如何在幽默中表达这种对生活的热爱呢?我们可以从它的选材、文字描写、情感表达三方面去感受探讨。

梁实秋的作品,大都是从自己的人生经验出发,说古道今,谈人论物,在幽默恢谐中透露出了几分亲切和温厚。《雅舍小品》中作品的题材,大都取自平凡的日常人生,男人,女人,儿童,老人,无所不谈;洗澡,睡觉,喝茶,饮酒,无所不写;有生活中常见的“病”、“狗”、“讲价”等等,也有相对高雅的“音乐”、“下棋”、“读画”等,无论是哪篇,都体现出一种清雅脱俗的襟怀,透发出几丝闲逸悠扬的气息。究其底蕴,实际上是一种对于人生的玩味。如,《病》一文最后一段中讲到探病的艺术,作者就自己的切身体会去刻写不同的探客的不同对待,使中国人传统观念中的比较避讳的词眼在自己的形象的描写下跃然纸上,戏谑幽默的笔法反而使这通俗常见的事物摆脱了俗气,让人们在字里行间感受到一种优雅的艺术形态。再如《音乐》一文,一开头,作者就用了一句:“我尝想,音乐这样东西,在所有的艺术里,是最富于侵略者性的。”“侵略”二字,让人咋一看不由内心一惊。这和往常对音乐的评价完全是两回事。可如果继续往下看,看看作者是如何用自然贴切而又幽默的笔法去阐述音乐的“侵略性”,就会明白其中玄妙,心悦诚服,抱以一记了然的微笑。在这一篇文章中,作者还提到生活中的各种音乐——生活中常见的声音,从最和生活贴近的事物讲起,从最能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热爱的角度讲起,使本是高雅的音乐一下子和生活的距离、和人们的内心距离拉近了许多。描写雅的事物,并不是极力宣扬它的雅,让它处于高高在上,触手不可及的地位,而是剥掉它神圣的光芒,运用幽默的笔法将事物形象地展现在我们的眼前。就这一点而言,认为梁实秋的幽默是一种在相当程度上与大众情感拉开距离的言论自然不攻而破。

在这本书中,梁实秋的散文亦俗亦雅,以雅为本,雅而能俗,以雅化俗,令人回味。这都是作者品尝生活的点点滴滴得出的会心一笑。

在《雅舍小品》中,一直最让人惊叹、津津乐道的是作者的绝妙笔法。没有华丽的词藻,只是平淡词语的娓娓道来,却能让人捧腹大笑;不是惊心动魄的宏笔,仅仅廖廖数笔就把人生百态刻写得入木三分,让人过目难忘。在《孩子》一文中有一段是这样描写孩子的:“我看见过不少的孩子,鼓噪起来能像一营兵;动起武来能像械斗;吃起东西来能像饿虎扑食;对于尊长宾客有如生番;不如意时撒泼打滚有如羊痫;玩得高兴时能把家具什物狼藉满室,有如惨遭洗劫„„”短短几句话,就把小孩子的天性描写得十分形象。从“鼓噪”、“动武”、“吃东西”、“对长辈”、“不如意”、“玩得高兴”等方面入手,用精准形象的字语描写小孩子各种情形下的表现,让读者看了不得不佩服,佩服作者的观察入微,佩服作者的丰富词汇。在《下棋》中同样有精彩的描写:“当你给对方一个严重威胁的时候,对方的头上青筋暴露,黄豆般的汗珠一颗颗的在额上陈列出来,或哭丧脸作惨笑,或咕嘟着嘴作吃屎状,或抓耳挠腮,或大叫一声,或长吁短叹,或自怨自艾口中念念有词不达意,或一串串的噎嗝打个不休,或红头涨脸如关公,种种现象,不一而足,这时节你‘行有余力’便可以点起一支烟,或啜一碗茶,静静的欣赏对方的苦闷的象惩。”相信很多读者读完这处,甚至是在读的过程中,都会不由会心一笑,深深为作者的笔力折服。这个片断从神情、动作、声音这三方面来刻写奕方的反应,将人们习以为常却又难以形象表达的情态用最有表现力的词语描写出来。单单是描写奕方的反应就多达九种,九种描写,将对方的每一个细节都清楚地交待,精准的语言再一次将这百态如场境般再现。不得不说,作者无论是对物还是对人的观察都十分入微,而能够达到这种境界,就必须有一颗热爱生活、同情生活中的人事的心。试想,一个人若对生活抱以仇恨的态度,他还能去发现生活的美、生活的乐趣吗?

幽默,从美学的角度而言,即是要造成事物的内容与形式的巨大落差以致矛盾,从而对比出所要表达的趣味与深刻意义。那梁实秋是如何做到在平淡的语句中,在他淡然的态度里,让人通过他的文字去体会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呢?从笔者所举的例子中可以发现,梁实秋惯于使用一种兼有典雅的白话文和浅显的文言文的语言,杂糅交错,和谐共存,且多为短句,间有长句,读起来典丽浏亮,音韵铿锵,余味悠长。这些现象充分体现了梁实秋的散文观——“崇真实、尚个性、贵简单”。真实,要求言有所物,文与生活的紧密结合;个性,要求作者对生活的体验要是自己的独特见解;简单,则要文字的表达要经过锤炼与经营。无论从哪个方面去讨论,都可以发现,梁实秋的幽默时刻以生活为基准,不是对生活的冷讽,而是对生活中美好的一面,谐趣的一面进行描写,对人生窘态的夸张讲解。

文字上的特点归根结底是由作者的情感态度决定的。从文字幽默的效果来看,梁实秋与鲁迅的作品,无论是从语言的组成——文言结合,长短相成,还是选材上看,都是有很多大共点的。但是若再细读,就不难发现其中不同。鲁迅善于从小事小节中究出国民性的劣根,看似幽默,其实是一种血泪的控诉,往往是让人读后有一种醍醐灌顶的醒悟,或者是一种被解剖的赤裸裸的羞愧。他的幽默往往是字里含刀,把丑恶的东西割破,把人心挑醒。如,同样是写头发,鲁迅的《头发的故事》通过描写旧中国军阀混乱时期人们就剪辫子事件的讨论

2 揭示清末遗民遗风、社会的动荡、愚昧的思想及革命的受挫。几个市井小民的讨论,不乏可笑之言,可是却怎么也无法让人笑出来。文中“我不知道有多少中国人只因为这不痛不痒的头发而吃苦,受难,灭亡”、“造物的皮鞭没有到中国的脊梁上时,中国便永远是这一样的中国,决不肯自己改变一支毫毛!”等等这些话语的背后隐藏的是鲁迅对当时社会的痛恨及对国民的恨铁不成钢之情。而梁实秋的《头发》也谈及剪辫子事件,除了前面对旧中国辫子历史的一个总说,后面便是他短短几句评说——“小辫被外国人奚落,张勋的辫子兵是现代史的笑柄,而辫子之最大的祸害则是一旦被人抓住便很难挣脱”。很明显,梁实秋的作品是只限于对现象的批评,并没有进一步地对世道人心、社会历史做深入的剖析,大都是浅尝而止,并不属于“社会批评”或“文明批评”之类。如果说鲁迅的作品是对社会人生的批判,那梁实秋的则是对其的玩味。这与他们各自的心态不同是有紧密关系的。与鲁迅的弃医从文不同,梁实秋本身就是一个混乱时代的绅士,这是由他的富家子弟出身与少年时期所得到的儒家文化教育所决定的。社会现实与自身的保守儒家风度的相冲撞,加之生活的困顿、论敌的批判,让梁实秋的个人心态不得不由“兼济天下”转为“独善其身”,从关注外界事业转为对生活的品味、赏玩。因此梁实秋的幽默不是刻意地对读者的讨好,而是严肃而雅致的,毫无油滑气息,常于字里行间闪烁智慧,既站在人生之外的客观点观察,又回到人生里面,执着于对人间的爱,而不失温厚,亦庄亦谐,自成一格,读后令人不知不觉地领悟其中的酸甜苦辣。他们对生活态度的最大不同就是,鲁迅是一种痛恨、恨铁不成钢的态度,而梁实秋是一种超然的“上帝的微笑”。

冰心说:“我的朋友之中,男人中只有梁实秋最像一朵花。”那个混乱时代中,能在幽默中寄予一个文人对生活的同情热爱的,《雅舍小品》无疑是最出色的,因为它篇篇幽笑如花,就像它的作者。

参考文献:

[1] 廖鸿灵.《绚烂之极趋于平淡——梁实秋艺术特征论》[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 2007,(02) .

[2] 张高云.《试论梁实秋的艺术特色》[J].闽江职业大学学报, 2001,(01) . [3] 韩西芹.《梁实秋和他的雅舍》[J].今日重庆, 2006,(07) . [4] 高自双.《论梁实秋散文艺术》[J].殷都学刊, 2006,(04) . [5] 沈

虹.《品之雅》[J].好家长, 2007,(05) .

[6] 钟巧灵.《从梁实秋的精神个性看精神》[J].南华大学学报, 2002,(01) .

雅舍小品读后感

雅舍小品读后感

《雅舍小品》赏析

《雅舍小品》读后感

雅舍小品读后感

《雅舍小品》读后感

《雅舍小品》书评

梁实秋《雅舍小品》书评

《雅舍小品》读书笔记(整理)

梁实秋《雅舍小品》读后感

寄予在幽默中的热爱 ——浅析《雅舍小品》
《寄予在幽默中的热爱 ——浅析《雅舍小品》.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雅舍小品赏析 小品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