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b5在创新创新阅读教学中进行语感的培养(李尚军)

发布时间:2020-03-03 03:57:4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知识改变命运

百度提升自我

本文为自本人珍藏

版权所有

仅供参考

作者承诺:本文系本人所作,如有抄袭等违法行为,文责自负 在创新创新阅读教学中进行语感的培养

内容摘要: 敏锐的语感是学好语文的重要条件,也是检查一个人语文水平的重要标志。在小学语文创新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从培养学生的语感入手,来促进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引导学生以读为主,品味积累增强语感;加强学生语言实践,让学生在说、写中深化语感,同时也要拓展创新阅读教学的空间。

关键词: 小学 创新阅读教学 语感 培养

一、什么是语感

“语感”是主体对语言所产生的敏锐的直接感受和对语言形式、语言意义进行再加工再创造的心理行为能力,其主要作用是判断言语的可接受性、依据语境理解各种言语与按照交际需要创造性地进行语言表达。我认为语感是听说读写之和的大小。它具有两个基本要素:一是对语言的敏锐的感受能力,即听读时能迅速地感受、领悟、语言文字所表达的丰富内涵;二是能熟练地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即在说写时能用精当的语言来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这揭示了语感的性质,使我们准确地把握了语感的本质特征,可以有效地实施语感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感。

二、语感培养的重要性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多次提到了“语感”二字,如其基本理念部分强调“在教学中尤其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总目标之中要求创新阅读教学要注意“有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生的语感如何,直接影响到他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本人结合小学语文创新阅读教学实际,谈谈语感培养的方法。

三、语感培养的方法

学习语文的过程,实际上是语言不断内化的过程。新课标指出:语言内化要多读书,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那么在创新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和训练学生的语感呢?我从以下三方面进行具体阐述:

1、加强朗读训练,读中感悟

语文教学的主要手段是学生自身的听说读写活动。语文创新阅读教学要达到培养语感的目的,关键在于改革课堂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把宝贵的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多读,以读代析,读中求悟。

⑴ 增加读的机会

小学语文课文一般来讲篇幅比较短小,内容比较浅显,学生大多能够依靠多读来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思想。因此,我把“以读为本”的教学思想渗透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上,从学生读的角度来设计教学。课堂上要让学生人人读起来,增加个体读的时间。如初读课文时,让学生自由诵读;了解课文时,让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轻读;精读课文时,引导学生斟酌词句地读。然后,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同时用比比、赛赛的方法激起学生读的兴趣。这样,既能保证每个学生读书的量,又能提高学生读书的质,使学生在读中体味课文内容、表达方法和思想感情,增强语感。

⑵ 丰富读的方式

读的形式过于单一,学生就会感到乏味,收不到预期的效果。老师要善于调动多种读的形式。对于结构严谨的段落,可采用“问读”的形式,为理清层次、分析段落做准备;对于段落较长,精彩句子较多的段落,可采用“选择读”,便于激发学生的情趣。对于文章的对话部分,老师要指导学生抓住人物表达感情的提示语分角色朗读。此外,还可采用“接读、默读、轻声读、集体读、个人读、感情引读”等多种读的形式,为体现文章中的思想服务,为深刻理解课文表达的感情服务,依据教材特点和教学需要灵活、科学地安排读的形式,既提高了学生读的兴趣,又可起到激活语感的作用。通过保质保量灵活多样的朗读,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所蕴含的形象、情感、色彩和内在意蕴直接敏锐的感知力。学生一旦形成了良好的语感能力,则其朗读水平也就会大大提高,所以朗读与语感两者是相互促进的。

⑶ 加强范读的指导

在创新阅读教学中,教师的范读可以起到“传染语感”的作用。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是对学生语感有效的训练。它能激起学生读的兴趣,让他们在听中获得语感的熏陶、协调,注意重音、停顿,把握节奏、语气等,促进对语言的感受力。如《雨点》是一篇韵律感强、层次分明的诗歌。范读本文首先让学生把握全文,弄清感情波浪的层次,感受“睡觉”、“散步”、“奔跑”、“跳跃”动作的不同。在声调的处理上,要注意声音由低到高,读出四种动作的差别,开始定调子不要太高,高低声调要处理得当。

2、揣摩推敲,析中感悟

咬文嚼字,体味语言是语感训练的关键环节。叶圣陶先生讲到语感训练时曾说,不了解一个字、一个词的意义和情味,单靠查字典是不够的,必须引导学生推敲、揣摩、细细品味。这样,学生对语言文字才会有正确丰富的了解力。可见语感训练的关键是“了解一个字、一个词的意义和情味”,并通过文字这座桥梁与作者会面,使情契合,练敏语感,使创新阅读教学成为“学生、作品和教师之间的平等对话。”

⑴ 比较中训练,感悟用词的准确性

有比较才有鉴别,比较是培养语感精确性的有效手段。在创新阅读教学中,往往发现课文中有些词语虽然并不深奥,表层意思也不难理解,但用得精妙传神,耐人寻味。可通过减一减、换一换、调一调、加一加等形式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推敲、揣摩语言运用的准确精妙,挖掘其蕴含意义,从而有所感悟。如“僧敲月下门”和“僧推月下门”其中“敲”和“推”两个动词用法让学生细细品味,最后终于明白了“敲”表达的意境以及作者用词的精确。通过调换词语,培养学生感知语言文字的隐含的丰富含义,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当。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课堂上,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合作学习,讨论交流,引导学生比较、辨析、品味,使学生在比较中辨析出优劣来,在比较过程中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

⑵ 想象中训练,感悟语句的意境

引导想象培养语感,语文教材是将各种文化信息用抽象的文字记录下来的一种“阅读材料”。只有充分利用语言材料进行想象,才能深切地感受语言的原始信息。因而,要得到敏锐、丰富、深切的语感,应让学生运用形象思维,品味语言文字,启发想象,达到“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⑦的境地,让学生在心中产生“内心视像”,感悟课文的意境,获得丰富的语感。因此我在教学中非常重视引导学生运用想象来培养语感。如对《莫泊桑拜师》中福楼拜指导莫泊桑写作时说道“那富丽堂皇的马车,跟装饰简陋的马车是一样的走法吗?烈日炎炎下的马车是怎样走的?狂风暴雨中的马车是怎样走的?马车上坡时,马怎样用力?车下坡时,赶车人怎样吆喝?他的表情是什么样的?”福楼拜一连提了6个问题,我在教学时在句子后面添了“„„”,我让学生想象省略部分的具体内容,说一说福楼拜还会指导莫泊桑什么。学生通过想象和交流,感悟到福楼拜的循循善诱。

⑶品尝中训练,体验语句的情感

在品尝中体验语感,欣赏文章的词句,精彩的段落,欣赏语言的语调、语韵、语味。例如,我在教《梅兰芳学艺》一课时,学生对第二自然段中的“梅兰芳的眼睛会说话了”一句不理解,于是我示范喜、怒、哀、乐的表情,让学生猜我当时是什么心情,然后引导学生自找合作演示,并要求一演一猜,最后让一名上台演示,其余学生猜,从而理解了“眼睛会说话”的意思,从内心感悟出了梅兰芳勤学苦练的精神,揣摩出语言里含着的意思,培养语感。

3、注重语言积累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加涅认为: “学习的过程是逐渐积累的过程。”语言学习更需要积累。巴金先生曾说: “读多了,读熟了,常常可以顺口背出来,也慢慢体会到他们的好处,也就慢慢地摸到文章的调子。”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见,广泛阅读,熟读成诵,是储备语言材料,培养语感,发展语言能力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⑴熟读成诵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能吟”,小学生记忆力强。小语教材中许多课文出自名家之笔,文质兼美,让学生把课文中的精彩片段背下来,绝不会是过重的负担。通过背诵,学生积累大量的佳词妙句,精美篇章,不断充实语言库存,并从背诵中进一步领悟作者谋篇布局、谴词造句的精妙,悟出表达方法的精巧,这将使学生受益终身。中国传统的语文教学精华已证明这一点。新课程标准规定小学阶段背诵优秀课文不少于150篇(含课文),古诗词背诵推荐篇目80首,如此,有利于学生贮存语言,积淀语感,从而扎扎实实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不断提高。

⑵ 广泛阅读

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知识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规定课外阅读总量:小学六年制不少于150万字,做到一篇带多篇。教育家们研究减轻学生负担,使学习变得轻松的解决办法之一是使学生大量阅读。实践也表明:大凡爱看书的学生语感强,表现为想象力富,语言表达能力强,对语言文字的把握非常准确。因此,在创新阅读教学中,可补充与课文相关的阅读材料,以弥补现行教材的阅读量的不足。如学习《春雨》这首诗后,我引导学生读《春夜喜雨》整首诗;学习了《沉香救母》后,我就介绍学生读《宝莲灯》等。我校就“阅读课题”研究了整整15年,现在学校每个学生每天都有一定的阅读量,如每天回家读《亲近母语》,在校教师指导阅读校本课程《笋芽儿》(这是学生的优秀习作选集),单周四队活动课上师生一起阅读由本校教师和专家一起合编的《走进五彩的阅读世界》(分低、中、高年段),双周五下午学生自由到校图书馆借阅图书。在这些创新阅读教学中,我们在引导学生阅读的基础上,记录好词、佳句、精彩片段等。也根据学生实际,引导学生广泛阅读自己喜爱的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强的读物,以开拓学生视野,扩大知识面,让学生在反复、大量感受语言材料的过程中,丰富语言,增强语感。

四、语感培养的深化

1、说中深化

“语感是个体的人与言语世界的直接联系,它表现为对作用于他的言语作品的内在反应能力,即听和说﹙读﹚的能力,也表现为因个人情意的需要或适应社会交际的需要而在感觉层面直接生成言语作品的能力,即说和写的能力。”⑾在创新阅读教学中,可努力创设情境,让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际,深化语感。如我在教学苏教版二上的《云房子》一课时,我让学生畅谈想象中的云房子的样子,随后积极鼓励学生运用文中的“云房子有的像„„有的像„„也有的像„„”的句式向大家介绍自己喜爱的云房子。 4

这一教学过程,不仅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充分发挥了想象力,而且使学生在自主的体验中内化了语言,培养了学生感悟、积累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2、写中深化

“勤于动笔也是训练语感的一个重要手段。”在学生读懂、感悟的基础上,让学生练习扩写、缩写、仿写、续写、写读后感等,读写结合,升华感悟、深化语感。如我在实习时就曾上过苏教版第八册中的《一截蜡烛》,它以小女儿拿走蜡烛,走上楼梯时蜡烛熄灭为结尾,给人一种意犹未尽之感。故我在设计时让学生续写结尾,要求前后呼应,首尾连贯,学生在写的过程中也就进一步理解体悟了课文内容,感悟了人物形象的魅力。事实证明,加强语感训练,体情悟道,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有效手段。

3、创新阅读教学空间的深化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⒀五彩缤纷的生活是语言的源头活水,又是运用语言的广阔沃土。因此,要扩大学生语言活动范围,注重课内外相结合,把生活当作语言的大教材,立足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引导学生走进生活,把学办事、学交往、学合作、学做人与运用语言,提高听、说、读、写实践能力结合起来,这样,就能开辟一片内化语言积累的崭新天地,就能使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跃上一个新台阶。

五、余论

以上介绍了我对于语感培养的一些看法及在语文创新阅读教学中的一些尝试。当然,培养语感是一个长期的、科学的训练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这就需要我们在长期的语文创新阅读教学中,采取适当的方法对学生进行不间断的训练。同时,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映往往是多元的,我们在引导学生品味感悟时,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倾向,尊重每个学生的差异,欣赏每个学生的“悟得”,争取使学生的语感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7月版

2、卞安宁;《语感;创新阅读教学的核心》;《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7年第11期

3、杨再隋;《语文课又怎么啦!》;《小学语文教学》;2007年第10期

4、《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论》;江西教育出版社;2007年

5、曾祥芹主编;《阅读学新论》;语文出版社;2008年1月

在创新创新阅读教学中进行语感的培养

学科: 语文

作者:李尚军

年龄:36 地址:江苏省赣榆县厉庄中心小学

联系电话:13675221228

阅读教学中语感的培养

在阅读教学中感悟语言培养语感

阅读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

低年级阅读教学中创新思维培养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浅谈阅读教学中语感的培养

浅谈阅读教学中的语感培养

浅谈阅读教学中的语感培养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

b5在创新创新阅读教学中进行语感的培养(李尚军)
《b5在创新创新阅读教学中进行语感的培养(李尚军).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