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水泥工艺流程

发布时间:2020-03-02 05:18:2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第一章 建筑材料与环境质量

第一节 概

建筑材料工业是重要的基础材料工业和原材料工业,是振兴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建材产品包括建筑材料及制品、非金属矿及其深加工产品、无机非金属新材料3大类,广泛应用于建筑、军工、环保、高新技术产业和人民生活等领域。材料产业支撑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为人类带来了便利和舒适。但同时在材料的生产、处理、循环、消耗、使用、回收和废弃的过程中也带来了沉重的环境负担。特别是良莠不齐的建筑材料、装饰装修材料的不断涌现,以及越来越多的现代化办公设备和家用电器进驻室内,使得室内成分更加复杂,室内甲醛、苯系物、氨气、臭氧和氡气等污染物浓度水平远远高于室外,由此引起“病态建筑综合症”的患者越来越多。由于室内空气污染的危害性及普遍性,有专家认为继“煤烟型污染”和“光化学烟雾型污染”之后,人们已经进人以“室内空气污染”为标志的第三污染时期。我国建筑材料工业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必须改变以浪费资源和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发展方式,向提高质量、节能、节水、利废和环保的方向发展,对建材行业生产污染物的排放加以严格限制;对装饰装修材料有害物质进行限量;对建筑室内污染进行控制等,降低室内污染,大力发展绿色建材。

人的居住环境是由建筑材料所围成的与外环境隔开的微小环境,居室内空气的污染物,除人体排出的C02和有机氨基酸等外,还有化学物质、细菌等生物物质、放射性物质。另外,还有穿墙而过的电磁波辐射等。建筑材料特别是装饰装修材料对室内空气质量有很大的影响。有害成分不仅在施工过程中快速散发,更重要的是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缓慢地散发。国外早在20世纪60年代末期就出现了关于室内空气质量问题的报道。20世纪80年代开始,美国、日本、加拿大和欧洲各国的报纸杂志上频繁出现SBS、BRI和MCS 3个英文缩写,分别代表室内空气污染引发的3种疾病名称,即病态建筑综合症(Sick Building Syndrome,SBS)、建筑相关疾病(Building—related illne,BRl)和化学物质过敏症(Multiple Chemical Sensiivity,MCS),所以室内空气质量问题越来越为公众所关注。

第二节 室内环境质量

人类为了生长、发育和维持生命活动需要不停地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一个健康成年人一天需从外界摄取1~2kg食物、2—3L水和12—15m^3空气。可见,空气质量对于人体健康的意义是十分重要的。清新的空气使人精神爽快,身心舒畅,不易疲倦,工作效率提高。而不洁的空气不但危害人体健康,还引起生态系统的破坏和财产损失等。在过去30多年中,我国在防止大气环境质量恶化,改善大气环境质量方面投人了大量的人力

第1页

和物力。其着眼点主要是降低固定污染源和流动污染源向大气排放污染物,降低大气环境的污染物浓度,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毋庸置疑,这对于保障人体健康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然而,由于建筑材料的围隔作用,使得室内空气有别于室外,特别是随着节能、温度和湿度舒适要求的提高,建筑物密闭程度不断增大。相应地,室内与室外空气交换量减小,室内、外的环境差异也更加明显。

室内环境是指采用天然材料或人工材料围隔而成的小空间,是与外界大环境相对分隔而成的小环境。人的—生有70%一90%的时间是在室内度过的,因此,在一定意义上,室内环境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质量,以及公众的身体健康影响远远超过室外环境。

一、室内空气质量及控制规范

室内空气质量是指室内空气与人体健康有关的物理、化学及微生物指标。室内空气应无毒、无害、无臭、无味,各种污染物浓度不应超过表1—1和表1—2所规定的限值。

(1)中华人民共和回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2001年11月联合发布的国家标准《GB 50325--2001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的控制指标见表1—1,2002年1月1日实施。

(2)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环保总局、卫生部制定的国家标准《GB/T18883--2002室内空气质量标准》的控制指标见表1—2。2002年11月19日发布,2003年3月1日实施。

第2页

>

工成网

第二章水 泥

第一节 水泥的定义及发展概况

一、水泥的定义及分类

凡是和水成浆后,既能在空气中硬化,又能在水中硬化的胶凝材料,通称为水泥。世界各国如美国、英国、法国、前苏联等国家均根据本国的实际制订了各自与水泥有关的定义、名词术语、分类等标准。在我国的国家标准(GB/T 4131—1997)中对水泥的定义是:“加水拌和成塑性浆体.能胶结砂、石等适当材料,并能在空气中和水硬化的粉状水硬性胶凝材料。”

水泥的种类很多,为厂便于命名,水泥按用途和性能分为3大类。

(1)通用水泥。指在一般土木建筑工程中通常采用的水泥,以水泥的主要水硬性矿物名称冠以混合材料名称或其他适当名称命名。如普通硅酸盐水泥、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复合硅酸盐水泥、石灰石硅酸盐水泥等。

(2)专用水泥。具有专门用途的水泥,以其专门用途命名,并可冠以不同型号。如G级油井水泥,12.5砌筑水泥,425道路硅酸盐水泥等。

(3)特性水泥。指某种性能比较突出的水泥,以水泥的主要水硬性矿物名称冠以水泥的主要特性命名,并可冠以不同型号或混合材料名称。如白色硅酸盐水泥、低热矿渣硅酸盐水泥、膨胀硫铝酸盐水泥等。

由上述可知,水泥的命名主要是以水泥的主要水硬性矿物、混合材料、用途和主要特性进行的。如按主要水硬性物质命名时可分为硅酸盐水泥、铝酸盐水泥、硫铝酸盐水泥、铁铝酸盐水泥、氟铝酸盐水泥;按主要特性分时,又可分为水化热、抗硫酸盐腐蚀性、膨胀性、耐高温性等水泥。

目前世界上用途最广、使用量最大的以硅酸盐矿物为主要水硬性矿物的水泥,其他水泥品种都是在硅酸盐水泥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二、水泥的发展历史

从遗存至今的山代建筑物,即埃及的金字塔来看,水泥距今至少有5 000余年的历史。当时的水泥,采用的是牛石灰和煅烧石膏。

1756年,英国的约翰·司梅顿(J.Smeaton)发现用煅烧粘土质含量高的石灰石可以制得优质的水硬性石灰,并将其用于建造爱迭斯顿(Eddystone)灯塔。1796年,英国的约瑟夫·派克(Joseph Parker)用同样方法制成了罗马水泥。1824年,英国的J·阿斯普丁

第32页

(Joseph Aspdin)发明了一种把石灰石和粘土混合后加以煅烧来制造水泥的方法,并获得了专利权。由于这种水泥同英国波特兰(Portland)岛产的石材颜色一致,因此被称为波特兰水泥。此后,欧洲各地寸;断对水泥进行改进,德国于1856年建起了水泥厂,并普及到美国。

我国于1876年在河北唐山成立了启新洋灰公司,以后相继成立了大连、上海、中国、广州等水泥厂。中国的水泥工业真正的发展是在解放后,尤其是在我国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以来,受宏观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影响以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拉动,从20世纪80年代起,水泥产量年平均增速高于同期国民经济发展速度。20世纪80年代为10.2%,90年代为10.63%,进入21世纪后产量增长速度年平均增速为10.86%。我国水泥产量从1985年起已连续19年居世界第一位,2004年水泥产量达93 400万吨、

三、水泥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水泥是建筑工业的基本材料之一,是基本建设中最重要的建筑材料。它不仅大量应用于工业和民用建筑,还广泛应用于公路、桥梁、铁路、水利和国防等工程,并用于生产各种类型的混凝土及混凝土制品。

作为胶凝材料,除水硬性外,水泥还有许多优点。水泥浆有很好的可塑性,与砂、石拌和后仍能使混合物具有必要的和易性,可浇筑成各种形状尺寸的构件,以满足设计上的不同要求;适应性强,可用于海上、地下、深水或者严寒、干热的地区,以及耐侵蚀、防辐射核电站等特殊要求的工程;硬化后可以获得较高强度,并且通过改变水泥的组成,可以适当调节其性能,满足某些工程的不同需要;还可以与纤维或者聚合物等多种无机、有机材料匹配,制成各种水泥基复合材料,有效发挥材料潜力;与普通钢铁相比,水泥制品不会生锈,也没有木材这类材料易于腐朽的缺点,更不会有塑料年久老化的问题,耐久性好,维修工作量小,等等。因此,水泥不但大量应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还广泛应用于交通、城市建设、农林、水利以及海港等工程,制成各种形式的混凝土、钢筋混凝土的构件和构筑物。而水泥管、水泥船等各种水泥制品在代钢、代木方面,也越来越显示出技术经济上的优越性。同时,也正是由于钢筋混凝土、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和钢结构材料的混合使用,才使高层、超高层、大跨度等各种特殊功能的建筑物、构筑物的出现有了可能。此外,如宇航工业、核工业以及其他新型工业的建设,也需要各种尤机非金属材料,其中最为基本的则都是以水泥基为主的新型复合材料。

因此,水泥工业的发展对保证同家建设计划的顺利进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且,其他领域的新技术,也必然会渗透到水泥工业中来,传统的水泥工业势必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而带来新的工艺变革和品种演变,应用领域必将有新的开拓,从而使其在国民经济中起到更为重要的作用。

我国水泥尽管产量居世界第一,却是处于一种“大而不强”的尴尬处境。其主要问题突出表现在:(a)企业数量多,平均规模小,且生产工艺落后,这是我国水泥工业产业结构最严重的问题;(b)技术装备总体水平仍然十分落后; (c)产品结构上主要是优质水泥少。低强度等级水泥仍是我国水泥产品中的主导产品。

第33页

第三章 水泥制品

第一节 概

水泥制品是以水泥为基材经过深加工制成的工业产品。由于它具有优良的物理、力学性能,能按设计要求制成所要求的形状,能耗少,耐腐蚀,使用寿命长,维修费用少,而且具有节省金属和木材等独特的优点,因而在我国城乡、工矿企业、农田水利以及能源交通、通讯等工程建设中取得极为广泛的使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水泥制品工业是建筑材料工业的一部分。解放后,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对水泥制品的需求量日益增多,水泥制品工业逐步发展起来,它大体经历了4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钢筋混凝土制品发展时期。我国20世纪50年代研制并生产了石棉水泥管、石棉水泥瓦、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排水管、钢筋混凝土电杆、钢筋混凝土轨枕、钢丝网水泥船等。

第二阶段是预应力混凝土制品发展时期。我国20世纪60年代研制成功并批量生产承插式三阶段预应力混凝土管、一阶段预应力混凝土管、自应力混凝土管、预应力混凝土电杆、预应力混凝土矿井架、预应力混凝土轨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Pc桩)等。

第三阶段是推广应用时期。进入20世纪70年代,国家极力重视推广使用水泥制品工作,尤其是扶持水泥压力管的生产和发展,使水泥压力管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第四阶段是大发展时期。20世纪80年代至今是水泥制品工业大发展时期,不仅大量生产各种钢筋混凝土制品和预应力混凝土制品,而且在改革开放方针指导下,积极从国外引进了先进的制管、制桩、制瓦、制板等工艺技术和装备,与此同时,也加大了国内自主开发的力度,井取得了显著成效,多种水泥制品生产装备实现了国产化。

随着行业的技术进步和创新,一些新产品——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简称PHc桩)、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简称咒cP管)、彩色水泥瓦、新型纤维水泥制品等得到迅速发展;一些传统的水泥制品,如钢筋混凝土排水管、预应力混凝土管、预应力混凝土电杆等也得到了改进和发展;一些高技术含量的水泥制品也得到了开发,如用于地铁盾构施丁的钢筋混凝上管片、接收处理核电站处理中低放射性固体废物的核废料混凝土桶。总体来说,水泥制品的品种在不断增多,质量及技术含量也在不断提高。

本章将有代表性地对部分水泥制品产品,如管桩、排水管、电杆、输水管、路面砖和管片作有关生产、工艺技术要求、产品性能及应用等方面的介绍。

第二节 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

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是重要的桩基预制构件,产品适应面广,广泛应用于工业与

第52页

民用建筑、铁路、公路、桥梁、码头、港口等工程建设中。

本节主要介绍按《GBl3476—1999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生产的预应力混凝土管桩(代号PC)和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代号PHC)。

一、产品分类

管桩产品按混凝土强度等级分为预应力混凝土管桩(代号PC)和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代号PHC)。PC桩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得低于C60级,PHC桩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得低于C80级。

管桩按外径分为300,350,400,450,500,550,600,800,1 000(mm)等规格,长度7~15m,其基本形状见图3—1。

按管桩抗弯性能的大小(或管桩混凝土有效预压应力大小)分为A型、AB型、D型和C型。以外径400mm的PHC桩为例,其基本尺寸及各型号抗弯性能情况见表3—1。

第四章 混凝土外加剂

第一节 概

混凝土外加剂(Concrete Additives)是现代混凝土不可缺少的组分之——,是混凝土改性的一种重要方法和技术。掺少量外加剂可以改善新拌混凝土的工作性能,提高硬化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能和耐久性。同时,外加剂的研究和应用又促进厂混凝土生产和施工工艺的改进,以及新型混凝土产品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出现的高性能混凝土(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以下简称HPC),就是新型复合超塑化剂与混凝土材料科学相结合的成功范例。许多国家将HPC作为跨世纪的新材料,投人大量人力物力进行研究和开发,部分国家已开始用于一些重要工程。

近代混凝土外加剂的发展有60多年的历史。20世纪30年代初,美国、英国、日本等已经在公路、隧道、地下工程中使用防冻剂、引气剂、塑化剂和防水剂。早期使用的外加剂主要是氯化钙、氯化钠、松香酸钠、木质素磺酸盐和硬脂酸皂等化学物质。20世纪60年代,混凝土外加剂得到较快发展。1962年,日本的服部建一等将萘磺酸甲醛高缩合物(聚合度n≈10核体)用于混凝土分散剂,在1964年巳作为商品销售(闩本花王石碱公司)。几乎与此同时,1963年,联邦德国研制成功三聚氰胺磺酸盐甲醛缩聚物。同时出现的还有多环芳烃磺酸盐甲醛缩合物。由于这3种外加剂对水泥有强的分散作用,减水率高达20%~30%.而不同于普通的塑化——减水剂,当时称为高效减水剂或超塑化剂,此名称一直沿用到现在。高效减水剂的问世,是继钢筋混凝土、预应力钢筋混凝土之后,在混凝土改性上的第三次突破。

在20世纪70~80年代,针对高强混凝土存在的问题(抗冻性、体积稳定性等)以及流态混凝土存在的问题(如坍落度损失解决办法、泌水与离析、耐久性等),许多国家(包括我国)进行了大量基础研究,同时在应用技术方面也进行了大量的工作,并积累了实际工程应用的经验。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到质变,当高强混凝土和流态混凝土的规律研究清楚之后必然产生质的飞跃。20世纪90年代初由美国首先提出高性能混凝土HPC的新概念,其基本内容是研究和开发具有早强、高强、工作性好和耐久性好的混凝土。同时,美国、加拿大、日本、英国、法国等相继制定了研究和开发HPC的计划,并认为HPC将成为跨世纪的新材料。毫不夸张地说,如果把高效减水剂看成是混凝土改性的第三次突破,那么HPC则是传统混凝土迈向现代化的重大变革。随着建筑向高层化、大型化的发展,HPC的应用将成为混凝土应用的主流。

我国从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使用混凝土外加剂,主要品种有松香热聚物和松香皂类的引气剂、纸浆废液(木质素磺酸钙)塑化剂、防冻剂(以氯盐为主)等,主要用于水工、港工混凝土工程以及建筑工程冬季施工。从20世纪60年代,我国外加剂的研究和应

第109页

用几乎处于停顿,只有速凝剂和糖钙研制成功并通过了有关技术鉴定。进入20世纪70年代,由原建材部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清华大学等单位率先研制萘系和三聚氰胺系高效减水剂。此后,许多科研单位相继从事高效减水剂的研究和应用。20世纪70~80年代初的10年间,是我国研制高效减水剂高潮时期,国外典型3类高效减水剂,即萘系、多环芳烃和三聚氰胺都研制成功并投人生产,相继通过技术鉴定的产品达10多种。这时,高效减水剂与日本的差距只相差10年,而早于前苏联5年。由于没有实行商品化,产品的标准化、系列化,应用技术落后等原因,外加剂的推广应用较慢。进入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经济发展,推动了混凝土外加剂向产业化和商品化发展。同时,制定了外加剂的国家标准和各外加剂建材行业标准,促进了外加剂的推广使用。20世纪80年代是我国外加剂迅速发展的时期,外加剂的应用占混凝土总量约10%。随着建筑向高层化发展,以及混凝土生产向集中搅拌的商品混凝土发展,在我国的大城市(如北京、上海、天津、广州等)、沿海开放地区,外加剂使用率在80%以上,与发达国家相差不大,但从全国利用外加剂的平均水平来看,外加剂的应用还有待进一步发展。

第二节 混凝土外加剂分类及使用

一、混凝土外加剂的定义和分类

混凝土外加剂的定义:根据国家标准《GB8075--1987混凝土外加剂分类、命名与定义》,混凝土外加剂是在拌制混凝土过程中掺人,用以改善混凝土性能的物质,掺量不大于水泥质量的5%(特殊情况除外)。

混凝土外加剂按其主要功能可分为4类。

(1)改善混凝土拌和物流变性能的外加剂,包括各种减水剂、引气剂和泵送剂等。

(2)调节混凝土凝结时间、硬化性能的外加剂,包括缓凝剂、早强剂和速凝剂等。

(3)改善混凝土耐久性的外加剂,包括引气剂、防水剂和阻锈剂。

(4)改善混凝土其他性能的外加剂,包括加气剂、膨胀剂、防冻剂、着色剂和泵送剂等。

具体到每种外加剂的名称和定义参见国家标准GB8075--1987。

二、主要品种适用范围

(一)普通减水剂及高效减水刑

1.普通减水剂种类

木质素磺酸盐类:木质素磺酸钙、木质素磺酸钠、木质素磺酸镁及丹宁等。

2.高效减水剂

(1)多环芳香族磺酸盐类:萘和萘的同系磺化物与甲醛缩合的盐类、氨基磺酸盐等。

(2)水溶性树脂磺酸盐类:磺化三聚氰胺树脂、磺化古码龙树脂等。

(3)脂肪族类:聚羧酸盐类、聚丙烯酸盐类、脂肪族羟甲基磺酸盐高缩聚物等。

(4)其他:改性木质素磺酸钙、改性丹宁等。

第110页

>

第五章 建筑防水材料

第一节 概

一、建筑防水工程的分类

建筑工程的防水,足建筑产品使用功能中一项很重要的内容,关系到人们居住的环境和卫生条件、建筑物的寿命等,因此,历来是大家非常关心的课题。

建筑工程的防水技术按其构造做法可分为两大类,即结构构件自身防水和采用不同材料的防水层防水。结构构件自防水,主要是依靠建筑物构件(如底板、墙体、楼顶板等)材料自身的密实性及某些构造措施,如坡度、伸缩缝等,也包括辅以嵌缝油膏、埋设止水环(带)等,起到结构构件能自身防水的作用;采用不同材料的防水层做法,则是在建筑构件的迎水面或背水面以及接缝处,另外附加防水材料做成的防水层,以达到建筑物防水的目的。这种做法又可分为刚性材料防水,如涂抹防水砂浆、浇筑掺有外加剂的细石混凝土或预应力混凝土等;另一种则是柔性材料防水,如铺设各种防水卷材、涂布各种防水涂料等。

结构构件白防水和刚性材料防水层防水均属于刚性防水,各种卷材防水、涂料防水均属于柔性防水。

按建筑工程不同的部位,又可分为屋面防水、地下防水、室内厕浴间楼地面防水以及水池、水塔等构筑物防水等。

二、建筑工程防水质量要求

建筑工程防水质量的好坏,与设计、材料、施工有着密切关系。

防水工程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防水材料的性能和质量。因此,各种不同的防水做法,首先要求其材料应具有不同程度的防水功能。主要应具有以下一些特性:

(1)耐候性。对光、热、臭氧等有一定的耐受能力。

(2)抗渗透、耐化学腐蚀性。具有抗水渗透和耐酸、碱性能。

(3)具有对温度、外力的适应性。即要求防水材料的拉伸强度要高,拉断延伸率要大,能承受温差变化以及各种外力和基层伸缩、开裂引起的变形。

(4)具有整体性。要求防水层的粘结强度要高,既能保持自身牢固的粘结,又能与基层粘结牢固,且在外力作用下,有较高的剥离强度,形成稳固的不透水整体。

上述几点,对于不同部位的防水工程则各有侧重。屋面工程防水,尤其是没有保温层的外露防水层,长期经受风吹、刚西、雨淋、雪冻等侵袭以及基层结构的变形,因此对防水材料的耐候性、耐温度、耐外力的性能更为重要;地下上程的防水,由于水压较大以及

第150页

地下结构可能产生的变形等,故特别要求能形成整体不透水膜,具有较好的整体抗渗能力;对于室内厕浴间楼(地)面防水,则应能适应基层形状的变化以及管道设备的敷设,能确保其防水效果。

施工质量的好坏,对防水工程质量有着及其重要的影响,如摹层处理不妥、材料(特别是粘结材料)选用才;当,排水门、女儿墙压顶处等细部处理不好以及施工过程中对成品保护注意不够等,都是造成渗漏的重要原因。

除了上述材料和施工问题外,设汁不周也是造成渗漏的原因之一,如屋面坡度过小,排水不畅;排水口、板缝、管道设备根部、檐口等部位的防水构造做法欠妥,均可造成积水、渗漏现象。

因此,要求设计、施工应严格执行有关规范、规程标准规定,以确保防水工程的质量。

三、我国建筑防水的现状

我国幅员广阔,气候变化幅度较大,因此各地的建筑防水做法不尽相同。北方气候干燥,四季温差变化较大,由于使用刚性材料防水干缩变形较大,易开裂,故长期以来多采用柔性防水。其传统做法是以沥青基防水卷材的二毡三油、三毡四油做法为主。南方多雨高温,冬期气温比北方高,为此采用柔性防水。因材料性能问题,易于产生流淌起鼓,故多采用结构构件自防水和刚性材料防水层。

通过大量的工程实践说明,以上仅有的几种建筑防水材料和做法,从材料性能、防水效果、耐用年限等方面来看,均远远不能满足城乡建设的发展需要。刚性材料防水,虽然造价较低,但由于施工质量难以控制,材料的延伸率低,很难适应气温的变化和基层的变形,易于开裂,故很难在较长时间内保持不透水整体。沥青基卷材防水,虽已形成世界范围建筑防水工程的传统做法,但其温度适应性和耐老化性能均较差,拉伸强度和延伸率较低,尤其是用于室外暴露部位,高温易起鼓流淌,老化开裂;低温时易冷脆皱裂、变形折断,使用年限较短。另外,由于采用多层构造做法,厚度较大,对于基层形状复杂的部位,施工麻烦,质量难以保证,维修管理也比较困难。正因为以上问题,目前在建筑防水工程中,普遍存在屋面、地下室、楼层厕浴间和外墙板板缝的“四漏”现象。为此,1986年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在制定的《建筑技术政策》中明确指出:要“改善沥青防水材料与防水涂料质量,发展中、高档防水卷材、涂料以及防水嵌缝密封材料,‘七五’期间重点开发防水、防火和保温隔热材料新品种,全面开展应用技术的研究开发工作,建立与制定产品系列、标准与应用规程,后10年普遍达到国际20世纪70~80年代水平”。所以,研究和开发新型防水材料及施工技术,提高建筑工程的防水质量,已成为中国建筑界防水工程一项十分繁重、光荣的任务。

四、新型建筑防水材料的开发和应用

近年来,在北京、上海、湖南、河北、四川等地的教学、科研、生产、施工单位,积极研究、开发和应用了一批新型建筑防水材料及其相应的应用技术,取得了明显的技术经济效果。这些材料虽然档次、价格不一,但一般均具有耐候性好、抗拉强度高、延伸率大、使用温度范围广、可以冷施工、减少环境污染等特点,受到了设计、施工和使用单位

第151页

>

第六章 新型墙体材料

第一节 发展新型墙体材料的目的和意义

我国是一个人多地少,自然资源十分紧缺的国家,占全世界7%的土地,却要养活占世界22%的人口,我国国土有960万km^2,但可耕地面积只有9.9x10^7hm^2(14.9亿亩),人均占地693.25m^2(1.19亩),只占世界人均占地的1/4,在全世界26个人口5 000万以上的国家中,人均占地仅高于日本和孟加拉,排名24位。受多种因素的破坏和影响,近年来,我国耕地面积还以每年1%的速度递减。不仅如此,由于几千年来的传统习惯,粘土实心砖(红砖)的生产还要毁掉大量的耕地和农田,按目前全国5 000亿块标砖的产量规模计算,每年毁田近6.6x10^3hm^2(10万亩),大量砖厂占用和抛荒耕地近40hm^2(600多万亩)。除此之外,我国的能源也十分紧张,长期存在总需求大于总供给的矛盾日趋加剧,每年都要进口大量的燃料、燃油,在取土毁田的同时,烧砖的能耗每年超过5 000万吨标煤,再加上建筑采暖、降温超1亿吨标煤的能耗,两项合计占全国能源消耗总量的27%以上。建筑用能耗如此之高,与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的差距,其主要表现是建筑保温状况的差距,以现有的粘土实心砖墙的模式,外墙的单位能耗是发达国家的4~5倍,其他的如屋顶单位能耗是发达国家的2.5~5.5倍,外窗为1.5—2.2倍,门窗气密性为3—6倍。因此,保护耕地、节约能源就成为发展新型墙体材料的主要目的和意义

限制淘汰粘土实心砖的生产和应用,并不是说粘土实心砖不好,不然也不会有几千年的生产及应用历史,要限制它、淘汰它,主要是从资源、能源角度,从环境角度、从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角度来考虑。

第二节 新型墙体材料的分类及主要品种

新型墙体材料的定义:新型墙体材料是指除粘土实心砖以外的具有节土、节能、利废、有较好物理力学性能的墙体材料。新型墙体材料目前的品种有近20种之多,按通常的分类方法,可分为板、块、砖3大类。板可分为条板与薄板,块可分为空心和实心,砖有实心砖和空心砖。

目前,在广东地区常用品种有:水泥(轻集料)条板、加气砼砌块、砼(轻集料)小型空心砌块、灰砂砖、粘土空心砖等。各种新型墙体材料中,“板”通常以“m^2”作为

第185页

单位;“块”以“m^3”作为单位;“砖”以“标砖(块)”作为单位(即沿用标准实心砖的尺寸作为一标准块)。

第三节 主要新型墙体材料的产品及性能

一、GRC轻质多孔条板

(一)生产工艺

GRC轻质多孔条板是以耐碱玻璃纤维为增强材料,以硫铝酸盐水泥轻质砂浆为基材制成的多孔型条板。

生产过程原材料主要有低碱度水泥、粉煤灰、集料、耐碱玻纤等。

主要生产工艺过程有铺网抹浆成型、挤压成型、喷射成型等。

第186页

>

第七章平板玻璃

第一节平板玻璃概述

玻璃是熔融、冷却、固化的非结晶无机物,能够用多种成型方法制成不同形状的玻璃制品,可以通过改变玻璃化学成分来改进玻璃的性质,以满足不同的使用要求。用于制造玻璃的原料非常丰富,价格低廉,因此,玻璃在人们的生活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主要用于日用玻璃、窗玻璃、化学仪器玻璃、光学玻璃等方面。

平板玻璃具有优良的透光、隔音、隔热等性能,能够通过各种方法进行加工,制造成用于建筑物、车辆的安全玻璃。随着加工手段的多样化,建筑玻璃被赋予了更多功能;如防火、防盗、防冲击、电磁屏蔽、图案装饰等新的功能。

一、玻璃的成分

(一)玻璃的成分

可以形成玻璃的元素几乎包括了除稀有气体以外的所有元素,在玻璃体中大部分元素主要以氧化物的形式存在。玻璃是由酸性氧化物(SiO

2、B2O

3、P2O5等)、碱性氧化物(K2O、Na2O等)、碱土金属和二价金属氧化物(CaO、MgO、BaO等)、中性氧化物(A12O

3、TiO、ZnO等)组合成的。

普通平板玻璃属于钠—钙—硅酸盐玻璃,玻璃成分主要有二氧化硅、氧化钠、氧化钙、氧化铝等。

(二)玻璃的原料

平板玻璃原料由主要原料和辅助原料配比而成。其主要原料是引入玻璃主要成分的硅砂(SiO2)、长石(A12O3)、石灰石(CaO)、白云石(MgO)、纯碱(Na2O)、碎玻璃等;辅助原料主要用于促进玻璃的熔化、澄清以及着色,如芒硝(澄清剂)、碳粉(还原剂)、着色剂等。硅质原料是生产平板玻璃的主要原料。硅质原料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平板玻璃的质量。玻璃成品的缺陷,如气泡、可见光透射率低、砂粒、条纹等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原料和原料制备中的弊病造成的。玻璃行业都已清楚地认识到:原料质量低劣,即使采用了先进的浮法成型工艺,也难以生产出优质浮法玻璃。此外,原料质量的好坏,对于熔化率和窑龄都有直接影响。因此,在选取玻璃原料时要考虑原料对玻璃制品质量、

第212页

成品率和成本方面的影响,对原料的要求是:

(1)化学成分和水分稳定:在大批量生产平板玻璃时,要求玻璃的物理化学性质稳定,因此玻璃成分中各组分的波动范围要尽可能小。原料中的水分含量对原料称重、混合、熔化以及玻璃成分的稳定都有影响。

(2)原料中的杂质和颗粒度必须符合要求:硅质原料中的各种杂质对玻璃特性有很大影响,特别是铁的含量,它直接决定着玻璃的透明度和色泽。我国硅质原料昔遍含三氧化二铁偏高,国外水平为0.02%~0.05%,而我国一般在0.1%~0.2%,致使玻璃颜色深,可见光透射率偏低。

原料粒度直径大小对玻璃的熔化质量有影响。颗粒度大会使熔化困难,容易出现夹渣和结石。颗粒过细的原料容易飞扬、结块,使配合料不均匀,熔化时细砂反应快,会在制品中形成小气泡,影响玻璃液的澄清。最合适的原料颗粒直径在0.15~0.8mm,其中0.25~0.5mm的颗粒不应少于90%。我国的原料中仍含有大量0.8以上的大粗颗粒和0.1mm以下的超细粉,有的砂岩的超细粉高达20%左右。

(3)原料对耐火材料的侵蚀性要小:采用对耐火材料的侵蚀性小的原料,可以延长熔窑寿命,减少维修成本。

(4)原料要易于加工:海砂不需要破碎、煅烧,只需要进行筛分和精选工序。

(三)玻璃中各种氧化物的作用

玻璃的折射率、密度、热膨胀系数随二价金属离子的半径增大而上升,常用的二价金属氧化物的作用简述如下:

(1)氧化钙(cao):氧化钙与二氧化硅不能形成玻璃,但加入碱金属氧化物时便能形成均匀的玻璃。钙离子不参与形成玻璃网络结构,属于网络体外离子,钙离子可以降低玻璃高温时的粘度。玻璃中氧化钙含量过多,会使玻璃料性变短,脆性增大,这与Ga2‘对玻璃结构的积聚作用有关。

(2)氧化镁(MgO):氧化镁在玻璃体中存在着两种配位状态,但大多数是位于八面体中,属网络外体,只有当碱金属氧化物含量过高,而不存在A120

3、B:o,等氧化物时,Mg2+才进入网络结构。在钠—钙—硅酸盐玻璃中以MgO取代CaO,将使玻璃结构变疏松,导致玻璃密度、硬度降低。

(3)氧化铝(A12O3):氧化铝是形成玻璃网络结构的重要物质,它能使玻璃结构变得紧密,可以改善玻璃的一系列性能,但它对于玻璃的电学性质有不良作用。

(4)氧化硼(B2O3):氧化硼是实用玻璃的重要组分之一,它既能改善玻璃的一系列性能,又有良好的助熔性。在高温熔制条件下,以硼氧三角体存在,这是氧化硼降低玻璃高温粘度的主要原因,但低温时,有形成四面体的趋势,使玻璃结构趋紧,所以又能提高玻璃的低温粘度。

(5)碱金属氧化物(Li2O、Na2O、K2O):碱金属氧化物加入熔融石英玻璃中,促使硅氧四面体连接断裂,出现非桥氧,使玻璃结构疏松、减弱,导致玻璃一系列性能变坏,如热膨胀系数上升,电导和介电损耗,弹性模量、硬度、化学稳定性和粘度下降等。

二、玻璃的特性和热历史

(一)玻璃的特性

玻璃是一种非晶态固体材料,是由熔融体过冷却而得到的,熔融的液体在冷却过程中

第213页

>

第八章 建筑涂料

涂料是指涂敷于物体表面,能与物体表面很好地粘接在一起,并能形成连续性涂膜,从而对物体起到装饰、保护作用,或使物体具有某种特殊功能的材料。

由于涂料最早是以天然植物油脂和天然树脂,如亚麻子油、桐油、松香、生漆等为主要原料,因而涂料在过去被称为油漆。这一期间是涂料工业发展的初级阶段,产品品种少,性能差。

涂料工业的真正发展时期不足100年,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开始,石油化学工业的迅速发展,为涂料工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赋子了涂料新的内涵和功能。同时,随着建筑工业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建筑涂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各种新型合成树脂和助剂体系的出现和发展,研究开发手段的进步,施工技术的更新,使建筑涂料的新品种不断涌现。目前,建筑涂料已经自成体系,形成一门独立的工业技术,并成为建筑工业领域的一种基本材料。

第一节 建筑涂料的功能

与其他饰面材料相比,建筑涂料具有色彩鲜艳、质感丰富、性能全面、施工方便、价廉物美等特点,为此在建筑饰面材料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建筑涂料的主要功能是装饰功能。此外,还具有保护功能和其他特殊的功能,简述如下。

一、装饰功能

建筑涂料的主要功能之一是装饰建筑物,遮盖建筑物表面的各种缺陷,通过美化来提高建筑物的外观价值。这种功能的要素包括平面的色彩、色彩图案和光泽方面的构思设计和立体的花纹构思设计两个方面。室外涂装和室内涂装的装饰功能要素的内容基本相同,但要求的标准不一样。一般来说,室外涂装要求富有立体感的花纹或高光泽;与此相反,室内涂装则要求柔和的色彩和比较平伏的花纹,避免高光泽。

涂装后的建筑物不但色彩丰富,还可具有不同的光泽和平滑度。再加上各种立体图案和标志,和周围环境协调配合,会使人在视觉上产生美观、舒畅之感。室内若采用内墙涂料及地面涂料装饰后,可使居住在室内的人们产生愉悦感。若在涂料中掺加粗、细骨料,或采用拉毛、喷涂和滚花等方法进行施工,可以获得各种纹理、图案及质感的涂层,使建筑物产生特殊的艺术效果,从而达到美化环境、装饰建筑的目的。

二、保护功能

建筑涂料对建筑物进行施工后,能保护建筑物不受环境影响的功能称为保护功能。

建筑物曝露在大气中,受到阳光、雨水、冷热和各种介质的作用,表面会发生风化、

第345页

腐蚀、剥落等破坏现象。建筑涂料通过刷涂、滚涂或喷涂等施工方法,涂敷在建筑物的表面上,形成连续的薄膜,产生抵抗气候影响、化学侵蚀以及污染等功能,阻止或延迟这些破坏现象的发生和发展,起到保护建筑物、延长其使用寿命的作用。

三、特种功能

建筑涂料除了固有的装饰和一般性保护功能以外,近年来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研究特种功能的建筑涂料,这类涂料又称为功能性建筑涂料。例如,防水涂料、防火涂料、防霉涂料、杀虫涂料、吸声或隔声涂料、隔热/保温涂料、防辐射涂料、防结露涂料、伪装涂料等等。在工业建筑、道路设施等构筑物上,涂料还可起到标志作用、色彩调节作用、美化环境作用和调节人们心理状况的作用。

第二节 建筑涂料的分类、品种和用途

涂料的品种很多,其分类的方法各不相同。1992年修订的国家标准《GB2705--1992涂料产品的分类、命名和型号》规定厂涂料的分类,其中也包括建筑涂料的分类。但该标准在1992年之前的版本的涂料分类中并不包括建筑涂料,因而建筑涂料多年来也形成了自己的习惯分类方法。

一、建筑涂料的分类

(1)按建筑物的使用部位分类:建筑涂料按其在建筑物的不同部位使用町分为外墙涂料、内墙涂料、地面涂料、顶棚涂料、屋面涂料、地下结构涂料等。

(2)按涂料的状态分类:建筑涂料按其性状可分为溶剂型涂料(如溶剂型聚丙烯酸酯涂料)、水溶性涂料(如聚乙烯醇内墙涂料)、乳液型涂料(如聚丙烯酸酯乳液涂料)和粉末涂料等。

(3)按特殊性能或使用功能分类:建筑涂料按其特殊性能或使用功能可分为防火涂料、防水涂料、防霉涂料、杀虫涂料、隔热涂料、隔声涂料等。

(4)按主要成膜物质性质分类:建筑涂料按其主要成膜物质性质可分为有机系涂料(如聚丙烯酸酯外墙涂料)、无机系涂料(如硅酸钾水玻璃外墙涂料)、有机—无机复合系涂料(如硅溶胶—苯丙复合外墙涂料)等。

(5)按涂膜状态分类:建筑涂料按涂膜状态可分为薄质涂层涂料(如苯丙乳液涂料)、厚质涂层涂料(如乙丙厚质型外墙涂料)、砂壁状涂层涂料(如苯丙彩砂外墙涂料)、彩色复层凹凸花纹外墙涂料等。

二、建筑涂料的品种和用途

下面按涂料的使用部位分别介绍外墙涂料、内墙涂料、地面涂料和一些特种建筑涂料。

(一)外墙涂料

外墙涂料的主要功能是装饰和保护建筑物的外墙面,使建筑物外貌整洁美观,从而达到美化城市环境的目的。同时还能够起到保扩建筑物外墙,延长其使用寿命的作用。为了

第346页 >

第九章 建筑塑料

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三大工业支柱是材料、能源和信息。没有材料工业的发展就没有现代技术的发展。每—种新材料的问世,不仅会引起生产方式的变革,而且会推动社会的进步和人类文明的提升。在材料工业中,塑料材料的品种最多,发展速度最快。塑料,对人们来说已经并不陌生,它的应用范围尤所不及。塑料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并使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建筑塑料研制工作在20世纪50年代末期已开始,并少量生产和应用。到20世纪70年代末期,化学建材开始快速发展。我国是资源短缺的国家,发展绿色建筑塑料具有特定的经济和社会意义。近年来,国内绿色建筑塑料得到很大发展,显示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专家指出,无毒、无害、无污染的塑料建材,将成为本世纪市场需求的热点。有关统计数据显示,全球每年建筑工业消耗塑料在1 000多万t以上,占全球塑料总产量的25%,在应用塑料中位居首位。目前,塑料已与水泥、钢铁、木材统称为四大建筑材料。

塑料建材主要包括塑料管、塑料门窗、装饰装修材料等。塑料建材在建筑工程;市政工程、村镇建设以及工业建设中用途十分广泛。塑料建材不仅能大量代钢代木,替代传统建材,而且还具有节能节材,保护生态,改善居住环境,提高建筑功能与质量、施工便捷等优越性。塑料建材的节能效益十分突出,其节能效益表现在节约生产能耗和使用能耗两个方面。以生产能耗计算,建筑塑料制品仅为钢材、铝材生产能耗的25%和12.5%,硬质PVC塑料生产能耗仅为铸铁管和钢管的30%~50%,塑料水管比金属管降低输水能耗50%左右。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今后我国建筑业将会有更大的发展,为建筑塑料的应用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促进建筑塑料的飞速发展,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第一节 建筑塑料的主要原材料

生产建筑塑料的原材料种类很多,下面主要介绍在我国用量较大的5种超料原材料的性能、特点及技术质量要求。

一、聚氯乙烯(PVC)树脂

聚氯乙烯(PVC)是我国发展较早、产量最大的塑料品种之一。20世纪80—90年代,PVC产量约占全国合成树脂的一半。近些年来,它的产量不及聚乙烯和聚丙烯,居于第三位,但年产量仍然在增长。PVC在世界上的产量,过去排行第——位,后来次于聚乙烯,近几年来居于第三位。PVC原料易得,价格低廉,成型性能良好,是应用最广泛的树脂之一。PVC呵以不添加增塑剂制成硬质制品(PVC--U),也可以增加相当的增塑

第379页

剂制成软质制品。PVC自20世纪30年代工业化生产以来,在热塑性通用塑料中一直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迄今其势未衰,作为主要塑料品种仍处于不断发展之中。聚氯乙烯是一种无味的白色粉末,密度为1.35~1.46 s/cm^3(20t)。聚氯乙烯为线型分子结构,沿其主链存在着许多极性键,从而使大分子间的结合力增强,所以,聚氯乙烯的机械性能和耐化学腐蚀性能优良。但聚氯乙烯性脆,同时其耐热性较差,当树脂被加热至100~C以上时,就开始分解出+HCI。因具熔融温度高于分解温度,若不加入适宜的多种添加剂,则成型困难。又因为聚氯乙烯中含有大量的一瓤基团,故其阻燃性较好。

二、聚乙烯(PE)

由乙烯进行加聚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即为聚乙烯。聚乙烯(PE)是合成树脂中结构最简单的一种。根据聚合条件的不同,实际相对分子质量可从1万至几百万不等。它原料来源丰富,价格较低,具有优异的化学稳定性和电绝缘性,易于成型加工,并且品种较多,可满足不同的性能要求。因而,它从问世以来发展迅速,是目前产量最大的树脂品种,用途极为广泛。

聚乙烯的熔融粘度低,流动性能好,毋须加入增塑剂等助剂就有很好的成型加工性能,容易形成大规模生产,一般的加工机械设备都能成型加工。通过技术引进,我国已经能大量地稳定地生产各种压力法、各种性能用途的聚乙烯树脂,总产量在近几年跃居国内合成树脂榜首。

聚乙烯是白色半透明粉末或小颗粒,无臭,无毒,可燃,触感似蜡。它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耐溶剂性极佳,仅在高温下,才能被某些溶剂缓慢侵蚀。聚乙烯的脆化点为-110~-60℃,故其耐低温性质比聚氯乙烯好,低温脆性小。聚乙烯可制作卫生、食品、上下水管道等塑料制品。聚乙烯耐热性差,易受热软化,故一般应在100℃以下使用。又因聚乙烯极易燃烧,容易造成火灾,导致火焰快速蔓延,故在使用聚乙烯及相应塑料制品时应予以特别的注意。

三、聚丙烯(PP)

聚丙烯(PP)是常用热塑性塑料中的后起之秀。自1957年在意大利首次实现工业化生产以来,在世界范围内,聚丙烯的生产得到了长足发展。1960年世界产量仅为6万t,到了1985年已超过800万t,1997年后就已跃居世界5大塑料的第二位,其发展速度一直居于各种塑料之首,是热塑性塑料中发展最快的一种。

我国生产聚丙烯始于20世纪60年代,以引进国外先进生产技术和装置为主,同时,由我国自行开发的液相本体聚合法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工艺渐趋完善,产品质量不断提高。我国聚丙烯1997年总产量超过1 800万t,居国内5大塑料树脂产量的第二位。

PP发展速度较快的原因主要在于丙烯来源丰富,价格低廉,合成工艺较简单。合成的PP树脂具有较好的综合性能,用途广泛。与PE相比,PP不但有较高的拉伸强度、刚度、硬度、耐应力开裂性、透明性和耐热性,而且有突出的延伸性和抗弯曲疲劳性,成型加工性能也极为优良。

聚丙烯的密度较小,为0.90s/cm^3。聚丙烯可分为等规、间规和尤规三种。规整度愈高,则机械性能愈好,但脆性有所增大,常用的为正规聚丙烯。聚丙烯的抗拉强度较高、

第380页

>

第十章 新型建筑装饰装修材料

第一节 建筑装饰装修材料概述

有建筑就有建筑的装饰装修,从早期的用石灰粉刷墙壁,用油漆涂刷柱子,至当今的新型高档次装饰装修,历经了几十年的发展。近20年来,我国研制、开发了一大批新型建筑装饰装修材料,从国外引进了2000多项建筑装饰装修材料生产技术和设备,目前总的品种已达5000种之多,形成了中高低档基本配套、品种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无论在性能上、质量上还是数量上,已能满足国内各层次的消费需求。建筑业的蓬勃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有力地带动了建筑装饰装修材料业的发展,反过来,也为建筑装饰业提供更多更好、更适用的装饰装修材料。

建筑装饰装修材料虽然是建筑材料大家庭中的一成员,但它的主要属性是装饰功能或美学功能,人们更多的是从质感、观感、健康等方面来认识。与其他建筑材料如防水材料、保温材料、管道材料、结构材料等的物理力学性能属性有着明显的区别,这种区别和差异是很重要的,影响到对材料的评价、组织、使用以至经营方式等方面的问题。比如装饰装修效果是比较抽象和理念性的东西,一般难以用数量表示,可比性较弱,并且与评价者的个体、时代、文化等有关,而物理力学功能则有严格的量化表述,可比性很明显。还有一点,装饰装修材料的好、坏、优、劣,同样的人在不同的时期可以有完全不同的看法和认定,即使是一种被认为很美的东西,用久了也会觉得不美,一些并不是很美的东西,由于有一定的奇特性,也会胜于看起来比它美的东西,装饰材料的生命力就在于它的多样性。

装饰材料的另一重要问题是配套化问题,配套通常有大配套与小配套。大配套是指建筑物不同部位所要求的不同装饰材料之间,各种不同档次、不同材质的装饰材料与辅助材料之间的配套。小配套是指主要装饰材料与辅助材料及工器具之间的配套。大配套是为了全面地实现设计师的构想,完整地实现整个建筑物的装饰;小配套则是为了有利于合理地用好某一装饰材料。

第二节 新型装饰装修材料的主要品种及性能

由于装饰装修材料的品种繁多,而且各种材料都逐步向多功能、多用途方面发展,很难按十分明晰的分类方法进行分类,如按材料的使用场所(地)分可分为三大类,即天花(吊顶)材料、地面材料、墙面(柱)材料。

第405页

一、地面材料

目前地面材料最常用的有陶瓷材料、天然石材,部分木(制)地板及其他地面材料。

(一)陶瓷材料

建筑陶瓷的分类和命名一直都不是很明晰,规范性分类通常按材质(吸水率)来分,习惯叫法通常却按使用场所来叫,如陶瓷地砖、内墙砖、外墙砖、广场砖。外墙砖和广场砖相对较单一,品种变化不多,比较容易区分和判别。如外墙砖通常有无釉和有釉两类,有釉的通常有瓷质外墙砖、彩釉马赛克;无釉的通常有仿花岗石外墙砖。内墙砖通常是指釉面内墙砖。而地砖产品名称通常很多,一般人很容易被五花八门的名称给混淆。原则上说,地砖产品也只分为两种,一种是有釉面的,一种是无釉的。无釉的又分为普通型及抛光型。有釉地砖早期叫彩釉砖,后来企业根据釉面材质情况,又多了很多的命名,如“水晶砖”、“仿古砖”等。抛光砖产品通常根据其工艺及成型方法,如渗花、大颗粒、二次布料等的不同而产生很多的名称,如玻化石、瓷质砖、云石宝、云影石、雪花白…”.名称和叫法十分混乱,外行人除看图案外根本分不清其内在的材质情况。从1999年开始,我国采用了国际上通常的分类方法,不管砖是什么名称、什么用途和什么工艺方法生产,建筑陶瓷砖一律按吸水率的大小来区分,吸水率的高低是陶瓷材质的重要指标。吸水率按5个层次来分,第一类是吸水率E≤0.5%的瓷质砖,多数抛光砖属此类;第二类是0.5%10%的属陶质砖,内墙砖多属于此类。对于地砖产品来说,目前用得较多的有瓷质有釉产品,吸水率为0.5%

陶瓷砖的主要特点就是强度高、坚硬、耐磨、耐火、不易腐蚀、不会腐朽霉变等。

陶瓷砖性能指标如下:

按《GB/T4100.1--1999干压陶瓷砖第1部分:瓷质砖(吸水率E≤0.5%)》要求,表面质量:

优等品——至少有95%的砖距0,8m远处垂直观察表面无缺陷;

合格品——至少有95%的砖距1tn远处垂直观察表面无缺陷。

(1)吸水率:陶瓷砖的吸水率平均值不大于0.5%,单个值不大于0,6%。

(2)破坏强度:厚度57.5mm,破坏强度平均值不小于1 300N;厚度

(3)断裂模数(不适用于破坏强度≥3 000N的砖):陶瓷砖断裂模数平均值不小于35MPa,单个值不小于32MPa。

(4)抗热震性:经10次抗热震试验不出现炸裂或裂纹。

(5)抗釉裂性:有釉陶瓷砖经抗釉裂性试验后,釉面应无裂纹或剥落。

第406页

>

新型干法水泥生产工艺流程

新型干法水泥生产工艺流程简述

农村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工艺流程

工艺流程

工艺流程

工艺流程

工艺流程

日产5000吨熟料新型水泥生产的工艺流程说明

20万吨水泥粉磨站工艺流程及详细介绍

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的一般工艺流程水泥厂工艺流程图

水泥工艺流程
《水泥工艺流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