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大学科技工作的总结

发布时间:2020-03-03 08:03:1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大学科技工作的总结

如何让学校与社会接轨,让社会得益于学校的科研成果,是我们一直关心的问题。

河南工业大学是以工为主、文、理、工、商、农互相渗透的多科性大学,正在由教学型大学过渡为教学研究型大学,由国内独立办学发展成为国际合作办学的开发性大学。

几年来学校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无论是教学、科研,还是对外合作、技术推广等都以重实际、求实效为原则,继续保持特色,在科技攻关、科研成果转化,尤其是在粮食仓储基本建设、粮油加工、粮食机械等学科领域都保持着国内领先地位。为国家粮食行业的技术进步、人才培养等都作出了突出贡献,赢得了各级党委和政府的赞誉,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

一、学校科技工作基本情况

学校在长期的办学历程中逐渐形成了粮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食品科学,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应用化学,结构工程,产业经济学等独具特色的省级重点学科。并以这些特色学科为龙头,带动了其他学科的发展,建立了国内最为完整的粮油食品学科专业群,形成了突出的粮食深加工行业优势,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经过近50 年的建设和发展,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学校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成为国家培养粮油食品和磨料磨具学科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教育和科研基地。

二、“十五”期间我校科技工作取得的主要成绩

“十五”期间的5年中,我校科技工作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科研计划取得突破性进展、科研经费得到大幅度增长

在国家级高层次科研项目立项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十五”期间学校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承担国家高新技术(863)项目、国家重大科技攻关专项、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计划及滚动项目、国家农业丰产工程项目、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基金项目、国际合作项目等58项。

2001~2005年,我校在承担河南省重大研究项目方面有所突破,其中河南省杰出人才创新基金5项、河南省杰出青年基金5项、河南省高校杰出科研人才创新工程7项,河南省高校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4项、河南省重大科技攻关4项;承担省部级科技攻关项目、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软科学、国际合作项目等面上项目的数量和质量快速增长,位居河南省高校前列。5年来学校共承担省部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470项,年均可支配科研经费2500万元。

学校党委高度重视科技工作,学校在经费比较紧张的情况下,在积极争取校外科研的同时经费,仍拨出专款建立学校科研基金,学校年均投入与配套科研经费650万元,用于资助基础研究和青年教师的科研项目,取得了明显成效,为学校申请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奠定了基础。

2、科技成果、科技奖励和学术论文取得优异成绩

2001-2005年,我校共有181项成果通过省级鉴定或结项,成果水平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共获得各类省级以上科研成果奖励57项,其中我校参加完成的“散粮储运关键技术和装备的研究开发”获得2002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国家授权专利32项;在CN以上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400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1600余篇,被SCI、EI等国际“四

大检索系统”收录187篇;出版学术着作286部,核心期刊发表的论文及被“四大检索系统”收录的论文较“九五”期间有了大幅度的上升。

3、积极推动粮食行业科技快速发展

学校高度关注和重视粮食行业的发展与建设,重视科研成果在粮食行业的应用与转化,近年来学校先后承担横向科研与开发项目600余项,各类工程设计项目遍布全国各地。全国约70%的小麦加工企业、约90%的大豆磷脂加工企业、约50%的植物油加工企业均采用我校提供的技术。

此外,“十五”期间中我校还积极组织相关专家,参与国家粮食局和河南省组织的科技发展规划战略等研究报告的编写;学校作为全国粮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粮油储藏及物流技术工作组”的组长单位和其他三个专业组的副组长单位,积极地承担和参与国家粮油质量标准和行业设计规范的制(修)订工作;在国家粮食局的领导下,组织参与粮食行业大辞典与相关专着的编撰工作;河南工业大学作为一个教学研究机构积极参与承担了粮食行业职工的技术培训与考核工作。

4、科技进步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近年来,我校与国内大中型企业建立产学研联合体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区域性经济技术合作工作也进行了积极探索,力求争取更多的横向科研项目和经费,使其成为我校科技发展的新支柱,建立学校科技创收的新模式。我校本着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先后与河南莲花集团、双汇集团等国内40余家大中型企业,与河南省科学院等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稳定有效的合作关系。目前,学校的科技成果转化率已达25%以上,接近全国平均水平。

5、科技平台建设取得新的成绩

近年来,学校重视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平台的建设。2006年河南省“谷物资源转化与利用”省级重点实验室顺利通过了省科技厅专家组的评审并批准建设;“物流研究中心”也已经入选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我校现在不仅是国家火炬计划河南超硬材料基地、郑州超硬材料科技园区和河南省国家大学科技园的主要成员之一,而且还经上级有关部门批准,申报、获准建立了一批省部级以上研究中心和基地,如国家粮食局粮油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大豆改良中心精深加工研究所、国家数控技术实训基地;另外,我们还拥有35个校级研究所(中心),为我校科技工作搭建起辐射行业和区域的高层次平台,我校80%以上具有高中级职称的教师在这些机构中从事基础理论和高新技术研究、工程设计、科技开发和管理咨询工作,在各类项目研究中发挥出了团队精神和综合优势,科技平台的建设有力地推动了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步伐,有力地提升了我校学科建设和学术地位。

6、广泛开展学术交流,营造了良好的学术氛围

几年来,在学校党政领导的重视和关心支持下,我校注重利用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开展教育和科技交流合作。先后与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的20多所高等学校和教育科研机构开展科技合作,每学期都聘请外籍专家来校任教或进行学术交流。学校同联合国粮农组织、法国粮食行业联合会、美国谷物协会、加拿大小麦局及澳大利亚国际农业发展中心等管理和科研机构保持了经常的科技合作关系。

三、“十一五”的指导思想

一定要努力做到“四个坚持”:一是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协调发展。二是必须坚持立足河南,面向全国,走向世界。三是必须坚持同人才培养紧密结合。四是必须坚持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

四、“十一五”的科技发展目标

今后一个时期,我校科技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农业现代化为目标,培育和建立适应科技进步与创新的科技体制;形成教学与科研相互促进,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科技开发和科技产业协调发展的科研机制。以重点学科为龙头,建立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人才群体,形成一支具有较高水平的科研队伍;以现有的粮油加工与储藏、超硬材料等优势学科为基础,有计划的重点建设两大学科群。采取有效措施提高科研水平,在先进制造技术、土木建筑、超硬材料、磨料磨具、生物、化工、电子信息、自动控制、经贸、工商管理等学科领域逐次形成有特色的研究方向,尽快与国际学术前沿接轨,使学校的整体科技实力与水平明显提高。

五、我校科技发展战略措施

结合我校的实际,在“十一五”期间科技工作要着力做好以下几方面:

1.构筑科技创新体系。按照“教学与科研并重,科研先行一步”的工作方针,抓好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的高新技术与应用开发研究三个层面,突出重大科研项目、科研经费、高水平成果、科研基地及成果转化平台四个重点,提升科学研究水平。

2.深化科研管理体制改革。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形成科研与教学相互促进,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科技开发和科技产业协调发展的科研机制。实行目标管理,加强考核评估,设立科研奖励基金,扶持有前景、有特色的前期科研项目,设立科研编制,组建科研团队,加强科研协作,实现科技项目、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研究平台的一体化建设格局。

3.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坚持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人文社科研究与自然科学研究并重,争取在基础研究方面实现较大突破,形成高新技术领域的特色。承担更多省级重大项目和国家级项目,大幅度增加科研经费,产出一流的科研成果,建成一批重点科研基地、大学科技园入园高新技术企业和重点实验

4.广泛开展对外科学技术的合作与交流。建立学校科技创收的新模式。加强横向联合,开展区域性经济技术合作,促进产学研相结合,推动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和市场化进程。

5.积极参与规划、促进行业发展。继续积极组织相关专家,参与国家粮食局科技发展规划战略研究的编写工作、国家粮油质量标准的修订工作以及国家粮食行业辞典与专着的编撰工作等等,为粮食行业的科技进步与发展作出新贡献。

6.加强科技成果转化。继续坚持“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的方针,紧紧围绕成果转化理清工作思路,紧紧围绕成果转化安排年度计划,紧紧围绕成果转化考核业绩,瞄准国家与河南省经济建设的热点、难点问题,发挥我校的特色和综合实力,更好地服务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现代化建设事业。

大学科技文化节工作总结

大学科技委员年度工作总结

武汉大学科技协会

大学科技协会工作计划

科技工作总结

科技工作总结

科技工作总结

科技工作总结

科技工作总结

科技工作总结

大学科技工作的总结
《大学科技工作的总结.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