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复习第1章声现象教案

发布时间:2020-03-02 01:18:5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复习“第一章 声现象” 教学目标

知道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了解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声波具有能量。

2、知道声音的特征,了解乐音与噪声的区别以及减弱噪声的途径

3、了解超声波的特点,知道超声波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了解次声波的特点及其危害。 教学重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速,声音的三种特性,噪声的来源及控制 教学难点:声音的三种特性 教学过程:

一、中考热点分析

中考热点是: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速,声音的三种特性,噪声的来源及控制,声的利用等.涉及到的题型包括:填空、选择、简答、实验探究与计算.在中考试卷中,本讲所占的分值一般为2~3分,也有少数试卷达到4~5分.在今后中考中涉及生产、生活实际应用的问题及探究实验将会逐渐增多.

二、考点精讲

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①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而声音的传播速度决定于介质的性质,相同的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情况下,声音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较慢,液体中较快,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快.②声音在空气(15℃)中的传播速度是340 m/s.③声音在传播途径中当遇到较大障碍物时,在界面发生反射,声波返回形成回声.我们可以利用回声测距、测深. 2.乐音的特征

(1)音调:音调就是指声音的高低,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的振动快慢(频率)有关.发声体振动越快,音调越高;发声体振动越慢,音调越低.

(2)响度:响度就是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大小.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动幅度有关.振幅越大,响度就越大;振幅越小,响度就越小。

(3)音色:音色与发声体本身的特征有关.不同的发声体的音色不同.例如:让不同的乐器演奏同一曲谱(相同音调、相同响度),一听就可分辨出乐音是由哪个乐器演奏的.这是根据不同的乐器具有不同的音色而分辨出来的。

3.噪声

(1)从物理学的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振动发出的声音.从环境保护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2)减弱噪声的途径:①在声源处减弱;②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减弱;③在人耳处减弱.

4.超声波和次声波

一般地说,振动频率在20 Hz到20 000 Hz之间的波人类是可以听到的,称为声波.20 Hz以下和20 000 Hz以上分别属于次声波和超声波的范围,人耳是不能听到的.在声波范围内,随着频率的增加音调由低变高,但是在不同频段,人耳的感受力并不一致.一般情况下,音频在1 000 Hz以下,随着频率的降低,听觉会逐渐迟钝.因此,人耳对低频噪声较容易忍受,而对高频噪声则感觉较敏锐,耐受力差.若长期生活在偏高频率的巨响环境中,会引起耳朵部分受损或严重失聪.

三、例题精讲 考点一 声音的产生 例

一、(08江苏无锡)下图是探究声现象的四种实验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甲实验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B.乙实验说明钢尺振动的频率越高,响度越大 C.丙实验说明音叉的振幅越大,音调越高

D.丁实验说明声波不能传递能量 例

二、(08江苏扬州)课堂上老师讲课的声音是由声带的

产生的,它是通过

传入我们耳中的。我们能分别出不同老师的声音,这主要是因为他们各人发出声音的

不同。

考点二

声音的传播

一、(2008·黄冈)在坟川地震救援中,采用了音频生命探测仪(如图),它的多个探头接触废墟,收集废墟下幸存者的微弱呼救声、呼吸声、心跳声等,探测仪将音频信号放大,救援人员就可以发现幸存者。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 A、探测仪收集声音信号时利用了固体可以传声 B、幸存者发出的声音与外界噪声的音调、音色不同 C、幸存者能听见探测仪发出的超声波

D、白天噪声较大,探测仪更适合在安静的夜晚使用 例

二、(08甘肃天水)2008年汶川大地震使灾区人民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有关专家指出:地震后缺乏必要的自救知识,是使丧生人数增多的一个原因。以下关于被埋在废墟下的人的自救措施,最佳的是

( D )

(A)大声呼救

(B)见缝就钻,说不定能从废墟中爬出来

(C)静下来等待营救人员营救 (D)用硬物敲击墙壁或管道,向营救人员求救 例

三、(08资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地震发生时水塘内的鱼恐慌极了,争着跳离水面,说明水能传播地震波

B.雨滴落在地面会发出声音,说明物体不振动也可以发声

C.下雨时搜救人员很难听清废墟中幸存者微弱的呼救声,说明幸存者的呼救声是噪声

D.“帐篷城,,里的小王用纸团塞着耳朵睡觉,是为了阻断噪声的传播 例

四、(08四川攀枝花)噪声对人的危害非常大,怎样减弱噪声,保护环境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一个重要课题。下列哪种方法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

)A.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具

B.戴上防噪声耳塞 C.道路两旁植树造林

D.公路两旁建隔音墙 考点三

乐音的特征 例

一、(08湖北十堰)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灾害。在抗震救灾中,广播里传来“人民的生命高于一切”的亲切话语,我们能够清楚地辨别出这是温家宝总理的声音,这应用了声音的哪种性质?(

C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振幅

二、(08厦门)如图l是一种新型锁——声纹锁.只要主人说出事先设定的暗语就能把锁打开,别人即使说出暗语也打不开。这种声纹锁辨别声音的主要依据是(

C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声速 考点四

噪声

例题

一、(08乌鲁木齐)乌鲁木齐市某街道旁的电子显示屏显示的噪声等级为80 dB。如果人处在此噪声等级的环境中(

A )

A.对人的听力会产生严重危害

B.对人的学习会产生影响

C.对人的睡眠不会产生影响

D.对人的学习、睡眠都不会产生影响

例题

二、(08山东临沂)下面列出了人们在工作、生活中的一些行为和措施,其中可以防止噪声污染的是( B )

A.城市垃圾分类收集、集中处理

B.在嘈杂环境中居住的居民,安装双层玻璃 C.超车时,超车司机鸣喇叭

D.张聪同学在晚上听音乐时,将音量开得很大 考点五

超声波与次声波

例题

一、(08湖北恩施)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我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振动波及半个中国!灾情发生后,天翔迅速上网搜索了一些关于地震的知识:地震的频率范围大约是1HZ~100HZ;在传播途中振动的幅度逐渐衰减,而且频率越高衰减得越快。请结合这些信息在下列说法中选出错误的一项

A.5月12日14时28分,恩施州全境也产生了强烈震感 B.发生地震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C.在汶川,人们可以听见地震时发出的声音,音调比较低沉

D.在距离汶川较远的地方,人们可能感受到了震动,但可能听不到声 例题

二、(08四川内江)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强烈地震,给人们造成了几十年不遇的特大灾害。地震时产生的

(选填“超声波”、“次声波”或“电磁波”)对建筑物、人的平衡器官功能的破坏性很大,使人产生恶心、晕眩、旋转感等症状,严重的会造成内脏出血破裂,危及生命。由于它的破坏性大,并且它的频率低于

Hz,人耳却无法直接听到,所以要尽量远离地震源。 考点

五、综合型

一、(08河南)通过对“声现象”的学习,你认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只要物体振动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B.“振耳欲聋”说明声音的音调高 C,在校园内植树可减弱校外传来的噪声

D.超声波的频率很低,所以人听不到 例

二、(08湖北襄樊)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的目的是为了减小噪声

B.我们能区分不同同学说话的声音,是因为他们的音色不同 C.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D.在医院里医生通常利用超声波震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四、课内练习1)、( 08江苏常州)体育课掷铅球活动后,同学们对“铅球”的制作材料进行讨论,有同学认为“铅球”是铁制的,

并从实验室借来磁铁吸一下.“吸一下”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提问

B.猜想

C.实验

D.得出结论 一些动物听觉的频率范围

蝙蝠

1000Hz~120000Hz 海豚

150Hz~150000Hz 猫

60Hz~65000Hz 大象

1Hz~20000Hz

2)、(08江苏连云港)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B.两名宇航员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是因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C.发出较强声音的喇叭能使它前面的烛焰“跳舞”,说明声音具有能量

D.听不同乐器弹奏同一首歌曲时能分辨出所用乐器,是利用了声音的音色不同 3)、(08江苏南京)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 B. 敲锣时用力越大,声音的音调越高 C.

市区内某些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音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声 D.

用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小石头”,说明声波具有能量 4)、(08江苏泰州)地震时会产生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在远离地震中心、人无震感的区域,次声波会引起某些动物的听觉反应.由右表提供的数据可知,在远离地震中心的区域.听觉上有较明显反应的动物是(

) A.蝙蝠

B.海豚

C.猫

D.大象 5)、(08江苏盐城)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

B.一般是根据歌声的响度来判断歌手是谁

C.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最快

D.乐器发出的声音都是乐音,不可能是噪声 6)、(08年大连市)下列事例中,属于利用声传递能量的是

(

)

A.用声呐探测海底深度

B.用超声波清洗眼镜

C.医生用听诊器为病人检查身体

D.听到隆隆的雷声预示着可能要下雨 7)、(08宜昌)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这是根据声音的哪个特性来辨别某人的声音的 A.?响度? B.音色???

?C.响度

D.振幅 8)、(08湖北武汉)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城区禁止汽车鸣笛,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B.蝙蝠的视力很差,它通过接收自己发出的超声波的回声来探测周围的物体 C.弹拨的钢尺振动得越快,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

D.打雷时我们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是因为闪电比雷声先发生

9)、08山东枣庄)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强烈地震,地震造成数万人员伤亡,地震产生的次声波往往对人体健康有害,次声波的特点是

A、频率高,人耳听不到

B、频率高,人耳能听到 C、频率低,人耳能听到

D、频率低,人耳听不到 10)、(08江苏淮安)手机是通过__________传递信息的,用手机接打电话时,很容易听出熟悉人的声音,这是根据声音的_____________判断的,在嘈杂的公共场所带耳机听MP3,往往需要增大音量,这是增大了声音的__________,若长此以往会使听力下降,有害健康. 11)、(08湖南衡阳)远处隆隆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可能的大雨,这说明声能够传递______,外科医生可以利用超声振动击碎人体内的结石,这说明声波能够传递_____________。 12)、(08哈尔滨)同学们上音乐课时,优美的琴声来自_______,悠扬的歌声传得很远是通过_______传播的.

小结:

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2、声音的三种特性

3、噪声的来源及控制 布置作业:做《中考指要》P1-2习题 教后记:

0第1章声现象复习教案(好)

第1章《声现象》单元复习学案

八年级寒假作业第1章声现象

《声现象》复习教案

声现象教案

声现象 教案

声现象教案

初二物理声现象复习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1章《声现象》测试题及答案

初中物理总复习——第一讲:声现象

复习第1章声现象教案
《复习第1章声现象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