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浅谈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发布时间:2020-03-03 09:07:4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浅谈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字数:3816 来源:现代教育实践与研究 2013年7期

字体:大 中 小 打印当页正文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充分说明了读书,读书就是要读,而且要细读、多读、反复读。即有多感多品,多悟多议,就能积累丰富知识,发展语感,增强体验与感悟,就能增强学而不厌的乐趣。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教学是阅读教学的基础,也是培养和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途径。一篇文章或一首诗歌,童话故事等。只要有了老师的重点朗读指导和学生的反复诵读,涵意就在其中,学生就能感悟其意,记忆文章的内容靠读,领会其含意要细读,品赏其情感要精读。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也特别强调了,要加强在朗读实践中增强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感悟。

《最大的“书”》一课,是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19课的一篇朗读课文,也是一篇人物对语,情感真挚而负有意趣的文章。我在教学时就改变了以前那种:“让学生读读重点句、段,找找重点词语的教学模式。”而是把重点放在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分角色反复朗读,又择重于读好文中的人物对话,学生很自然地就感悟了课文题目《最大的“书”是》什么书了,当老师一问,最大的“书”指的是什么书?是不是我们现在手上的书呀?孩子们都争着回答说:“是岩石,那岩石一层一层的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呀!不是我们手上的书”。所以,课题中的“书”字给加上了引号,说明了它不是真正的书。同时也就使学生了解了引号的作用和使用的方法。为了让孩子们了解这本最大的“书”中的内容是什么,表现人物对话的情趣,激发学生观察探究大自然神奇的兴趣。我没有作过多的指导,而是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分组,分角色,读好文中人物的对话,还要读出人物对话中的疑问和感叹句的语气,再讨论汇报“书”中所包含的内容。

当在小组汇报时,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回答。学生A:我读懂了“书”里的内容旨的是波浪的足迹,还有闪光、透明的矿物,还能看到大海变成了陆地。学生B:“书”的作用很大,能告诉我们,哪里埋着煤,哪里藏着铁矿。学生C:川川听叔叔的介绍长大以后要好好读懂这本“书”做一名地质研究员,去探究,发现大自然的神奇奥妙。

学生在节 课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在这样的情境下,学生的情感一触即发,学生的语言自然是真诚地流露,通过这样的朗读教学方式,学生不仅收获了朗读乐趣,也感悟了课文中人物对话的情趣, 表现了文中川川小朋友的童趣和志向,同时也使学生了解了《最大的“书”》指的是大自然那里面有很多很多的知识,需要我们细细地观察,多多地去想,去探究,去发展其中的神奇奥秘,激发孩子们热爱大自然,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

如果在课堂上,老师不断地引导学生进行有效性的朗读,以读为本,做到有层次,有梯度的指导,就能不断地提高学生的认识,让学生的情感不断地升华,在朗读的过程中充满着期望和探索,似乎前面有无限风光在招唤,激发学生学文朗读的兴趣,提高阅读能力,感悟文本内容,激发学生轻松愉快学习的积极性,乐于学习与探究,钻研与积累,才能实现学生的有效性学习梦,老师的有效性教学梦,提高教学质量梦。

论情境教学在数学课堂中的有效运用

王必健

贵州省安龙县栖凤五格小学(552400)

[摘要]情境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最好手段,教学中精心创设各种教学情境,能将学生情感置于乐观的状态中,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关键词]情境教学;数学课堂;有效运用

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在教学中创设有效的数学情境,使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学习知识的必要性,同时也真正地体会到“获得必需的数学”的重要性。新课程改革强调进一步关注学生的经验,就是要求我们的课堂教学要与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科学世界紧密联系,而不能脱节,数学情境越接近于学生的现实生活就越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就越显著。笔者结合教学实践主要探讨情境教学在数学课堂中的有效运用。

一、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新课标中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认知心理学关于学习机制的最新研究成果揭示了学习主动性的本质是认识主体的主动建构。只有当认识主体意识到是其自身在影响和决定学习成败的时候,生动建构才有可能实现。从认识论意义上看,知识总是情境化的,而且在非概念水平上,活动和感知比概念化更加重要,因此只有将认识主体置于饱含吸引力和内驱力的问题情境中学习,才能促进认识主体的主动发展。所以教师必须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有效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使其学习的内部动机从好奇逐步升华为兴趣、志趣、理想以及自我价值的实现。教师就教学内容设计出富有趣味性、探索性、适应性和开放性的情境性问题,并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指导,通过精心设置支架,巧妙地将学习目标任务置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因此,在创造性的数学教学中,师生双方都应成为教学的主体。在一节数学课的开始,教师若能善于结合实际出发,巧妙地设置悬念性问题,将学生置身于“问题解决”中去,就可以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吸引学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知识的发现,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教材资源,尊重学生个性的发展,多给予机会让学生敢于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如在教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中的加减法估算,书中例题呈现的是学生收集矿泉水瓶的情境。我把情境换成了我去商场购物的情境,电饭煲192元;落地扇219元,我提出“老师这两样东西大约要带多少钱?同学们算一算,好吗?”当时大部分学生不是喜欢第一种方法就是喜欢第二种方法。这时,平时回答问题比较个性的学生突然举手说:“老师,前面两种方案估算结果一个是400元,一个是410元,而买这两样东西准确的价钱是411元。老师,如果照这两个估算的结果带钱去购物是买不齐的。我去买过一些东西,如果买的东西是4元6角钱,妈妈就会让我带上5元钱,带的钱总是比买东西的钱多一些才好。我想老师除了买这两样东西外,坐车也要花钱,因此钱只能多带不能少带。所以,估算时就要把它们看成大一些的几百几十的数,就是把192元看成200元,219元看成220元,200+220=420元,老师你带420元才合理。”从这一个这么有道理的发言,我由衷地说:“这位小朋友真了不起,他不仅会估算,还会结合生活情况考虑数学问题,得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结果。”当时,我及时鼓励这位同学发言,从这发言中,说明了学生具有良好的个人素质,能够不拘泥于他人的意见,结合实际,想出一种新的方法,做到既会思考又善于思考。

三、教师要联系生活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生活中的数学,体验数学的价值

《课标》指出:“数学来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所以,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要与生活联系起来,走出数学课堂,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的数学,又同时让学生会把生活中的数学带入到数学课堂教学中去,充分让学生体验数学的价值。在数学教学中十分关注数学在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多了解和留意自己身边的数学。如教学“认识时间”,我让学生记下自己一天的作息时间,并与同伴对照,看谁的时间安排更合理,使学生明白合理安排时间的重要性,学会珍惜时间。让学生在学习中认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来自生活而用于生活,体会到数学的价值,感到学数学是有用的、必要的,并在数学学习中体验成功,激发学习数学的热情。

四、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教育内容的革新,教育观念的更新和教学方法的创新,“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助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的学习只有通过自身的探索活动才可能是有效,而有效的数学学习过程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合作交流等数学活动,从而使学生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充分地经历探索事物的数量关系,变化规律的过程。教学中,教师还应鼓励学生相互合作交流,通过交流的方式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发展问题,不仅能将“游离”状态的数学知识点凝结成优化的数学知识结构,而且能将模糊、杂乱的数学思想清晰和条理化,有利于思维的发展,有利于在和谐的气氛中共同探索,相互学习,同时,通过交流去学习数学,还可以获得美好的情感体验。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各种情景,激发学生求知欲,让学生爱学;创设各种数学活动,让学生乐学;注重数学学法指导,让学生善学。教师只有给学生提供“多功能”的桥梁,适时为学生搭好“脚手架”,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才能让数学课堂教学更有效。

参考文献:

[1] 郭家涛.浅谈课堂教学中的情境教学[J].学苑教育.2010年01期

[2] 梁向利.浅谈小学数学的情境教学[N].学知报.2011年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方案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实施策略

浅谈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有效性

教学论文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策略.

教学论文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策略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

论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有效性

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有效性探究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朗读有效性研究论文

浅谈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浅谈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有效性策略.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