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小小竹排画中游》

发布时间:2020-03-02 07:27:3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不知不觉入画中

【教学内容】

阅读教学。

【教学理念】

动态生成,利用阅读期待调动阅读的积极性。

图文并茂,利用生动形象的插图读懂抽象的诗歌语言。

绘声绘色,引发丰富的联想感受江南风景如诗如画之美。

【教学目标】

1、理解儿歌所描绘的内容,了解什么是“竹排”。

2、学会自主提问,并能想办法解决提出的问题。

3、形象地感受江南风景的秀美,初步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教学过程】

一、自主质疑,生成学习内容

(出示课题──《小小竹排画中游》)

师:读了课题,小朋友最想提什么问题?

生1:竹排是什么呀?

生2:“游”是不是像鱼一样在水里游泳,小竹排是怎么游的呀?

生3:这个“画中游”很奇怪,人们能走进画中去吗?

师:会提问的孩子是会学习的孩子,答案在哪里呢?就在我们的儿歌里。小朋友认认真真地读几遍儿歌就知道了。

生:自由朗读儿歌。

生3的问题问得出人意料,不在预设的教案中,但我觉得这个问题问在“刃上”实在是有价值,让我豁然开朗,这节课我得让孩子们真正走进“画中”,要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江南如诗如画之美景。同时我发现带着阅读期待的生3,在接下来的课堂中思维异常活跃。

二、形象感知,理解儿歌内容

师:刚才读了儿歌,小朋友找到答案了吗?

(部分学生回答找到了,个别学生说没找到)

师:请找到答案的小朋友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1:刚才看了儿歌下面的图画,我就知道什么是竹排了。

师:你真聪明,谁和他一样,也是通过看图知道的。

(许多学生赞同举手)

师:(出示教学挂图)能告诉大家,什么叫竹排?

生1:(指着图中的竹排说)是用竹子做的。

生2:我看到竹排是用竹子扎成一排的。人可以坐上面。

生3:我看到它像船一样,用一根竹竿插在水里,手再撑一下,船就可以前进了。

(边说边比划着划船的动作,其他学生笑着跟着比划)

师:看来,图画还真能帮助解决问题呢!老师不仅看过画,我还坐过竹排呢,谁想问问我有关竹排的问题呀?

(学生争着举手,表情十分兴奋)

生1:老师,竹排是用几根竹子做的呀?

生2:老师,你坐在竹排上是不是自己撑竹竿的呢?

生3:老师,坐在上面舒不舒服?

师:呀,老师就算长十个嘴巴,也来不及回答你们的问题,可不急,老师给你们带来了照片,你们看看就知道了。

(每个小组一张照片,学生围着看,相互交流着看感受)

师:说说你们看到的吧。

生1:哇,你坐的竹排好大呀,可以坐五个人呢!

生2:老师,原来有一位叔叔帮你们撑船呢!

生3:水这么绿,像绿宝石一样,我也想做上边,肯定很舒服。

师;小朋友以后一定有机会坐竹排的。小小竹排的确很有意思,我们江南还有许多美丽的风景呢!这首儿歌里也写到了,画中也出现了,让我们再读读儿歌,找找哪些句子画中画了。

(生再读儿歌)

生1:我从画里看到了“禾苗长得绿油油的”。

生2:我从画中知道了“鸟儿唱、鱼儿游”。瞧,鱼儿在水中跳舞,鸟儿在空中唧唧喳喳地唱歌。

生3:我还知道了什么叫“顺水流”?

师:是吗?你来说说吧!

生3:就是水往哪儿流,船就往哪儿走。

师:真是了不起的发现。

(老师带头鼓掌,其他学生也报以掌声)

人教版教材的插图不仅精致美观,而且和课文内容十分契合,富有童趣,《小小竹排画中游》就提供了一幅生动的插图,图中的人物是个

八、九岁的娃娃,画面色彩明丽,情境逼真,于是,诗歌中抽象的语言就化成了鲜明的表象。解释“顺水流”的小朋友就是问“人怎么会进入画中”的孩子,连我都情不自禁为他的发现喝彩。

三、放飞想象,创造鲜活情境

师:刚才小朋友读得认真,看得仔细,所以有了了不起的发现,现在请你们舒舒服服地闭上眼睛,听一段录音,用心听的小朋友眼前就会出现很奇妙的风景,就会听到有意思的声音。

(放课文录音《小小竹排画中游》,学生闭目静听,听到儿歌中描写风景的部分,有几个学生嗤嗤地笑,尤小元兴奋地叫道:“我看到了!”)

师:睁开双眼,把你们看到和听到的告诉大家。

生1:我看到了绿油油的禾苗、青青的草地。

生2:我看到了许多竹子,还有几间小房子呢!

生3:我看到鱼儿在水中快乐地跳舞,它对燕子说:“你快飞过来和我一起玩吧”。

生4:我听到燕子在高兴的唱歌。

师:唱什么歌呀?

生4:5113535565 3432 „„(腾达用“当”唱起了曲调欢畅活泼的《小叮当》),我觉得燕子是在唱这首歌。

师:呀!小燕子唱地多高兴呀,我们也和他们一起唱吧!

(师生一起拍手继续唱“小叮当”)

汉语言文字特别具有灵性,一年级小朋友的纯真无邪,何必去理性地分析意蕴丰富的词语句子呢?借助联想和想象这对羽翼,一幅幅鲜活的画面在眼前展现,一组组新的情景图仿佛可触可感,孩子终于走入自己构想的有声有色、有情有味的图画中。而我则感觉赏心悦目,回味无穷。

四、水到渠成,回归质疑提问

师:小朋友来到这么美的地方,说什么话来赞美赞美呢?

生1:哇,好美的风景呀!

生2:我太高兴了,可以坐竹排了。

生3:我不想回家了。

师:我呀,简直象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小朋友,现在你知道了什么叫“小小竹排画中游”了吗?

生4:知道了,就是一种感觉,风景美得就像是一幅画。

师:对,怪不得诗人会说:“江南鱼米乡„„”

生接:小小竹排画中游。

老师:从三个字中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1:江里有水,所以是三点水。

学生2:鱼在水里游,所以游是三点水。

老师:你们真能干,掌声鼓励。

老师:说说唱为何是口字旁

学生:唱歌是用嘴巴的。

老师:排为何是提手旁

学生:竹排用手来划。

老师:生字宝宝摘下了帽子,再请小朋友来认一认,(课件出示,学生集体认读。

老师:生字宝宝跳到我们的儿歌里,你们认识吗

(学生自由读诗歌

老师:你最喜欢哪一句,把最拿手的一句读给大家听。

学生:真美呀!

老师:你们还想再游一次吗?

学生:想,再次随音乐表演感悟。

老师:现在请小朋友捧着书本美美地读一读课文。

(学生齐读课文。)

老师:你们念得真棒呀!我们来比赛读好吗?

(男生读、女生读、指生读。)

老师:你们读得真好,掌声鼓励。

老师小结。

。《小小竹排画中游》是一首诗歌,短短三句,描绘了风景秀美,物产丰富的江南水乡。在进行教学时,我觉得沈老师非常注重以下几方面:

1、以读代讲,读中感悟。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在教学中将采用自由读、小组读、指名读和同伴读等多种方式让学生自读自悟,在读中培养语感,积累词语。

2、游戏激趣,巩固识字。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游戏形式调动全体学生参与,在玩中认字,巩固识字效果。

3、注重评价,激励主体。评价是教学有机组成部分,在课上以即时性的口语评价鼓励和赞赏每一个人,让他们在愉悦轻松的气氛中学习

4、开放语文学习空间。树立一种大语文观,把语文从课内延伸到课外。

。《小小竹排画中游》是一首诗歌,短短三句,描绘了风景秀美,物产丰富的江南水乡。在进行教学时,我觉得沈老师非常注重以下几方面:

1、以读代讲,读中感悟。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在教学中将采用自由读、小组读、指名读和同伴读等多种方式让学生自读自悟,在读中培养语感,积累词语。

2、游戏激趣,巩固识字。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游戏形式调动全体学生参与,在玩中认字,巩固识字效果。

3、注重评价,激励主体。评价是教学有机组成部分,在课上以即时性的口语评价鼓励和赞赏每一个人,让他们在愉悦轻松的气氛中学习

4、开放语文学习空间。树立一种大语文观,把语文从课内延伸到课外。

江南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

小小竹排画中游

小小竹排画中游

《小小竹排画中游》

小小竹排画中游

《小小竹排画中游》

小小竹排画中游

小小竹排画中游

小小竹排画中游

小小竹排画中游

小小竹排画中游

《小小竹排画中游》
《《小小竹排画中游》.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