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材料作文“五步法”与“五大忌”

发布时间:2020-03-02 14:56:2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材料作文“五步法”与“五大忌”

回顾多年高考作文,我们就会发现供材料作文因其具有读写结合、不易猜题的优势而成为考试作文的一种重要命题形式。近几年流行的话题作文,虽与供材料作文有些区别,但形式上仍属提供材料(话题)作文。可以预测,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供材料作文仍将受到高考命题者的青睐。那么,今天我们就说说高考新材料作文的“五步法”与“五大忌”。 新材料作文的“五步法” 第一步:研读题干,明确要求

应试作文有一个共同特点:不是你想写什么就写什么,而是要求你写什么你才能写什么。这些要求就是从题干中来的。研读上述题干,从这些见惯的文字里,我们可以获得四点作文信息。 ①自选角度。“自选”不是自由选,“角度”须从材料来,首先审读分析材料,寻找角度。 ②自拟题目。“自拟”也不是自由拟,“题目”从角度来,要求选准角度,由“角度”找论题(或论点),然后拟出题目。

③联系生活实际。这是作文针对性、现实性方面的基本要求,不联系生活实际就产生不了作文激情,写出的作文也缺乏现实意义。

④不少于800字议论文。通常有了作文激情就会“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写800字容易做到。把握文体成了主要矛盾。议论文的形式较多,考场上要有快速定体的良方。给材料作文通常有两种模式:一是读后感,一是思想评论。上例材料按一般要求要写成思想评论,但许多人不赞成这种单一的要求,认为既可以写成读后感,也可以写成思想评论。这种说法不无道理,因为读后感和思想评论都是议论文的常见形式。

第二步:阅读材料,明确主题

审读题干后再阅读材料,理解分析的方向清楚了。通常材料形式有两大类:一是说明议论类,这类材料主题(道理、含义)显豁,一看就懂;一是寓言轶事类,这类材料主题(道理、含义)较为隐蔽,需要认真阅读分析。寓言轶事类材料通常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大多为记叙文。记叙文阅读的最基本方法是弄懂谁、干什么、怎么干、有什么结果这四个问题。实际上这四个问题包含了做一件事的四个主要因素,即人物、事件、经过和结果。

通常概括叙述性短文主题的方法是抓住中心事件,或对比分析不同人物言行与结果的关系及其根源,或对比分析同一人物言行与结果的关系及其根源;或对比分析不同事件的经过与结果的关系及其根源,或对比分析同一事件的经过与结果的关系及其根源等。这个过程就是由具体到概括、从特殊到一般的抽象化过程。

第三步:根据主题,确立论点

材料主题与作文论点之间的关系有两种情况。

一是材料主题与作文论点有一定距离,此时,“联系生活实际”选好角度是实现从材料主题到作文论点的最好途径。“联系生活实际”的思维方法是联想。我们要根据材料及其主题,运用相同、相反、相关和类比等联想方式,使之与生活实际挂起钩来。这一过程是从抽象的主题到具体的生活实际、由一般的道理到特殊的现象的具体化过程。

二是材料主题与作文论点相近,此时材料主题可以直接作为作文的论点。本文所举材料即属于此种情况。

第四步:根据论点,拟定题目

“题目”,顾名思义,是文题之目。它在作文里地位十分重要,可是许多同学考试时或许是情急之下不会拟题,或许是不注重拟题,常常胡乱写上“由一则寓言(或故事)想到的”这样一个题目,以为很保险。其实,这样的题目很不保险。因为它既看不出论题,也看不出论点,加之写作能力限制,又不能开门见山、言简意赅地引出论题或论点,所以,谈话不集中,论点不明确,以其昏昏,自然不能使“文”昭昭。因此,从应试作文的实际出发,每个人都要特别重视拟定题目这一程序。拟定题目的依据是论点,方法有四种。下面用本文示例材料作以具体说明:

1、缩减论点法,如“为了真理”或“可贵的奉献精神”

2、论题设问法,如“磨难临头,志向能改吗

3、因素关系法,如“磨难与志向”

4、形象寓意法,如“咬定青山不放松”

由此看来,只要能准确概括材料主题,并由材料主题确定作文论点,拟写作文题目便不难了。 第五步:列出提纲,构思作文

考场作文既有一般作文的特点,又有考场作文的特殊要求。从高考分项分等评分标准看,显然内容、语言是考场应紧紧抓住的对象。通常由于考生一心想在内容和语言上写出新意,而没有正确处理好内容、语言、结构、书写诸方面的关系,导致作文失败。依我的经验看,考场在审读材料、明确作文论点的基础上,只要能顺利突破结构关,其它方面就会有充足的精力去写好。而突破结构关的关键,就是总结平时读写议论文的经验,掌握议论文的一般结构规律,形成框式,考场无须多想便能呼之即出,依框式写作文。在这种情况下,便能很快通过构思关,把精力集中到作文内容、语言、书写这些“门面”上,从而保证作文的内容美、言语美和文面美。通常情况下,议论文用“引”、“议”、“联”、“辨”、“结”的五字要诀布局谋篇较为理想。

“引”是引出论题或论点。通常可采用开门见山、联系实际、叙述感受、述读材料、引用名言警句等方式提出论题或论点。字数要少,概括力要强,一般不超过50字。

“议”是议论材料。通过分析议论,挖掘材料内涵,强调论题或论点。这一部分可以弥补引出论点时因为过于概括而造成内容上的突兀、断层等不足。

“联”是联想议论。“引”“议”之后,作文就完成了对材料的处理。“联”是运用材料提供的道理来类比社会生活实际,议论社会生活实际的过程。可以联想类似的道理(从道理上论证),也可以联想相关的社会生活现象(从事实上论证)。这部分是作文的重点,既要放开思路,又要概括力强;既要重点突出,又要正反结合。

“辨”是辨析辨证,是行文思路严密的补笔。通常这一部分不是行文的重点,文字不宜多。可以用“当然”、“固然”等类词语来引起行文。字数也不应该超过50字。有了这一部分,思维就显得严密,观点也显得恰到好处,分寸感强。

“结”是文章的结论。通常要紧扣材料照应开头:开头提论点,结尾提怎么办;开头提论题,结尾作出结论并简要说明怎么办。如用“材料中人尚且如此,我们……”类语句等。

考场作文情急之下,只要牢记这五个字,作文的布局谋篇关就可以顺利通过。有了这五字框式,考试时就不需要为先写什么后写什么犯愁了,从而确保能够把精力集中到内容、语言、文面这三方面来,保证考场作文不失误或少失误。 新材料作文的五大忌

一、审题立意偏离材料主旨

材料作文,首先必须读懂材料,读透材料,正确理解材料的主旨,从整体上把握材料的精髓。根据材料中心准确立意,是考生语文综合素质的体现。一定要全面考虑材料,分清主次,抓住精髓,多角度联想,选准最佳角度,确立中心后方可动笔。千万不可断章取义,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造成审题失误,导致行文偏离题意或完全脱题。 【例如】下面一则材料: 有一天墨子有事到染坊里去,看见染色工人在染各种颜色的丝。他看了一阵,叹息说:“丝原来是白的,但是,把它投进青色的染缸里,就变成青的了;把它投进黄色的染缸里,就变成黄的了。” 【分析】有的同学读了之后,说墨子思想保守,丝只有一种颜色有什么好,五颜六色有什么不好,世界需要多种颜色。很显然这位同学只看到了表面现象,他没有抓住这则材料的主旨,墨子所叹息的是染缸对丝的影响太大了,而并非叹息工人们把丝变成了其它颜色。也就是说墨子从中看到了环境对丝的决定作用,墨子在那一刹那想到的是环境对人的作用。

二、对原材料不作处理

材料作文最基本的写作思路是“引—议—联—结”。试题所提供的材料,是写作的话题、“引子”,全文的中心、观点,论证都是由材料生发而来的。材料作文一定要正确使用原材料,议论文一开头即要引述材料,论证时还要回扣材料。看似简单的“引”,操作起来也不太容易。什么地方引,引多少,怎么引都必须明确。有的文章一开头即用“读了这则材料”、“看了这幅漫画”之类的话代替对材料的引述,让人莫名其妙;也有的文章根本无视材料的存在,不引述材料,另起炉灶写作;也有的文章不动一字,照搬照抄原材料等等,这些都是不符合材料作文写作要求的表现。正确的方法是在文章开头,用最简洁的语言概述材料,并分析提炼出观点。只要把原材料的主体内容说清,并尽量把要立论的东西说明白即可。

三、对原材料不作任何分析

有点学生引述了材料后,马上说我们从中看到了某个道理,且不说这个道理正确与否,在一则材料后突然冒出一个道理,让人感到非常突兀,有前后脱节的感觉。如墨子的那则材料,有同学引述后马上说,可见“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然后就滔滔不绝地说起理来。这是不大妥当的。至少你应该分析一下,墨子为什么叹息,墨子的叹息有什么深刻的含义,然后才能说这里反映出什么问题,有什么道理。缺了这一环节,上下文就不太连贯。

四、角度选择不当

材料作文中的“材料”往往提供了多种写作角度,打开思路之后,就要选择自己认为最佳的写作角度进行议论,这和命题作文选择写作角度的道理是相同的。怎样选择最佳的写作角度呢?关键是要从自我出发,选择能深刻揭示题意、有社会价值、自己有真切体会并能给人以启迪的写作角度。 【例如】下面这则材料:

历史上“一举成名”的事不少,但韩愈却一举未成名,再举方得中。头一次,主考官是陆贽,试题是《不迁怒,不贰过论》。韩愈精心构思,自信考得不错,岂料陆贽看不中,韩愈于是落第。过了两年,韩愈再次应试,主考还是陆贽,试题也跟上次一样。韩愈不假思索,按照上次做的重抄一次交卷。陆贽又仔细看了,这才发现文章的妙处,便发现了韩愈并且取他为头一名。

【分析】有同学写作时,选择了“韩愈落第”这个角度,推出了韩愈落第是缺乏毛遂自荐的精神的观点,也有同学推出了第一次考试高手多,韩愈“考”不逢时的观点;还有同学选择了考官陆贽这个角度,说他不负责。这些同学思路放得很开,但没能总体把握材料,选择的角度不当,把自己引向了死胡同。

其实,上面这则材料可以从以下角度立意,一从韩愈角度:可贵的自信心;坚持自己的正确见解的品德;自信与实力。二从陆贽角度有:实事求是;勇于纠错的胆识;知错必改。三从整体角度:是人才终会被发现;真金不怕火炼等。只要在这些角度中对比一番,选取自己最熟悉的、最有时代意义的一个去立论,写好文章就有了一个前提。当然,角度的选择应尽量在小、新、深方面作一番努力。

五、就事论事,不联系现实

议论要出新意,需要我们有深刻的思想。议论文要求作者在文章的思想内容上必须显出思考的深度,能够跳出人云亦云和就事论事的窠臼。

【例如】同样是墨子那则材料作文,我们读到最多的是孟母三迁的故事。虽然这并没有什么不可以,但论据的贫乏,思路的闭塞,使得有许多同学望了该怎样联系现实。其实小到家庭环境、校园环境,大到社会环境,无一不是可谈的内容。动物园里的动物因为环境改变而失去生存的竞争力,信息社会大环境下的人们如何生存,选取一样往深处思考,都会闪出智慧的火花。学生如果能突破就事论事的框子,扩展材料的意义,赋予材料广阔的背景,关心社会的各个方面。这样,从宽阔的背景上审视上述材料,无疑会触发更多的联想,也才能写出思想深刻的议论文来。

新材料作文的材料有各种不同的形式,常见的有一篇文章、一条新闻、一个事件、一种现象、一则寓言、一幅漫画,还可以是一首诗、一段歌词、一组素材,或者一句格言、一个成语、一个典故等等。 根据材料写议论文的方法与一事一议的议论文或读后感的写法大致相同,区别在于文章的第一部分引述的内容不同。一事一议的文章开头要概述事件,读后感的开头部分要概述所读的书或文章的内容,给材料议论文的开头则要概述题目所给的材料。 这类议论文的基本思路是:

⑴概述材料大意。所谓“概述”,就是不能将题目所给材料原文照搬,而应抓住材料的核心内容简要叙述,引述时还应注意选择与下文即将提出的中心论点密切相关,与中心论点无关的部分可略去不提。 ⑵提出中心论点。这一中心论点是在分析材料的基础上提出的,因而,认真分析材料,从中提炼出恰当的观点是至关重要的。如果观点提炼得不准确,文章就会跑题,后面的文字写得再好也无济于事了。 ⑶围绕中心论点展开论述。这部分是议论文的主体,应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充分阐明论点的正确性,使文章具有说服力。分析说理过程中既要广泛展开,阐述一般规律,又要联系实际,说清现实意义。 ⑷结尾呼应开头。或进一步强调论点,或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或提出希望要求。 编辑:心台

四重五步法

课堂教学五步法

民主决策五步法

品牌战略五步法

五步法调研

材料作文结构五步法

作文导引五步法尝试

中学生作文指导五步法

中考作文稳操胜券五步法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五步法

材料作文“五步法”与“五大忌”
《材料作文“五步法”与“五大忌”.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五步法作文 五大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