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清纯的三三,朦胧的爱

发布时间:2020-03-03 16:03:4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清纯的三三,朦胧的爱

我看过的沈从文的小说其实也不多,《边城》给我的感觉最深,因为它太出名了,堪称代表,于是,论述《边城》的作品也不少。而我选择写《三三》,这个不被众人所重视的一个短篇。为什么要选择写《三三》呢?也许是因为它给我的感觉太清纯平静而又太富有内蕴了,其中竟还有一丝淡淡的悲伤。

《三三》这个标题的渊源也是值得一提的。沈从文的妻子张兆和在张家姊妹里排第三,这个“三三”就是沈从文经常给张兆和写信的时候,对张兆和的一个称呼,所以这是张兆和和沈从文的婚恋,对他创作影响的一个最显在的层面。沈从文说过“行过很多的桥,看过很多的云,却只爱过一个正当年纪的女子”,这就是对张兆和说的,那么我们就来看看他是怎么把对张兆和的想象和理解融入到小说的创作中去的。

三三是一个异常纯美的少女,她的生活环境,她的生活,她的语言,包括她的梦境,都异常纯美,见不到生活的阴影,找不到人情的瑕疵。她是碾坊的一个大约十五六岁的姑娘,和她的寡妇母亲过着相依为命的生活,在湘西一个淳朴的乡村自然地长大。

我们先来看看三三所生活的环境,“杨家碾坊在堡子外一里路的山嘴路旁。堡子位置在山弯里,溪水沿到山脚流过去,平平的流到山嘴折弯处忽然转急,„„”“从碾坊往上看,看到堡子里比屋连墙,嘉树成荫,正是十分兴旺的样子。往下看,夹溪有无数山田,如堆积

蒸糕,因此种田人借用水力,用大竹扎了无数水车,用椿木做成横轴同撑柱,圆圆的如一面锣,大小不等竖立在水边。这一群水车,就同一群游手好闲的人一样,成日成夜不知疲倦的咿咿呀呀唱着意义含糊的歌。”可以说大自然就是三三的缔造者,明朗的自然环境造就了生长于其间的人,善良纯真,含蓄纯朴,这也是中国文化价值观对完美女子的评价与要求。

有关于三三的外貌与性格描写,沈从文着墨并不多,但三三那清秀、美丽的模样和那纯真质朴的性格却依稀可见。“苗条如一根笋子”“疏疏的树林里,常常有三三葱绿衣裳的飘忽„„”“三三抿着小小的美丽嘴唇,狠狠的望了这陌生男子一眼。”作者虽然没有给于三三外貌正面的描写,但通过城里白脸男子与管事的对话也表现了出来,“且听到那个男子说:‘这女孩倒很聪明,很美,长得不坏。’管事的又说:‘这是我堡子里美人。’两人这样说着,那男子就笑了。”三三的美是一种单纯而透明的美,她的纯,又是有一点娇憨的。“当她一个人在屋里玩厌了,就出来坐在废石槽上洒米头子给鸡吃;在这时,什么鸡逞强欺侮了另一只鸡,三三就得追逐那蛮横无理的鸡,直等到妈妈在屋后听到声音,代为讨情才止。”磨坊上游有一潭,这潭里鱼极多,三三就认为这鱼是她家的。“遇到有不甚面熟的人来钓鱼,看到潭边幽静,想蹲一会儿,三三见到了时,总向人说:‘不行,这鱼是我家潭里养的,你到下面去钓罢。’”钓鱼的人却“仍然拿着长长的竿子,搁到水面上去安闲的吸着烟管,望到这小姑娘发笑,使三三急了,三三便喊叫她的妈,高声的说:“娘,娘,你瞧,有人不讲规

矩,钓我们的鱼,你来折断他的竿子,你快来!” 三三的天真霸道,会让人会心一笑。三三是纯真的,自然会认为,碾坊是她家的,那么游到潭里鱼也就是她家的。三三就像那城里来的男人说的,“女孩子倒真俏皮”。但三三又不是无礼的, “三三便说:‘鱼是各处走动的,又不是我们养的,怎么不能钓!’同一件事情对待不同,原来是来人讲礼,三三也讲礼。”

三三的生活则充满了情趣。到了十五六岁的年纪时,依然保持着孩子般的纯真与纯朴,完全不被尘世的所沾染,陪伴她的几乎还是童年时期的那些玩伴,比如她家里的一条狗,家里养的鸡,以及她家后面的小溪积成的水潭里的鱼,这些知道自己的心事比母亲知道的还多的鱼。她还像个孩子似的为自己划了“势力范围”,不许别人到她家后面的那个水潭里钓鱼,我们显然可以看到三三的“私心”,但这私心之下确是三三的纯真与善良,她从来没有真正的阻止过钓鱼者,只是回去告诉妈妈,把这些事当做了母女两人的趣事,被三三阻止的钓鱼者也没有因为三三的阻止而生气,并且不自觉的和三三开起了玩笑。在这里,尽管是在利益关系的面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是和谐的,不管是三三和钓鱼者都是善良的。

三三平静的状态之中,忽然有一天一个从城里来的白脸先生打破了这种宁静,这也是三三青涩、朦胧感情的开始。这个白脸的城里人是和他亲戚家的管事先生一起去那座碾坊的,在小说中始终没有点名那是一次“相亲”,还仅仅是管事先生陪这个白脸先生在乡下闲逛,因为白脸先生实际是来乡下养病的。管事先生似假还真的让少爷娶了

三三的笑话,母亲对女儿婚姻不着边际的浮想,使这位“一切得傍着妈妈”的乡下女孩从此有了一点朦胧的心事,更多了一份敏感的娇羞。而小说本身也在不断渲染三三如何地聪慧美丽和可爱,以及如何地到了婚嫁的年龄,仿佛一种婚嫁爱恋的氛围。她开始对城里人的一切话题感兴趣,并对那位白脸少爷有了一种说不清楚的好感。一谈起城里少爷,她就羞羞答答;一等到进堡子送鸡蛋,她总是磨磨蹭蹭;一提起体面的白帽女人,她又是那样言不由衷。而她们母女俩甚至根据种种想象,摹拟了城里的一切景况,她们总是梦见到了城里,梦醒之后又总是静静地笑着。

三三确实是有性爱意识的。古代婚礼的洞房中,鱼和莲分别象征男女,“食 鱼”、“钓鱼”、“摸鱼”则有了婚娶的意义。三三提及摸鱼、钓鱼的“鱼”显然是指代女性,三三的性爱意识首先表现在她所做的两个梦中。第一个梦是三三看见别人在溪钓鱼后所做的梦:“三三照例应当记得夜间做梦,梦到大鱼从水里跃起来吃鸭子”。第二个梦是当听到寨中锣鼓声,让母亲陪她去看“接亲”的喜事。于是“三三觉得只有这类事是顶有趣味的事情。在雨里打灯笼走夜路,三三不能常常得到这机会,却常常梦到一人那么拿着小小红灯笼,在溪旁走着,好象只有鱼知道这件事。” 司汤达在《爱情论》中说 “一个居住在偏僻乡村„„的年轻女子,在她那颗天真无邪心灵里,最小的惊奇也能引起她轻微的赞叹,而如果随之出现最微弱的期望,就会使她萌生爱的结晶。„„人们很了解,这种年龄的心神不宁正是对爱的渴求„„。”随着故事的展开,三三与城市青年有了接触。“你住

在这个山沟边,不怕大水把你冲去吗?”这一富有性意象的暗示,引起了三三一系列下意识的行为和心理活动。三三常常“走到外边站在溪岸旁,望着清清的溪水”;三三也照例更喜欢听那些婚嫁的事。三三每次到溪边玩,当母亲喊她回去,她“一面走一面总轻轻的说:‘三三不回来了,三三永不回来了’。特别是在梦中,三三遇见“原来那两个人在水里摸了许多鱼,上了岸,拍拍身上的水点,把鱼全拿走了。”醒来后,三三满脸通红。这些意象一再暗示,三三对城市青年有了相当的好感。

经过许多羞涩的躲闪之后,当心中的一份对于那城里来的白脸先生的爱渐渐成型之时,三三和母亲却忽然听到了他的死讯。一切来得那么突然,一切又去得那么匆忙!忽然间,万千朦胧的思绪没有了凭着,像美丽的泡沫忽然“啪”地一下破了,也像内心的一种思想忽然间就死了。小说也到这里嘎然而止,确实有一种一切尽在不言中的感觉。令人颇感意外的是,三三和母亲在一切梦幻都破灭了之后,竟是那样的平静。她们没有过多的惊讶,也没有沉重的叹息,只是感到一切结束得似乎太早了一点。“就死了,就死了,真不像会死!”“难道是真的吗?”三三有了一点失落,但很快又归于平静;母亲很快恢复了清醒,重回碾坊的忙碌。接下来的日子又会怎样呢?溪水依旧缓缓地流淌,磨房依旧飞快地转动,她们或许还会有更多更美的梦„„在这里,莫名有了一种悲的味道,却清淡而不浓郁。

《三三》是一个关于“幻灭”的故事。这个“幻灭”并没有大的悲痛,它的痛似乎都已消融在湘西柔情的山水之间,变的平静平淡,

无须过于言说。然而留给我们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那湘西的柔情,纯真的少女,以及那朦胧的爱,而那清凉优美的梦,也许就是《三三》最动人的地方了吧。

三三

朦胧青春

三三法则

三三征文

三三达标

朦胧的反义词

月朦胧鸟朦胧

求职信三三原则

三三班级工作计划

三三面试法

清纯的三三,朦胧的爱
《清纯的三三,朦胧的爱.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