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浅析语文阅读教学中情境创设的艺术性与实效性

发布时间:2020-03-02 05:12:1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浅析语文阅读教学中情境创设的艺术性与实效性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基本环节,是培养小学生识字、阅读、说话、习作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开拓学生视野、陶冶学生情操的重要途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立足课本,创设类似于课文的情境,引领学生走进课本、深入情境;走进作者、在情境中理解作者的情感体验;同时激发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理解课文,受到美的熏陶。这就要求教师在创设情境时要注重情境艺术性与实效性的统一。

情境的艺术性是指情境的创设不是不修边幅的,而是教师运用语言、环境、多媒体等精心设计地集美感、思想、情感等于一体的情境。情境的实效性是指教师所创设的情境是指向教学目的且有利于教育教学,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的情境。情境创设只注重实效性是枯燥乏味的,而情境创设只注重艺术性是浮夸的,二者缺一不可。在教学中讲究情境艺术性和实效性的整合统一,要求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有目的地去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二者不可偏废。教师应兼顾公平,使其平衡发展。集艺术性和实效性于一身的情境关注教学效果,注重教学目的性,使教学过程生动形象却又不偏离教学目标。而学生无意识地走进学习内容,与知识零距离,更快更准确地把握所要学习的知识和技能;同时具有艺术性和实效性的情境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思想感情,陶冶学生情操,使学生喜欢学习语文,爱上语文。

那么如何创设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情境呢,在兼顾其艺术性与实效性的同时,笔者将针对课文的不同题材提供不同的情境创设策略。

1.写人、记事为主的记叙文教学的情境创设

写人、记事为主的记叙文,教师创设情境的关键在于立足学生的实际生活,将课堂教学与学生身边的故事紧密地联系起来。课堂初始,教师通过讲述既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又符合教学目标的故事巧妙地将学生带到课文的情境中去,使学生在通俗生动的语言中进入学习的情境中,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课堂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适当地穿插一些与课文相关的小故事,帮助学生理清故事脉络,理解人物心理活动,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始终保持较高的积极性。同时在课堂教学进行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课文这个真实而形象的现成情境。所谓三分文章七分读,教师指导、带领学生朗读课文也创设情境的重要策略之一。尤其是对于写人记事的记叙文,作者将事情的缘由、经过、结果,人物在事件中的变化发展等都寓于文章之中,教师应创造机会让学生多诵读。只有多次朗诵品读

1才可以真正走进文章的情境中去,才能更好地感悟作者的内心世界。分角色朗读课文,让学生真正进入课文的各个人物角色,通过重复朗读人物的语言,体会人物性格特点,直击课文中人物角色的内心世界。例如,在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桥》一文的教学中,课堂初始教师声情并茂地讲述故事“有这样一位老汉,在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时,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果决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这是怎么一回事呢,我们一起来学习《桥》”教师富有感情地讲述故事,使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到文章情境中去,同时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过程中教师组织学生多次朗读课文,特别是抓住写环境恶劣的句子反复诵读“像泼,像倒”“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等,感受村民的危在旦夕;抓住老汉的动作表情和村民的表现反复诵读,感受老汉的威严、冷静,无私无畏„„;教师在分析老汉为什么会这么做时,顺势穿插关于共产党员甘于奉献的事例,帮助学生理解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写人、记事为主的记叙文中情境的创设以故事为主线,朗读贯穿其中,使情境成为教学的一个平台。

2.以写景状物为主的记叙文教学的情境创设

以写景状物为主的记叙文,其情境创设的重点在于展现形象具体的景物、状物来使学生现场感知,结合课文情境,理解全文及文章描述对象。如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翠鸟》一文:课堂初始,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现翠鸟的画面,向学生简单介绍翠鸟的的特点,通过这一情境让学生自然地进入课文情境,对翠鸟有个简单的了解。通过反复朗读课文,抓住翠鸟的外貌和活动特点多读多品味,了解“翠鸟羽毛艳丽,小巧玲珑的外形和它捉鱼时灵敏,神速的动作”。特别是抓住翠鸟捉鱼时的动作如“一动不动”地“等待”、“贴着水面疾飞”等反复诵读,教师示范朗读,读出翠鸟的机灵和动作敏捷。教师生动的语言将翠鸟的特点表现的淋漓尽致。再通读全文,把握全文脉络,了解课文观察和描述的顺序,教师指导学生学会运用。最后,运用多媒体再现翠鸟的形象,指导学生根据提示的情境描述翠鸟的形象。教师的精心安排充分体现了情境创设艺术性与实效性的统一。写景状物为主的记叙文,其情境创设以文章叙述对象为中心来展开,通过呈现其形象使学生身临其境、亲身体验,结合文章来整体感知物体景致的特点,使情境成为贯穿于教学的一道亮丽风景。

3.寓言教学的情境创设 寓言教学的情境创设多采用创设问题情境,教师在课堂之初通过讲述故事创设问题情境,向学生征求解决方案,然后一起走进文章看寓言中的主人公是如何应对的。既激发学生的兴趣又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使学生领悟生活的真谛。例如:人教版四年级《守株待兔》一课,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同学们,如果我们是农夫,有一天,看见有一只野兔从草丛里慌慌张张地窜出来,一头撞在田边的树墩子上一动不动。我们高兴极了,因为没花一点力气,就白捡了一只又肥又大的野兔。那大家以后会不会一直守在那棵树旁,等下一只兔子的到来啊?”学生众说纷纭,课堂气氛活跃,老师抓住机会讲“可是文中的农夫却想的和大家不一样,我们一起去看看他是怎么想怎么做的吧!”教师利用问题创设情境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为学生呈现了一个与课文一样的情境,让学生通过对比从中学会了生活的哲理,情境成为了学习寓言的阶梯。

4.童话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童话教学中的情境创设则遵循童话所特有的神奇性、幻想性、叙事性及儿童性等特征,采用符合学生身心特点的策略去创设情境。利用精美课件创设情境和利用表演创设情境。在第一课时,教师采用多媒体来创设生动形象的情境使学生对童话的故事情节有一定的了解;而利用表演创设情境一般安排在第二课时,即对童话故事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进行,深化学生对童话的理解。例如:在《巨人的花园》一课的教学中,第一课时,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其精心制作的动画片,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第二课时,教师组织各小组学生扮演巨人、小男孩和其他孩子来进行表演,使学生乐学,既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又使学生深入到角色内部,感受童话中的情感氛围。这时,教师所创设的情境成为了学生学习童话必不可少的伙伴。

5.古诗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在阅读教学中,古诗教学是重难点。古诗学习的目标是通过对古诗内容的解读来感悟诗人的情感,使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精神境界更高一层。而要使理解力、感悟力、审美水平不高的小学生在较短时间内理解古诗所包含的思想和情感,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适时巧妙地创设有效且富有美感的情境,从而使学生对诗歌充满兴趣,降低学生理解的难度,促使学生更好地学习领悟诗歌。

首先,教师提供诗人写作的背景。每首古诗都是一个故事,或动人或苍凉或

凄苦或豁然。教师如何创设情境将学生引入情境中呢。首先就在于教师将诗人诗歌创作的背景以简单、生活的方式展现给学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地向学生介绍诗歌的创作背景、诗人的思想经历营造出特有的环境氛围来理解诗歌。如学习杜甫的《绝句》时,为了让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教师可在教学过程中介绍其写作背景“安史之乱已经平定,杜甫得到好友的资助,居于城外风景清幽的草堂,心情不错。面对生气勃勃的景象,他情不自禁地写下了这组即景小诗。兴到笔随,事先既未拟题,诗成后也不打算拟题,所以就以“绝句”为题。”介绍的背景是学生学习的基础,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果自己身处这样的环境会是怎样的心情,会如何去表达?如此一来,背景成为学生理解诗文的基础,情境也就是学生学习的一把梯子。

其次,教师应善于借鉴已学古诗意境。情境创设时可以根据学生熟悉的古诗(与要学习的诗歌在作者、题材、情感、意境等方面相同或相似)来对比学习新诗。只要找到相匹配的诗,任何古诗都可以用这种方法创设情境。使用这种方法创设情境,学生能更快地进入情境,进行知识的迁移,更快地理解诗文。如学习杜甫的七言《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这首诗时,教师可以先呈现之前学过杜甫的另一首写景五言诗《绝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这样可以让学生记忆中的诗境突然再现,一下子理解了诗意和诗情。而生活中有许多场景同诗文是相匹配的。这时,教师就要善于观察捕捉生活场景来创设与诗意相和的情境。例如:人教版三年级下册中《咏柳》一诗,正值春暖花开之季,教师可以让学生进入大自然这一真实的情境中去观察体验,使其更好地感受诗文的精妙之处。教师创设的情境使学生在课堂上动乎情、悦乎心,让课堂变得赏心悦目,充满生趣。

最后,教师应注重朗读的作用。教师声情并茂地反复诵读有利于营造出古诗特有的情感氛围。学生大声而有感情地诵读也有利于其更快地进入诗境、更好地体会诗意。尤其是教师生动而极富感情地示范会深深地感染学生,使学生徜徉在诗境中,更好地体验诗情诗意诗魂。例如:在教授《绝句》一诗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读全诗,多次朗读以揣摩诗的感情基调;接着教师范读全诗,让学生在教师充满意蕴的朗读中体会诗的情、意、调。学生很快听出诗中活泼的气氛;然后让学生体会节奏和重音,学生很快体会到“千秋雪”“万里船”等应重读,这对学生更好地进入情境有重要意义,有利于学生更快更准地把握古诗。

古诗教学的情境创设更加注重情境艺术性和实效性的整合。古诗自身就具有传神的意境。这就要求教师善于把握古诗的诗意诗境,采用简单适当的方法策略来进行情境的创设,还要善于运用语言来渲染诗境。

总之,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情境创设兼顾艺术性与实效性。首先要遵循学生身

心发展规律和学习规律,使学生易于接受。其次,创设的情境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真正地理解文意;最后,要使学生在情境中通过对文章的欣赏与感悟,受到美的熏陶和教育。

参考文献:

[1]李吉林:《李吉林文集(卷一) 情景教学实验与研究》[M],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7

[2]李吉林:《情境教育的诗篇》[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江平:《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4]孟令权:《诗歌教学中情境创设例说》[J],《中学语文(下旬·大语文论坛)》,2010,\"\"(1)

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小学语文论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探微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创设情境

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的情境创设实效性的研究(版)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语文教学中情境创设例谈

创设情境

《创设情境

情境创设

语文教学情境的创设与运用

浅析语文阅读教学中情境创设的艺术性与实效性
《浅析语文阅读教学中情境创设的艺术性与实效性.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