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处置不合格党员的思考(推荐)

发布时间:2020-03-02 13:45:1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处置不合格党员的思考

处置不合格党员的思考

近年来,**市**区认真落实《**省处置不合格党员实施办法》和《关于开展健全完善党员“出口”机制工作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在全区108个社区、812个基层党支部、15000余名党员中全面推进不合格党员退出机制,做到把处置工作与党员量化管理结合起来、与整顿薄弱党组织结合起来、与严把党员“入口关”结合起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得以进一步突显,基层党员队伍的先进性纯洁性得以进一步提升。据统计,自2012年作为**市不合格党员处置工作试点以来,全区共集中处置不合格党员94名。

一、主要做法

(一)统筹谋划、科学部署。一是强化责任目标明。明确工作责任,认真对照省、市文件要求,成立“区—街—居”三级工作组,以项目化方式推进,建立党组织书记为第一责任人、党务书记具体负责的工作体系,层层组织发动、分解任务,做到任务清、目标清、责任清。强化工作约束,把处置不合格党员工作作为街道党建年终考核和基层党组织书记党建工作述职的重要内容,确保工作落实有力有序有效。二是强化宣传明标准。通过基层党组织“三会一课”、给党员写一封信等方式,深入宣传文件精神,重点讲清处置不合格党员的“十项标准”、“三种方式”和“八道程序”,形成舆论“高压态势”,充分赢得党员干部的支持和理解。对新转入我区的党员,发放《党员须知》;对身体原因、工作关系不能来参加学习活动的老弱病残、流动党员、出国留学党员,通过上门送学和微信、QQ群联络等方式,确保政策知晓率100%。三是强化排摸底数明。开展“组织找党员、党员找组织”活动,依托**区数字党建以及公安、劳动、社保等部门信息查询系统,全面梳理社区党员,将预备期满1年仍不与党组织联系的预备党员、身在外地的“挂名党员”、未及时接转组织关系的“口袋党员”、不发挥作用的党员和主动申请退党的党员列为摸排重点。

(二)结合实际、稳妥推进。一是程序规范化。严格对照“长期未与党组织联系的党员的处置处理、虽然与党组织保持联系但不履行党员义务的党员处理、因私出国出境党员处理、主动退党党员处理”等标准,分别进行处置。各党组织结合量化考核、民主评议工作,都要通过“票决制”评定其评议格次。评议票决结束后,建立民主评议票决制工作台帐,妥善保存,街道党工委审批意见、综合性写实材料及其他相关材料归入个人档案。二是评议民主化。在评议过程中,通过召开党小组会、党群议事会、党群联席会、社区群众代表会等方式,广泛听取党内外意见,确保评议过程公开透明。比如在给社区党员量化评分时,邀请社区居民群众代表参与,党员和群众代表对照考核细则打分。三是处置人性化。坚持“教育为主、处置为辅,规范程序、尊重人格、实事求是”处置方针,把由于长期患病或家庭有实际困难,一时无力完成党组织分配工作与革命意志衰退,不起党员作用区别开来;把由于经验不足和能力有限,在工作中发生失误与本人思想品质不好,损害人民利益区别开来;把愿意接受教育改正错误、决心按照党员标准要求自己与拒绝接受或屡教不改区别开来。如虹桥街道跃龙社区党员周某,长期不与党组织联系并拖欠党费。自党员出口机制文件下发后,社区多次与其联系,告知文件精神,要求其足额补交党费。通过交流,社区得知其长期在深圳打零工,未签订正式单位,党组织关系暂时无法转接,其愿意接受党组织处理,并承诺补交足额党费。社区党委决定给予其一年限期改正机会,并指派支委与其结成帮扶对子以观后效,若依然未能履行党员义务,即启动出口程序,按流程取消党员资格。

(三)帮惩并举、建章立制。一是帮扶到位。对处置对象,社区党委坚持一以贯之的关心帮助,决不“一处了之”。对已劝退除名的党员,引导其成为一位好公民;对限期改正的党员,实行“支部委员+优秀党员+不合格党员”的结对机制,由支部安排支委及优秀党员与不合格党员结成帮扶对子,促其早日“归队”、发挥作用。如狼山镇街道南郊社区党员徐某,2003年因所从业公司效益滑坡而离职,其组织关系所在的永扬卫生材料有限公司联合党支部与其失去联系。2013年5月,该联合党支部因安置房建设需要而撤销,公司党员组织关系转入南郊社区党总支。根据党员出口机制文件精神,社区在经过多方查询后,于当年6月与其取得联系,向其宣传党员出口机制文件精神,其认识错误后诚恳接受组织处理。经社区党总支研究决定,将徐某定为不合格党员,给予一年限期改正,并指派专人帮扶。在整改期内,徐某积极履行义务、发挥作用,2014年6月整改到期后,经社区党组织评定,认定为合格党员。二是整改到位。把整顿薄弱党组织作为评议处置工作的重要环节,同步选优配强党组织书记、完善党组织工作制度。其中,区、街、居三级投入600万元加强基础建设,其中划拨近40万元党费专门用于基层党建阵地建设。目前,全区4个薄弱基层党组织基本整顿到位。三是制度到位。注重将强化管理与严肃处置并举,使处置不合格党员从突击性“抓”向常态化“管”转变。建立党员发展差额择优机制,通过确定发展对象、发展预备党员的两次差额票决,严把党员入口关;下发《对全区社区党员实施星级评定量化考核管理的实施意见》,试点推行“五评三看三结合”制度,通过个人自评、党员互评、支部考评、群众参评、党委定评等“五评”确定分数,通过看支部举措、看党员变化、看群众反响等“三看”检验成效,通过与考评结果、与自身情况、与服务表现等“三结合”彰显特色,评选三星、四星、五星级党员。对考核分低于45分的,启动不合格党员处置程序,真正做到奖优罚劣。

二、存在问题及建议

处置不合格党员、畅通党员“出口”是有效保持党员队伍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有效途径。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党组织及部分党员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有的基层党员认为自己“有病无害”、不伤大局,不足以处置;有的基层党组织出于“老好人”心态,对有瑕疵的党员宽大为怀,存在“评而不处”的走形式现象;有的基层党组织陷入定性原则不能自拔,未能结合实际量化标准,导致处置理由难服众、处置结果有偏颇、处置对象有怨言等问题。鉴于此,处置不合格党员,不妨“两条腿走路”,积极稳妥予以推进。

一是处置与帮教两强化。处置不合格党员,目的是“治病救人”,引导党员发挥作用。因此,在认识上,应当视其为一项实现党员队伍“瘦身提质”的常规工作抓细抓长抓常,加大党内宣传力度,切实形成“不发挥作用、不履行义务就会被处置”的党内震慑效果。在对象上,要根据具体情况明确区别对待情形,把认识较好、希望改正的与态度恶劣、不思悔改的区分开来,前者可以留在党内限期改正促其“回头归队”,后者则要坚决除去“害群之马”。在方法上,要坚持“教育为主、处置为辅”,为不合格党员界定“红线”,严格按照认定、处置、帮教等步骤,做到“量刑有度、定刑有据”以防止“误伤”,实现“处置一人、带动一批”的效果。

二是原则与标准两不误。量化评定标准。健全完善党员“星级评定、量化考核”评定标准,在针对性、可操作性上下功夫。比如对不参加组织生活、不缴纳党费、不与党组织联系、不发挥党员作用等不履行党员义务的行为,以及参加志愿服务、为社区建设建言献策等加分项予以量化,以一目了然的定量认定与大是大非的定性认定相结合,确保被处置党员心服口服,破解党员处置“讲人情”等问题。规范民主评议。实行党员民主评议半年评或季度评,以更大程度发挥评议工作的激励鞭策作用。定期开展“面对面”民主评议的同时,邀请一定比例群众代表进行“背靠背”评议,并提供被处置党员申辩陈述平台,变党组织“一家之言”为“党组织-群众-党员本人”共同参与的“三方评议”,有效规避党员处置失之公允搞“一刀切”等问题。理顺组织关系。对离开居住地或原单位党组织6个月以上的党员,党组织关系要及时转接,实行属地管理,以减少“空挂”党员数量,避免出现“不合格党员”和“问题党员”。

三是入口与出口两从严。管好“出口”更要严把“入口”,基层党组织要从选拔吸收环节就严格甄别筛选,从源头上净化党员队伍。严格责任。各基层党组织负责人要切实履行好第一责任人的职责,把发展党员工作纳入党建工作责任制,作为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和党务公开的重要内容。对不坚持标准、不履行程序的责任人严格责任追究。严格标准。完善发展党员预审制,全面审查发展对象条件、培养情况和入党手续,听取执纪执法等部门意见。综合考察发展对象遵纪守法和遵守社会公德情况,扩大发展对象公示范围,从所在单位延伸至居住地社区,广泛接受监督。严格认证。实行发展党员工作资格认证制度,组织发展党员业务技能比武,加强业务技能培训,考试合格的方可从事党员发展工作。

处置不合格党员

不合格党员处置

不合格党员处置办法

处置不合格党员流程

处置不合格党员工作总结

不合格党员处置2

处置不合格党员小结

处置不合格党员实施方案

处置不合格党员制度

不合格党员处置办法

处置不合格党员的思考(推荐)
《处置不合格党员的思考(推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