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语言学概论教案(优秀)

发布时间:2020-03-02 01:36:5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语言学概论 授

课程编号:01012 总学时:51

周学时:3

适用年级专业(学科类):汉语言文学类2年级

开课时间:2009-2010学年第 二 学期

使用教材:《语言学纲要》(叶蜚声 徐通锵著,1997年第3版)

00导言(1课时)

教学目的

认识语言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语言学的分类和主要流派,了解语言学在学科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教学重点及突出方法

重点:语言学的对象和任务,语言学在学科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方法:讲授为主,联系社会生活实际说明问题

教学难点及突破方法

难点:语言学的建立过程

主要的语言学门类和派别(代表人物、理论观点、主要贡献) 方法:讲授为主

相关内容素材

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爱德华〃萨丕尔.语言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 布龙菲尔德.语言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胡壮麟.语言学教程(修订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教学过程 教师授课思路、设问及讲解要点

本节主要采取课堂讲授法组织教学。

导言部分对课程的内容作一个总体介绍,让学生了解该课程和已经在一年级学习过的现代汉语课程及正在学习的古代汉语课程之间的关系,说明该课程的性质特点,介绍学习该课程应具备的认识和方法,即以发展的观点看待语言,同时注重历时和共时相结合的方法;以辩证的方法看待语言相关问题,以理论联系实际语言材料分析的方法学习、认识并进一步掌握本课程的基本理论。

一、语言学的对象和任务

语言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 语言的结构 语言的发展

二、语言学在科学体系中的地位 语文学时期

– 社会科学:哲学、历史学、考古学、文学……

语言学时期

– 社会科学

– 自然科学:生理学、物理学、心理学……

语言交际的信息论解释:

– 编码-发送-传递-接收-解码

三、语言学的功用 语言教学 推行语文政策 实际应用研究

第一章 语言的社会功能(2课时)

教学目的

1.认识语言的社会功能

2.理解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及其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3.了解语言与思维的关系

教学重点及突出方法

重点:语言和言语的辩证关系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思维离不开语言:1.思维要以语言为工具才能进行

2.思维的成果要以语言为工具才能表达与贮存 语言同样也离不开思维 方法:讲授为主,启发学生思考体会

教学难点及突破方法

难点:语言和言语的辩证关系

语言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方法:讲授为主,启发学生思考体会 相关内容素材

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爱德华〃萨丕尔.语言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 布龙菲尔德.语言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胡壮麟.语言学教程(修订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教学过程 教师授课思路、设问及讲解要点

第一章 语言的社会功能

第一节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一、语言和言语

语言是从言语中概括出来的为社会所公认的词语和规则的总和。言语是个人说话的行为和结果。或者说,语言是人们表达思想感情的工具,言语是人们运用这种工具表达思想感情的行为及其所产生的结果。

言语有两种形式,即内部言语和外部言语,二者都是运用语言的过程和结果。区别在于:外部言语具有交际功能,内部言语没有交际作用。

语言和言语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

1、言语具有个人特点,语言具有社会性。

2、语言具有封闭性,言语具有开放性。

联系:

1、语言存在于言语之中,言语是语言的存在形式。没有言语就没有语言。二者是一般和个别的关系,抽象和具体的关系。

2、言语总是以语言的共同规则作为自己的活动基础。语言又总是从言语的运用中概括和丰富自己。

二、语言是人类社会的交际工具

三、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人类的交际工具不只语言这一种,如手势、体态、面部表情、图画、旗语等等,但这些交际工具的作用都是不能与语言同日而语的。只有语言最能准确地、便捷地表达思想。它是不依赖于其他任何交际工具而独立存在的交际工具,其服务领域非常广泛,所以说,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第一章第一节注意引导学生思考语言和言语之间的辩证关系,理解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的社会功能。

第二节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 注意,这里的所谈的“思维”是狭义的思维,指的是抽象思维。 关于思维的解释:《现代汉语词典》5版p1290:“①在表象、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的过程。思维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活动,是从社会实践中产生的。②进行思维活动。”或者如哲学逻辑学著作中所解释的:思维是人脑反映客观事物的一般特征及发现事物间有规律联系的过程, 是人脑特有的一种机能。

思维和思想不同,思想是人们对现实世界的认识,思维是认识现实世界时动脑的过程,也指动脑筋时进行比较、分析、综合以认识现实的能力。

一、思维离不开语言

思维的时候需要用语言。语言和思维是两种独立的现象,但形影相随,不可分离。

首先,思维要以语言为工具才能进行。日常说话,因为太平常、太习惯了,脱口而出,仿佛不感到有使用语言动脑筋的过程。如果我们考虑的是一些复杂的问题,就能感到有一个默默自语的过程,而且你还能感到动脑筋时所用的方言或者语言跟你实际说话时所用的方言或语言是一致的。学习外语要养成用外语思维的习惯。如果没有这种习惯,用外语说话时就得先用本族语把意思想好,然后译成外语再说出来。这样,说出来的外语就不会流畅、纯正。总之,不管用本族语思维也好,还是用外族语思维也好,一个人在思维的时候总得运用一种语言。

另外,思维的成果要以语言为工具才能表达与贮存。人们认识客观事物,形成概念,人类社会的知识、文化的传承主要都是通过语言来完成的,它可以使人类认识活动可以在已有认识成果的基础上继续前进,而不必从头做起。

人们在静思时同样使用语言,只不过是以内部言语形式进行而已。 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说明语言是思维的工具: 1.思维活动必须要用语言作手段;

2.思维的成果靠语言才能表达出来,使听读者了解; 3.思维成果必须依靠语言的巩固才能得以保存。

二、语言也离不开思维

实际上,语言与思维之间有着辩证关系。思维离不开语言,语言也同样离不 开思维。语言如果不为思维服务,不表达思维的成果——思想与感情,语言也就成了空洞的无意义的东西了,它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必要性。 思考与练习

1、语言和言语具有怎样的关系?

2、如何理解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3、如何理解语言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4、如何理解语言和思维的关系?为什么说语言是思维的最有效的工具?

第二章 语言是符号系统(3课时)

教学目的

1.认识语言的性质 2.理解语言符号的特点 3.初步认识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

4.理解语言系统是人类社会特有的这一命题的含义

教学重点及突出方法

重点: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

语言的层级体系 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

方法:课堂讲授与组织学生讨论相结合

教学难点及突破方法

难点:语言符号的系统性

组合关系与聚合关系 方法:课堂讲授与组织学生讨论相结合

相关内容素材

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申小龙.语言学纲要[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葛本仪.语言学概论(修订本)[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1999 岑运强.语言学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交通指示牌图例

警车、救护车、救火车的警笛声音频资料

教学过程 教师授课思路、设问及讲解要点

第二章 语言是符号系统

第一节 语言符号的性质和特点

一、什么是符号?为什么要用符号来交际?

符号是事物的代表,是指代其他事物的标记。符号是由形式和内容组成的结合体,其形式是人的感官所能感知的,内容则是形式所表达的意义。

符号的种类:视觉符号、听觉符号、触觉符号。语言符号就其根本说属于听觉符号。

二、符号应该具备的条件

语言符号的形式与意义的结合完全是由社会约定俗成的,它们之间没有必然的本质联系。约定俗成即语言符号的本质。

三、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线条性

语言符号的音义结合是任意性的,是由社会约定的。这是人类语言多样性的根本原因。但任意性只是就创制符号之初的情形而言的。符号一旦进入交际,对使用它的社会成员来说,就具有了强制性。语言符号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它的线条性,语言符号只能一个符号跟着一个符号依次出现,在时间的线条上绵延,不能在空间的面上铺开。

第二节 语言符号的系统性

一、语言的层级体系

语言是一种分层装臵,这种装臵靠组合和替换来运转。语言的底层是一套音位,语言的上层是音义结合的符号和符号系列,这一层又分为若干级。第一级是语素,音义结合的最小符号。第二级是由语素构成的词,第三级是由词构成的句子。词和句子都是符号序列。

音素→语素→词→句子,这是语言的层级装臵:几十→成千→成万→无穷,这是这个层级装臵所提供的效能。

二、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

语言这个分层装臵是靠着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来运转的。

组合关系:在语言装臵的同一层级上组织起来的各个单位之间所形成的关系。

聚合关系:在语言的某个环节上能够互相替换、具有某种相同作用的各个单位之间所形成的关系。

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是语言系统中的两种根本关系。不但语言符号(词、语素)处在这两种关系之中,而且构造符号的音位和意义也处在这两种关系之中。

一、语言能力

第三节 语言系统是人类特有的

抽象思维的能力和灵活发音的能力相结合,表现为人类的语言能力。人类的语言能力是先天具备的,而语言环境对潜在的语言能力变成现实的语言能力或者维持已经具备的语言能力,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二、语言是其他动物和人类之间无法逾越的鸿沟

三、人类语言和所谓动物语言的根本区别

1、单位的明晰性

2、任意性

3、结构的二层性

4、开放性

5、传授性

6、不受时、地环境的限制

思考与练习

1、举例说明什么是符号,由哪些因素构成。

2、为什么说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

3、人类选择语音作为语言的形式.同其它形式相比,语音形式有什么优点?

4、就语言符号而言.什么是形式?什么是意义?它们的相互关系有什么特点?

5、为什么说语言符号的形式和意义之间没有本质联系?

6、为什么人类会有如此多样的语言?

7、为什么说语言符号在所有符号中是最重要、最复杂的一种?

8、语言符号的系统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9、举例说明什么是组合关系.什么是聚合关系。

第三章 语音(6课时) 教学目的

了解语音的性质,掌握人类发音的基本原理;认识元音和辅音的特点及区别;重 点掌握音位的概念,概括音位的原则;掌握音素的分析方法,掌握常用的国际音标符号;了解语流音变和历史音变的情况。第二章已学过组合与聚合是维系语言符号层级装臵运转的根本关系,本节通过语音部分音位的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的学习,使学生对组合与聚合关系的认识更为具体深入。

教学重点及突出方法

重点:有关语音的所有基础知识:音素、语音的自然属性,音高、音强、音长、

音色等语音四要素;元音和辅音及其区别,音位及音位变体,组合关系与聚合关系在语音中的具体体现

方法:理论的讲授与实际语言材料的分析相结合,课堂讲授与练习相结合

教学难点及突破方法

难点:发音部位与发音方法

音位及音位变体

一种具体的语音系统内音位区别特征的分析与概括

方法:理论的讲授与实际语言材料的分析紧密结合,运用学生对自己母语和所熟

悉的外语的感性认识帮助理解。发挥多媒体教学优势,以图示讲解辅助相 关知识的理解

相关内容素材

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申小龙.语言学纲要[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葛本仪.语言学概论(修订本)[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1999 岑运强.语言学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罗常培 王均.普通语音纲要[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林奎 王理嘉.语音学教程[M].北京:北大出版社,1992 有关图片、表格

教学过程 教师授课思路、设问及讲解要点

第三章 语音

第一节 语音研究的诸方面

一、语音的最小单位

语音的最小单位是音素。世界语言有几千种,但所用的音素是有限的。

二、音标

记录音素的标写符号叫做音标。最通行的是国际音标,它是国际语音协会于1888年制定并开始使用的。其制定原则是“一个音素只用一个音标表示,一个音标只表示一个音素”,音素和标写符号是一一对应的关系,不会出现混淆或两可的现象。国际音标符号很完备,可准确标记世界各种语言的语音。

三、语音的属性

生理、物理、心理的研究是语音的自然属性,语音还有社会属性。

第二节 音 响

一、语音四要素

音高、音强、音长、音色是语音的四要素。形成不同音质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发音体不同,发音方法不同,共鸣器的形状不同。

二、音质的音响分析

乐音和噪音

三、研究音响的仪器

第三节 发 音

一、发音器官

人的发音器官由三个部分组成:

1、肺和气管。

2、喉头和声带。

3、口腔、鼻腔、咽腔

二、元音和辅音

元音和辅音的区别,表现在三个方面:

1、气流是否受阻。

2、发音器官的紧张状况是否均衡。

3、气流的强弱

三、元音

不同音色的元音是受舌位与唇形影响形成的 重点练习八个主要元音的发音

四、辅音

从发音部位与发音方法两个方面去分析辅音 主要辅音表

一、对立和互补

第四节 音 位

从音质角度划分出来的音素是语音的最小单位。同样一个音素,就其自然属性来说,对各种语言都是一样的,但在不同的语言中其地位与作用却是不同的。如果不同的音素在区别语音的同时具有区别词义的作用,我们说这几个不同的音素处于对立关系之中;反之,如果音色不同的音素,其语音差异不影响词义,这几个音素就处于互补关系之中。

我们通过对立和互补这两种关系去考察一个音素在具体语言中的作用。

二、音位和音位变体

凡是处于对立关系而能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几个音素分属于几个不同的音位。对立关系是划分音位的主要根据。

处于互补关系中的相似音素彼此不对立,即不起区别词的语义的作用,我们可以把它们归并为同一个音位,但应结合语音的近似特征来运用互补的原则。

音位是具体语言中有区别词的语义作用的最小语音单位。

三、音质音位和非音质音位

以音素为材料从音质的角度划分的音位叫做音质音位。除了音质以外,从音高、音强、音长的角度也可以概括音位,叫做非音质音位。非音质音位包括调位、重位、时位。

第五节 音位的聚合

一、区别特征

音位之间的对立,如果进一步分析,其实只是一个或几个发音特征的区别,这种有区别音位作用的发音特征叫做区别特征。语言里的音位利用哪些特征和其它音位对立,要由它在音位系统里所处的地位而定。

二、聚合群

语言中的音位不是孤立的,每个音位都通过自己的区别特征和其他有共同特征的音位联系着,聚合成群。同一聚合群中的音位,根据音位的系统性特点,应该具有相同的组合关系。 但实际上,在平行、对称的系统中,常常出现不平行、不对称的现象。对称系统中的不对称现象,可以为我们探索语言的发展提供富有启示性的线索。

一、音节

第六节 音位的组合

音节是语音中最自然的结构单位,是音位与音位组合起来构成的最小的语音结构单位。

二、语流音变

音位和音位组合时,由于受邻近音的影响,或者由于说话时快慢、高低、强弱的不同,可能发生不同的变化,我们称其为语流音变。常见的语流音变有同化、异化、弱化、脱落等。

思考与练习

1、人类发音器官分为哪几部分?各部分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2、音高和音重在汉语中是否区别意义?举例说明。

3、元音和辅音有哪些方面的区别?

4、举例说明什么是对立,什么是互补。

5、举例说明汉语音节结构的特点。

6、根据描写指出音素

①舌面前、半高、不圆唇元音( ) ②舌面后、半低、圆唇元音( ) ③舌面前、高、圆唇元音( ) ④双唇、不送气、清塞音( ) ⑤舌尖后、送气、清、塞擦音( ) ⑥舌面前、清、擦音( )

第四章 语法(9课时)

教学目的

掌握语法的基本理论知识,认识语法在语言系统中的地位,掌握语法中的组合规则与聚合规则,并能结合语言事实进行分析,认识变换的意义,认识不同语言语法结构的特点

教学重点及突出方法

重点:什么是语法规则?语法规则是怎样来的?

什么叫语法单位,语言中的四级语法单位

组合关系在语法中的具体体现;聚合关系在语法中的具体体现 语言的语法结构类型:孤立语、黏着语、屈折语、复综语 各种类型语言的主要特点

方法:理论的讲授与实际语言材料的分析紧密结合,讲授与练习相结合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优势,尽量给学生以更多的感性语言材料

教学难点及突破方法

难点:语法结构的形式与意义

语法范畴问题

对各种语法结构类型语言的理解

方法: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优势,尽量给学生以更多的感性语言材料,充分利用学生熟悉的外语实际语言材料

相关内容素材

申小龙.语言学纲要[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葛本仪.语言学概论(修订本)[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1999 岑运强.语言学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爱德华〃萨丕尔.语言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 布龙菲尔德.语言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丁声树.现代汉语语法讲话[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 吕叔湘.汉语语法论文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教学过程 教师授课思路、设问及讲解要点

第四章 语 法

第一节 语法和语法单位

一、说话要符合规则

二、语法规则

语法单位一个接着一个组合起来的规则叫做语法的组合规则,语法单位的归类规则叫做语法的聚合规则。语法的组合规则和聚合规则构成一种语言的语法规则。聚合规则是潜在的,储存在人们的头脑中;组合规则是现实的,它存在于话语中。

三、语法单位

语法单位有大有小,最大的语法单位是句子,比句子小的语法单位依次是词组、词、语素。语素是最小的语法单位。

第二节 组合规则

一、语素组合成词的规则

语素组合成词的规则叫构词法 单纯词和合成词

二、词的组合的五种基本类型

主谓结构、述宾结构、述补结构、偏正结构、联合结构

三、语法结构的意义和形式

上述五种基本类型是从语法意义角度划分出来的。语法意义必须通过一定的语法形式体现出来,提供语法形式的手段主要有以下几种:选词、词序、虚词、词形变化

四、组合的层次性

语言中的句子,不管多么复杂,都是基本结构一层层套起来组成的,它的内部组织是有层次的。各个层次的结构关系不外乎上述五种基本结构关系。每一层直接组合起来构成一个更大的语法单位的两个组成成分叫做直接组成成分。通过层次分析的方法可以揭示出语法结构的层次性。弄清结构的层次对正确理解语句的意义很重要。

五、组合的递归性

基本结构可以层层套用,同样的结构规则可以重复使用而不至于造成结构上的混乱。同样的结构可以层层嵌套,这就是结构规则的递归性。

结构中的某个单位可以不断地被一个同功能的词组去替换,结果可以使基本结构里面的项扩展成非常复杂的结构,但作用仍等于原来的那个项。结构规则的递归从理论上讲可以是无穷尽的。

任何语言的语法规则都有递归性,因而语言才富有组合上的弹性,能随表达的需要而运用自如。

第三节 聚合规则

一、词类

具有相同语法特征的单位总是聚合成类,供组合选择。语法的聚合是多种多样的,最普遍的是词类和词形变化。语法的聚合规则就是语法单位的分类和变化的规则。

词类是按照词在结构中所起的作用,即词的句法功能分出的类。词的句法功能在不同的语言里有不同的表现,所以每种语言都有自己的词类体系,需要分别归纳。

二、形态

在有些语言中,词与词组合时形式要发生变化,同一个词与不同的词组合就有不同的变化,这些不同的变化形成一个聚合,叫做词形变化。

词形变化综合反映词的句法功能,因此也能作为划分词类的依据。

三、语法范畴

词形变化是语法形式,每种变化都表示一定的语法意义。语法范畴就是语法意义的类。是由词的语法形式所表示的意义方面的聚合。

常见的语法范畴有性、数、格、时、体、态、人称等。

变 换

一、变换与句型

肯定句和否定句 主动句和被动句 陈述句和疑问句 陈述句和祈使句

二、变换的功能与手段

功能:揭示有关格式之间的关系 手段:移位、增添、删除、替代

三、变换与句法多义(歧义)

两个或多个结构意义合用一个语法结构 消歧的手段之一:变换

第五节 语言的结构类型和普遍特征

一.语言的语法结构类型

按照语法结构特点,世界语言可以分为孤立语、黏着语、屈折语、复综语四种类型。

孤立语的主要特点:缺乏词形变化,词序很严格,虚词的作用很重要。 屈折语的主要特点:有丰富的词形变化,词与词之间的语法关系主要靠词形变化来表示,因而语序没有孤立语那么重要。屈折语的一个变词语素可以同时表示几种语法意义。屈折语的词根和词尾结合得很紧,脱离变词语素,词根一般不能独立存在。

黏着语的主要特点:没有内部屈折,每一个变词语素只表示一种语法意义,每种语法意义也总是由一个变词语素表示。黏着语的词根和变词语素之间的结合不像屈折语那样紧密,而有相当大的独立性。

复综语:可以说是一种特殊的黏着语,在复综语里,一个词往往由多个语素编插粘合而成,有的语素不到一个音节。由于在词里插入了表示多种意思的各种语素,一个词往往构成一个句子。这种结构类型多见于美洲印第安人的语言。

二、语法结构不能分优劣

三、语言的普遍特征

思考与练习

1、语法的基本性质是什么?

2、什么是词类?我们根据什么划分词类?

3、综述语法成分、语法形式,语法意义、语法范畴之间的关系。

4、怎样理解句法结构的层次性?

5、请对下列语言片段进行层次分析。

(1)现代书法表现的内容应该具有现代人的观念、气质和感情。 (2)艺术选择的全过程是艺术家本质力量不断对象化的表现。

6、什么是变换?它与句法同义有什么关系?

第五章 词义(6课时)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理解词汇和词义的基本性质和内容。掌握分析词汇和词 义现象的基本方法,了解词汇的性质,了解词汇的一般分类情况。

教学重点及突出方法

重点:词义是什么

组合关系与聚合关系在词义系统中的表现 方法:讲授和讨论相结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回答

教学难点及突破方法

难点:词义的深入探讨 方法:讲授和讨论相结合

相关内容素材

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申小龙.语言学纲要[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葛本仪.语言学概论(修订本)[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1999 岑运强.语言学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贾彦德.语义学导论[M].北京:北大出版社,198

6、2001年。 张永言.词汇学简论[M].武汉:华中工学院出版社,1982年。

教学过程 教师授课思路、设问及讲解要点

一、词和词汇

词是语言中能够独立运用的最小符号。一种语言中所有的词和固定短语的总汇就是该语言的词汇。

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

二、词的词汇意义

词的词汇意义简称词义,它是人们对现实现象的反映以及由此带来的人们对

第五章 词 义

第一节 词汇和词义 现实现象的主观评价,它包括理性意义和附加色彩意义。

三、词义的概括性

概括性是词义的一个重要特点。除此之外词义还具有模糊性、民族性。

第二节 词义的聚合

一、单义和多义

二、同义词

三、反义词

第三节 词义的组合

一、词语的搭配

词语的搭配一方面要受到语法规则的制约,另一方面也要受到语义条件的限制。

词语搭配的语义条件要受到现实现象之间的实际关系的制约,还要受到语义系列中其它成员的制约,此外还要考虑社会的使用习惯,词义的各种附加色彩和修辞效果问题。

二、词义和环境

三、“言内意外”

思考与练习

1、基本词汇具有哪些特点?

2、怎样理解词义的特点?

3、词义的组合要受哪些条件的制约?

第六章 文字和书面语(3课时)

教学目的

重点:了解文字的性质与作用

掌握文字起源和发展的基本情况 区分不同文字类型的特点 教学重点及突出方法

重点:理解文字的性质与作用 方法:讲授和讨论相结合

教学难点及突破方法

难点:弄清语言与文字的联系与区别 方法:讲授和讨论相结合

相关内容素材

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申小龙.语言学纲要[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葛本仪.语言学概论(修订本)[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1999 岑运强.语言学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周有光.世界字母简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 周有光.汉字改革概论[M].北京:文字改革出版社,1979 视频资料:专题片《汉字五千年》《史说汉字》《汉语拼音五十年》

第六章 文字和书面语

第一节 文字和语言

一、文字的作用

文字是语言的“意与声之迹”,是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的,是语言的书写符号。文字的发明,克服了语言交际在时空上的限制,使语言可以“传于异地,留于异时”。文字的创造和发明,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二、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

三、汉字和汉语

第二节 文字的起源、发展和改革

一、文字的起源

二、文字的发展

造字的方法有表意和表音两种。造表意字的主要方法是象形;造表音字的方法有两种,一是假借,一是创造专门的表音字。专门的表音字又分表音节和表音位两种。 从表意到表音是文字造字方法发展的总趋势。

三、文字的改进和改革

第三节 书面语

一、口语和书面语

二、书面语的保守性和书面语的改革

思考与练习

1、简述文字的作用。

2、文字和语言的关系是怎样的?

3、谈谈你对汉字改革的看法。

第七章 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6课时) 教学目的

认识语言是不断发展的,应以发展的眼光去认识语言,了解语言发展的特点(语言如何发展),认识语言的分化与统一和社会发展变化的关系以及这种发展与语言规范的关系。

教学重点及突出方法

重点:树立语言是发展的的基本观念

掌握语言发展变化的原因及特点

掌握发展过程中语言分化与统一的各种具体表现 语言随着社会的统一而统一 共同语

方法:讲授和讨论相结合

教学难点及突破方法

难点:语言发展的渐变性和不平衡性

共同语的规范 方法:讲授和讨论相结合

相关内容素材 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申小龙.语言学纲要[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葛本仪.语言学概论(修订本)[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1999 岑运强.语言学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陈原.语言与社会生活[M].北京:三联书店,1980 陈原.社会语言学[M].上海:学林出版社,1983 刘涌泉 乔毅.应用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1 国家语委每年发布的汉语年度新词语

教学过程 教师授课思路、设问及讲解要点

第七章 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第一节 语言发展的原因和特点

一、社会的发展是语言发展的基本条件

语言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社会的分化、统

一、相互接触也会相应地引起语言的分化、统一和接触。社会的发展是语言发展的基本条件和强大动力。

二、语言中各种因素的相互影响和语言的发展

语言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但是语言如何发展,是由语言系统内部各种因素的相互关系决定的。

三、语言发展的特点

渐变性和不平衡性是语言发展的两大特点。

交际要求语言保持稳定的状态,但是另一方面,日益增长的交际需要又不断地促进语言发生变化。稳固和变化都是语言作为交际工具的性质决定的。语言的演变只能采取渐变方式,不允许发生突变。语言的发展是通过旧质要素的消亡和新质要素的积累来实现的。

语音、词汇、语法各部门的发展速度不平衡,即使在同一部门内部,其发展速度也是不平衡的。

第二节 语言的分化

一、语言随着社会的分化而分化

二、社会方言

三、地域方言

四、亲属语言和语言的谱系分类

根据语言的亲属关系对语言所作的分类,叫做语言的谱系分类。凡是有亲属关系的语言,组成一个语系,同一语系的语言可以按照关系的亲疏远近依次分为语族、语支、语群等。

世界语言按照亲属关系可以分为:汉藏语系、印欧语系、乌拉尔语系、阿尔泰语系、闪—含语系、高加索语系、达罗毗荼语系、马来—玻利尼西亚语系、南亚语系以及其他一些语群和语言。

二、共同语

三、共同语的规范

第三节 语言的统一

一、语言随着社会的统一而统一

思考与练习

1、最后三章讨论语言的演变,这种安排反映了怎样的整体思路?

2、语言演变的不平衡性在语言系统内部有哪些表现?它与语言的渐变性有什么关系?

3、一种语言为什么会分化为不同的社会方言或地域方言?社会方言和地域方言有什么主要的不同特点?

4、从语言演变与社会的关系看,方言和亲属语言有哪些共同点,有哪些不同点?确定是方言关系还是亲属语言关系的根据是什么?

5、语言谱系分类的依据是什么?根据谱系分类原则分出的最大的类是什么?世界上各种语言共分为多少个这样的大类?同一语系的语言在语言类型上一定相同吗?

6、社会的统一会引起语言怎样的变化?封建时期汉语社会的“通语”与资本主义时期欧洲各国的“民族共同语”有哪些共同点和不同点?中国20世纪20年代出现的“国语”和50年代出现的“普通话”属于什么性质的语言形式?

第八章 语言的接触(6课时)

教学目的 认识了解语言成分的借用与吸收,语言的融合及其原因,语言接触过程中的一些特殊形式;了解不同民族语言接触时所产生的洋泾浜语、混合语、国际辅助语等语言现象。

教学重点及突出方法

重点:了解不同民族语言接触时所产生的语言现象,包括语言成分的借用、语言的融合,洋泾浜语,混合语,国际辅助语 方法:讲授与讨论相结合

教学难点及突破方法

难点:语言成分借用中的借词跟意译词、仿译词有什么区别

由于缺乏具体可感的语言材料,对洋泾浜语、混合语、国际辅助语的具体认识存在困难

方法:利用多种渠道,尽量搜寻相关语言材料,给学生以更多的感性认识以帮助知识理解

相关内容素材

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申小龙.语言学纲要[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葛本仪.语言学概论(修订本)[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1999 岑运强.语言学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史有为.汉语外来词[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邹嘉彦 游汝杰.语言接触论集[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教学过程 教师授课思路、设问及讲解要点

一、借词

语言的接触有不同的类型,其中最常见的是词的借用。

二、结构规则的借用

第八章 语言的接触

第一节 语言成分的借用和吸收

第二节 语言的融合

一、语言系统的排挤和替代

语言融合是随着不同民族的接触或融合而产生的一种语言现象,指一种语言排挤和替代另一种语言而成为不同民族的共同交际工具,是不同语言统一为一种语言的基本形式。

二、融合的原因

在语言融合过程中,究竟哪种语言最终取得胜利,是由社会历史条件决定的;至于政治上是否占统治地位,并不是决定因素。

三、自愿融合和被迫融合

四、融合的过程

双语现象

第三节 语言接触的一些特殊形式

一、“洋泾浜”

二、混合语

三、国际辅助语

思考与练习

1、借词跟意译词、仿译词有什么区别?

2、“语言融合”是指“发生接触的语言彼此混合而产生一种新的语言”吗?发生语言融合有哪些必要条件?必然经过哪些中间阶段?成为排挤替代其他语言的胜利一方取决于什么条件?

3、分析下列借词的方式

新西兰 色拉油 迪斯科 沙龙 卡片 剑桥

迷你裙 桑拿浴 吉普车 镭射 香波 黑客

第九章 语言系统的发展(9学时)

教学目的

认识语言的各个结构要素——语音、词汇、语法都在不断地、有规律地发展演变。 认识研究语言的发展演变具有重要的意义。认识语言中语法也是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的,其发展演变是有规律的。认识语言中词汇和词义也是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的,其发展演变是有规律的。

教学重点及突出方法

重点:认识语言的发展是有规律性的系统变化,具体掌握语言中语音系统的发展 变化规律;通过对语法的组合规则和聚合规则的演变,具体掌握语言中语法系统的发展变化规律;词汇的发展演变体现为:新词的创造、旧词的消亡、词语的替换、词义的演变。

方法:讲授为主,结合当代语言发展演变的实际,启发学生思考

教学难点及突破方法

难点:语音发展演变的规律

语法的组合规则和聚合规则的演变

方法:讲授为主,结合当代语言发展演变的实际,启发学生思考

相关内容素材

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申小龙.语言学纲要[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葛本仪.语言学概论(修订本)[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1999 岑运强.语言学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赵元任.语言问题[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王力.汉语史稿[M].北京:中华书局,1980 教学过程 教师授课思路、设问及讲解要点

一、何以知道语音的发展

研究语音的发展所依据的材料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方言和亲属语言材料,一是记录了语言的过去的文字材料。

二、语音演变的规律性

语音演变有很强的规律性,这种演变的规律性有几个明显的特点:第一,变化有一定条件的限制;第二,语音演变的时间性;第三,语音演变的地区性。

第九章 语言系统的发展

第一节 语音的发展

三、语音对应关系和历史比较法

方言之间或亲属语言之间的语音对应关系为研究语音的历史发展提供了广泛的可能性。

第二节 语法的发展

一、组合规则的发展

组合规则的发展主要表现为词序的改变

二、聚合规则的发展

聚合规则的发展主要表现为形态的改变、语法范畴的消长和词类的变化

三、语法发展中的类推作用

语言的语法有规则和有条理是主导的方面,但是实际语言中,几乎没有一条规则没有例外。因此语法中整齐划一的趋势和抗拒这种趋势的力量总是并存着。前者总是试图铲平例外,这种作用叫做类推作用。类推作用可以使不规则的形式规则化。

第三节 词汇和词义的发展

一、新词的产生和旧词的消亡

新词的产生和旧词的消亡是语言词汇发展的两项重要内容

二、词语的替换

三、词义的演变

词义演变的原因;词义演变的方式途径:词义的扩大、词义的缩小、词义的转移。

思考题

1、语音的演变有没有规律?教材上提到的汉语史上的\"尖团合流\"是否反映了语音演变的规律?它有什么样的特点?

2、什么是\"浊音清化\"?发生这种演变规律的条件是什么?

3、什么是\"语音对应关系\"?为什么方言或亲属语言的许多基本词根中会存在语音对应关系?

4、方言和亲属语言间共时语音差异的研究对于语音史的研究有什么重要的价值?对于现代的社会生活有哪些重要的应用价值?

5、词汇的发展演变体现在哪些方面?

6、举例说明词义发展演变的方式与途径。

语言学概论教案

语言学概论教案

《语言学概论》教案.

《语言学概论》教案概说.

语言学概论

语言学概论

语言学概论

语言学概论

语言学概论

语言学概论

语言学概论教案(优秀)
《语言学概论教案(优秀).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