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心理学》个人笔记

发布时间:2020-03-03 11:25:5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第三章

注意

一、概念解释

1、注意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与集中.

2、无意注意 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做任何意志努力就能实现的注意就是无意注意,也叫不随意注意.

3、有意注意 自觉而有预定目的,需要作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也叫随意注意.

4、有意后注意 从有意注意转化而来,既具有目的性,又不需要做太大意志努力的注意.

二、填空

1、注意的两大基本特征是(指向性)和(集中性)。

2、注意的主要功能有(选择功能)(保持功能)(调节和监督功能)。

3、根据注意时有无目的性和意志的努力程度不同,可以把注意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

4、教师讲课时声音抑扬顿挫是为了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

三、判断

1、注意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判断。错。

2、无意注意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错。

3、一目十行是注意的分配。错,是广度。

四、问答

1、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是什么? 答:

(一)引起无意注意的客观原因

客观刺激物的特点是引起无意注意的主要原因。诸如刺激物的强度、刺激的新异性、刺激物的对比性、刺激物的活动变化等,都可以使人产生无意注意。

(二)引起无意注意的主观原因

①人的需要、兴趣和态度②人的已有知识经验③人对事物的期待④人的精神状态

2、引起和维持有意注意的条件是什么?

答:①要有明确的活动目的和任务②稳定的间接兴趣③合理地组织活动④坚强的意志.

3、如何运用有意注意组织教学?

答:①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激发和培养间接兴趣.②正确组织课堂教学,防止学生疲劳现象的发生③加强意志力的培养和锻炼

4、注意的独特性有哪些? ①注意没有反应的客体,本身不能独立存在②其他心理现象的产生必须伴随注意③注意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

第四章

感觉和知觉

一、概念解释

1、感觉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2、知觉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

3、感受性和感觉阈限 感受性是人的感觉器官对一定强度的刺激的感觉能力.感觉阈限是持续一定时间,能够引起感觉的刺激量。

4、观察 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贯穿着积极思维的直觉。

二、填空

1、吃糖时觉得第二块没有第一块甜是因为(感觉适应)的缘故,而吃糖后吃苹果觉得苹果变酸了这是一种(感觉的对比)现象。

2、冬天洗衣服乍洗很凉,后来就不那么明显了,这是一种(感觉适应?)现象。

3、万丈高楼平地起,一切复杂的心理现象都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4、感觉反映的是事物的(个别)属性,知觉反映的是(整体)属性。

5、一位教师在做水的热胀冷缩实验时,把水染成红色,背景衬上张白纸,这是利用知觉的(选择)性来组织教学。

6、教师在利用直观教具时,总是辅之以生动的语言讲解,这是利用知觉的(理解)性来辅助教学。

7、管中窥豹可见一斑说明人的知觉具有(整体)性。

三、选择

1、反映事物个别属性的心理现象是(感觉)。

2、在旅游业中加入导游是为了增强旅客知觉的(理解性)。

3、教学中重点部分要加大音量,放慢速度,以使其从其他内容中突出出来,这是利用了(知觉的选择性?)。

4、“看其所知不看其所见”————恒常性

四、问答

1、感受性变化的一般规律

答:人的感受性大小不是一成不变的。由于刺激物的持续影响或分析器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生活实践的锻炼,都可以使人的感受性发生变化。感受性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

①感觉适应

感觉适应是指相同的刺激物持续的作用于某一感受器而引起感受性变化的现象。感觉适应又分为视觉适应、听觉适应、嗅觉适应、肤觉适应等。如从光亮处走向暗处,开始时会什么也看不清,大约过十分钟就能慢慢看清周围的物体了,这就是视觉适应的暗适应。

②感觉的对比 感觉的对比是同一感受器接受不同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感觉的对比又分为同时对比和先后对比。例如吃过甜食之后再吃苹果会感觉苹果是酸的就是同时对比。

③不同感觉的补偿与协作 感觉的补偿是指某一感觉缺失后可以由其他感觉的发展来加以弥补。感觉的协作是指人们接受外界刺激反映客观事物的时候一般是多种感受器官协同作用的结果。

④联觉 联觉是指一种刺激不仅引起一种感觉同时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例如看到红橙黄颜色人们会有暖的感觉。

2、知觉有哪些特性,影响这些特性的因素有哪些?

答:知觉具有四个特性,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理解性和知觉的恒常性。

影响知觉选择性的因素:客观因素有①对象与背景的差别②对象与背景的组合关系③对象的运动。主观因素是个人的动机愿望要求目的。

影响知觉整体性的因素:客观因素有①对象各部分的强度关系②对象各组成部分或属性的刺激顺序关系③对象各部分之间的结构关系。主观因素主要是过去的经验、知识储备和语言的作用等。

影响知觉理解性的因素:客观因素主要是对象本身的特点和他人语言的指导等作用。主观因素主要是兽人的直觉任务、知识、经验、态度以及观点等的影响。

影响知觉恒常性的因素:客观因素主要是对象的刺激模式和功能特性,主观方面的因素抓要是人的经验、定势、期待心理反馈作用等。

第五章

记忆

一、名词解释

1、记忆 记忆是指人脑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

2、记忆表象 记忆表象是指过去感知的事物不在面前,而在头脑中所再现出来的客观事物的形象,又叫表象。

3、前摄抑制 先学习与记忆的材料对后继学习与记忆材料的干扰。

4、倒摄抑制 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与回忆先前学习的材料所产生的干扰作用。

二、填空

1、记忆的基本过程是由(识记、保持)和(再现)构成的复杂的心理过程。

2、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并表现出先快后慢的趋势)。

3、经过转换的具有心理特性的记忆形式有(记忆表象和语词)。

4、表象的基本特征是(直观性和概括性)。 *

5、保持内容的量变有(质变)(量变)两种形式。

6、按内容,记忆可分为(表象记忆)(语义记忆)(情绪记忆)(运动记忆)四种,按信息保持时间长短可将记忆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三种。

7、根据有无目的可将识记分为(有意识记)(无意识记),根据理解程度可分为(机械识记)(意义识记)。

8、记忆的品质包括(敏捷性)(持久性)(准确性)(准备性)。

9、按反映的事物间的关系,一般把联想分为(接近联想)(相似联想)(因果联想)(关系联想)和对比联想五种。

三、选择

及时复习的理论依据是-----------B遗忘规律

四、问答

1)、影响识记效果的因素是什么?

答:1.无意识记的选择性与识记效果有关.2.识记目的与任务,与实际效果有关.有目的的识记保持效果较好.3.对材料的理解与识记效果有关

4.识记时的态度与识记效果有关.主动的时机效果较好.5.不同感觉通道与识记效果有关.要利用多种感官学习.

6、识记材料的质量与性质,与识记效果有关.2)、影响遗忘的因素有哪些?如何有效地避免遗忘?

(1)1.识记材料的意义和作用

2.识记材料的性质.3.识记材料的数量

4.学习的程度对遗忘进程的影响

5.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与前倒摄抑制。 (2)避免遗忘最有效的手段就是复习。 1.及时复习与经常复习相结合。 2.分散复习与集中复习相结合。 3.合理安排复习材料。

4.反复阅读与尝试回忆相结合。

5.复习方式要多向化,调动多种感官参与。 6.科学用脑,劳逸结合。 3)、影响回忆的因素有哪些?

1.信息加工水平,一般说来,加工水平越深回忆效果越好。

2.联想线索。利用联想的五种规律——接近联想、相似联想、对比联想、因果联想、关系联想。

3.回忆场合与回忆效果有关。 4.回忆时的情绪状态。 4)、试述记忆的三级信息加工系统?

答:记忆的三级信息加工系统是瞬时储存系统、短时储存系统、长时储存系统。

1.瞬时储存系统的信息保持时间短,一般只有一秒左右。以感觉的形式被保存。容量大,可达刺激信息量的76%左右。如果受到特别注意,信息就能转入短时储存系统,否则很快消失。可以避免与后面输入的信息混杂。

2.短时储存系统的信息保持时间约一分钟。对语言材料以听觉形式为主储存,对非语言材料以视觉形式为主储存。信息容量约为7+—2个意义单位。储存的内容可以被意识到,经过有意复述可以转入长时储存系统。

3.长时储存系统的信息保持时间长,从一分钟到几年甚至终生。以义码为主进行编码,以组快状态储存信息,容量极大。系统中的信息可以是几分钟以前的事物,但如果不去有意回忆就不会意识到它的存在。系统中的信息来源于对短时储存系统内容的复述和再编码。 5)、如何运用记忆的规律提高教学成果? 1.要有明确的识记目的 2.合理安排识记材料的数量 3.根据材料性质,精心组织识记 4.让识记材料成为直接操作的对象 5.在理解的基础上识记 6.合理选择识记方法 7.运用尝试重现

第六章

想象

一、名词解释

1、想象:在人脑中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重新组合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2、再造想象:根据语言文字的描述或图形表解的示意在脑中产生有关事物新形象的过程。

3、创造想象:根据一定的目的任务运用自己以往积累的表象,在头脑中独立的创造出前所未有的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二、1.根据想象时有无目的可以把想象分为(有意想象)和(无意想象).2.有意想象可分为(再造想象)(创造想象)和(幻想)。 3.无意想象的极端形式是(梦).4.读完红楼梦你会在脑中形成很多人物的形象,这属于(再造想象) 5.读者看小说时头脑中的活动主要是(再造想象),工程师进行蓝图设计时的想象主要是(创造想象)。

五、1.再造想象产生的条件是什么?

答:形成正确的再造想象有赖于两个条件: ①正确理解语言描述和图样、符号标志的意义。②具备丰富的表象储备。

2.创造想象产生的条件是什么? 答:①社会实践的需要与创造者强烈的创造欲望与动机。这是创造想象产生的内部动力和首要条件。②丰富的表象储备与广博的知识。③积极的思维活动④灵感和艰苦劳动。 3.想象的功能有哪些。

答:预见功能、补充功能、替代功能。

第七章

思维

一、1.思维: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与内部规律性的间接和概括的反应。

2.创造性思维:是指有创见的思维。即重组过去已有的知识经验,产生新颖的、具有社会价值的成果的思维过程。它是创造活动中的一种特殊的高级的思维形式,其成果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精神的。

3.思维定势:定势又称心向,使人心理活动的一种准备状态,使人按某种固定的方式去解决问题。解决相同相似问题的时候定势有助于解决问题。当面对变化了的情境或课题,定势常有消极作用。

二、1.思维的基本过程包括(分析与综合)(分类与比较)(抽象与概括)(具体化与系统化),其中,(分析与综合)是最基本的过程。 2.思维的基本形式包括概念、(判断)(推理)。

3.根据思维形态凭借物不同可将思维分为直观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根据思维的方向的不同,可将思维划分为(聚合思维)(发散思维)。 4.思维的基本特征有(间接性)(概括性)。 5.发散思维的三个特点是(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

6.思维定势对解决同类问题表现出(积极)作用,不同类型问题表现出(消极)作用。 7.找出问题主要矛盾是(分析问题)的阶段。

8.概念是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任何概念包括(内涵)(外延)两方面,二者成反比关系。

四、1.思维的基本过程包括哪些环节

答:包括分析与综合,分类与比较,抽象与概括,具体化与系统化.2.问题解决分哪几个阶段

答: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验证假设。 3.试分析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有哪些。

答:动机强度、知觉情景、思维定势、原型启发、功能固着、个性特征。 4.试分析怎样有效掌握科学概念

答:①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和相应的知识经验②运用变式突出本质特征 ③突出关键所在,减少或消除无关特征 ④及时给概念下定义 ⑤在实践中运用使概念具体化⑥形成概念体系 5.创造性思维的特点和基本过程是什么 答:创造性思维的特点是:①既需要集中思维也需要发散思维②创造性思维没有现成答案③迷恋和目的指向性是创造性思维的基本特征④灵感状态⑤创造性思维需要创造想象的参与。 创造性思维的基本过程是:

1、准备阶段

2、酝酿阶段

3、豁朗阶段

4、验证阶段 6.怎样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答:

1、激发创造意识,培养好奇心和求知欲。创造性意识形成的前提:①激发创造欲望②培养创造信心

2、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①充分采用扩散性问题进行提问②充分显示和分析思维活动的全过程③有意识地发展学生的直觉思维④有计划的进行思维训练,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创造性思维和方法。

第七章

情绪

一、名词解释

1、情绪和情感: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而产生的主观态度体验。

二、

1、情绪与情感的功能是(驱动功能)(信号功能)(调节功能)(感染功能)。

2、情绪的表现是多种多样的,根据情绪发生的持久度、强度和紧张度可以将情绪分为(心境)(应激)(激动)三种状态。

3、情感大体上可分为(道德感)(理智感)(美感)它们组成了人类所特有的高级情感。

4、现在人们一般把情绪划分为(快乐)(悲伤)(恐惧)(愤怒)。

5、人类的表情可划分为(面部表情)(姿态表情)(言语表情)。

三、简答:

1、简述情绪、情感的关系。

答:情绪与情感的区别是:

1、从需要的角度看,情绪是和有机体的生物需要相联系的体验形式,情感是同人的高级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一种较复杂而又稳定的体验形式。

2、从发生的角度看:情绪发生较早,情感发生较晚。

3、从表现形式的角度看:情绪迅速强烈而短暂,有强烈的心理变化,具有情景性短暂性冲动型,有明显的外部表现。情感具有稳定性持久性,比较内稳深沉。

情绪与情感的联系是:情绪是情感的外部表现,情感是情绪的本质内容。都是对需要是否满足而产生的体验。

2、简述情绪、情感的功能。

答:情绪情感的功能是:驱动功能调节功能信号功能感染功能。

3、简述情绪情感与生理理变化的关系。

答:随着情感的发生,人会产生一系列的生理变化。主要表现在: ①呼吸系统的变化 情感状态变化时,呼吸的频率深浅及均匀都会发生变化。如人平静时每分钟呼吸20次,高兴时每分钟呼吸17次;②循环系统的变化 情感状态变化时循环系统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如人在愉快时心跳正常,血管舒张;惊恐时,心跳加速,血输出量增加,收缩压升高,血糖和血含氧量增加;③消化系统的变化 情感状态变化时,会引起消化系统机能的变化。如人在愉快时胃肠的蠕动和消化腺分泌会加强,机体的消化机能就会提高;悲伤时胃肠蠕动功能下降;愤怒时,胃黏膜充血发红;④腺体活动的变化 情绪状态变化时,流泪、冒汗是最容易观察到的外部腺体活动的变化。

4、简述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答:①总体而言,在一定范围内,动机越强,效果越好②具体活动,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之间呈倒U型关系,中等强度的动机最有利于工作的完成③各种活动都存在一个最佳的活动水平,它随任务性质的不同而变化。较容易的任务中,效率随动机的提高而上升;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动机的最佳水平又逐渐下降的趋势。

第八章

意志

一、意志:意志是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支配调节行动,克服困难,实现目的的心理过程。

二、

1、意志是人类所特有的心理现象,是(意识能动性、积极性)的集中的体现,它具体表现为人对自身行为的调节和控制。*这种调节和控制又表现在()和()两方面。 *

2、意志必须通过()表现出来,没有()则不是意志,只能是一种空想。

3、意志行动的首要特征是(明确的目的性),最重要的特征是(与克服困难相联系)。意志行动还必须以(随意动作)为基础。

4、一个完整的意志行动可分为(采取决定)和(执行决定)两个阶段。

5、采取决定阶段包括(动机斗争)(确定目的)(选择方法和策略)(制定计划)等心理因素。

6、意志行动的中心环节是(执行决定)阶段,它主要包括(克服内外困难)(接受成功与失败的考验)两个环节。

7、坚强意志的基本品质有(自觉性)(自制性)(坚持性)(果断性)。

三、

1、意志行动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

1、意志行动的首要特征是有明确的目的性;最重要的特征是与克服困难相联系;以随意动作为基础。

2、意志有哪些基本品质?中学生意志品质有怎样的特点? 答:(1)意志的基本品质有自觉性自制性坚持性果断性。(2)①、意志行动的目的与动机由动摇趋向稳定;②、意志行动由盲目性向自觉性发展;③、意志行动的模仿性由无意向有意发展;④、意志行动中克服困难的毅力逐渐增强。

3、试说明意志和认识、情绪情感的关系。

答:意志与认识的关系:①认识是意志的前提和基础。首先,意志的目的是认识的结果;第二,实现意志行动需要知识经验确定方法策略;第三,意志与克服困难相联系,任何困难的克服都离不开知识经验的指导作用。②认识也离不开意志的作用。人在认识活动中,克服困难需要意志努力。人在认识客观事物时,一刻也不能离开意志努力。 意志与情绪情感的关系:①情感构成意志的动力。积极的情感对意志行动起推动支持的作用。消极的情感对意志行动起阻碍削弱的作用。②意志对情感起控制作用。积极的情感由于意志的支持才能持久的巩固和发展。消极的情感要靠意志来克服与控制。

第九章

个性和个性倾向性

一、需要:需要是有机体感到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倾向,它是个体自身和社会客观要求在人脑中的反映。

动机:动机是在需要刺激下直接推动人进行活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部动力。 个性:个性是指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兴趣:兴趣是指个体力求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认知倾向。

二、

1、个性积极性的源泉是(需要),它常以(意向)(愿望)(动机)(兴趣)等形式表现出来。

2、个性的基本特征包括(社会性与生物性的统一)(稳定性和可塑性的统一)(共同性和独特性的统一)。

3、需要层次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来的,他认为人的需要由低到高可以分为七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认知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4、动机产生的基础是(需要)

5、需要转化为动机需要两个条件,第一,(需要达到一定强度)第二,(诱因的存在)。

6、按照需要的起源来分,需要可分为(自然性需要)(社会性需要)两大类。按照需要指向的对象不同,可划分为(物质需要)(精神需要)。

7、根据动机持续作用的时间,可以把动机分为(短暂动机)(长远动机);根据动机在活动中的地位与作用大小不同可分为(主导动机)(辅助动机);根据动机的起因不同可分为(内在动机)(外在动机)。

8、从动机与行为关系上分析,动机具有(激活)(引导)(维持和调整)三大功能。

9、兴趣的品质有(广阔性)(效能型)(倾向性)(稳定性)。

10、自我意识通常通过(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调节)三种形式表现出来。

三、

1、简要评述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答: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积极意义表现在: ①比较客观的概括了人的需要发展的实际情况.符合人类需要发展的一般规律,具有普遍性.②将人的需要看作是一个有严格组织的层级系统,具有整体性.③这一理论在实际工作中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并得到了广泛应用.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不足表现在:①脱离社会历史条件,抽象的谈人的需要和自我实现是不可取的,忽视或否定了人类需要的社会性特征②带有一定的机械主义色彩,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忽视了高级需要对低级需要的调节作用.

5、中学生兴趣发展的主要特点有哪些,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十章

能力、性格与气质

一、1.能力:能力是人们成功的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个性心理特征。 2.智力商数:智力商数简称智商,是智力年龄与实际年龄之比。

二、1.在完成某种活动中,各种能力独特的结合是(才能),在活动中得到最完备的结合是(天才)。2.能力可以划分为(一般能力)(特殊能力)两大类。3.(遗传素质)是能力形成与发展的前提,(学校教育)起主导作用,(早期教育)是能力发展的关键因素,(实践活动)是能力形成与发展的必经途径。4.在智力中居核心地位的是(思维能力)。

四、

1、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 答:(1)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区别①表现为两者在范畴上的不同。能力发挥作用的领域宽广,知识技能只限于本领域。②表现为两者在发展速度上的差异。能力慢,知识技能快。③表现为两者在发展特点上的差异。能力呈倒U型,知识技能随年龄增长不断丰富。(2)能力与知识技能的联系①知识技能是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基础②能力是掌握知识技能的内在条件和可能性。能力制约着掌握知识和技能的速度深度难度和巩固程度。

2、智力超常儿童的心理特点 答:观察敏锐而准确;注意力集中而稳定;记的多快准牢;想象力丰富,创造想象较为突出,思维灵活概括性强,言语发展早。

3、试述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受制约的因素 答:

(一)遗传素质是能力产生的物质基础。这是指感觉器官运动器官特别是神经系统的结构和机能方面的特点,它是人的能力形成的自然前提,物质基础,为儿童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但并不决定人的发展。可能性变为现实性取决于后天环境和教育。

(二)环境和教育对能力形成的影响。①营养制约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成人脑重1400g,婴儿390g。②早期教育是能力发展的关键因素。这是指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早期教育的理论根据是人的能力的发展存在着关键期,0~5岁是各种能力发展的关键期,能力发展呈先快后慢的趋势。③学校教育对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起主导作用。

(三)实践活动与个人的勤奋爱好。①实践活动是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必经途径②个人勤奋爱好是能力形成发展的内部动力。

4、分析说明能力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人的能力存在着个别差异,表现在:①从质的方面看,完成同一活动,不同人可能采取不同途径或采用不同能力组合,表现为能力类型的差异②从量的方面,有的人能力水平高有的人能力水平低,表现为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③从发展的方面看,有的人能力发展得早,有的人能力发展的晚,表现为能力表现早晚的差异。

一、性格:性格是一个人在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

二、

1、从气质和性格的特点来说,(气质)更多的体现神经系统基本特征的自然影响,(性格)更多的受社会生活条件的制约。

2、我们可以从以下四方面了解一个人的性格,(性格的态度特征)(性格的意志特征)(性格的情绪特征)(性格的理智特征)。

3、性格主要是后天环境教育的产物,对性格起重要作用的最初是(生理因素)。

4、性格结构的特点有(完整性)(多面性与矛盾性)(可塑性)。

三、

1、简述性格与气质的关系

(1)区别:①从形成和发展的特点来看:气质是先天的,它体现着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自然表现,较多的受生物学的制约,因而可塑性较小,变化较难较慢;而性格是先天与后天的合金,主要是后天的,是在后天社会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因而可塑性较高,变化较易较快②从社会评价来看,气质无好坏之分,性格有优劣之别③从在个性结构中的地位与作用来看,年幼儿童的个性结构中性格特征尚未完全成熟,气质特点起着重要作用。而在成年人,气质成分的作用渐减,性格特征逐渐具有核心意义和作用。

(2)联系:①气质影响性格形成与发展的速度;②各种气质类型的人即便形成了同一性格特征也保留了各自的色彩

2、性格的结构有哪些成分

答:性格的态度特征、意志特征、情绪特征、理智特征。

3、性格形成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答:

(一)性格形成与发展的生理因素

1、性格的形成与发展受生物学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与人的神经系统的类型特征和内分泌腺的活动水平有关

2、从某种意义上说,性格是以一定的生物因素为前提的

3、人的身高体型外貌等生理特点对性格的形成也有影响。

(二)后天因素的影响

1、家庭在性格形成与发展中的作用。家庭在儿童的性格形成中起着奠基的作用,父母对儿童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教育方式上。

2、学校对适龄儿童的性格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①学校的生活扩大了儿童的生活范围,丰富了他们的活动内容。②良好的班风促使促使学生形成积极性③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在学生性格形成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④同龄伙伴对儿童性格的影响自高年级开始作用开始上升。

3、社会文化因素在性格形成中的作用。①社会文化因素包括文化背景、经济地位、社会制度、大众传媒等,对儿童性格的形成与发展会产生深刻的影响②人在社会实践中会根据客观现实的要求改变自己的性格并且会形成新的性格特征。

4、自我教育在性格形成中的作用。性格的形成发展取决于人的生活环境,取决于所受的教育的影响与个人的实践活动,但任何外部条件的影响都要通过个性心理来实现。从某种意义上说,每个人都在塑造着自己的性格,书写着自己的历史。

一、

1、气质:气质是一个人与生俱有的典型而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

二、

1、气质的心理特征是指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稳定性)(倾向性)。

2、高级神经活动的三个基本特性(强度)(平衡性)(灵活性)。

3、希波克里特气质分类:强、不平衡型(胆汁质),强,平衡灵活型(多血质),强,平衡,不灵活型(粘液质),弱型相当于(抑郁质)。

三、

1、如何根据气质的特点进行教育。

2、拭分析四种气质类型的特点。

答:

1、多血质的心理特征是:敏感性低,反应性主动性强,行动敏捷,可塑性高。行为表现是:表现力强,活泼好动,反应迅速,灵活机敏,外倾性,注意力易转移。

2、粘液质的心理特征是:敏感性低,兴奋性弱,情绪平和反应迟缓,可塑性低。行为表现是:反应迟缓,善于忍耐,注意力不易转移,情绪不易外露。

3、胆汁质的心理特征是:,敏感性低,行为刻板,易冲动,可塑性低。行为表现是:热情,易冲动,兴奋性高,外向。

4、抑郁质的心理特征是:敏感性高,反应性主动性低,行动迟缓,可塑性低。行为表现是:孤僻,情绪体验深刻,感受性高,自尊心强。

心理学笔记

心理学笔记

心理学笔记

心理学笔记

笔记心理学

个人读书笔记 之 变态心理学笔记

心理学导论 笔记

《心理学》教学笔记

0031 心理学笔记

自学心理学笔记。

《心理学》个人笔记
《《心理学》个人笔记.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