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第二节 比较鉴别

发布时间:2020-03-02 06:09:2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第二节 比较鉴别,辨析异同

【知识梳理】

近几年高考对关系型的作文情有独钟,从2003年“感情亲疏与对事物的认知”到2013年新课标卷I全国卷的《经验与勇气》、辽宁卷的《珍珠与沙子》、湖北卷的《方与圆》等题目,不管是材料作文还是命题作文,它们都属于关系型作文。对关系型话题(命题)作文,首先要辩明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然后再去探究两个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

概念之间的关系大致可以分成矛盾概念、相近概念和相关概念。

矛盾概念是指两个概念之间在字面意义上是互为矛盾的,但其实质却又是对立统一的。如:平凡与伟大,简单与复杂,自由与纪律,完美与残缺,得与失等。这类概念要重点分析它们之间的对立统一。当然,还有一类矛盾概念,它们之间并非对立统一的关系,而是一种是非取舍的关系,比如,高尚与卑鄙,勤奋与懒惰,悲观与乐观,对与错等等。

相近概念是指两个概念有相近之处,但其本质又是有严格区别的,它们之间是一种是非取舍的有关系。如:偏见与关爱,傲气与傲骨,自信与自负,随遇而安与随波逐流,执著与固执,梦想与妄想,卑微与卑鄙等。这类概念要重点探究它们内在的本质区别。在命题上可以采用“人不可有„„,但不可无„„”“人可以„„,但不可以„„”的方式。

相关概念是指两个概念之间看似毫无瓜葛,但却有着内在的关联。这类概念要深入分析它们之间地究竟有怎样的联系,是并列共存关系,还是并非绝对关系,是条件关系,还是因果关系。当然,更多时候,这种关系并不是单一的。

并非绝对关系:名师与高徒,失败与成功,文凭与水平。

并列共存关系:成人与成才,学与问,言与行,山的沉稳与水的灵动。 如“劳动与享受”,可以有如下观点:

1、劳动即享受。揭示二者的本质联系。(1)辨别“劳动”内涵:劳动是人的创造性活动,只有劳动才能展现人的本质力量,才能不断推动为类文明的进步,所以劳动乃是人的至高享受。(2)劳动的过程是享受的过程。劳动之中伴随着美的体验:能愉悦身心、体验过程、团结合作、享受劳动成果、领悟生活等等。

2、要劳动,也要享受。论述劳动与享受的相互作用。

3、只有付出劳动,才能享受收获。论述二者的条件联系,批评不劳而获、不择手段的生活理念。

4、适量劳动,适度享受。论述二者“度”的适切性。

总之,对于关系型话题(命题)作文,只有深入思考,才能真正挖掘出它们之间内在的联系,写出富有深刻意蕴的文章。 【佳作展示】

时尚与经典

王鑫

携着古朴的气息,凝着淡雅的墨香,经典成为亘古时空永恒定格的画面。 跳动时代的脉搏,流淌新鲜的血液,时尚引领着新世纪的潮流。 清减了绣花鞋、罥烟眉的精致与秀气,香消了胭脂粉的古典淡雅,消抹了水墨粉彩的古香古色,时尚以其绚烂的姿态,成为当今时代的主流。时尚充盈着新鲜与活力,以其简单、舒适、新颖的特点驱除了迂腐与沉寂。

而经典作为旧时代的产物,也因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细腻规整的时代风格而沉积下来。它们也是新时代的一部分,具有借鉴和警示的功能。古诗词依旧凭借作者赋予的深厚情感而引起一代代读者的共鸣。经典,经过时间的荡涤,愈显出其精华的本质。

时尚与经典是新旧时代的产物,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冲突与对立。然而就其本质而言,它们都凝聚着时代的特点,具有共通性。

一切的经典都是曾经的时尚。现在在我们看来柳永的词已成为古词卷中的经典,而当时“凡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是风靡一时的事物,它曾经引领了时尚的潮流。而今天看来迂腐可笑的缠足之习,在当时也曾是女子追捧的热潮。

真正的时尚,终将走向经典。当下流行的事物,只有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才能永不凋零。而一部分所谓的时尚,在岁月的冲刷下,最终不能掩饰华丽外表下空虚的内心而被淘汰。现下炙手可热的作家郭敬明,以其明媚的忧伤触动了无数少男少女的心,然而他的作品能否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我们就不得而知了。

时尚流淌着当今社会的血液,经典穿越着古代时空的气息。站在时尚与经典之间,我们要以睿智的眼光、清醒的头脑,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透过时尚华丽的外表去寻找其中的内涵。对于经典,我们也要适当取舍,总不见得全部继承,难道我们还要穿着古典长裙行跪拜大礼吗?

筛选时尚,成就经典。 【点评】

文章首先列举时尚与经典的具体表现,让人们先有一个感性认识,再从理论高度探究它们二者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即“一切的经典都是曾经的时尚”“真正的时尚,终将走向经典”,把这一对看似对立的概念之间的关系阐释得明明白白又入木三分,最后提出具体做法:“筛选时尚,成就经典。”

痛苦与快乐

李晓

心脏是一座两间卧室的房子,一间住着痛苦,一间住着快乐。人不能笑得太响,否则笑声会吵醒隔壁的痛苦。(比喻得当,开篇点题。)

咖啡苦与甜,不在于怎样搅拌,而在于是否放糖;人生的痛苦与快乐,不在于拥有多少,而在于自己的心境与态度。

痛苦与快乐是我们的主观感受:没有一种痛苦是单为我们自己准备的,也没有一种快乐是不可企及的。痛苦怕比较。把自己的痛苦置于芸芸众生中,比较过后才发现自己的这点痛不算什么。可快乐无需比较便可拥有。当我们沉醉于我们必须完成的任务中时,某种发自于自信的惬意也可以触动快乐的神经。(对比说理,透彻明白)

人的痛苦多数是自身造成的。复杂的社会养育了复杂的人,复杂的人用复杂的情感视角去看复杂的社会,羡慕、嫉妒、猜疑……一切让人痛苦的因子时不时侵染着我们的细胞,挑衅着我们的自我调节能力,既是如此,我们便要启动免疫程序,合成“快乐抗体”。快乐,有时是一种平平淡淡的心境:“华枝春满,天心月圆,绚烂之极,归于平淡。”在尝尽世间百态滋味后,平淡便是快乐的归宿。快乐,抑或是简单地拥有自己,坦然地做自己。像东坡,“起舞弄清影”,像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像陶渊明,“采菊东篱下”……

痛苦与快乐也可以结伴而行。心灵的快乐强于肉体的痛苦。当林俊德院士在生命的最后仍在工作时,他的痛苦也被来自心灵的快乐替代。为了国家而奋斗到最后一刻,对他来说就是莫大的快乐。而对于契诃夫来说,能让他人有美好的睡眠便是快乐:他在生命最后 的时光里没日没夜地咳嗽,为了不影响他人,他独自来到后花园,整夜地坐在冰凉的台阶上,沐浴着月光,听夜莺歌唱。拥有一颗高尚的心,即使在最深的绝望低谷里,也能看见最美的夜空,也能找到快乐。

世界是没有什么拿不起放不下的。痛苦是被踏出的深深浅浅的坑洼,而快乐是晶莹的雨滴,总可以把坑洼抚平。

痛苦,是人生旅途中的片片乌云;而快乐,是在乌云上面的阳光和七彩虹桥。 【点评】

“痛苦”与“快乐”是一对互为矛盾的概念,要想辨析二者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是有一定的难度的,但作者却能独辟蹊径,点明“痛苦与快乐是我们的主观感受”,“人生的痛苦与快乐,不在于拥有多少,而在于自己的心境与态度”,从而阐释了二者之间的统一性。同时作者还更进一步阐明二者的共生共存性,即“痛苦与快乐也可以结伴而行”,提示人们在痛苦中也可以找到快乐。

另外,本文精彩的比喻也是一大特色,使文章更具文采。

【跟踪训练】

1、辨析以下几组概念的关系,并以此提出合适的观点。 (1)平凡与伟大; (2)名师与高徒

答案示例:(1)没有平凡,也就没有伟大;平凡蕴育伟大;伟大源于平凡;只有从小事做起,才能构筑伟大人格的大厦。 (2)可理解为“名师出高徒”;也可理解为“名师未必出高徒”;或“高徒未必出自名师”。

2、以“随遇而安与随波逐流”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800字。

随遇而安与随波逐流

陈冠宝

人,活在世上,总有一些不可抗拒的情形存在,面对无可变更的现实,我们抗争无力,解脱无望,那么,剩下的就只有一个“随”字,要么随遇而安,要么随波逐流。

随遇而安,随的是环境,安的是内心;随波逐流,随的是世俗,逐的是名利。随遇而安者因一个“安”字,所以可以随时停下脚步,欣赏沿途的风景;随波逐流者因一个“逐”字,永远不会停下忙碌的身影。因此,面对世事变迁,随遇而安者总能处之泰然,笑看人间风云;而随波逐流者却只能东奔西走,在茫然惶惑中失去自我。(点明随遇而安与随波逐流的内含,前者重在强调“安”字,安的是内心;后者重在强调“逐”字,逐的是名利。这就把二者的本质区别点明了。)

随遇而安是洗尽铅华的朴素,是历经劫难的淡然,是喧嚣过后的沉寂。就像史铁生,在生命最美好的时刻失去了双腿,在一番挣扎与绝望后,他学会了如何对待生活的残酷,如何处理生命的落差。他终于对生命有了彻悟:“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件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有了这样的生命顿悟,他不再怨天尤人,不再苦闷彷徨,反而变得从容淡定,坦然释然。(以史铁生为例,论述了随遇而安者是因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百般磨难后的一种从容淡定。)

随波逐流是没有根基的浅薄,是追随潮流的迷失,是失去自我的盲从。就像水上的浮萍,因为没有根基,所以只能浮于水面,没有方向,没有目的,一阵微风,就能把它吹得无影无踪。等到河干水枯,它的生命也就到了尽头。(本段与第二段进行对比,阐释了两种不同人生态度产生的原因。)

随遇而安是对环境的主动适应,无论顺逆,都能沉下心,扎下根;随波逐流是对世俗的被动盲从,面对喧嚣尘世,心浮气躁,人云亦云。(过渡。由上文分析原因过渡到下文分析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带来的不同人生意义。)

随遇而安者历经世事沧桑,看淡了风云变幻,所以能宠辱不惊、处变不乱,在生命浮沉间始终拥有一颗安定的心。历经乌台诗案的苏轼,在仕途上被一贬再贬,也许,做一个随波逐流者,他就不会有如此结局。但是他不!“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也许,命运的冷遇,让他一下子从热闹繁华中走向冷落与孤独,让他一时还难以接受这巨大的落差,但也正是这份孤独,使他彻底洗去了人生的喧闹,去寻找无言的山水,去寻找远逝的古人。在这种无言的自省中,苏东坡经历了一次整体意义上的脱胎换骨,他的艺术才情也获得了一次蒸馏和升华,于是,无论是人格上还是艺术上,他都得到了涅槃,从而焕发出耀眼的光芒,一篇篇旷世之作就这样横空出世。(苏轼因为能够随遇而安,所以无论顺逆,他都能泰然处之,最终创作出大量不朽的诗文。)

再看那些随波逐流者,他们在物欲横流的名利场上趋之若鹜,勾心斗角,有的因为屈从于权势,最终做了坏人的帮凶,就像秦廷上那些指鹿为马阿附赵高的人一样;有的因为盲目追随,失去了自我,结果却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就像那个不远千里到邯郸去学习走路的寿陵少年,不仅没有学到多么美妙的走路姿态,到最后连走路都不会了,只好爬着回去了,留给后人的是千古笑柄。(以“指鹿为马”的故事和“邯郸学步”的寓言来论述随波逐流者可恶可悲又可笑的下场。)

随波逐流者无所守,有所求。无所守,故迷失惶惑茫然;有所求,故贪鄙从众媚俗。随遇而安者无所求,有所守。无所求,故不贪不争不惑;有所守,故持正守静得安。(总结。以精练的语言阐释了二者的本质区别) 【点评】

本文条分缕析,从随遇而安和随波逐流的内含到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产生的原因,再到两种不同人生态度所产生的不同人生意义,逐层深入,深入浅出地点明了二者的关系。同时文章采用对比论证的方式,使文章更具说服力。

最后一段以精警的语言,点明二者的实质,为全文增色不少。

随遇而安与随波逐流

臧天梓

从容镇静,气定神闲,浩然昂首阔步,坦然面对生活中的一切变故,处之泰然不惊,这是值得赞扬与歌颂的随遇而安。

喜好无常,崇尚潮流,茫然趋之若鹜,没有主见的跟随大众口味,如无根之浮萍,这是令人不齿与鄙弃的随波逐流。

随遇而安与随波逐流其共同处在于一个“随”字。前者随的是生活中的不顺心与不如意,把它们按照自己的方法处理作容易越过的山沟,随的是自己的心性,在随心中筑就了自己的个性,在历史长河中如耀眼的流星,虽一闪而过却永远留在人们的记忆中。后者随的是社会的潮流与走势,把自己原有的特点一点点打磨以适应潮流趋势,随的是大众的口味,以他人的喜好为喜好,以他人的审美作为自己的眼光,慢慢地沦为平庸与普通,没有了自我,变得如同浅滩上的石头、树木里的落叶,纵使被人千万次看过,也不会在人们的脑海中留下半点印迹。

能够随遇而安的人必然是心中没有过多的贪念,对物质的生活没有太多的要求,对功名对富贵对名利没有过高的追求。只有这样的人在面对官场失意生意失利的时候,才能从容不迫,以泰然之心坦然接受。一味随波逐流的人定是对一切有了太高的期待与要求,对生活有了较多的奢求与追逐,这样的人多是太过担心自己不能为人接受,因为太想得到别人的认可而选择随波,为了随合别人的心思而失去了自己的主见,这其实是源于内心深深地自卑与自我怀疑,他们不懂得花因别样红而越显绚烂。

做到随遇而安,就可以将生活的舵掌握住,让生命之舟向着阳光地带航行,就可以有“也无风雨也无晴”的豪迈与旷达,在坎坷的人生道路上胜似闲庭信步,就能在纷繁的人世找到安乐的天堂,即使处于阴霾内心也看到阳光。如果总是随波逐流,慢慢丢失自己的个性与主见,终会在这个复杂的社会迷失了心灵,迷失了自我,迷失了前进的方向,就像随风飘散的花种子,命运永远掌握在他人的手上。

做生命的强者,我们需要的是随遇而安,做自己的主人,我们不要随波逐流。

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五章 第二节 练习对生物进行鉴别教案

钻石鉴别

鉴别发票

化肥鉴别

二手车鉴别

首饰鉴别

鉴别产品质量方法

镜头的鉴别

说明文例文鉴别

毕业证鉴别真伪

第二节    比较鉴别
《第二节 比较鉴别.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鉴别比较 第二节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