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拔尖创新人才修改 5

发布时间:2020-03-04 01:52:4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本科生“导师制”视野下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长江师范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丁秀梅,郭贵英,408100)

摘要:人才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十八大提出“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的根本任务,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这是党中央、国务院认真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后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然而,我国目前的传统教育模式严重抹杀了人的个性,因此,我们培养人才的时候,应该着重培养的是人才的创新激情、创新素养、创新实践。鉴于导师制在我国某些高校中已取得初步成效,本文将从本科生导师制运用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优势以及有效的培养模式来进行初步的探讨。

一、当前本科生拔尖人才培养的现状

现代社会急需拔尖创新人才,这已经成为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趋势。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和国际竞争的加剧,拔尖创新人才已是在知识经济时代取得竞争优势的核心条件,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关键因素,是国家科技发展的重要保证。我国目前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想更好的提升经济文化水平,赶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创新拔尖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为此我国应加强创新拔尖人才队伍建设。

当前我国对本科生的培养普遍采取学分制和班建制。在学分制影响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灵活地选择所修课程,有利于增强教师的竞争意识,利于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然而,由于近年来我国高校普遍扩招,高校老师难以与学生进行互动,教与学严重脱离,导致学生学习的效率低,接受到的知识浅薄,缺乏深层次的研究。这导致2010年以来,我国每年毕业的大学生都超过了六百万,人才数量多但人才素质却未达标:一方面大学生找不到工作,就业压力大;另一方面许多工作单位缺乏人才,出现了“用工荒”的现象。本科高校是培养创新人才的主要基地,而导师在高校创新人才的培养过程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将本科生导师制运用于高校人才培养,改变我国拔尖人才缺乏的现状是极其有必要的。

二、利用导师制进行拔尖人才培养的优势及意义

导师制是采取导师一人指导一个或者多个学生(不超过5个)进行学习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导师制与学分制、班建制同为三大教育模式。导师制最早产生于十九世纪的牛津大学,英国、美国等发达国家对导师制的应用比较普遍,而在我国,导师制主要应用于硕士及以上学历人才的培养,许多本科高校对这种模式还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将导师制运用于本科人才培养的好处有:

一)、有利于本科生更好地学习和生活

1、新生阶段

对于习惯了中学阶段的忙碌生活、习惯了填鸭式教育以及上课只懂埋头做笔记和习惯核对参考答案的学生来说,上大学是他们中学阶段最大的梦想,然而对刚上大学的新生来说,生活环境的改变、水土不服、方言差异、饮食习惯差异、离开父母以及要面对许多来自五湖四海的陌生人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由于这诸多的不习惯,许多内向的学生容易产生心理问题。此时,根据我国各个高校的具体情况,建立合理有效的本科生导师制,让老师对有不适的学生进行心理疏导,良好而有效的导师制不仅能为新生缩短升学的适应周期,还能帮助他们完善学习规划,克服升学后由宽松的学习环境带来的迷茫感、失落感和孤独感。帮助学生尽快地新一轮的学习和工作中去,为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创造条件和奠定基础。

2、学习阶段

许多学生在大学一年级的时候,由于迷茫和不自信,导致在大学二三年级面临就业压力的时候更加不知所措。也有的而学生由于个人情感或家庭问题影响自己的身心健康和学习生活,此时,若导师对其进行开导,作为学生的情感倾诉对象,不仅能为学生解决一些琐碎但却重要的小事,还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便于导师与学生更好地合作。 基于导师与学生在大学一年级建立的感情和对彼此的了解,导师还能有征对性地学生的学习生活进行正确

的指导,帮助学生夯实基础知识,开发智力,更好更快地向着拔尖创新人才靠近。

3、就业或考研阶段

在此阶段,导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和特长指导学生就业或考研。给就业的学生提供真实有效的就业网站和信息,帮助他们根据不同企业的要求写简历,或者及时关注各地的公务员考试信息,给学生提供可靠的招考信息等,帮助学生更好地就业。对于想考研的学生,则要给其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帮助他们选择报考的学校或提供一些自己的想法和建议。

二)、有利于完善本科生的知识体系

1、基础知识(稳固扎实)

合理利用导师制,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育,能够使学生更透彻地理解所学的知识,强化记忆,从而打好基础,让所学的知识不容易遗忘,也为学习新的知识奠定基础。将新旧知识连接起来,从而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

2、专业知识(精湛前沿)

目前,很多学者反映,本科阶段所学的知识,等到大学毕业时早就过时了,等到学生大学毕业后又要重新学习相关的新知识。利用专业的导师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教育,学生更能掌握知识,并有机会接触学科前沿的知识,与国际接轨。及时掌握新的知识,能有效地解决现在本科教育知识落后的现状,能很好地帮助本科生尽快融入社会,成为社会各行各业先进的领军人物。

三)、有利于培养本科生的创新能力

1、创新激情

导师制是对传统教育模式的一种创新,它不同于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教育模式,而是启发学生运用自己已学的知识和经历去探讨导师提出的问题,问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学生不仅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自己喜欢的导师、课程和专业,还能决定问题的答案,这就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的观察观察力、质疑力、想象力。这对于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是极为有利的。

2、创新素养

因为导师制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它倡导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按照自己的喜好来完成自己的任务,因此,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有更多可以支配的权利,有了更多自己动手的机会,这不仅能有效地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还能提高本科生的领导力、沟通力、协调力。

3、创新实践

由于导师制下的学生人数比较少,导师能给与学生更多的关注与温暖,这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让学生有更多的动手的机会,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能,这对提高学生的关注力、动手力、拓展力是有极大帮助的。

充分利用导师制的优点来培养创新拔尖人才,能使学生的知识结构更有广度和深度,使他们普遍地了解各个学科的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能使他们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这样才能形成一个合理的综合体系,从而使他们通过举一反三的方式对自己专业进行更高层次的探究。创新拔尖人才需要具备完整的能力结构,其中包括开拓创新能力,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自学能力以及组织协调能力。各个方面能力的完善才能对知识进行良好的运用,利用新知识,使自己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

三、构建导师制培养拔尖人才的有效模式

创新拔尖人才的培养是一个复杂的长期的系统,需要巨大的人力物力基础,还要具备先进的完整的体系。大学是一个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地方,大学具有完备的教学资源和雄厚师资力量,更容易在这里培养创新拔尖人才。但我国现阶段大学教育方式有一定的纰漏,不利于

创新拔尖人才的培养。

随着大学生逐年地增加,大学生人数太多,大学管理是一种“放羊式”的管理,教师与学生比例严重失调,往往一个辅导员要管理几个班级,其余任课老师只是教授课程,并且许多课程采取大班授课。师生之间互动少,老师不能起到一个引导作用,任其学生自由发展。没有老师的指导,学生的自由发展往往有限,学生的能力得不到开发与利用,最终只能作为一名平庸的大学毕业生,没有思想、没有活力也没有一技之长。根据这些弊端,根据“导师制”来探讨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模式是非常有必要的。

1,改变课程结构和教学理念

很多学校由于“爱生如子”,巴不得每个学生都成为达芬奇那样的全才和通才,不管学生的要求和个性,进行填鸭式授课,导致很多学生在课堂上唯唯诺诺,没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和想法。学校开设的课程也是五花八门的什么都有,导致很多学生为了提高学习成绩,狂补劣势学科而忽视了发展优势学科,从而变成了一个个的庸才。改变传统的课程结构和教学理念,让学生自主选课,成绩不再是衡量学生聪明与否的唯一标准,将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向具有专业知识的拔尖创新人才转化,改变我国的人才结构,促进多元化和专门化人才的发展。

2,在本科高校中建立合理有效的人才激励模式。

这种人才激励方式分为两种,一种是对本科生导师的激励。因为只有有创新思维的老师才能教出有创新能力的学生。为了避免某些导师怠慢自己的学生,必须建立导师考核机制。一方面,不能给与导师太大的压力,以免他们没有更多的精力来倾注到学生身上,另外一方面,又要加强对导师的监督管理。因为在这种体制下,导师的引导对学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我们不能保证每个倒是都具有高尚的思想情操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因此,建立导师的监督机制是十分有必要的。对导师的考核,分为导师出勤率、教学质量考核、学生的成绩、以及学生对导师的评价四个部分。其中,导师出勤率考察的是导师的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是否有怠工等现象;教学质量考核,即导师在课堂上与同学们的互动,引导方式、以及是否灌输新知识等;而学生的成绩如何,也要作为导师的考核内容,因为我们不仅要注重过程,也要注重结果,不然,导师的教导方式显得太过形式化,学生一无所获,这对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是毁灭性的打击。学生对导师的评价,必须采取匿名的的方式,而且,投票情况最好不要让导师知道,只是作为考核的其中一个重要指标。考核最好每学期一次,以此来提高导师的积极性,对考核成绩好的导师,适当的给与相应的奖励,对考核不合格的导师,则对其进行培训,培训期满后再进行考核,若还不及格,则劝其辞职。

另外一种则是对学生的激励,在学习的过程中,开展一系列的特色活动,增长学生的见识,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鼓励学生参与其中,并对敢做敢想、表现优异的人适当的奖励,口头奖励、奖励小物品也行。学期期末,对学生进行考核,考核的科目不能是简单的文字科目,还包括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以及动手能力等。考核结束后嘉奖表现优异者,鼓励没取得优异成绩者,并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问题,从而在拔尖创新人才的路上走的更好更远。

3、鼓励导师引领学生参加科研活动

在本科高校里。导师不仅要承担教学的任务,还要在教学的同时搞科学研究。这加重了导师的负担,分散了他们的精力。然而,鼓励导师引领学生参加科学研究,不仅能减轻导师的负担,还有利于学生接受学科前沿知识,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使他们早点接受学术思想的熏陶,培养科学研究的思维方式,以便于更好地学习和掌握知识,从而达到双赢的局面。

4、“一对三”方式。采取导师一人指导一个或者多个(不超过5个)学生的方式,全方位、全过程育人。导师针对其教育的学生采取与之相匹配的教育方式,做到因材施教,注重每个学生的特点与不足之处,具有针对性的实施教学。着重培养这几个学生,可以形成一个

学习小组,小组成员之间可以进行不定期的讨论以及合作,更好的促进学生的交流以及知识的创新。不断加强学生的沟通与自主创新能力。首先,导师要强化学生的专业知识,培育出具有深厚专业知识技能的学生,其次,导师还应注重拓宽其它学科知识,做到全面教学,让学生的知识面更加广泛。最后,导师也要关注学生的生活、思想以及心理各个方面,加强与学生的交流沟通,保证学生的思想品德端正,生活习惯良好,心理健康,各方面素质质量较好,培养出全面的专业的身心健康的创新拔尖人才。

6、导师制需对创新拔尖人才进行心理素质教育。社会经济的日益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发展,对物质文化的需求不断增大, 生活节奏逐渐增快,压力加大,操劳过度,身心容易疲惫。社会心理问题越来越广泛,其危害性也在不断加大。现代社会里心理健康显得十分重要,新时代人才不仅要具有较强的知识结构,还要具备完整的能力结构与健康的心理状态。其中,良好的心理素质不可或缺,好的心理素质决定人才拥有好的内心,才能更好的运用所学的知识,满足国家与社会不断增长的对人才的需求,做到为人民服务,不计较个人利益的得失。良好的心理状况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备需求之一,端正人才的态度,提升人才的幸福感与使命感,加强人才心理素质的培养,为社会发展提供有责任感得创新拔尖人才。导师制要求导师在思想以及生活上对学生加以关注,对学生的学习生活给予帮助,正确引领学生的思想,保证学生身心的健康,培育出各方面都高素质的创新拔尖人才。

目前,我国对这方面的探索仍处于初级阶段,但是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搞好学术研究,本科生导师制视野下的拔尖创新人才模式会更加地完善,并能真正运用到本科阶段的学生教育之中。

参考文献:

1、张建林 廖文武 樊智强 包晓明《大众化时期拔尖创新人才的高校培养之道》

2、郝嘉利,康永征《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3、齐敏菊,孙淮宁 《本科生导师制存在的不足及其改进措施》 淮南师范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系

4、许星鸿《本科生导师制的探索与实践》(淮海工学院海洋学院江苏连云港 222 005)

5、李曰芹.《如何实施人才培养“导师制”提高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

6 马延奇.《试析创新人才培养与大学人才培养模式》

7、张秀萍.《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与大学教育创新》

创新拔尖人才创新路径之我见

高校拔尖创新人才校园环境培养

吉林省拔尖创新人才工程实施方案

山西省高等学校中青年拔尖创新人才

优秀拔尖人才评选管理规定(修改)

拔尖人才考察报告

珍惜拔尖人才

拔尖人才工作总结

拔尖人才考核

珍惜拔尖人才

拔尖创新人才修改 5
《拔尖创新人才修改 5.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拔尖创新人才 拔尖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