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山东省经济发展环境优化方案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03 13:49:4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山东省经济发展环境优化方案研究

作者:曹洪军 庞敦之

来源:《科学与管理》2007年第04期

摘要:经济发展环境就是生产力。本文通过构造区域经济发展环境的指标体系及评价模型,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山东省的经济发展环境进行了纵向评价,并把山东与周边省市的经济发展环境进行了横向的比较研究。在此基础上,笔者设计了三种经济发展环境的优化方案,指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人与自然相和谐的经济发展环境优化方案是未来山东应采取的最优方案,并提出山东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具体的优化策略。

关键词:经济发展环境 优化方案

引言

经济发展环境就是生产力。从区域经济的动态发展角度看,区域的快速发展更依赖于区域内环境的动态变化和创新。只有首先明确了区域经济发展环境的性质、类型和水平,了解本地区经济发展环境的优势和劣势,才能有的放矢地去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从而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为沿海省区,山东省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发展速度较快的省区,是我国的经济大省、环境大省。但是与上海、北京、江苏、广东等经济发达的省市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这种差距的根源很大程度上在于经济发展环境的差距。因此,研究山东省经济发展环境的优化方案对于山东实现“十一五”规划,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区域经济发展环境的指标体系及综合评价模型

要全面、系统、科学地设计山东省经济发展环境的优化方案。首先必须明确山东经济发展环境的性质、类型和水平,了解山东经济发展环境的优势和劣势,这就需要对山东省的经济发展环境进行定量评价,即设计经济发展环境的指标体系,构建评价模型。

(一)区域经济发展环境的指标体系

本文在遵循系统性、科学性、可比性、可测取性、独立性、目标性、政策性和定性定量相结合原则的基础上,利用范围法和目标法构建了四级区域经济发展环境的指标体系。一级指标为区域经济发展环境综合评价指数(1个),二级指标为区域经济发展环境水平指数(评价区域经济发展环境的水平)和区域经济发展环境可持续发展指数(评价区域经济发展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状况)。三级指标有两类:第一类是对各区域经济发展环境水平的分别评价,第二类是对区域经济发展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分别评价,这两类都由资源支持指数、环境支持指数、社会进步指数和经济水平指数构成。四级指标为资源子系统指标组、自然环境子系统指标组、社会子系统指标组和经济子系统组(4个),这四个指标组由许多具体指标构成。

(二)区域经济发展环境的综合评价模型

所谓综合评价是指对被研究对象进行客观、公正、合理的全面评价。对山东省经济发展环境进行综合评价研究,需要明确经济发展环境的评价指标体系,用

用函数表示就是y=f(w,x)。

本文设计的经济发展环境综合评价模型的思路是:首先由资源子系统指标组,自然环境子系统指标组、社会子系统指标组和经济子系统指标组的具体指标通过熵值法求出资源支持指数、环境支持指数、社会进步指数和经济水平指数。然后,再利用线性加权法构造区域经济发展环境水平指数,利用G1法构造区域经济发展环境可持续发展指数。在得出这两个指数的基础上,利用“乘法”集成法构造区域经济发展环境综合评价指数。对区域经济发展环境的评价是以区域经济发展环境综合评价指数为主,同时参照区域经济发展环境水平指数和区域经济发展环境可持续发展指数。

二、山东省经济发展环境综合评价

本文以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山东省经济发展环境为研究对象,相关指标数据来源于山东省统计年鉴和专家调研得出的统计数据。

(一)山东省经济发展环境的纵向分析

通过计算,得出的社会进步指数、经济水平指数、资源支持指数和环境支持指数如下图1所示:

在社会进步指数、经济水平指数、资源支持指数和环境支持指数四个指标的贡献率中,经济水平指数在区域经济发展环境综合评价指数中的贡献率最大。从图1可以看出,山东省经济水平指数的起点较高,而且处于稳定的增长过程,起伏不大。这说明山东省的经济水平对经济发展环境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在经济水平指数构成中,经济繁荣指标贡献最大,经济规模指标排在次席,经济素质指标虽然排在最后。说明山东省目前的经济发展很大程度上靠内部推动,外部拉动所起的作用较小,但以后外部拉动经济增长的空间较大,另外,山东省还需要继续优化产业结构。

社会进步指数在区域经济发展环境综合评价指数中的贡献率排在其次。从图1得知,社会进步指数线从1993年以来一直处于增长趋势,起伏也较小,1999年以后,直线稍微变陡,增长加速。在社会进步指数构成中,基础设施指标的贡献率最高。这与山东省近十几年来为了促进经济发展,便利人民生活,而大力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分不开的。人口指标和人民生活水平指标对社会进步指数的贡献率虽然达到平均水平,但存在的问题也较多。在人口指标中,前两个人口数量方面的指标贡献之和要大于后两个人口质量指标的贡献之和,也证实了山东人口数量虽多,但人口的整体素质偏低的评价。可能受主观数据的影响,制度人文指标对社会进步指数

的贡献率最低。其中,政府行政效率和人文环境贡献基本相当,法律法规的贡献最小。所以,山东省未来应在制度人文环境,特别是法律法规的完善上应该给予特别重视。

环境支持指数的波动性仅次于资源支持指数,在1996年大幅下降,1997年又迅速上升,而后经历了199

8、1999两年的停滞期,2000年以后上升。在环境支持指数的构成中,治理指标贡献率最大,效果指标贡献其次,说明山东省近些年来在环境治理上的投入增长很大,而且成效显著。

资源支持指数在四个指数中起点最低,且波动起伏程度最大,在区域经济发展环境综合评价指数中的贡献率也最低。究其原因是山东省近些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资源的需求越来越高,供需产生巨大矛盾。

从图2可以看出,山东省经济发展环境从1993年到2002年有以下特征:一是总体趋势良好,总体上是一个逐渐增长的趋势,而且1999年以后,其增长速度逐渐加快;二是整体的协调性较好,波动起伏不大,只是1996年和1998年有较小波动,但经过波动后,整条曲线就以更快的速度和更长的时间增长。通过以上分析,笔者可以把20世纪90年代以来山东省经济发展环境的变化分为三个阶段。1996年以前是一个阶段,为起步期;1996年到1999年为第二阶段,为调整期;1999年以后是第三阶段,为加速期。

(二)山东省与周边省市经济发展环境的比较分析

前面笔者主要从纵向(时间)上对山东省经济发展环境进行了综合评价。山东毕竟只是我国的一个省,与周边省市在科技、人才、资源等经济发展环境要素上也存在合作与竞争的关系。所以,仍需要对其进行横向对比研究,这样提出的改进或优化方案才更科学、更系统。

山东省经济发展环境的比较对象是离山东省较近的省市,如环渤海经济区的京、津、冀、辽;长三角经济区的上海、江苏和浙江;西南部的河南省和安徽省。通过山东省与相邻省市经济发展环境的综合比较得出:山东省的经济发展环境要逊于作为整体的京津冀经济区和长三角经济区,优于辽宁省,远强于河南和安徽省。

区域间经济发展环境比较的目的不仅仅是得出孰优孰劣的结论,还要通过比较看到“井”外的世界,为山东省经济发展环境的优化找出方向。河北省虽然在经济发展环境的许多方面都不如山东,但它与北京、天津距离最近,受京津的辐射及带动效应,以及津冀经济的一体化会给河北带来更大的发展机遇,这也是经济发展环境的一部分;辽宁省向京津冀经济区的靠近,以及与东北的另外两个省结成经济联盟也有助于辽宁经济发展环境的整体优化;江苏和浙江两省通过与上海联合成立长三角经济区,成为一个完整的整体,其实质是降低了要素的流动性成本,大大优化了经济发展环境,帮助、两省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所以,山东省要优化经济发展环境,除了立足本省在经济环境、社会环境,资源环境和自然环境方面做好工作外,加强区域间,特别是与京津冀经济区的合作,为区域协作创造良好的条件也是实现山东省经济发展环境优化的重要一环。

三、山东省经济发展环境的优化方案设计

(一)山东省经济发展环境优化的思路和动力

从本世纪初到2020年,山东省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思路是:以增强经济发展环境要素流动性、减少要素流动成本为标准;立足本省,加强同外省市的交流合作;转变思想,采用经济社会快速增长、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经济发展环境发展模式,力求实现本区域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的和谐发展。

在山东省经济发展环境优化动力方面:政府是区域经济发展环境优化的主体,是优化区域经济发展环境的直接动力;企业是区域经济发展环境优化的微观主体,是优化区域经济发展环境的间接动力,人民群众是区域经济发展环境的创造者,对优化区域经济发展环境起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山东省经济发展环境优化的具体方案

在经济发展优化的方案中,笔者设计了三种优化山东省经济发展环境的方案——经济超快发展、社会快速发展、弱资源支持、环境恶化型发展模式;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发展模式;自然发展模式(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弱资源支持、环境恶化型发展模式)。并构建了经济发展环境的趋势预测模型对其进行了论证,得出未来山东省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最优方案应该是努力打造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人与自然相和谐的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实现经济社会快速、协调、可持续发展。

政论研究:优化经济发展环境

优化经济发展环境

优化经济发展环境

优化经济发展环境

优化经济发展环境

优化经济发展环境

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情况汇报

上半年优化经济发展环境

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总结

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总结

山东省经济发展环境优化方案研究
《山东省经济发展环境优化方案研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