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文言文语言教学“三部曲”

发布时间:2020-03-03 03:59:3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文言文语言教学“三部曲”

专业:

姓名:

学号:

李甜

学科教学(语文)2007206006

文言文语言教学“三部曲”

中文系2007级教育硕士李甜

【摘要】语言教学是中学文言文教学的基础。具体而言,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一)三个疏通1.文字2.词汇3.语法

(二)三个了解1.语言常识2.历史常识3.文化常识

(三)三个培养

1.动力2.语感3.审美

【关键词】文言文语言教学三部曲

中学文言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具有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文言文无论是在文化传承方面还是在提高素养方面,无论是在语言表达方面还是在品质培养方面,都具有着不可估量的教育潜能。但任何文章或文学作品都是以语言作为载体的,阅读鉴赏离不开对语言的分析。因此,语言教学是中学文言文教学的基础。具体而言,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一)三个疏通

1.文字

第一要读音正确。文言文中多生僻字,又间有通假字、多音字和破读,一般课文注释中对于这些字都注明了读音。要依据注音,认真读准。如“破读”的字。读音的差别直接影响到词性和意义的理解。如“衣”用作名词时读yī,用作动词(穿衣)时则读yì;“食”在表示吃时读shí, 在表示给人吃时读sì。而有些破读现在已不特别区分,如铁骑的“骑”,旧读jì,现在可以读为qí了。

其次,文字要识记,尤其是古诗文中需要背诵默写的名句名段。无论作为考试要求还是个人素质提高,这一点都是十分重要的。

在文言文中的文字教学中,除基本的字形、字音外,我们还必须反复强调“通假字”、“避讳字”、“讹误字”等概念。“少益耆食”中的“耆”字,“失其所与,不知”中“知”字,“秦伯说,与郑人盟”中的“说”字,„„都是通假字。柳宗元《捕蛇者说》中“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一句,便用了一个避讳字“人”。作者有意将“民”写成“人”,避了李世民之讳。《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中有一例:“太后盛气而揖之。”注解说:“‘揖’当作‘胥’,等待。”未作更明白的解释。但需要要补充的是,“胥”是通假字,通“须”,释为“等待”,才更准确、完整。据说,现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战国策》已证实了“揖”字的讹误。我们无需向学生引经据典或过多分析它的形成或由来, 教师可以适时地指导学生对其归类列表,用化零为整的方式使其系统化。

2.词汇

学习任何一种语言,都需要掌握大量的词汇。词汇量越丰富,阅读能力就越强。我们重点要教授两大词汇:古今词汇和一词多义。

古代汉语的一些基本的词语,如“人”、“山”、“笑”、“大”等,古今意义没有什么变化。

除此之外,还有两大类词语:一类是古代汉语中比较常用,而现代汉语中已经消失了的词语。如“ 爨”(烧火做饭);一类是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都很常用,但意义又不完全相同的词语。尤其是后者。如“池”,现代汉语是“池塘”的意思,而古代汉语除此之外,还有“护城河”的意思。“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就是一个例子。再比如“走”,现代汉语是“行走”的意思,古代汉语却是“跑”的意思。“但”,现代汉语中是表转折的连词,古代汉语中是表“仅仅”的副词。

词义是有系统性的。一个词的多个意义之间是有联系的。一般总有一个是本义,其他的是引申义。例如,“行”有两个读音:xíng和háng。有好几个意义,如“行走、品行、运行、实行、道路、行列等。这些意义,如果孤立地、分散地记,就不容易记住。如果能找到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就比较容易记了。“行”,甲骨文像两条相交的道路,可见“道路”是这个词的本义,“行走”就是引申义,由“道路”引申出“行走”是很自然的。人的其他动作,即做某件事,执行某个命令,实行某种想法,也可以叫“行”。这又是一个引申义“做”,或“执行、实行”。再由此引申,一个人立身行事的准则,以及由此反映出来的道德,即人的“品行”,也叫“行”。人或事物排列成的“行列”,也叫“行”(háng)。如果像这样以本义为纲,按照词义引申的系统把各个引申义贯穿起来,一个词的多个意义就不再是孤立、分散的了,而是有系统的,也就比较容易记忆。当然,并不是每个词的每一个义项都一定能联系起来。有一些义项很难说清它和其他义项之间的联系。如“行”还有“将要”、“代理”两个义项,它们和“行走”、“执行”的联系就不明确。

这其中还有一些义项是假借义,和其他义项根本没有意义上的联系。如“蚤起”,“蚤”显然不是“跳蚤”的意思,而是“早”的意思。对这种现象,我们应该这样来理解:“蚤”和“早”是两个意义毫不相干的词,只是因为读音相同,古书中“早”这个词有时也可以用“蚤”这个汉字来表示。对于“早”这个意义来说,“蚤”是假借字;对于“蚤”这个字来说,“早”是假借义。在教材里,此类词汇通常都按照通假字来处理。对于此类词汇,教师不必重点讲授其来龙去脉,可以让学生有所了解即可。

《大纲》要求重点掌握的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更是常提常讲常归类的对象,教师要对其进行集中整理。对于古今词义差别较大的词要指导学生专门归类掌握。

3.语法

文言文语法是文言文教学的一个难点,这主要包括词类活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几类。教师的任务就是让学生了解其一般构成和使用方法,并进行识别,进而逐步认识、掌握,了解古人的表达方式,为进一步阅读做铺垫。如“沛公安在”这句话, “安”是个疑问代词,按照古代汉语的语法,疑问代词作宾语是要放在动词之前的。这个句子就是特殊句式之一的宾语前置句。又如古代汉语中名词可以放在动词前面作状语,表示“像„„一样”,如“狼吞虎咽”之类。但是,名词放在动词前面也可以作主语,如“龙腾虎跃”。这样看来,不是所有的“名词+动词”都是名词作状语。这就要根据整篇文章的文意来具体分析了。所以,有一些古代汉语语法的基本知识,对我们学习古代汉语是很重要的。而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又有

着渊源关系,是一脉相承的,因此我们也应该把古代汉语语法和现代汉语语法对照来学,互相补充,把古代汉语语法的基本知识运用到现代汉语语法的学习中,这就使得古代汉语的语法学习更具有实用价值。

(二)三个了解

1.语言常识

首先,对于我国文字的“六书”造字法要有所了解,并且能够对简单的字进行分析,从而提高学生对于汉字的了解与热爱,增强学习积极性。

在文言文教学中还要适当地渗透一些音韵知识,对于古代文学作品尤其是诗歌的学习是很有帮助的。如杜牧的名篇《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如果按照现代汉语语音来读就不太顺口:第一句韵脚“斜”,第二句韵脚“家”,第四句韵脚“花,似乎并不押韵。这是古今语音的演变造成的。其实这三个韵脚字古代属同一个“麻”韵(现在有些方言中“斜”还读作“qia”音),唐代是押韵的。因此,我们在教学当中都应对此有必要的补充,学生以后在阅读其他诗歌时就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了。

2.历史常识

文言文中有些文字或词语,牵涉古代的历史故事或事件,反映古代的社会现象,或者包含作者的哲学思想或文学思想。如“鸡鸣狗盗”,如果不了解这个故事的来龙去脉,就无法判断“鸡”和“狗”的意义和用法,就很难对这个成语进行正确解释和运用。这就要求学生对古代的历史、哲学有一定的了解。

3.文化常识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古代汉语记录的是我国古代的文化。我们不能离开中国古代文化的背景来学习古代汉语。文化知识细分起来很多,如天文地理、岁时节日、礼仪制度、职官沿革、学校科举、典籍宗教、科学技术、姓名称谓、衣食住行及其它等等。很多作品中都会出现古代的人名、地名、朝代名、职官名,有时还会出现古代的器具、服饰、宫室、车马等的名称。让学生通过文言文语言学习了解我们的国家、民族,并把它积淀为自身素养的一部分,也是学习古代汉语的一个重要方面。了解这些文化知识又能更好地促进文言文学习与阅读。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三)三个培养

1.动力

要提高文言文教学成效,当务之急是要注重语文学习动力的培养。语文学习动力是一个系统,包括语文学习需要、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等,而这一切背后的动力是个体不断发展自我、超越自我、塑造自我、完善自我的追求。良好的学习动力系统是搞好语文学习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这就需要我们认真了解学生,分析学情,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真正找到学生喜闻乐见的动力激发点,从而更有效地进行文言文教学。

2.语感

学习任何一种语言都离不开语言的感性认识。如果没有大量的朗读,古代汉语是绝对学

不好的。而语感是从吟诵中积累的。教师一定要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加以设计,结合语法教学,对诵读多加指导,让学生读得得法。起初,要语音准确,句读准确,字正腔圆。然后,训练学生掌握音调、语气、停顿、重音等诵读技巧,尤其是读出文章的内在节奏。而节奏从何而来呢?首当其冲是必要的古代汉语词汇、语法、音韵等知识的积累。那种不学习古代汉语的有关知识,单纯用“诵读+感悟”来提高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做法也是不可行的。有了节奏,文意在很大程度上也就自然而然地理解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结合,多读古代作品和学习古代汉语有关知识结合,这才是学习古代汉语、提高阅读文言文能力的正确途径。

3.审美

汉字本身的造型、语音和内涵以及汉语特有的律动节奏和铿锵的音韵声调无不凝聚着古人崇高的智慧。教师通过分析汉语字词的源流和引导文言文的诵读可以极大地增强学生对汉语及文言文的理解与热爱,使之能够更好地感受祖国博大精深的文化深蕴。从这个意义上讲,文言文语言教学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审美。

参 考 文 献

[1] 钱吕明.《文言文教学的理性思考》.《中学语文教学》.(京).2002,7

[2] 王群.《职高文言文教学应重视语言因素》.《职教论坛》.2003年第16期43页

[3] 陈立.《文言文不但应该教 而且不难教》.《中国教育报》.2004年7月29日第5版

[4] 郝小奎.《改进文言文教学的思考》.《学语文》.2005, (05)

[5] 付自萍.《高中文言文教学策略探讨》.《 综合天地》.2005,11

[6] 包建新.《文言文教学:需要转变的几个基本观念》.《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 .2005, (11)

[7] 高雪梅.《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语文教学与研究》.2006,(17)

[8] 周湘慧.《文言文教学:两极中的均衡》.《中学语文教学》.2006,1

[9] 刘正军.《应重视文言文教学》.《探索争鸣》.2007 年第四期103页

《名著教学三部曲》

书法教学三部曲

诗歌教学“三部曲”

单词教学三部曲

识字教学三部曲

物理教学三部曲

儿童诗教学三部曲

三部曲

低年级古诗教学三部曲

包装设计教学三部曲

文言文语言教学“三部曲”
《文言文语言教学“三部曲”.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