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科举制与公务员考试制度的比较分析

发布时间:2020-03-02 12:18:3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科举制与公务员考试制度的比较分析

摘要:科举制是我国古代的一项选官制度,我国当代的公务员考试制度与之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将二者进行比较,总结科举制衰亡的历史经验,借鉴吸收其可取之处,以完善我国目前的公务员考试制度。

关键词:科举制公务员考试制度比较

近年来,我国公务员考试备受推崇,为数以百万计的群众提供了一条通往仕途的道路。面对公务员考试高烧不退的现象,人们不禁提出这样的疑问:当前的公务员考试是科举制的死灰复燃吗?为此,本文将通过对二者产生的时代背景、招考对象、目的方式、考试内容等方面进行比较,来分析二者的异同,在总结科举制的利弊的基础上,合理借鉴到现代公务员考试制度当中。

中国封建社会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在封建专制制度下,封建君主必然要借助一定的力量来维护巩固其统治,而这个力量就是官员。正是由于官僚队伍是封建专制统治的支柱,而吏治的状态又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因此中国古代社会很早便有了严密的官员选拔制度。我国古代的选官制度经历了禅让制、世袭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等阶段,但持续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则是科举制。

科举制度是指分科考选官吏后备人员的制度,是我国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自隋朝开创到清朝末期废除,绵延1300余年。古代科举制主要经历了五个阶段:隋朝初设、唐朝完备、宋朝发展、明朝鼎盛、清朝衰败。隋炀帝时期正式设置进士科,标志着我国科举制度的诞生。唐宋时期,科举分为常科和制举两类,科举制度得到进一步确认、发展和完善,既丰富了考试内容,又确定了一整套考试录用程序,并建立了严格的监察体制、惩罚体制和管理体制。明代科举考试大致分四级:即童试、乡试、会试、殿试,考试形式、答题方式也严格规范化,然而就在这一时期出现了危害极大的“八股文”,把科举考试制度引向绝路。科举制发展到清代,日趋没落,由于科举制本身的弊病,舞弊越演越烈,科举制最终消亡。科举制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后期推行时间最长的一种官员选拔任用制度,是建立在小农经济基础上并与君主专制统治相适应的官员选拔制度,也是一种与教育紧密相联的考试制度,在历史上曾起过非常重要的作用。

我国的公务员考试起始于20世纪90年代,是我国政府在借鉴英美等国的公务员考试的基础上而产生的,其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我国古代的科举制度。公务员考试是指国家公务员录用的主要机关根据有关法律规定,通过笔试、面试、现场操作、情景模拟测验、心理测验等方式来测量、评价应试者的知识、能力、专业水平、心理、品德等情况是否符合国家公务员要求的手段和方法。我国公务员考试录用的是国家行政机关主任科员以下、非领导职务的公务员,不包括党委系统、企事业单位、群众团体及国家机关中的权力机关的干部录用,也不包括国家行政机关中级、高级公务员的选拔。

现代公务员考试制度和古代科举制度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传承关系,又存在明显的区别。

首先,从二者产生的背景来看。隋朝统一中国后,统治者为摆脱门阀士族的垄断地位,巩固皇权统治的根基,朝廷唯一的办法就是从大量寒门之士中选拔栋梁,让他们广泛参与到国家的管理当中。唐朝经济发展迅速、社会繁荣强盛,经

济因素与政治因素是相互作用的,经济的发展必然需要一套与之相适应的政治体制为之服务。隋唐时期士族门阀制度的变化导致社会阶层的重新组合,为巩固统治者的统治,就需要改善统治阶层的结构,科举制度的诞生就满足了这一需要。而我国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以及经济体制改革和其他各项改革的深入发展,原有的干部人事制度已不适应中国社会发展的需要,并且与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要求不相适应,弊端明显地暴露出来。为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要求,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我国建立了“凡进必考”的公务员考录机制,确立了依法分类管理干部队伍的格局。

第二,从二者制定的目的来看,科举制所选拔的人才是为封建统治阶层服务的,而当代中国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所选拔的人才是人民的公仆,是为人民服务的。

第三,从招考对象来看。隋唐时期科举制度的选拔对象较为宽泛,社会各阶层均可以参加。但对于公务员的选拔往往有具体的要求,在实际的招考中,各级政府不同职位的招录还有一些具体的规定,例如最大年龄、最低文化程度学历、户籍所在地、政治身份的限制等等。

第四,从考试目的和考试方式来看。公务员的考试不是考学(即并非升入高一级学校的考试),而是考官(即通过考试选拔国家公务员)。从这一意义上讲,两者之间的目的是完全相同的。另外,二者都是通过公正严格(至少在理论上)的文化考试,选优劣汰,使考试中的胜出者进入社会管理阶层,二者的方式也是相同的。

第五,从考试内容和录用程序来看。科举考的是八股文,而现在的公务员考试则要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管理诸多方面的科学知识。公务员考试一般分为口试和笔试两种,考试内容注重实际,强调能力,录用程序相对也比较简单,大体分为四阶段:即,招考、考试、选用。虽然科举考试也有口、笔两试,但考试内容严重脱离实际,不注重能力,只局限于四书、五经、诗词歌赋,鼓励死记硬背,八股文风,往往造成学非所用,用非所学的局面,考试录用程序更是纷繁复杂,层级较多。

通过古今制度的比较,我国当代公务员选拔制度同隋唐时期科举制度相比有了自己的科学之处和发展。不管是隋唐科举制度,还是当代公务员选拔考试制度都表现出一定的积极性:一方面,表现在广纳贤才,获得国家管理的新鲜血液。通过考试途径可以不断从社会各阶层获得新鲜血液,吸纳在知识、技能、能力上更具有竞争力的优秀分子进入到国家管理机构,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另一方面,在考试制度下,精英层之间的流动与上下层级之间的流动性,使文化知识与教育的覆盖面更广。通过考试选拔人才制度的激励,建立了人们获取文化知识的利益激励机制。

但是我们也应该透过科举制,看到当前公务员选拔考试制度亟待完善的地方。首先,加强考试部门的独立性,真正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公务员考试不应受到个人与其它组织的影响,以保证考试的独立性与公正性,合理选出国家的栋梁人才。其次,考试内容的设置应科学合理。科举制度被取消,主要在于其考试内容的僵化,无法体现所选人才的真才实学,不能实现为国家选拔优秀人才的目标。现行的国家公务员考试,在内容设置上应吸取科举考试的教训,考虑各用人部门的需求,各行业各岗位的不同性质,采用基础知识考试加专业知识或专业技能考试多层考试相结合的办法,选拔既具有相当文化基础,又具有相应专业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进人国家公务员队伍,实现以往的注重知识水平向现代注重综合

素质的转变。再次,重视对公务员考试制度的立法,把公务员的考试制度纳入法制的轨道。最后,建立公务员考试监督机制,避免徇私舞弊现象。

同为大规模社会性考试,现代公务员考试制度与科举制有着某种程度的直接承继或间接渊源关系。无论是科举制还是公务员考试制度,都是国家选拔人才的一种方式,制度本身并无好坏之分,只是有其局限性。它们的实施能否最大发挥其有利方面,避免不利因素,关键是如何使用相关的制度来约束以及如何运用。从科举制的视角进行官员选拔录用的历史与现实的对照,有助于我们在总结科举制的利弊的基础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我国的公务员考试制度沿着正确的轨道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峰.中国隋唐科举制度与当代公务员考试选拔制度之比较研究.河北广播

电视大学学报.2008.01

[2]胡邦炜.科举制与现代国家公务员考试——中国科举制废除100周年祭.中

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2005.02

[3]许晓玲.传统科举制对当代公务员制度的启示.柴达木开发研究.2008.04

[4]科举制度与现代公务员考试制度之比较

[5]林雅.科举制度的兴衰及对我国公务员录用制度的启示.甘肃政法学院学

报.2003.06

科举制度与现代公务员考试制度之比较与分析

公务员考试制度

古代科举制与高考制度的比较

公务员考试与考试制度复习资料

论我国公务员考试制度

中日公务员考核制度比较与分析

中日公务员考核制度比较与分析

科举制的利弊分析

科举制

中外公务员制度比较分析

科举制与公务员考试制度的比较分析
《科举制与公务员考试制度的比较分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