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本地区农民增收问题的调查

发布时间:2020-03-03 14:15:0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本地区农民增收问题的调查 摘要

怎样才能增加农民收入?这是一个令上至国家最高领导人,下至一般干部、农民群众都关心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单纯靠政府的行政命令式的措施可能在短期内产生一定的作用,但要长期保持农业的稳定发展,要在充分尊重农民市场主体的权利的前提下,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加大农业产业化的扶持力度,依靠科技进步,进一步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农民收入。

90年代以后,农业出现了买方市场,农产品卖难问题严重,价格下跌,农民收入增长趋缓,有些地方甚至是负增长,欠发达地区农民更是如此。如果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欠发达地区农民的增收问题,就难以全面实现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稳定的发展,同时这一问题如果得不到有效地解决,也必将影响到边远欠发达地区农村经济的发展。

一、农民增收缓慢的原因

1、人增地减的矛盾。我国广大农村人多地少,农业劳动力资源严重过剩,加之少数民族地区实行计划生育政策较晚,甚至还未严格执行,致使一些地方农村人地矛盾日益突出,由此引发牲畜饲养严重超载,导致环境恶化等诸多问题产生。众多的剩余劳动力,耕地、草场等生产要素希缺,缺乏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的条件下去发展生产,较低的劳动生产率,增产不增收,制约了农民收入的增长。

2、农村社会资本严重贫乏。现代化农业对资金的需求与政府对农业的投入相对矛盾。农村资金的需求与供给矛盾突出,不仅国家投入减少,农民自身的投入也不足,加之诚信缺失等问题的困扰,农村基层信用社放贷投入也远远不能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并已经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因素。

3、小规模经营与大市场矛盾。1984年以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农村普遍实行后,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新问题,主要表现为农民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由于我国农村人多地少,每个农户承包地十分有限,同时,农户承包的土地也由于种种原因人为地分割得越来越零碎,不利于机械化操作。由分散的、各自为战的农户直接进入初级市场,难以回避交易成本过高的问题,而且目前农民的合作化和组织化程度较低,决定了农民在交易过程中的谈判地位很低,小规模经营与大市场的矛盾使农户的利益在市场竞争中难以保证,增收缓慢。

4、人力资本短缺。农村虽然劳动力资源丰富,人口众多,大批剩余劳动力闲置,但农村由于低素质劳动力过剩,高素质人才短缺,人力资源、教育资源严重匮乏,影响到农村村民今后收入的进一步提高。贫困地区一方面面临着高素质人才外流的严峻局势,另一方面,贫困地区,特别是农牧区中高等教育资源的匮乏,导致农牧民素质相对较低,面临着义务教育和就业培训双重压力。

5、基层政府职能未能按市场经济的要求彻底转变,政府管理职能的错位、越位、缺位现象仍然严重存在,从微观控制向宏观管理的转变及从指令性指导向指导性帮助转变的为民服务新机制尚未实现,“官逼民富”现象时有发生,同时国家现行的“三农”政策,大部分延续计划经济体制和推行工业化战略时期的政策精神,对政府的职能往往关注经济服务的社会管理职能,而忽视了政治统治等职能。

6、农业科学技术在重视声中被弱化。“有钱养兵无钱打仗”说明网未破、人未散,

而一些地方早已停拨了农业事业经费,农技部门的业务转向了自谋出路、自我发展,农业科技体系在一片重视声中被消弱了,甚至到了崩溃的边缘,如果再继续下去,几代人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农业技术服务网络必将土崩瓦解,到那时再回过头来建立科技服务体系为时已晚。

7、恶劣的生产生活环境。恶劣的生产生活条件和自然环境是一些地方长期以来难以较快发展的主要原因,对这一问题有关部门应该客观地加以认识,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际,不可搞强制命令式的行政措施,使农民得不偿失,加重贫困。

二、边远贫困地区农民增收措施

关于农民增收的措施有很多,总的说来,农产品产量是农民增收的基础,宏观经济形势以及农业政策是农民增收的保证,市场是农民实现增收的渠道。实践证明,宏观经济形势好时,农民的收入增长就快,宏观经济形势差时,农民收入增长就慢。宏观经济形势的交替变化是导致农村家庭人均收入增幅成周期性波动的主要因素。有利于农业生产发展的政策,能够提高农民收入。不利于农业生产发展的政策则会减少收入。改革开放的二十年来,政府主要是通过大幅度地提高农产品的价格增加农民的收入。然而,我国目前大部分农产品的价格涨价的空间相对较小,显然通过进一步提高农产品价格来增加农民收入已不大可能。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农产品市场日益受到消费需求的约束,农业产业的弱质性显现了出来,农民要实现增收离不开政府对农业的保护性政策,农民要在千变万化的大市场中实现自身利益必须联合起来走农业产业化的道路。

一要实施“转移农民、减少农民、富裕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伟大战略。要完善建立土地使用权流转制度,让农民自由地进出农村、农业;要完善建立农民就业及行业准入制度,不要让行业准入制度成为限制农民进城务工的一项制约因素,要废除农民进城的一切限制性收费政策,如:随意收回进城农民承包土地、暂住证费、就业管理费、城市增容费,农民子女教育扩班费、治安费等等,采取鼓励、引导的方式,吸引农民进城镇、城市,张开城市的双臂拥抱农民,一视同仁,而不是人为地搞搞一些歧视政策,如本地农民工占多少比例等。

二要加大农村税费改革力度,完善建立税费制度。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使对农业投入等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农村税费改革不是不收税那么简单,要加大农村税费改革力度,关键是控制农村三乱(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或者是变相三乱,同时更为重要的是要为农村经济发展创造宽松适宜的发展环境。进一步完善乡镇财政体制,引入公共财政模式。乡镇财务管理工作不仅关系到农村各项事业的健康稳步发展,而且关系到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成败,关系到基层政权在人民群众中的威望和凝聚力,要按照分税制财政体制的总体要求,加快乡镇财政体制的改革步伐,科学合理地确定乡镇财政体制,从传统的生产性财政模式转向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公共财政模式。上级财政部门及有关单位应集中部分财力,拿出一定的资金,对困难乡镇进行转移支付,确保困难乡镇政府能依法行政的基本财力需要,通过税费改革的实施,明确农村基层干部的具体职责,使他们从那些干不了、干不好、也不需干的事情解放出来,为他们创造一种好的环境,减少其与群众的矛盾纠纷,真正减轻基层干部的负担,为群众服务。

三是要重视现代科学技术在农业生产全过程的推广应用,目前,科学技术的重要性已经不言而喻,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农村繁荣都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应用,科

学技术在农民增收过程中至关重要,没有科学技术就没有农业的发展,也就无从谈起农村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农业科技投入到具体的农业生产之中绝非一蹴而就的易事,急不得也拖不得。农业科技的发展需要扶持,农业科技队伍需要加强。基层农技推广部门是实施公益性农技推广职能的组织保证,基层农技干部是确保农技推广职能实施的关键,也是依靠科学技术有效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有关部门需真正重视农业科学技术的重要性,力保其最基本的工作经费,确保农技部门必要的试验基地等基础设施完整,为其创造适宜的工作环境,发挥其应有的新技术吸纳推广作用,使之真正成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推动器,在提高产量的同时提高质量,切实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从而从根本上改变农业效益低下的状况,在农村经济发展、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中起到其应有的作用,向科技要效益,让科技助增收。

四是要实施有关的农业保护政策制度。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是确保边远欠发达地区社会稳定的重要措施。尽快完善边远欠发达地区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农村社会福利保障制度,逐步提高农业社会保护率,完善农村社会福利保障制度,完善农村人口养老保险制度、农村合作医疗大病保险制度、农业风险补偿制度及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等。要正确处理农民合理负担的征收与减轻农民负担的问题。增加对农村、农业、农民的投入,并不等于全部减免合理的农业收费,关键是该减的一定要减下来,该收的也要收上来,同时国家要拿出一定的资金对边远贫困地区,农牧区的农牧民的基本生活保障、大病保险等问题予以考虑,特别是对于农村的“三老”(老党员、老干部、老模范)应给予其荣誉及优先照顾,完善各种社会保障制度,使其病有所治、老有所养、老有所靠,减轻其心理精神负担和压力,只有有效地解决了农村群众的后顾之忧,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农村购买力才能日趋旺盛,才能充分开发农村广大市场,真正扩大内需,活跃农村市场,从而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增长。如此必将调动广大群众的生产积极性,扩大内需,繁荣经济,真正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减少社会矛盾。

五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近几年国家加大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为农村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今后,还需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改变投资方式,对农村急需的基础设施建设。应在选准项目的基础上,采取多种形式,如以国家投资为主,也可以是股份制或承包给有能力投资的个人,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进行运作,最终目的是改善农业的生产条件。农民也可由乡村统一组织,在自愿的前提下,适当以投劳为主,采取以工代赈,以工代资的办法,充分发动群众,发挥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实干精神,利用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动员引导和组织农民增加劳动积累,折算成股份或资金。在农闲季节,因地制宜地大搞以农田水利为中心的农村“五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

六是建设一支德才兼备的干部队伍。选好人、用好人、保证基层干部队伍稳定,是确保边远贫困地区社会稳定的关键。影响边远贫困地区稳定的因素有许多,关键在于能否真正贯彻落实好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特别是能否根据德才兼备的原则选拔一大批德能堪负重任的干部队伍。群众往往将基层干部当作党和政府的形象代言人。随着经济发展,温饱问题基本得到解决,不稳定因素就在于基层干部能否真正成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践者。对于边远欠发达地区来讲,干部的品德修养更为重要,如果用非其人,将大搞不正之风的人当作人才加以选拔培养重用,就会形成一种错误的用人导向,就会产生诸多的社会问题,历史证明

这往往是产生矛盾纠纷的关键所在。为此,边远贫困地区的干部品质如何往往比其能力更为重要,只要干部品质好,就会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与欢迎、得到大多數人的支持与拥护,一届接着一届地苦干下去,边远贫困地区就会有一定的改变,经济社会就会持续稳定发展,凝聚力就会进一步增强,群众跟党走的信心就会更加坚定;如果干部品质出现问题,则腐朽堕落思想加上一定的能力就更具有欺骗性、危害性,同时能力越大则可能危害性也越大,一届不理一届的事,甚至互相否定,互相诋毁,不正之风盛行、欺上瞒下,轻则会扰乱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重则会在干部群众中引起不必要的纠纷,激化矛盾,搬弄是非,制造不和谐气氛,就将严重影响边疆的安定团结和经济发展。

七是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农业产业化作为一种新的经营组织形式和运行机制,包含着改革和发展的双重内容,对西部贫困地区农业和农村经济长远发展具有深远而重大的影响,须加快推进和发展。创新农村市场主体和农业产业化经营主体、大力推进农业科技体系进步、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搞活农产品流通、加速农业资产营市场化的进程、尽快完善利益协调机制、营造完善的法制环境等措施。只有建立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持续大力推进和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才能为西部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解决“三农”问题。

八是加强组织建设,有效解决农村公益事业。农村公益事业是农村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基础条件,关系到农业的发展,农民的增收,也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必要前提条件。随着我国农村社会、经济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但随着经济体制和行政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基层政权错位、越位、缺位现象严重。一方面基层组织需要尽快转变工作职能,规范操作规程,依法进行行政,市场能解决的问题决不插手,将基层干部从一些干不好、干不了,也不须干的繁杂事务中解脱出来,把精力放在制定规划、政策服务、解决纠纷上,投入为加大农村产前、产中、产后全方位的服务中去,投入到农村公益事业之中,做到凡是市场能办到的决不代劳,凡是市场失灵的也绝不退缩;另一方面目前农村缺乏农业经营组织,缺乏象西方国家代表着农业生产者利益的经营组织,那种从价格到地点以及谈判都能够出面协调的为农民拿主意的、代表其利益的经营组织或专业协会,去为农民进行全方位服务,解决农民单家独户解决不了,而农业生产又急需的问题,这就需尽快完善农业经济组织,在农业集约化生产、规模化经营、产业化发展、富余劳动力转移等方面起到应有的作用。

九是转变现有的扶贫开发模式,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开发。主要是在确保农村低保制度的前提下,尽量将扶贫资金投入到解决边远贫困地区农业生产发展的基础性工作上去,通过扶植、引导、鼓励农业产业化或生产大户的发展,起到典型示范带动的作用,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有关部门应该扑下身子,多对贫困地区进行调查研究,把精力放到为贫困地区因地制宜服务方面上来,而不是异想天开地搞一些不切实际的项目(且不论争取项目是否有腐败现象),搞一些好高骛远的形式主义,劳民伤财。把开发与救济区分开来,救济就是救济,使社会应该无偿作的工作,开发则是经济行为,应该引入经济管理措施,而不是采取陈旧的计划经济管理的模式。

总之,边远欠发达地区的贫困问题非一日形成,也非一日能够得到彻底的解决,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但是,只要选好人,用好人,风气正、民心顺,措施得力,党和政府就会同的群众心连心,就会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加以时日,再大的困难也会逐步得到克服,边远欠发达地区才会向全面小康社会更进一步。三农中国 http://

本地区农民增收问题的现实选择)

农民增收问题

农民增收问题

农民增收问题情况调查问卷

靖边县农民增收调查

关于渭南农民增收问题的调查

浅议农民增收问题

浅谈农民增收问题

农民增收问题思考

关注农民增收问题

本地区农民增收问题的调查
《本地区农民增收问题的调查.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