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应用文教案

发布时间:2020-03-02 04:27:1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应用文写作教案【绪论】

【教学目标】

了解应用文的概念和学习应用文的意义;领会应用文的特点、作用和历史沿革;掌握应用文的要素和学习应用文的方法。 【重点难点】

应用文的沿革、作用和基本要素。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应用文概述

1、概念

应用文是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或个人在处理各项公务和日常事务中为解决实际问题时所使用的具有惯用格式的实用性文章的总称。

2、历史沿革

(1)商周时期:应用文萌芽。

(2)秦汉时期:公文文体分类、公文格式和行文方向基本形成。 (3)魏晋南北朝时期:公文在理论和写作实践上都有明显的进步。 (4)唐宋以后:应用文写作处在“政事之先务”的主导地位上。 (5)明清时期:文体分类日趋详细、繁杂。

(6)辛亥革命后:北洋政府颁布《新公文程式》对公文概念作出了明确界定。

(7)新中国成立后:逐步建立起现代应用文体制。

3、应用文的特点 (1)实用性。 (2)真实性。 (3)简明性。 (4)时效性。 (5)规范性。

4、应用文的作用 (1)宣传教育作用。 (2)权威规范作用。 (3)沟通协调作用。 (4)依据和凭证作用。

5、应用文的分类

目前通用的分法是按应用文的适用范围,将其分为公务文书和私务文书。

公务文书分为通用文书和专用文书。

(1)通用文书是指人们在日常的各种生活、学习、工作和生产活动中普遍使用的应用文。通用文书则又分为法定公文和事务文书。 (2)专用类是指具有一定专业性的应用文。它包括传播、财经、科技、司法等不同种类的应用文。

第二课时

二、应用写作的基本要素

1、内容要素 (1)主题

是作者通过文章的具体材料所表达的中心思想或基本观点,是作者的意图、主张或看法在文章中的体现。主题是统帅全篇文章的灵魂,它决定文章是否有价值,衡量写作是否成功。 (2)材料

应用文材料是指写进文章的事实、依据以及相关背景资料,它既不同于议论文中证明论点的论据,也不同于记叙文以及文学作品中的题材。材料是构成文章内容,形成、支撑并表达主旨的各种事实与理论。

2、形式要素 (1)结构

应用文的结构,是根据表达观点的需要,对材料进行处理安排。其作用就是将各个部分统一起来,把内容和形式统一起来,使文章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实现其实用的目的。一般来讲,应用文的正文都具有开头、主体与结尾几大部分,但在具体安排时,还要根据不同文体的特点安排不同的结构形态。 (2)语言

应用文的语言,明显不同于文学作品的语言。应用文的语言强调准确、简明、朴实和庄重。 (3)表达方式

文章的表达方式有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五种。应用文通常使用的是记叙、说明和议论。除一些通讯报道、广告语外,应用文一般不用或很少使用抒情和描写。

三、学习应用文的意义及方法

1、意义 (1)提升素质。

听、说、读、写能力是现代人才应该具备的四大基本素养,其中以写作能力最能检测出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因此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将应用写作作为接纳人才的重要素质之一。 (2)优化知识。

学习应用文写作,可以开阔视野、拓展知识面,使知识能力结构更合理,对将来的发展更有裨益。 (3)增添优势。

学习应用写作,可以提高学习者在思维训练、言语交际、文字表达等方面的能力。

2、方法

(1)大量阅读应用文范文,提高感性认识。 (2)学习应用写作理论,掌握基本模式。 (3)多写多练,增强应用写作能力。

四、思考

怎样培养对应用文写作课程的兴趣? 第一章【行政公文】 教学目标

教学目的的要求:

1、了解几种公文的含义及其作用

2、学习公文的行文格式

3、掌握几种公文的基本格式及写作要求

4、弄清不同种类公文之间的区别。 教学重点:

1、掌握几种公文的基本格式及写作要求

2、弄清不同种类公文之间的区别

教学难点:

1、公文格式眉首中发文字号常见错误,主体部分和版记部分的写作。

2、常用公文的开头,结尾用语等。

【教学课时】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行政公文的概念

广义的公文,是指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在公务活动中所使用的书面材料的总称。次广义公文,特指法定公文,即由我国的党、政、军等首脑机关以“公文处理办法”的形式规定的,各自行使职能的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书面材料,因此,有党的公文、行政公文、军用公文之分。狭义的公文,仅指法定公文中的行政公文。

二、公文的特点

1、法定的权威性

2、明确的效用性

3、体式的规范性

4、作者的特定性

三、公文的作用

1、管理调控作用

2、约束规范作用

3、协商交流作用

4、依据凭证作用

四、公文的种类

按照递送对象的不同,分为四类:

(1)上行文

(2)平行文

(3)下行文

(4)不定向文

五、公文的格式

1、文头(文眉)部分

(1)发文机关标识。发文机关标识使用红色印刷,推荐使用小标宋体字。

(2)份数序号。份数序号用阿拉伯数字顶格标识在眉首的左上角第一行。

(3)秘密等级和保密期限。公文的秘密等级有三个:绝密、机密和秘密。保密期限分别是30年、20年和10年。

(4)紧急程度。分为特急和急件两种,标识在“秘密等级”下方。 (5)发文字号。发文字号由发文机关代字、年份、发文顺序号三部分组成,使用3号仿宋体字。

年份用全称,使用六角括号

不能使用方括号 (6)签发人。 “签发人”三字使用3号仿宋体字,姓名使用3号楷体字,中间用全角冒号隔开。

(7)红色间隔线。行政机关公文的红线中间不加五角星,党的机关公文加红色五角星。

2、主体部分 (1)公文标题。

标准:“机关名称+关于****的+文种”,如有公文版头,标题可省略发文机关名称。 标题一般不使用标点。

(2)主送机关。主送机关在标题下空1行,3号仿宋体字,左侧顶格标识,末尾加冒号。

(3)正文。 正文每段前空2字。 数字、年份不能回行。数字、年份不能回行。

(4)附件。公文如有附件,在正文下空1行左空2字用3号仿宋体字标识“附件”,后标全角冒号和名称。附件如有序号使用阿拉伯数码(如:“附件:1.××××”);附件名称后不加标点符号。附件应与公文正文一起装订,并在附件左上角第1行顶格标识“附件”,有序号时标识序号;附件的序号和名称前后标识应一致。如附件与公文正文不能一起装订,应在附件左上角第1行顶格标公文的发文字号并在其后标识附件(或带序号)。

(5)成文时间。时间使用汉字,“零”写成“0”。成文时间靠右空4字。 (6)印章。公文除“会议纪要”和以电报形式发出的以外,一律加盖印章。联合上报的公文,由主办机关加盖印章;联合下发的公文,都应加盖印章。加盖印章要端正、居中。当公文排版后所剩空白处不能容下印章位置时,应采取调整行距、字距的措施解决,务使印章与正文同处一面,不得采取标识“此页无正文”的方法解决。 (7)附注

3、文尾(版记)部分

(1)主题词。 不少于3个,不超过5个

词目用3号宋体字。公文应当标注主题词。上行文按照上级机关的要求标注主题词。“主题词”三字居左顶格标识,后标全角冒号。词目之间空1字,并刊于抄送栏横线之上。

(2)抄送。

指除主送机关外需要执行或知晓公文的其他机关,应当使用全称或者规范化简称、统称。抄送机关在主题词下1行;左右各空1字,标识“抄送”后标全角冒号;抄送机关依上级机关、平行机关、下级机关次序排列,抄送机关间用逗号隔开,在最后一个抄送机关后标句号。同一层次的抄送机关依党、政、军、群顺序排列。人大、政协、法院、检察院另起一行列于抄送机关最后。

(3)印发机关和印发时间。印发机关指公文的印制主管部门;印发日期以公文付印的日期为准。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位于抄送机关之下,占1行位置。印发机关左空1字,印发日期右空1字。印发日期用阿拉伯数码标识。并在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横线右下角刊字“共印××份”。

五、公文的办理

公文的办理分收文和发文两个阶段。

1、收文

(1) 签收。 表示文件收到并明确责任。

(2) 登记。应按主送件和抄送件分类,分别以本机关收文的顺序统一编号。

(3) 分发。要重点抓好分类、分办两个环节。

(4) 拟办。 指办文人员对来文应由哪位领导审批,哪一部门承办,一级承办过程中可能涉及的事项提出初步处理意见,供领导同志批办时参考。

(5) 批办。机关领导人签批具体承办意见,然后文书人员根据领导指示,把文件分别交送有关人员或部门办理。分发时要有登记。 (6) 承办。指有关部门根据批办意见处理公文。 (7) 催办。

(8)归档。

2、发文

(1) 草拟。一般是谁主管的事谁拟稿,重要公文由领导亲自拟稿,拟稿时要用发文稿纸。

(2) 审核。由办公厅(室)进行审核,然后送负责人签发。审核的重点是:是否确需行文,行文方式是否妥当,是否符合行文规则和拟制公文的有关要求,公文格式是否符合规定等。

(3) 签发。重要的公文必须由正职或者主持日常工作的副职领导人签发;经授权,有的公文可由秘书长或办公厅(室)主任签发。 (4) 复核。重点是:审批、签发手续是否完备,附件是否齐全,格式是否统

一、规范等。

(5) 缮印。签发的公文,要按照规定的公文格式打印。打印后的公文,要认真细致地校队。

(6) 用印。对发出的公文,要盖上机关印章,盖章要端正、清楚。 (7) 登记和分发。

(六)行政公文专门用语

1、领叙词

常用的有:根据

按照

为了

鉴于

按„„

前接或近接„„ 遵照

敬悉

„„收悉

„„查

为„„特„„

„„现„„如下

2、追叙词

常用的有:经、前经、均经、即经„„

3、承转词

常用的有:为此

据此

故此

鉴此

综上所述

总而言之 总之

4、祈请词

常用的有:希

即希

敬希

请 望

敬请

烦请„„

5、商洽词

常用的有:是否可行

妥否

当否

是否妥当

是否可以

是否同意„„.

6、称谓词

常用的有:第一人称:本 我

第二人称:贵 你

第三人称:该

7、受事词

向对方表示感谢时用的词。常用的词:蒙

承蒙

8、命令词

表示命令语气的:着

着令

特命

责成

令其

着即

表示告诫语气的:切切

切实执行

不得有误

严格办理

9、目的词

用于上行文、平行文的,如:请批复、函复、批示、告知、批转、转发

用于下行文:查照办理

遵照办理

参照执行

用于知照性文件:周知 知照 备案 审阅

10、表态词

如:应 应当

同意 不同意

准予备案 特此批准等

11、结语词 如:此布

特此报告 通知 批复 函复

特予公布

此致

谨此„„.板书设计:

一、公文的特点

二、公文的作用

三、公文的种类

四、公文的格式

五、公文的办理

六、行政公文专门用语 课堂小结:

本次课,让学生了解了公文文的概念及特点,并让学生学习公文文常见的篇章结构,同时,让学生把握了一些行政公文写作专门用语。 作业布置:

课后实训环节相关题目

第二课时

一、通告。

(一)

通告的含义及其特点。

通告是适用于公布社会各有关方面应当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项。是在一定范围内公布社会各有关方面应当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项的公文。通告的内容既可以涉及到国家政策法令,也可以是社会生活中的一些具体事务。其制发单位十分广泛,具有作者的广泛性,内容的专业性和法定的约束性等特点。

通告一般分为两类:一是政务性通告。这类通告大多是由国家和地方行政机关发布,并要求有关单位和个人在一定范围内严格遵守,带有明显的强制性和约束力。二是事务性通告。它是国家机关用于宣布各种事项的通告,具有知照的性质,强制性不强。

值得注意的是要了解公告与通告的区别:

1、是发文机关不同。通告的发布不受级别的限制,公告通常是由国家高级权力机关如国务院,全国人大及其授权单位制发。

2、是受文对象不同。通告限于国内某一地区、系统、地段的群众和有关人员,公告面向国内外公众。

3、重要程度不同。公告宣布的是重要事项或法定事项,通告涉及的是一般事项,且事项内容有较强的专业性及业务性。

(二)

通告的结构和写法。

通告的文体结构一般由标题、发文字号、正文、落款和日期等几个部分组成。

1、

标题。通告的标题与公告一样,由发文机关、事由和文种构成。发文机关与事由可以酌情省略。如《北京市人民政府通告》,《关于税收财务大检查的通告》等。还可以只有“通告”两字作标题。

2、

发文字号。标明编号,如“第34号”等。

3、

正文。正文一般由三个层次构成:通告的依据或缘由、通告事项和通告结尾。通告的结尾处一般要写明正式生效或执行起始日期,并以“特此通告”、“此告”之类的习惯语结束。

4、

落款与日期。标明发文机关与成文时间。

(三)

通告写作的注意事项。

通告的写作应注意以下几点:

1、通告的内容要符合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解决问题。

2、观点要明确,要求要具体,事项要明确,让人一目了然,便于贯彻执行。

3、文体格式要正确,语言通俗易懂,行文符合规范。

例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通告

为确保国际民航班机的运输安全,决定从1981年11月1日起,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民用机场,对乘坐国际班机中的中、外籍旅客及其携带的行车物品,实行安全技术检查。

一、严禁将武器、凶器、弹药和易爆、易燃、剧毒、放射性物品以及其他危害飞行安全的危险品带上飞机或夹在行李、货物中托运。

二、除经特别准许者外,所有旅客及其行李物品,—律进行安全检查,必要时可进行人身检查。拒绝检查者,不准登机,损失自负。

三、检查中发观旅客携带上述危险物品者,由机场安全检查部门进行处理;对有劫持飞机和其他危害飞行安全嫌疑者,交公安机关审查处理。

特此通告。

第三课时

二、通知。

(一)

通知的含义和种类。

通知是适用于批转下级机关的公文,转发上级机关的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传达要求下级机关办理和需要有关单位周知或者执行的事项,以及任免人员的公文。通知是下行文或平行文,具有内容单纯,行文简便,告知性强等特点,是适用范围最广,使用频率最高的一种文体。

根据通知的适用范围,可以将其划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

指示性通知。用于发布行政法规和规章,身下级机关布置工作事项,批示工作方法等。如《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禁止发放使用各种代币购物券的通知》。

2、

转发性通知。用于转发上级或同级机关以及互不隶属机关的文件,或批转下级机关的上报文件等。如《国务辽办公厅转发水利部〈关于加强嫩江松花江近期防洪建设若干意见〉的通知》。

3、

告知性通知。用于告知某一事项,传达有关信息或发布会议通知等。如《北京市林业局关于召开会计决算编审工作会议的通知》。

4、

任免聘用的通知。用于任免或聘用干部。如《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调整国务院三峡工程移民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组成人员的通知》。

(二)

通知的结构和写法。

通知一般由标题、主送机关、正文、落款和日期等几个部分组成。

1、

标题。通知的标题一般由制发机关、事由、文种等三个部分组成。有些内容简单的公文常常将前两者省略,直接署名“通知”。转发性的公文,其标题中的事由即是所转发公文的名称。

2、

主送机关。即此通知的承办、执行和应当知晓的主要受文机关。这些受文机关一般为直属下级机关,或者需要了解通知内容的不相隶属机关。

3、

正文。一般由通知事由、主体和结尾三个部分组成。事由写明制发通知的理由、目的、依据或情况。主体说明要求受文机关承办、执行和应当知晓的事项。结尾部分常用“特此通知”或“专此通知”之类的习惯语作结。若前言和主体之间已经用了“特作如下通知”,结尾处的习惯用语可以省略。

4、

落款和日期。发文机关署名在正文末尾右下方,日期在落款下面。

(三)通知的写作要求。

通知由于使用广泛,种类复杂,写作方法与不尽相同。因此,在写作时一定要注意不同种类通知的具体要求。指示性通知,要把任务要求、基本措施、注意事项等交代清楚,内容在明确具体,切实可行。转发性通知,要求在正文简短说明所转发公文的制发机关、制发日期和公文标题,以及转发的目的、意义与要求等。被转发的公文均作为通知的附件,并注明附件的序号、标题与件数等。告知性通知,要将告知的事项和有关信息一一说明清楚。会议通知,要求写明会议的名称、议题、时间、会址、要求以及注意事项等,有的通知后面还要附上入场凭证或请柬。任免、聘用通知,要求写明批准的机关、日期与被任免人员的职务、姓名等。总之,以上内容都要写得清楚明白,准确具体,无一错漏,以确保顺利地贯彻执行。

范文:

通 知

新进公司的全体员工:

经公司领导班子研究决定,新进公司的员工,一年转正定级后,公司给统一办理缴纳社保。现在由员工自己缴纳社保,缴费收据上交到公司人事部门。为保证员工的合法权益,公司将以现金的形式给予补偿,每月每人补人民币180元,体现在个人的工资里。此规定从2010年6月1日起执行。 特此通知

公司人事部

2010年6月1日

第四课时

三、通报

(一)

通报和含义和种类

通报是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或者情况的公文。通报在知照性公文中是比较独特的一种,它虽然是下行文,但只是用于传达精神,沟通交换信息,而不是发号施令。它有如下几个重要特点:内容的知照性,事实的典型性,问题的针对性和教育的严肃性等。是传递信息,表彰先进,惩戒落后和教育群众的有效手段和重要工具。从通报的适用范围上看,大致可以分为表扬性通报,批评性通报和情况通报三大类。

(二)

通报的结构和写法

通报一般由标题、主送机关、正文、落款和日期等几个部分组成。

1、

标题,一般由制发机关、事由、文种三个要素构成,前两个要素可视情况省略。

2、

主送机关,一般为直属下级机关,或是需要知晓的不相隶属的单位。

3、

正文。一般由以下四部分组成:(1)导语。也就是通报原由。简明扼要地概括出通报事项的主要事实。(2)通报主体。即通报的事项,通过选取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材料加以阐述。(3)简明分析。对通报事项进行分析评论,提示问题的根源实质,并提出要求和希望。(4)处理决定。对有关人员和单位进行具体,实事求是的表彰或处分。

4、

落款和日期。在正文的下一行右下方署上制发机关的名称,并在后面一行写明发文时间。

(三)

通报的写作要求。

1、

行文要及时准确。通报孤时间性很强,如不及时发出就会贻误工作,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2、

事件要真实典型。无论是表扬还是批评,都要深入调查,核准事实,实事求是地反映成绩和问题。

3、

分析要具体深刻。要在叙述事实的基础上,从思想理论和政策法规的高度,认真总结经验,深入分析错误和教训,突出政策性和教育性。

4、

叙述要详略得当。陈述事项要注意重点突出,概括力强。用语要字斟句酌,把握分寸,准确无误。

5、

此外,还要注意通知、通告、通报三种文体的差别,防止混淆。

通报范文一:事故处理通报

关于对新设备安装危险经历的处理通报

各部门、科室:

2011年7月28日下午3点多钟,组立36米东行车厂家正在安装调试20T新行车,由于高处作业过程中未采取安全监护和警戒措施,内业科拼板划线人员在下面作业,行车上一直径大约在18CM的轴承突然从该行车高处发生坠落,我作业人员距离坠落点约80CM左右,情况十分危险,行车安装交叉作业,我部门强调必须对作业点进行警戒并落实地面人员进行监护,但设备科对这一要求没有与安装单位很好地予以落实,与员工生命安全而不顾,险些酿成大祸,为了加强对公司的安全生产管理,保护员工生命和公司财产安全,根据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规定要求,安环部责成设备科立即停止外单位的设备安装工作,待条件成熟后由安环部\\设备科共同组织验收,符合条件后再进行施工安装,同时,对设备科主要负责人赵小炎给予100元的经济处罚,并要求设备科对安装单位落实相应处罚。通过本次事故,希望公司各部门以安全为天职,牢记安全责任,工作不忘安全,认真履行安全职责,为确保公司财产安全和员工生命安全尽心尽职,为公司安全发展多做贡献。

安环部

2011.7.28

第五课时(报告)

一、组织教学

二、复习旧知识

提问:

1、公文的构成要素和写作格式如何?

2、公文的处理程序?

三、导入新课(1分钟)

在公文的写作中,报告、请示、批复的写作也是非常经常的,在本节课中我们主经讲述这三种公文的写作。

四、讲授新课 报告、请示 批复

报告的概念

报告是机关单位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提出意见或者建议,答复上级机关询问的文件,是一捉陈述性公文。 报告的特点

(1)行文的单向性(2)表达的陈述性 报告的类别

(1)工作报告(2)情况报告(3)建议报告 (4)答复报告(5)递送报告 报告的结构、内容和写法

1、开头 (1)标题

一种是由发文机关、事由和文种构成。一种是由事由和文种构成。 (2)主送机关

2、正文

(1)开头

主要交待报告的缘由,概括说明报告的目的、意 义或根据,然后用“现将某某情况报告如下”转入下文。

(2)主体

用来说明报告事项,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工作情况及问题,包括基本情况、措施与办法、成效与问题或是经验与教训;二是进一步开展工作的意见,如意见与建议、打算与设想等。 (3)结语

根据报告种类的不同一般都有不同的程式化用语,应另起段来写。

3、尾部

一般包括署名和成文时间两项内容。 报告的写作要领

1、把握报告的写作规则。

2、注重时效,情况真实。

3、语言简洁,篇幅短小。

第六课时(请示 批复)

请示的概念

请示是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请求对某项工作或问题作出指示、答复或批准时所写的公文。

请示的特点

(1)请求性(2)事前行文性(3)内容单一性 请示的分类

(1)求示性请示(2)求批性请示(3)呈转性请示 请示格式写法

1、标题

由发文机关、事由、文种构成,也可以由事由和文种构成。

2、主送机关

就是负责受理和答复答复请示的机关。注意以下3点:

第一,主送机关只能有一个。第二,只能主送上级机关,不能送领导个人。第三,有得多头请示。第四,不得越级请示。

3、正文

请示的正文由开头、主体、结语三部分组成。

开头。是请示的理由,是上级机关批复的依据,要讲明请示的背景和根据。

主体。表明请示内容,包括提出请示事项和阐述说明道理或事实两项内容。

结语。语气要谦恭。“特此请示,请审批”、“以上意见当否,请指示”等。

报告和请示的区别

(1)性质不同(2)行文目的不同(3)行文时间不同(4)呈送机关不同(5)事项的多少不同(6)答复的形式不同。

第七课时(批复)

批复的概念

批复是答复下级机关请示事项的下行公文。 批复的特点

(1)内容具有单一性(2)行文具有被动性(3)针对性(4)权威性(5)鲜明性 批复的类型

一类是审批性批复,一类是指示性批复。 批复的格式、写法 (1)标题

由发文机关、事由、文种构成。 (2)主送机关 (3)正文

开头。通过引叙来文以说明批复缘由。首先点明批复的下级机关并写明来文日期、标题和文号,以交代批复的根据。 主体。主要说明批复事项。态度要明确。 结语。一般用“此复”、“特此批复”等习惯用语。 批复写作要求

(1)慎重及时。(2)针对请示答复。(3)明确态度。 批复、复函的区别

从行文关系看,批复是上级机关向下级机关答复用文,属下行文;复函一般是向不相隶属机关答复用文,属平行文。从内容看,批复多属于对重大原则和政策性问题作出决定,批答;复函多用于一般性事项的回复。

五、课堂小结(3分钟)

本节课所讲文种都是机关工作中经常使用的文种,写作都有严格的要求,特别是正文的写作,很不固定,写作难度较大。

六、巩固新知识(13分钟)

学生看书做习题,教师巡视课堂并解答学生的疑问。

七、布置作业(2分钟)

1、请示与报告有何区别?

2、为了满足社会对各类人才的需求,我院今年拟定新增9个专业。需要上级部门批准。请你根据这一情况,选择适当的文种,拟一份公文。

应用文教案

应用文教案

应用文,教案

应用文策划书教案.

应用文写作教案

应用文单据教案

应用文写作教案

应用文通报教案

财经应用文教案

应用文计划教案

应用文教案
《应用文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