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稿

发布时间:2020-03-01 17:18:0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2013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意见》中明确提出,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了:“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24个字,反映了现阶段全国人民“最大公约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刻认识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发展背景和重大意义,深入学习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做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力行者,是青年大学生肩负的重要历史责任。

一、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开始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和实践。尽管在发展过程中曾历经艰难曲折,出现过“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重大失误,但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改革开放是我国一场史无前例的伟大社会变革,这场社会变革,使中国人民走上了富裕安康的广阔道路,极大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它使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1978年,我国经济总量排名世界第十位,到了2010年,我国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13年底,我国经济总量为568845亿元人民币,是1978年改革开放之初的156倍。

但是,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看到,随着改革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变迁,社会发展进程中出现了一系列新的问题,尤其是价值观上的一系列问题逐渐凸显。

这主要是因为我国社会在一个多世纪里发生了太多、太快、太剧烈的变化。近代以来,我国经历了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由封闭社会向开放社会转变、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急剧变革,经历了辛亥革命结束二千多年的封建专制统治、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进行改革开放三次大的社会政治革命。这种社会变革和政治革命的急剧性、复杂性和多样性,决定了我国社会价值观变革和演进的急剧性、复杂性和多样性。各种各样、纷繁复杂的价值观,在我国急剧的社会变革和社会发展中同时并存,相互交织,相互激荡,导致我国社会上出现种种价值裂变、价值冲突和价值矛盾。

这种现状,迫切要求我们大力加强加紧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其主导、统领、整合作用,统一思想,形成共识,凝聚力量。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现实土壤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她是在我国五千多年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历史渊源与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现实土壤中确立起来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充分汲取思想道德营养,又要充分反映我国广大人民群众现实的价值认同和价值诉求。

一方面,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厚源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定要以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结合时代要求加以延伸阐发,既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树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沃土,又让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

另一方面,在中国共产党领导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中,从“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和富强”的新民主主义总纲领,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四个现代化”的宏伟设想,从改革开放新时期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到新世纪新阶段“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现实目标,再到以“三个倡导”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些都为提炼和升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奠定了雄厚的实践基础。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我国广大人民群众逐步形成了法治、人权、公正、民主、自由、平等、和谐、幸福、以人为本等价值理念和价值诉求,为提炼和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丰厚的现实土壤。例如,进入新世纪以来,成为一名志愿者,把爱心化为行动,去关爱社会上需要帮助的人,以奉献扬青春,与社会同进步,成了当代青年大学生的一种新价值观。这表明,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不断地有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价值观念形成。

经过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我国社会形成了一系列基本的价值观念。在经济领域,有发展、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效率、公平、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共同富裕等价值理念;在政治领域,有自由、民主、平等、权利、人权、正义、法治、德治、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反腐倡廉、安全、稳定、和平、和谐世界、反对霸权主义等价值理念;在文化领域,有文明、科学、为人民服务、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守法、尚荣、知耻、真善美等价值理念;在社会领域,有团结、互助、友爱、公平、诚信、和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社会进步、生态文明等价值理念。

这些价值理念和价值诉求,都是在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中逐步形成和确立起来的,是我国广大人民群众目前广泛认同和普遍接受的价值理念,表达了广大人民群众最广泛和最强烈的价值诉求,为概括提炼和总结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累了丰富的价值素材,奠定了深厚的现实基础,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丰厚的、现实的价值来源。

三、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

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追求的现实价值目标;提出“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集中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应当追求的理想价值属性;提出“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集中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公民应当遵循的基本价值要求。这三个层面的价值理念,从基本价值要求到现实价值目标,再到理想价值属性,体现了递进和升华的关系,体现了现实与理想的联系,体现了立足于当前与着眼于未来的联系,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本范畴。

1.“富强民主文明和谐”集中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现实目标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这一现实目标,囊括了我国社会生活结构的基本领域,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大层面,体现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有机统一的总体布局和宏伟目标。

富强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追求的现实目标。社会主义应该是经济富足的社会。然而,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是我国社会的基本矛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人均GDP排名仍居世界中后列,2012年仅排名第84位。因此,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把经济建设作为兴国之要。

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发展追求的现实目标。社会主义是政治民主的社会,必须把人民民主当作社会主义的生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为实现最广泛的人民民主而大力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文明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发展追求的现实目标。社会主义是文化先进的社会,必须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和谐是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追求的现实目标。社会主义是社会和谐的社会,必须从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高度,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在全社会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生动局面。

2.“自由平等公正法治”集中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应追求的理想价值属性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既是一种人类认识真理的思想体系和社会发展的实践运动,也是一种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制度安排。“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体现了社会主义的首要价值和理想价值追求,是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价值之魂和价值指南。

自由,即“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价值理想和共产主义的价值本质。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是党的最高纲领、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高扬“自由”价值理想的旗帜。

平等是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要求。平等自古以来就是人类共同追求的价值理想之一。人和人之间从不平等走向平等,体现了现代社会的进步。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就是为了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平等。平等包括基本权利平等、自由权利平等、机会平等、分配平等、互利平等。

公正是社会主义制度的首要价值。公正是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价值范畴,是经济、政治、法律、社会、道德等一切社会规范的首要价值观念,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总方向、总目标,是人类共同追求的永恒的价值理想,是推动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因。

法治是社会主义价值追求的制度化保障。实现法治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程序化,是保障自由、平等、公正的前提,也是法治的实质内容。现代法治,是一套政治价值体系和政治原则体系,更是一套政治制度体系,是全体公民的事业,需要全民的参与。这项任务既是法治的任务和目的,同时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任务和重要内容。

实现“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过程,它与一个国家的社会制度、政治状况、经济水平、历史传统、文化结构等紧密相关。当前,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社会主义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必须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和最大实际出发。一方面,我们要把实现“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相适应,同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同生产关系变革相适应;另一方面我们要理直气壮、旗帜鲜明地大力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有步骤有秩序地加以推进。

3.“爱国敬业诚信友善”集中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公民应当遵循的基本价值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我国社会主义公民在道德行为上的基本规范和基本准则

我国社会主义基本价值要求和道德规范建设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从系统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到公民道德建设,从“以德治国”到建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从“八荣八耻”到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体现了我国在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从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入手,发展到依据社会发展变化而不断确立新的基本价值要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涵盖了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等各个方面,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国共产党革命道德和社会主义新时期道德的优秀传统,具有基础性、传承性和广泛性。

爱国是国家和民族对成员的基本道德要求。爱国体现为一种对祖国具有强烈和真挚的情感,一种对祖国的基本道德要求,一种对祖国勇于担负的责任和义务,是一般性要求和时代性特点的有机统一。这既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中国共产党的一贯立场。

敬业是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要求。敬业,即指忠于职业,忠于职守,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敬业的重要体现是爱岗尽职,崇高境界是奉献。

诚信是经济社会生活的基础性规范。诚信作为一种价值要求,是一切道德的基础和根本,是人之为人的最基本的品德,是一个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诚信是现代市场经济的一条基本规律。现代诚信的基本表现形式是法律诚信,这是当前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

友善是社会交往的基本道德规范。友善是和谐、团结与合作的重要基础。有位哲人说过:“友善是道德中最大的秘密。”友善表现在平等、宽容、博爱,体现在家庭友善、社会友善、天下友善和自然友善。

四、做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力行者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要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坚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远大理想,确立符合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的思想道德观念和行为标准,形成正确的价值指向和价值标准。

大学生是最具青春活力、最敏感地捕捉时代发展脉搏、最勇于引领社会风气之先、最具创造力和发展潜力的群体。从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高擎民主、科学的大旗,到改革开放新时期忧国忧民、奋发学习、勇于拼搏、热情爱国,大学生一直都是时代价值理念的引领者和践行社会主流价值观的表率者。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关键时期。在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积极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今天,我们同样应该发挥示范和引领作用。

要做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力行者,一是要树立崇高理想和远大理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不仅要靠接受灌输和教育,更要靠实践和体验,要努力追求做“有理想的人”。习近平总书记讲“革命理想高于天”,这是有深刻道理的。一个人的志向和一个社会的理想追求,总是与一定的价值观联系在一起的。一个人有了为之奋斗的志向和理想,就会自觉培育和践行为这个志向和理想而奋斗的价值观。青年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就读期间,立志“改造中国和世界”;少年周恩来在沈阳读书时,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革命前辈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终生的榜样,可以给我们许多有益的启迪:青年大学生不仅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更是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创造者。我们的人生理想,不仅仅是学习知识、求职谋业,更需要培育一种改造社会和世界的崇高志向和精神。只有与培育我们的崇高志向、理想结合起来、统一起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才会有肥沃的土壤。

二是为全社会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榜样。大学生是时代的骄傲、社会的先锋、祖国的希望和世界的未来。这就要求我们青年大学生必须高度重视自身的价值建设,密切关注国家、社会价值建设和时代发展潮流的大方向,深入学习、理解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点要义,并紧密结合自身的学习实际,自觉加强思想、理想、精神、道德等各方面的建设,使自身的价值观教育和价值建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相互融合,使自身的价值观符合社会需要、符合时代发展的趋势,为将来走向社会、服务社会、健康成长打下坚实的价值基础,为全社会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良好榜样。

三是要从身边的点点滴滴做起。把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我们自身的社会实践中,这是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最直接贡献。作为大学生,在生活实践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应做到把学习当作首要任务,把努力学习、锻炼一身过硬本领以报效祖国作为基本要求。这是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基础。其次,要积极响应“三个倡导”。青年大学生要结合自身实际,大力响应和践行“三个倡导”,做主动倡导者、大力宣传者、积极推动者和坚定践行者。最后,根据自己的专业特点和特长,为社会、为他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稿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稿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稿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稿.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稿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稿)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稿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稿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稿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讲稿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稿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