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婵撰论文

发布时间:2020-03-01 18:23:0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课堂阅读兴趣的培养

姓名:学号:指导老师:陈卫

【摘要】在语文教学实际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把无意识阅读变成有意识的自觉主动的阅读,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的重中之重。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有诸多渠道、诸多方法,如以题引趣、以听激趣、以情生趣、以疑促趣。无论什么渠道或者方法,只有学生愿意学了、学懂了,就是好的。总而言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学习的内动力,在语文教学中,只要我们老师能根据实际,抓住学生的特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就能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引趣激趣生趣促趣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阅读教学,能够架起学生与人类社会思想联系的桥梁,能够与文化伟人的灵魂沟通,开拓视野,发展思维,提高认识,提高审美情趣,促进学生与社会的融合,能够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语文素养。阅读的重要意义不仅仅局限在学生时期,还会影响人的一生,所以中学时期的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工作者的工作重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中进行。这就要求教师转变观念,营造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给学生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有利于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支持和引导学生发展阅读能力的物质和人文环境。[1]那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怎样才能激发起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把无意识阅读变成有意识的自觉主动的阅读呢?张孝纯先生提倡:以语文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延展,全方位的把学生的语文学习同他们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把教语文同教做人结合起来,把听、说、读、写四个方面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接受全面、整体、能动网络式的强有力的培养和训练。[2]张先生的提倡无疑对培养、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有着极大的指导意义。就此问题,本人也来说一说自己的教学体会:

一、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一)以题引趣

题目是课文的眼睛,如果把一篇文章比作一处名胜古迹。那么题目就是这处名胜古迹的门。作为导游的教师怎样才能让学生产生非进去一游不可的浓厚兴趣呢?这就要因题而异了。例如教学《风筝》,我先问:“同学们放过风筝吗?”大多数学生回答:“放过。”我又问:“你们觉得快乐吗?”学生回答:“快乐。”此时我可以进行播放一群小伙伴一起欢快放风筝的录像,学生可以从屏幕上感受到那风筝越飞越高翱翔空中的兴奋也可以重温当时与小伙伴一起聚玩的温暖,此时学生的脑海会形成活生生的画面,切身的去感受曾经与风筝的回忆,而我就逆势导入:“是的,放风筝给我们的童年带来快乐,给我们留下美好的回忆,然而鲁迅先生一回忆起童年放风筝的事,就会深感自责和痛苦。为什么呢?是否每一只风筝都带给我们不一样的快乐呢?请看文章,看谁能找到其中的原因。”这样不仅让学生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更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们带着好奇质疑去思考着阅读文章并体会作者当时的感情很快就能恍然大悟:原来鲁迅少年时虐杀了弟弟的风筝梦。当讲《人类知识的宝库—图书馆》一文时,我先启发学生:“要看动物去动物园,肚子饿了找饭店,要学知识去哪里呢?” 1

学生们众说纷纭,我说:“学知识,去图书馆。”然后在黑板写出题目。在教《我的叔叔于勒》一文时我又问:“这篇课文的题目是《我的叔叔于勒》,同学们读课文时想一想小说的主人公是不是于勒?标题和内容是否一致?”这两个问题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全班同学由此专心地阅读课文。

实践证明,在瞄准教材重点难点的情况下,我们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在课文的标题上做文章,就会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以听激趣

现行语文教材中,文质兼美的课文比比皆是,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美育材料,为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我们可以从学生的听觉上入手。

1.聆听美讲,接受陶冶,激发兴趣。一篇文章读来是否能让人回味悠长,除选材立意等诸多因素外,还取决于作者的语言素养。一堂语文课听来是否让人如沐春风,心情舒畅,也与其语文教师的口头功夫息息相关。教师适时适度的语速、语调、优美抑扬的语言能使课堂变得起伏有致,富有生气。或娓娓而谈,明道析理;或心驰神往,妙语连珠;或纵情抒发,饱含深情。声音时高时低,时快时慢,像过峦的风、入夜的雨,滋润着每一个学生的心田。如在讲授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一课时,我先以一种悲壮肃穆的语调生动详尽地介绍作者的生平,我的语调如在月下池边诉说,时而低沉,时而激越,一下子把学生带进作者笔下的意境,随着作者的喜悦而喜悦、哀愁而哀愁,学生的阅读情绪被调动起来。在学习《送元二使安西》一诗时,配以婉转的古曲《阳关三叠》,再加上我的范读,一种凄凉的情调似乎在向学生诉说诗人王维在送友人离去时那种依依不舍。这样一种以听激趣的方法有效的带领学生进去诗文的意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欣赏美文,感受意境,激发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自己的阅读感受,审美体验直观地展示在学生面前,以此来感染学生。

在课堂上,本人可以是横眉冷对千夫指的鲁迅;也可以是充满悔意的小弗郎士;可以是浪漫洒脱的李白;也可以是忧国忧民的陆游。学生呢?既是在听课也是在欣赏乐曲,听演说,听游子的心声。当本人全身心的投入一种特定的情境,进入一种忘我的艺术境界,将作品的艺术情思,艺术形象再现给学生时,师生之间就会产生思想和情感的认同,就会产生心灵之弦的共鸣。师生之间就会实现认知和情感的自然融合。这时无声的铅字就成了有声有形,令人可闻可见的动情音符。学生的阅读情绪被调动起来。

为充分发挥学生听觉上的功效,我还把音响效果引进课堂,让学生从中欣赏美文,领会作品,感受阅读的乐趣。如在教学朱自清的《春》时,我选播了一首抒唱春意的乐曲并配以自己的描绘,学生在明快的节奏,优美的旋律中展开无限的想像,文中的小草偷偷地从土地里钻出来,嫩绿的视野,风吹草摇曳,春雨滋润万物,书面的文字在学生的脑海中形成了活生生的画面,使学生再读课文时已经可以深刻地理解春的美景,体会出作者的意图。

实践证明,只有那些使人享受到美的熏陶的教学,才能充分开拓学生的审美思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以情生趣

兴趣本身就是一种情感体验,英国教育家罗素说过:“一切学科本质上应该从心智启迪开始。教育语言应当是引火线、冲击波、兴奋剂。要有撩人心智、激人思维的功效。” [3]一篇课文,如果用声情并茂的语言拨动学生的心弦,可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如在教《背影》前,我就以亲身经历现身说法:“ 在我少年外出读书时,父亲也是亲自送我上车,为我找到座位后又下车来到窗前对我千嘱咐万嘱咐。然后转身走了几步,跨过乱货堆积的车站,去为我买来点心。望着父亲远去的清瘦的背影,我不禁潸然泪下。”这样动情的导语,情真意切,能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发出学生阅读课文的浓厚兴趣。

兴趣本身就是一种情感体验,教师以自己对学生由衷热爱之情感染学生,是培养兴趣的首要条件。每个学生都希望得到老师慈母般的关爱,课堂上教师一定要揣一颗平等之心,一颗仁爱之心去开启他们心智的大门,把阳光洒遍教室的每一个角落,处处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与学生平等对话,用和蔼慈祥的目光覆盖全体学生。让他们感到自己是被老师关注的,产生情感的迁移,从而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学生会在款款真情中受感染并产生学习兴趣被文化熏陶。

(四)以疑促趣

“学贵有疑”。清代学者刘开认为:“问与学,相辅而相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 [4]在语文教学中,泛泛而读犹如走马观花,感受必然是漂浮而肤浅的。教师可以用“疑”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有人说: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一半。我们要善于结合每一篇文章,适度提问,让学生自己从书中找答案,寻结果,如教《孔乙己》这篇文章时,我提出问题“孔乙己究竟死了没有?”然后引出课文最后一句“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抓住“大约”、“的确”做文章,引导学生展开热烈地讨论。把全文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人物命运及性格特征、造成孔乙己悲剧的社会根源等都顺势牵了出来,迎刃而解;教《芦花荡》这一课时,我在营造出芦花荡充满诗情画意令人心荡神摇的氛围后,抛出一个问题“老头子有什么特别之处?他身上的那种传奇色彩体现在哪里”时,就像在学生的心湖投入一块石子,激起层层涟漪。学生对“老头子”的解读来了兴趣。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如果教师能把知识性和趣味性有机结合起来,巧妙地设置疑团,又不立即予与解答,而是任由学生自己解决,那么一定能够跃课堂气氛,开拓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有人说:语文教学如能像小说那样吸引人,那样让人印象深刻,那就是最大成功。小说为什么那样吸引人?那就是设悬。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在讲到关键的时候打住,让学生自己从书中找答案,寻结果。

二、广泛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课程标准》指出:“课外阅读活动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适时推荐文化品位高、难易程度适当的课外读物。鼓励学生开展多种活动,如写书评、读后感、举办读书报告会、作品讨论会等,分享阅读兴趣,交流阅读成果,共同提高阅读能力。”

(一)教师推荐书目

语文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年级,推荐给同学们课外阅读的篇目。推荐书目应全面,能够覆盖住同学们的兴趣,我的具体做法是:每个月的月初都列出一组课外阅读书目供同学们参考,每位同学选择一部自己喜爱的书,课下阅读。参考书目应尽量全面,不仅有中国古典名著,如《红楼梦》、《三国演义》,外国名著,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红与黑》,还要有符合中学生年龄和兴趣爱好的作品,如韩寒、郭敬明等,由学生自由选择进行课下阅读。

(二)学生读后书面笔记

因为有很多作品篇幅是非常长的,一个月的时间根本阅读不完,所以要视情况而定,教师不能硬性规定阅读进度。在阅读过程中,学生要有读书笔记,笔记内容自主决定,可以有摘抄精彩语言片段、可以是对某个人物的分析、对作品的评论、评价或是读后自己的感想等等,形式不受限定,鼓励学生们的笔记形式多样,精彩纷呈。

(三)课堂交流阅读心得

在月末利用两节课的时间作为阅读心得交流课,学生把自己阅读某一本书或一部作品的心得跟全班同学分享,这样,同学们对自己没读过的书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以后就会有侧重点地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书进行阅读。另外我还有计划地开展课外活动。如组织课本剧表

演、知识竞赛等活动,在竞赛中激发、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四)教师阅读指导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对不同类型文本的阅读指导应该有所侧重。”所以 语文老师要根据不同作品的特点,给予不同的阅读指导,以取得更好的阅读效果。学生在课外阅读中遇到不能理解的问题反馈给语文教师,教师要给予解疑答惑。与学生共同解决问题、共同学习。

(五)积极鼓励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成就感

为了充分鼓励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在语文课前要一位同学演讲3分钟,内容就围绕他读过的任何一部作品,讲什么自己决定,自由发挥。这样,就给了每位同学展示的机会,尤其让那些很少主动在语文课上发言的同学得到锻炼的机会。这样既锻炼了口语表达能力,又能够阅读共享,不仅丰富了课外阅读的内容,而且能与学生进行交流切磋,同时学生的说、读可及时得到老师的帮助、指点,并且体会到学习中的乐趣和成就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当然,激发兴趣应当与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持之以恒的精神,迎难而上,百折不挠的意志毅力相结合,在培养兴趣的同时,达到全面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目的。这样的兴趣培养,不仅能让老师在教学中轻松上阵,而且能促发学生对语文科目的认识,以兴趣带动教学相长的目的。

总而言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学习的内动力,在语文教学中,只要我们教师能根据实际,抓住学生的特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就能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周小山.教师教学究竟靠什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2] 刘振怀.教师创设教学情景能力的培养与训练.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3]《语文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版本。 [4] 李秋云.语文教学与研究.2012.11

如何撰教育教学论文

怎样才能撰写好毕业设计(论文)

怎样才能撰写好毕业设计(论文)

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论文(婵)

蒲松龄撰

李婵工作总结

婵娥2号

[理论学习]第四课时家庭教育论文的撰

毕业论文撰规范

职业规划撰写书

婵撰论文
《婵撰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毕业论文纪婵 论文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