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土地的誓言

发布时间:2020-03-02 10:50:5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土地的誓言

【教学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揣摩、品味本文具有激情的语言。

3.体会本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增强热爱故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

有感情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体会作品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揣摩、品味本文具有激情的语言。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播放歌曲《松花江上》作为背景音乐。

二、背景介绍:

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强行侵略东北,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东北人民家破人亡、流离失所的惨状和悲痛的场面,四个月内东北全境沦陷,我们可爱的家乡就这样被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蹂躏了十四年。

在九•一八事变十周年之际,流离失所的东北作家端木蕻良,怀着难以遏制的情感写下了这篇散文《土地的誓言》。

三、了解作者:

端木蕻良,原名曹汉文,曹京平,辽宁省昌图人,现代作家,散文作品有《默尔格勒河》、《风从草原来》、《花一样的石头》, 小说《曹雪芹》、《科尔沁旗草原》、《大地的海》、《长江》。

四、浏览全文,勾画出你不懂的字词。

炽痛(chì

嗥鸣(háo ) 怪诞(dàn )亘古(gân )谰语(lán )

蕻(hóng ) 镐头(gǎo )默契(qì)污秽(huì) 蚱蜢(měng)

田垄(lǒng )

五、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感情。课题《土地的誓言》是何意思?

2、找出作者面对土地发出了哪些誓言?这些誓言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3、师指导朗读后,全班齐读全文。

六、研读、揣摩语言

1、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抒发思乡之情,感情舒缓,境界优美,找出文中最能打动你的句子。

2、一般而言,文章的人称应该是统一的,为什么文章起初写“关东大地”用“她”来称呼,而到了后面时却又改口说“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

有对故乡优美景物的热情赞美,有对故土的深切怀念,有离别故土无尽的凄苦与无奈,有想念故土而难归的满腹的愁怨与悲愤,有收复家园,重建家园的激情与信念。

3、让学生谈谈学过本文后的感受,教师总结。

七、布置作业:写一段文字,表达自己对故乡的热爱。

第二课时

一、回忆背景,导入新课:

194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已经过去了整整十年,抗日战争正处于十分艰苦的阶段,流亡在关内的东北人依然无家可归。作者怀着难以抑制的思乡之情写下了这篇文章。

二、初读课文,感知结构内容。

根据两段文章来分析:

第一段:由于日本的侵占,让我们失去土地(引发作者的感情)

──炽痛(感情)──爱国之心

由于这故土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我”对她有着深厚的感情

──泛滥(感情)──眷恋之情(重点) ①当我回想起儿时的往事„„(欣赏精彩文句)(回忆) ②当我记起故乡的时候„„(体会作者之心)

本段主要反映的是作者对祖国的热爱和失去土地的痛楚之情。 第二段:“土地我的母亲”总领(反映作者对家乡土地的依赖、亲情)

我的每一寸皮肤,都有着土粒„„我不能离开她(原因„„)(誓言)

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土地的誓言(我的誓言—我们的誓言) 本段主要反映作者对土地的依恋并发出解放土地、夺回土地的誓言。

三、讨论思考:

1、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热爱故乡,思念故乡,愿意为故乡而战而牺牲。

2、文中哪些句子或词语最能表达作者的情感?

3、作者运用了哪些手段把自己对故乡的这种情感表达出来?

◎运用呼告的手法,直接倾诉了对土地的热爱、怀想、眷念,并且将倾诉的对象拟人化,还通过多次反复,在读者心里掀起重重波澜,激发学生产生共鸣。

◎选取有特征、有意味的景物组成一个又一个画面,展现东北大地的丰饶美丽,运用大量富于鲜明感情色彩的词语,直接抒情。

◎运用排比、比喻修辞表达加强情感的冲击力,增强气势。◎人称的恰当运用。

四、合作探究。

1、如何理解本文的标题“土地的誓言”? 这一标题是比较独特的,其要点在于“誓言”。从文章来看,这誓言是作者对着土地发出的。作者在文章末尾壮怀激越地发誓:“我要回到她的身边„„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我必须看见一个更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坟前。”这种掷地有声的誓言读者自可强烈地感受到。因此,这一标题应该理解为“面对土地发出的誓言”而不是“土地自身发出的誓言”。

2、怎样理解文中“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滥着一种热情”中的“泛滥”与“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中的“埋葬”这两个词语的确切含义?

“泛滥”原意是“江河水溢出,淹没土地”,又引申为“思想、事物到处扩散”。细细品味这一词语会觉得十分贴切:作者的心情正如决堤之水不可遏抑地向四下泛滥奔流,作者那激愤狂放的心情用了“泛滥”来形容较之用“澎湃”“涌动”等词语更多了几分野性和难以驾驭的力量。至于“埋葬过我的欢笑”中的“埋葬”就更加特殊,作者为什么不用“飘荡着我的欢笑、回响着我的欢笑”之类的语句呢?须知,埋葬只用于已经死去的事物,昔日在田垄间留下的欢笑曾经是晶莹如露珠般点缀在垄上,散发着迷人的光泽。而今,这一切早已不复存在。昔日的快乐欢笑早已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只是凄苦、哀愁和悲愤!作者的欢笑确实“死了”,它被埋葬在故乡的田垄间。作者的欢乐只属于失去的故园。这样想来,用“埋葬”是不是更多了一层沉重的感 觉和悲愤的心绪呢?谁埋葬了我们的欢笑,谁夺去了我们的“田垄”,我们就要埋葬他们!让埋葬我们欢笑的田垄成为埋葬侵略者的墓地!这是不是使作者发出铮铮誓言的原因之一呢?

3、当我记起故乡的时候,我便能看见那大地的深层,在翻滚着一种红熟的浆液„„在那亘古的地层里,存着一股燃烧的洪流,像我的心里喷涌着血液一样。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是什么?这句话里“红熟的浆液”喻指什么?

这几句确实较为费解,因为它包含了好几个层面的意思。

从表层看,这是写实。在任何一块大地的深层,都涌动着沸腾的岩浆,这些岩浆就是文中所说的“红熟的浆液”。这一表层含义必须理解。那么,作者为什么会有这一种联想呢?因为他的内心也正如地下沸腾的岩浆一样在燃烧在沸腾在奔突,似乎正要喷涌而出!

这时,充满激情的作者就进入了写意的层面:他用诗一般的语言塑造了两个颤栗着、愤怒着并且不可阻挡地将要爆发出来的意象——一个是大地之心,一个是作者之心。这块广大的“关东大地”因为这些拟人化的描写而有了生命有了情感,于是可以像人一样召唤着我、激励着我为之奋斗为之牺牲!

五、教师总结:

希望同学们在学过这篇文章后真正经受一次心灵的洗礼,让我们沿着前辈们奋斗过的足迹发奋图强,用生命来热爱我们的家乡,用生命来捍卫我们的祖国。

六、作业:

文章多次运用了反复,请选择下列一组词语说一段话表达出你对事物的依恋。A、“当我„当我„当我„”B“我想起„我看见„我听见„我想起„”C、“土地是„土地是„土地是„„”D、“在春天„在盛夏„在秋日„在严冬„”

板书设计

土地的誓言

回忆东北大地:丰富的物产对故乡的热爱

誓言:

回到母亲(故乡)的身边,为她而战斗而牺牲

土地的誓言

土地的誓言

土地的誓言

土地的誓言

土地的誓言

土地的誓言

土地的誓言反思

读后感土地的誓言读后感

9《土地的誓言》

9 土地的誓言

土地的誓言
《土地的誓言.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