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040021006程若霜 虚假意识

发布时间:2020-03-02 15:01:0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2012-2013年第一学期期末作业

课程:媒介与社会 授课老师:赵平喜 学院:传媒与艺术设计学院

专业班级:10级新闻学1班 姓名:程若霜 学号:2010040021006 论文题目:6.虚假意识(false consciousne)

对虚假意识(false consciousne) 的解读

摘要:本文就“虚假意识”这一术语进行了简单的理论分析,并从两种历史人物的角度进行了分析,一个是马克思恩格斯对于“虚假意识”的解读,主要包含“虚假意识”的内涵、本质以及如何走出“虚假意识”的解答。另外,匈牙利哲学家卢卡奇对于“虚假意识”的个人解读,提出了“物化”和“物化意识\'这两个概念,“虚假意识”阶段是处于阶级意识的中间阶段,除此之外,卢卡奇针对“阶级意识”还提出这样一些观点:“阶级意识在阶级斗争中是一种决定性的地位”,分析了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在无产阶级的斗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关键词:虚假意识 匈牙利哲学家卢卡奇 马克思恩格斯

正文:

一.“虚假意识”的内涵

匈牙利哲学家卢卡奇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中提出“虚假意识”一词,其哲学概念是指歪曲反映现实和掩盖本阶级经济利益的那部分社会意识。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首先提出这一概念,用来指剥削阶级意识形态虚幻地反映现实并被描绘成惟一合理的和有普遍意义的意识。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资产阶级虚假意识的概念研究,我们可以进行一个便于深入浅出理解和掌握的诠释。当精神劳动和物质劳动分工、形成城市和乡村后,社会的统治阶级在资本主义时代便集中在城市,在这个阶级内部,有一部分人是作为这个阶级的思想家和思想工作者出现的,他们有一定的概括能力,把编造符合阶级统治中关于统治阶级世界大同的相关幻想作为谋生的主要泉源。这部分人,就是“虚假意识”的生产制造者。

一个名字叫闾丘露薇的女士,写过关于一个银行家朋友帮助高级酒店的服务人员争取加班工资的文章,文章中涉及了对劳动法、剥削等概念的讨论。但现实问题是,文章中的情况仅仅是特例,是万分之一的概率,不具备普遍性。在普遍性的基础上,绝大多数人都是沉默螺旋,都是消极地、被动地接受基于劳资雇佣关系的统治生产关系所产生的理论,包括只求奉献、不求回报等等。因为资本和劳工关系的本质就是:劳工只有找到了工作、每月能领取现金薪水才能生存,不然生存都不能保证,还谈什么权益争取?而资本,只有在劳工的劳动中能够获取利润,或叫剥削到、榨取到剩余价值,才可能雇佣劳工,亏本的买卖没人干。资本在这种情况下,所支付的工资就是保证劳工的生活和劳工生产生育新的劳工后代力量的生活基本所需,说白了就是最低工资保障和基本的工资标准。而现在所有企业中无论是绩效考核或是企业文化,所要解决的,就是对当前的企业生产关系和利益分配的合理诠释。

在 1893 年 7 月 14 日于伦敦写给弗·梅林的信件中,恩格斯说“意识形态是由所谓的思想家有意识地、但是以虚假的意识完成的过程”这句话,正好可以和马克思在世时两人共同研究的《费尔巴哈》中关于意识生产的论述联系,但这种联系是否符合马克思恩格斯的本意,他们都幸福地长眠了,后面的都只能是诠释了,毕竟两次研究的时间间隔了 48 年。 卢卡奇则认为虚假性、幻想的含义是清楚明白的,但虚假意识在结构上和方式上有所区别,需要具体考察历史总体方面和历史过程阶段的虚假意识。意识的虚假性可表现为: (1)忽视社会进化本质,没有确认和适当表达历史发展的经济动力; (2)同实际不符的虚幻的外观,如封建等级形式掩盖了真实的等级经济制度,地位意识掩盖了阶级意识,并阻止了阶级意识的形成; (3)掩盖真相的欺骗性。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常常掩盖本阶级的经济利益,仅仅成为宣传口号和旗帜,特别是资产阶级为了少数人利益进行统治时,需要欺骗其他阶级,这种虚假的意识甚至变成刻意捏造的意识。

卢卡奇指出,无产阶级要揭露资产阶级意识的虚伪性,即使在虚假意识的背景下和虚假意识形态的欺骗下,也总是要追求真理。无产阶级必须能通过理解辩证的发展过程,正确领会自己的历史使命,从虚假意识中解脱出来,形成自己的阶级意识。

二.马克思恩格斯论“虚假意识”

“虚假意识”是意识形态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而争议颇多的问题。由于马克思恩格斯往往在否定、批判的意义上使用“意识形态”这个词, 所以就产生了意识形态是否就是虚假意识的争论。其实,“虚假意识”和马克思恩格斯所讲的“意识形态”是两个完全不同、不能彼此混淆的范畴。正确认识“虚假意识”对于科学地理解马克思恩格斯的意识形态理论具有重大意义。

1.虚假意识的产生根源

一种错误观念的产生, 不外乎物质和精神方面的原因。马克思恩格斯分别从认识论、阶级倾向、历史根源等方面具体阐述了虚假意识产生的缘由。

恩格斯在致梅林的信中科学地揭示了虚假意识产生的认识论根源。恩格斯说: “ 它( 作者注:虚假意识) 的内容和形式都是他从纯粹的思维中......不是从他自己的思维中, 就是从他的先辈的思维中引出的。”在恩格斯看来, 意识形态家在创造意识形态时, 并不知道推动他这样做的真正的动力是什么, 他只能从他所接触的思维材料中想像出他这样做的动力, 而这种动力不过是虚假的或表面的动力,因为“他只和思想材料打交道, 他毫不迟疑地认为这种材料是由思维产生的, 而不去进一步研究这些材料的较远的、不从属于思维的根源。而且他认为这是不言而喻的, 因为在他看来, 一切行动既然都是以思维为中介, 最终似乎都以思维为基础”。

在认识的路线问题上, 以往的意识形态家走的是一条“由思想到物”的唯心主义路线。在他们看来, 一切思想、意识都来源于理性和纯粹的思辨, 虚假意识是人类理性的创造物; 思维和观念不但是第一性的东西, 而且也是独立的、自足的东西。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 虚假意识不是头脑主观滋生的臆想和幻想, 它是人们对物质世界以及物质事物的歪曲的、颠倒的、错误的反映,。正如马克思所说:“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在“神圣家族”中, 马克思深入地揭示了虚假意识产生的物质根源。他认为, 生活中的各种异化现象以及异化的不同形式, 只不过是意识和自我意识的不同形式, 社会中各种虚假的意识、偏见, 实质上都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精神现象, 它同时又成为人们社会生活的精神环境, 左右着人们的认识和实践。可以说, 人的思维和观念不仅是在人的物质实践活动的基础上产生并发展起来的, 而且唯有人的物质实践活动才是人的思维和观念正确与否的检验者和判定者。所以, 从纯粹思维材料出发想象出来的创造意识形态的动力, 只能是虚假的或表面的动力, 意识形态家基于这样的动力创造出来的意识形态必然是虚假意识和虚假的意识形态。

“虚假意识”的产生还有深厚的阶级根源, 虚假意识在本质上是与阶级性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阶级地位的不平等以及社会各阶级的对立是虚假意识产生的阶级根源。通常来说, “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 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支配着物质生产资料的阶级, 同时也支配着精神生产的资料。” 一切虚假意识和虚假的意识形态, 不论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 还是“受统治阶级支配”的思想, 都是为一定的阶级服务的, 以维护该阶级的利益,所谓超阶级关系的意识形态是不存在的。

此外, 阶级利益和人类利益的混淆也是虚假意识产生的社会历史根源。马克思恩格斯说过: “每一个企图代替旧统治阶级地位的新阶级, 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就不得不把自己的利益说成是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利益, 抽象地讲, 就是赋予自己的思想以普遍性的形式, 把它们描绘成唯一合理的、有普遍意义的思想。”也就是说, 历史上的统治阶级( 都是剥削阶级), 在其革命时期或上升时期, 其特殊的阶级利益还未完全分化为同广大劳动者根本对立的利益, 因而总是作为人民利益的代表登上历史舞台, 并以较具人民性的思想观念获得群众的认同。然而, 随着其特殊阶级利益的形成和扩展, 其意识形态观念必定与社会现实形成巨大反差, 就产生了虚假的意识形态。这种虚假性来源于现存社会普遍利益的虚幻性, 来源于大多数人的生存条件与其需要的对立。

2.“虚假意识”的内涵、特点及其本质

一是虚假的观念体系。在《德意志意识形态》序言中, 马克思说:“人们迄今总是为自己选出关于自己本身, 关于自己是何物或应当成为何物的种种虚假观念。他们按照自己关于神, 关于模范人等观念来建立自己的关系, 他们头脑的产物就统治他们, 他们这些创造者就屈从于自己的创造物。我们要把他们从幻想、观念、教条和想像的存在物中解放出来, 使他们不再在这些东西的枷锁下呻吟喘息。”

不难看出, 这里的“虚假观念”、“幻想”、“教条”、“想像的存在物”等, 并不是对一般意识形态而言的, 而是特指“虚假意识”。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 这些“虚假观念”尽管表现形式多样, 但它们都主张观念统治世界, 都从所想像、所设想的意识出发, 而不是从现实的人及其实际活动出发, 因此, 这些观念没有实际性的客观内容, 属于主观自生的东西, 具有极大的虚假性, 所以也仅仅只能作为幻想、教条以及想象的存在物而已。

二是颠倒的观念、歪曲的意识。马克思恩格斯在对旧的意识形态( 特别是德意志意识形态) 进行批判时, 指出这些意识形态往往具有“颠倒的观念、歪曲的意识”的含义。正如马克思所说: “如果在全部意识形态中, 人们和他们的关系就像在照相机中一样是倒立成影的, 那么这种现象也是从人们生活的历史过程中产生的, 正如物体在视网膜上的倒影是直接从人们的生理过程中产生的一样。”这里的意识形态, 显然是“德意志意识形态”, 它指的是以费尔巴哈、鲍威尔和施蒂纳为代表的最近的德国哲学和以其不同的先知为代表的所谓的“德国社会主义”。这些以神秘的、扭曲的方式出现的“意识形态”虽然较头脑纯粹主观滋生的“意识”更能反映现实世界, 但是它毕竟是对客观世界、现象事物的颠倒的、曲解的、片面性的、错误的反映, 这种颠倒的观念、歪曲的意识只能是“虚假意识”, 其目的不是曲解人类史, 就是完全撇开人类史, 它揭示的不是现实生活的真相, 而是有意无意地遮蔽现实和真相罢了。

三是有意识的、推动意识形态完成的手段。恩格斯曾经说过:“意识形态是由所谓的思想家通过意识、但是通过虚假的意识完成的过程。推动他的真正动力始终是他所不知道的, 否则这就不是意识形态的过程了。” 在恩格斯看来, 以往的意识形态都是从纯粹的思维演绎出来的, 这种纯粹的思维要么来自于意识形态创造者自身的主观想像、纯粹虚无的捏造, 要么来自于对前人思想、意识的直接继承, 以往的旧意识形态的创立过程是通过“虚假意识形态”来完成的, 严重地脱离了人们的现实生活, 是一种由虚假意识推导出虚假的意识形态的过程。因此, 虚假意识难免具有自觉或不自觉地用幻想、歪曲的联系来掩蔽现实联系的诟病。

3.如何走出“虚假意识”的意识形态

首先,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 破解作为“虚假意识”的意识形态的根本出路乃是革命实践。只有革命的实践活动才能最终摧毁“虚假意识”及虚假的意识形态。

马克思指出: “社会生活本质是实践的, 凡是把理论导致神秘主义方面的神秘的东西, 都能在人的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过去历史上纯粹观念斗争的实质是: “改造社会的事业被归结为批判的大脑活动。”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 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 意识的一切形式和产物不是可用精神的批判来消灭的, 也不是可以通过它们消融在自我意识中化为幽灵、怪影、怪想等来消灭掉的, 唯有实际地推翻这一切唯心主义谬论所产生的社会关系, 才能把他们消灭掉。以往的虚假意识形态家根本不懂得实践在改造旧的意识形态的重要作用, 根本不了解观念批判的局限性。当然, 在实践批判的基础上, 理论批判也是必要的, 但这种批判只有立足于现实生活, 才能真正有生命力, 如果本身仍然漂浮在观念中, 那充其量不过是用这一种“虚假意识”去取代另一种“虚假的意识”而已。

其次, 破解作为“虚假意识”的意识形态, 必须要树立科学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观。

马克思恩格斯意识形态理论分析资产阶级意识形态之弊, 其目的和归宿在于树立新的科学的意识形态。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 以往的旧意识形态的辩护者只是通过杜撰出各种理论、思想来维护现有的腐朽制度和社会关系, 而未能通过革命实践来彻底推毁“旧的国家机器”, 用新的共产主义意识形态将代替腐朽的虚伪的旧意识形态。同时, 要走出虚假意识及虚假意识形态, 除了建立共产主义意识并同传统观念作彻底的决裂, 马克思恩格斯还指出了作为共产主义初级阶段意识形态的特征。“它不是在它自身基础上, 已经发展了的, 恰好相反, 是刚刚从资本主义社会中产生出来的, 因此它的各方面, 在经济、道德和精神方面都还带着它脱胎出来的那个旧社会的痕迹。” 最后, 破解作为“虚假意识”的意识形态, 必须始终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由物到思想”的认识路线, 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方法。

任何虚假意识都是从先入为主的原则出发, 严重脱离现实生活和客观存在。走出“虚假意识”的意识形态, 必须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了解意识形态产生的历史条件和时代背景, 从个人和历史环境中去真正理解意识形态是真实的还是虚假的。马克思曾经说过:“离开了现实的历史就没有任何价值。”也就是说, 意识形态没有自己独立的历史, 是随着人们生活条件和生活方式的改革而改变的。因此, 走出“虚假意识”的意识形态, 必须要与人们的物质实践以及物质生活过程紧密联系起来, 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方法紧密结合起来。

总之, 走出“虚假意识”的意识形态是一个复杂的、长期的和艰巨的过程, 这意味着我们必须要有乐观向上的态度、大无畏的精神和科学的方法投身于实践, 为共产主义这一崇高目标而努力奋斗。

三.卢卡奇关于“虚假意识”的解读

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领军人物, 卢卡奇等人在总结西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之后, 把革命的注意力转向意识形态的研究。物化和物化意识是卢卡奇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中提 出的两个核心概念。

1.物化和物化意识 物化意识就是人们被物化现象所遮蔽起来的虚假意识。物化在全社会的普遍化的最深刻表现便是物化的内化, 即内化到人的思想领域, 形成物化意识。物化意识是物化现象在主体中的内化, 是物化现象的最深刻的表现。物化意识表现为虚假意识是由于意识在资本主义的物化现象的遮蔽下与社会发展的不一致性, 是生产过程中颠倒了的主客体关系所表现出来的被歪曲的观念和颠倒了的意识。 卢卡奇是在继承了马克思《资本论》中的物化思想, 看到了资本主义物化现象对人的主体性的遮蔽而提出了自己的物化理论, 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意识形态的价值的。卢卡奇发挥了马克思的物化思想, 以此来审视资本主义的经济社会生活。

卢卡奇认为资本主义社会是一个商品形式占支配地位、对所有生活形式都有决定性影响的社会。这种物化现象从客观方面来看是人自己的活动, 人自己的劳动,作为某种客观的东西, 某种不依赖于人的东西, 某种通过异于人的自律性来控制人的东西, 同人相对立, 即人的物化的结果产生出一个由现成的物以及物与物质之间关系构成的世界(即商品及其在市场上运动的世界), 但是即使在这种情况下还是作为无法制服的、由自身发生作用的力量同人们相对立。

2.阶级意识的三个阶段

卢卡奇把阶级意识分成三个阶段, 即无意识阶段、虚假意识阶段和虚伪意识阶段。 无意识阶段是指前资本主义阶段。前资本主义社会的意识形态主要表现为等级意识, 是等级意识覆盖了阶级意识。对于前资本主义时代, 以及对于其生活的经济基础还是属于前资本主义时代的资本主义许多阶层的行为来说, 它们的阶级意识就其本质而言既不可能具有一种十分清晰的形式, 也不可能有意识地对历史事件发生影响。在这个阶段中, 不管那个阶级或等级, 对自身的利益以及社会发展的状况都不可能有清晰的认识。究其根源是因为缺少具有关联性的经济组织和组织起来的社会联合体, 缺少国家这种社会的直接统治的联合体。而到了资本主义阶段, 随着等级为阶级所代替, 阶级意识进入到一个可能被意识到的时期, 获得了这种产生的可能性。但这种意识的生成并不是必然的。它受着阶级的本身和其经济状况决定。因此阶级意识抽象地、形式地来看,同时也就是一种受阶级制约的对人们自己的社会的、历史的经济地位的无意识。

不难看出, 卢卡奇把阶级意识看成是经济结构的客观结果, 或就其各种客观的虚假性而言, 阶级意识至少是与阶级的地位相一致的。资本主义社会中的阶级状况直接决定了阶级意识的发展。随着阶级斗争的趋于激烈, 物质生活中的阶级对立越发表现为意识形态的冲突。从而资产阶级的阶级意识也随之发展为虚伪意识。资产阶级的虚假意识中的辩证矛盾加剧了: 虚假意识变成了虚伪的意识。

这是客观存在的矛盾主观化的结果, 这种转变是一种有意识的行为。资产阶级为维护自己的统治把有意识组织起来的思想纳入到自己的意识之中, 包括精英阶层的意识。

可见卢卡奇的虚假意识发展经历从前资本主义社会的无意识,到虚假意识再到虚伪意识,是带着浓厚阶级色彩的生成性特征。所以, 杰姆逊在谈到卢卡奇的阶级意识时指出了“有位英国学者认为阶级意识并不是任何阶级生来就有的, 它是在阶级斗争中创造的, 因此也可能失去”。阶级意识是一种文化过程, 是一种历史现象。我想在卢卡奇契的理论中实际上包含着这样一个论点, 即来自某一阶级的人有可能放弃自己的阶级利益而为另一个阶级说话。

3.阶级斗争中阶级意识的地位

在与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的斗争过程当中, 无产阶级必须时刻保持着对自身的历史地位和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的清醒认识。卢卡奇赋予阶级意识在阶级斗争中以决定性的地位。 卢卡奇看来, 正确的洞见到社会本质是首要的力量因素, 甚至也许是决定性的武器。不仅如此, 在抗拒盲目力量的时候,只有无产阶级的自觉意志才能使人类免遭灾祸。从某种程度上说, 革命的命运( 以及与此相关的是人类的命运)要取决于无产阶级在意识形态上的成熟程度, 即取决于它的阶级意识。可见, 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是其命运及其生存之所系。

像卢卡奇所指出的,无产阶级优于资产阶级的地方就在于它事实上能使意识转变成作为历史发展内在意义的实践。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采取了截然不同的立场和态度。无产阶级则需要以正确的阶级意识来克服物化的虚假意识。无产阶级的觉醒的阶级意识去克服资本主义物化意识, 还只是取得意识形态的斗争中的胜利的一种可能性, 而非现实。

从阶级意识的本质上说,工人认识了自身, 认识了在商品中, 他自己和资本的关系。只要他实际上还不能够使自己超过这种客体地位, 他的意识就是商品的自我意识,无产阶级在意识形态的现实的斗争中需要克服自己的客体性。如果无产阶级无法跨越这道鸿沟, 他只能是处于思想着的奴隶的地位。卢卡奇认为, 客观地、社会地来看, 一个\"思想着\"的奴隶和一个\"无意识\"的奴隶之间并无根本的区别, 就像一个奴隶能否意识到他自己的社会地位和一个\"自由人\"能否认识到奴役这两者之间也是没有什么根本的区别一样。

与资产阶级的阶级意识由虚假意识转变成虚伪意识不同, 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是由无意识和物化意识转变成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阶级意识从潜在的向现实的发展过程中只需要启发意识, 只需要一种明确的领导, 需要发挥党的集体意识, 从而使未被意识到的东西被意识到, 使隐藏着的东西变得明确起来。不仅如此, 作为先锋队的共产党还要领导无产阶级从事无产阶级的革命实践, 在革命的实践当中实现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

在与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的斗争中, 共产党一直以一种为革命利益服务的无产阶级阶级意识的独立形式出现, 并领导着无产阶级革命。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就曾指出, 在实践方面, 共产党人是各国工人政党中最坚决的、始终起推动作用的部分; 在理论方面, 他们胜过其余无产阶级群众的地方在于他们了解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进程和一般结果。

马克思认为共产党人是工人中的优秀分子, 他们对自己的历史使命有着明确的认识, 有着鲜明的阶级意识, 所以可以肩负着全人类解放事业的重任。同时, 共产党一分钟也不忽略教育工人尽可能地意识到阶级之间的对立。在与资产阶级斗争的运动当中, 共产党始终代表整个运动的利益。卢卡奇明确指出不是所有有能力统治的阶级的阶级意识的内在结构都是一样的。关键在于它们对于自己为了实现组织统治而必须采取的和实际采取的行动能意识到什么程度。因此也就是这样的问题: 有关的阶级在实行历史赋于它们的行动时“有意识地”和“无意识地”到什么程度, 运用“正确的”和“虚假的”意识又到什么程度。 共产党既是同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斗争的领军人物, 同时也是而且只可能是有阶级觉悟的工人的有意识的成果。

参考文献:

《当代西方文化研究新词典》李鹏程,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第347页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第500页 《行销传播学》沈宗南、张京宏,世新大学(2011)

《当代西方文化研究新词典》李鹏程,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5) 《资本论》第1 卷,北京: 人民出版社(1975)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5)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5)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5),第100页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5),第72页 《德意志意识形态》马克思, 恩格斯,北京: 人民出版社(2003),第10-11页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北京: 人民出版(1995),第726页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卷,北京: 人民出版社(1956),第52页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卷,北京: 人民出版社(1957),第209页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卷,北京: 人民出版社(1956),第41页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北京: 人民出版社(1960),第49页

《政治经济学批判》马克思,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年第1版), 第23 页 《资本论》马克思,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年第2版), 第139 页 《历史与阶级意识》卢卡奇[匈],杜章智等译,商务印书馆(1999) 《卢卡奇早期的物化异化观及其当代启示》苏晓云,《求索》(2003年第4期), 第122 页。 《马克思、恩格斯对资产阶级虚假意识形态批判》刘景良,《求索》(2005年第1期),第115 页。

程若兰演讲稿

激荡三十年读后感 程若宸

程若琦大队委竞选演讲稿

霜材料

虚假广告

虚假信息

傲霜篇

清洁霜总结

傲霜篇

040021006程若霜  虚假意识
《040021006程若霜 虚假意识.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虚假意识 虚假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