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伤仲永》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20-03-03 01:25:1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伤仲永》教学设计

作者:朝阳县羊山实验中学 李树锐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王安石的文学常识,掌握重点字词的意思,理清文章大意。

2、朗读课文,准确把握句中的停顿;掌握文中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3、帮助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弄清方仲永变化的过程,弄清方仲永的才能衰退的原因。

4、领会人的知识才能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后天的教育和学习在造就人才方面起决定性作用。

教学重点:目标3.教学难点:目标4.教学方法:朗读、研讨。 课型:新授课。 课时数: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伟大的科学家和发明家爱迪生有一句名言:“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他用勤奋的一生发明了无数的东西,对人类作出了巨大贡献。被誉为“发明大王”,人们都认为他是世界上少有的“天才”。到底什么是“天才”呢?他的这句名言就是最恰当的解释。遗憾的是有很多人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 自恃聪明,自认为有天赋。结果最终沦为庸才、蠢才,方仲永就是这样一个人。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本文用“伤”字点出作者的写作意图。“伤”是哀伤,痛惜的意思,表达了作者对方仲永这样的人才,\"泯然众人\"的哀伤,惋惜之情。

2、本文选用《临川先生文集》,作者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做官后,向朝廷上万言书,提出政治改革的主张。继而推行各项政治革新,取得一定成就。但由于保守派的强烈反对,他两次被害相。晚年封为荆国公,谥号\"文\"。著有《王临川集》、《王文公文集》,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3、教师范读,领读,自由读课文。

4、学习生字:

世隶耕(lì)

邑人(yì)

环谒(yè)

泯然(mǐn) ....焉(yān)

矣(yǐ)

耶(yé)

扳(pān) ....

5、通假字:

(1)、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通“攀”,牵、引。) .(2)、贤于材人远矣。(通“才”,指才能。) .

6、词类活用:

(1)、“即书诗四句”书:名词作动词,写。 .(2)、“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3)、“邑人奇之”奇:形容词作动词,对„„感到惊奇。 .(4)、“稍稍宾客其父”宾客:名词作动词,把„„当宾客招待。 ..(5)、“父利其然也”利:名词作动词,认为有利。 .

7、理解下列句式:

(1)、“不使学”省略句,省略了宾语,即“不使(之)学”:不让(仲永)学习。

(2)、“还自扬州”倒装句,正确的语序是“自扬州还”: 从扬州回家。 (3)、“受之天也”省略句,省略了介词,即“受之(于)天”:从上天那里得到或上天赋予的。

四、默读课文,理清条理:

第一部分:(1—2)(以叙事为主)简叙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幼年作诗表现出非凡的才华与天赋。第二阶段:十二三岁时才能大不如先前。第三阶段:写成年之后的仲永才能泯灭。

第二部分:(3)本段以议论为主,讲了两层意思:

第一层:从“王子曰”到“不至也” 揭示了仲永才能泯灭的原因。第二层:从“彼其”到文末。由仲永引申出天赋差的人如果不“受之人”,结局将更可悲。这一段作者主要强调了后天努力学习,接受教育对成才的重要作用。

五、教师小结: 本文通过叙写方仲永从幼年时天资过人到长大后“泯然众人”的变化过程,点明他才能衰退的原因是“不使学”。说明人的知识才能决不可单纯的依靠天赋,必须注重后天的教育和学习,强调了后天的教育和培养对发展才能的重要性。

六、布置作业: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篇古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指名读课文。

2、一个人能否成才,与天资有关,更与后天所受的教育以及自身的学习有关。一个人只有不断的学习,终生学习,才能与时俱进,成为顺应时代的有用之才。

本文是一篇随笔。随笔,即随手笔录,不拘一格。是散文的一种。古代随笔常借一件事来抒发作者的情感或阐述某种观点。短小活泼,意境隽永。

二、教师指导诵读。

1、释题:谁能说说题目“伤仲永”的“伤”是什么意思?

明确:哀伤,叹息。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2、指名朗读,师生共同指正。

(1)、仲永/生五年。

(2)、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3)、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4)、传/一乡秀才/观之。 (5)、自是/指物做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6)、余闻之也/久。 (7)、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8)、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3、全班齐读课文。

三、自读课文,掌握大意。

1、学生自由诵读。

2、学生自读课文。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

3、教师补充课文注释:

(1)、“养父母”养:赡养。

(2)、“传一乡秀才观之”一乡:全乡。 (3)、“或以钱币乞之”或:有的人。

(4)、邑人:同县的人。

(5)、“从先人还家”从:跟从。

(6)、“前时之闻”:以前听到的名声。 (7)、“卒之为众人”卒:最终。众:普通。(8)、“且为众人”且:尚且。(9)、“如此之贤也”贤:(有)才能。 (10)、“固众人”固:本来。

4、对文中的“之”“于”进行归类。

(1)、之——忽啼求之:它,指书具.代词。借旁近与之:他,指仲永,代词。余闻之也久:这事,指仲永父“不使学”、“环谒于邑人”,代词。下能称前时之闻:的,助词。 卒之为众人:语气助词,不译。

(2)、于——环谒于邑人:到,介词。于舅家见之:在,介词。 贤于材人远矣:比,介词。爱于人者不至:从,介词。

四、翻译课文。要求一人一句,注意词义正确。

五、感知课文:掌握了文章大意之后,我们明白了作者为什么要“哀叹”仲永了吗?(学生回答)

六、教师小结:

课文采用“闻”、“见”、“闻”的方式依次写了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的三个阶段,真实可信,有说服力。详写第一个片断,突出方仲永幼年聪慧,是可塑之才,有发展潜力,为后面的写他的退化作下铺垫,突出\"伤\"的前提,写其父贪利之举,点明“伤”的原因;略写后两个片断,引人深思,点明\"伤\"的内容。这样处理,内容集中而意旨明。

本文记叙了一个神童最终“泯然众人”的故事,流露出了作者的惋惜之情。那么,作者在文章中表露了自己怎样的观点呢?我们又能得到那些启示呢?下堂课,我们再进一步学习。

七、布置作业:研讨与练习二。 第三课时:

一、检查预习:

《伤仲永》是宋代文学家王安石写的一篇议论文。作者先讲述了方仲永由一个“神童”变化成一个普通人的经历,然后由此引发议论,表达了对这位“神童”的惋惜之情。

二、精读课文,合作探究:

1、方仲永的天资过人,表现在哪里?在课文中找出原句。

2、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经历了几个阶段?各有什么特点?课文是怎样叙述的?

3、方仲永由神童沦为平庸之辈的原因是什么?作者是怎样看的?

4、最后一段作者讲了什么道理?

明确:

1、“忽啼求之”;“即书诗四句”;“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2、三个阶段:①、童年时期,才思敏捷.天赋极高,如五岁时就\"啼哭求之\"。\"书诗为名\",\"指物作诗立就\",\"文理可观\"等。②、少年时期,才思衰退,大不如前,\"不能称前时之闻\"。③、青年时期。才思平庸,与众无异,\"泯然众人矣\"。

3、从方仲永个人情况来看,原因是“其父利共然,不使学”,把仲永当做赚钱的工具。荒废其学业,不能使其天赋用在学习上。从道理上说,作者认为方仲永才能衰退的原因是“受于人者不至”。即没有进行后天的学习和教育,并由此引发天赋不如仲永之人如果不注重后天教育,结果将更不可设想的感触。

4、天资好的人,没有得到良好的教育,尚且变成普通的人,那些天资平常的人,如不接受教育,连普通人都赶不上了。

三、揣摩语言:

文言文一般都很简洁,本文语言尤为精练。文章前两段叙述方仲永由“指物作诗立就”的神童到“泯然众人”的过程及原因,仅用了158个字,没有一句废话,每一句甚至每个字都有其丰富的表现力。

[例]

1、“世隶耕”:三字交代了身份、家世,是对“未尝识书具”“不使学”的必要铺垫,既衬托了方仲永的非凡天资,又暗示了造成他命运的家庭背景。

2、“啼”:一个字生动地写出方仲永索求书具的儿童情态。 请同学们尝试着到文中发掘发掘。(学生讨论)自由发表意见。

明确:

1、“忽”“即”“立”:三个副词,使一个天资非凡、文思敏捷的神童形象跃然纸上。

2、“奇之”“宾客其父”“乞之”:三言两语就从旁衬托出方仲永的杰出才华。

3、“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仅一句话就刻画出方仲永父亲贪图小利、愚昧无知的形象。

4、“不使学”:三字看似平淡,却也点明了仲永终未成大器的原因。

5、第二段叙事:仅以一“见”一“闻”一“问”就交代了方仲永后来的变化和结局。

6、结尾议论:言简意深,说理严谨。

四、质疑探究:

1、文章叙述了方仲永从五岁到二十岁间才能变化的三个阶段,你认为哪一个阶段写得最详细?说说你的依据。再想想:作者为什么要详写这一阶段呢?

明确:方仲永才能出露时的幼时阶段详写;铺陈仲永才能初露的情形,暗示其前途无量,而其父贪利导致他才能衰退。;详写这一阶段,意在说明一方面“仲永之通悟”确实是“受之天”,有先天的因素;另一方面,正是在这个时期,就已经埋下了才能衰退的种子,即“父利其然也„„不使学”。以方仲永为反面的例子,来说明“受之人”即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2、“受于天”指什么? “受于人”又指什么?

明确:“受于天”是指人的先天条件好,即有天赋。“受于人”是指人的后天学习和所受到的教育。

3、我们可以从仲永身上吸取哪些教训?

明确:人的智力发展存在着某些差异,但这不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后天的教育和学习。青少年应正确认识自己:天资好的,加上勤奋学习,可能成为栋梁之材;反之,即使天资再好,如不学习,同样会碌碌无为。另一方面,即使天资差的人,如勤奋学习,也可以成为有用之才。

五、教师小结:

由此看来,人的成长,关键在后天接受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像方仲永这样天赋高的神童,不学习,最终也变成了普通人一样。我们这样的普通人,就更要努力学习,不然想成为一个平常的人恐怕都办不到。老师赠送你们一条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的名言:“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希望你们珍惜读书机会,好好学习,长大后成为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

六、布置作业:研讨与练习三。

七、板书设计:

23、伤仲永

第一阶段:幼时天资过人;

第二阶段:十二三岁时才能衰退;

〓→

1、不使学;

2、其受于人者不至。 第三阶段:又过七年后变成平庸之人。

伤仲永教学设计

伤仲永 教学设计

伤仲永教学设计

《伤仲永》教学设计

《伤仲永》教学设计

《伤仲永》教学设计

《伤仲永》教学设计

伤仲永教学设计

《伤仲永》教学设计

《伤仲永》教学设计

《伤仲永》教学设计
《《伤仲永》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