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分析与对策

发布时间:2020-03-01 16:06:5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分析与对策

摘要:学毕业生就业问题一直备受社会各界关注。影响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经济发展水平、人才在地区间的结构分布、高校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间的结构性矛盾、大学生的职业理想和就业观念等都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的重要因素,只有各方面力量共同努力,才能有效解决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不论从提高整体国民素质、维护国家稳定还是从国家经济建设、综合国力提高的角度来看,都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建立以市场为主体、政府为主导、学校及学生主动应对的大学生就业立体网络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可行之策。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问题

正文:

一、大学生就业现状

近几年来,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一直备受社会各界关注,引起了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对于产生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现象的原因,人们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人认为就业难是扩招惹的祸;有人认为是政府制度与体制的缺失引起的;有入认为是毕业生和家长的心态所致;有人认为是学校的专业设置出了问题;还有人认为是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不行等。我国高等教育在20世纪末还处于“精英教育”阶段。但是自1999年我国高等教育大规模扩招以来得到了迅速发展。我国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完成了由英化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重大转变,这无论从满足人民大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来看,还是从适应国家现代化建设以及应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需要来看,都是一项战略性和历史性成就,是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史上的奇迹。但与此同时,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加之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不容乐观。是不是我国的大学生数量太多了呢?据教育部今年4月发布的资料,目前我国大学生人数占总人口数的比例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仍然很大,我国高等教育还处在世界发展水平的初级阶段,还不能够完全满足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求,有着强大的发展空间。所以我们认为大学生就业问题是市场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的必然产物。弄清影响大学生就业难的真正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是摆在我们面前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

二、大学生就业问题原因分析

1、大学生的职业理想和就业观念

在“知识改变命运”的主流认知环境下,对读书改变个人命运的偏狭理解以及急于求得实际利益的大学生相当多。他们把上大学受教育当作找到“工作”的阶梯,当作改变自身命运,甚至于家庭与家族地位的筹码。这种观念使得无论是毕业生本人还是其父母、亲朋都认为读了大学,理应享有丰厚稳定的工资待遇,大都希望大学生毕业后选择一个好的职业,大学生的“精英情结”还没有彻底转变,仍然认为“大学生是天之骄子”、“皇帝的女儿不愁嫁”。

2、国家政策导向不力。

从上述分析来看,毕业生的就业困难还存在地区性问题。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工资待遇分配不公造成的。在现实生活中,我国的“三大差别”仍然存在。仅从城乡收入上看,城乡收入的差距一直较大,如果大学毕业生去农村找工作,将面临的是低收入。当然,经济发达地区和沿海地区与贫困落后地区同一工种的工资收入相差也相当悬殊,以至于影响大学毕业生的择业取向。如果采取倾斜政策进行疏导,如提高工资待遇、解除后顾之忧,或把到艰苦、落后地区工作作为评职、晋升的一种资历,毕业生就业难的现象在很大程度上就会得以解决。尤其在我国,国家的政策导向明显影响民众的观念和发展方向。

3、高校专业设置与社会实际脱节。

高校培养的人才结构与社会所需的人才结构不统一,也是造成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之一。作为人才市场的供给方,高校的专业结构调整滞后于市场的需求。其原因主要有四方面:一是部分高校的短期“功利”行为,不顾社会需求盲目招生。二是高等教育的封闭性。目前高等教育学科专业建设较多以学科自身内在逻辑发展为依据,较少参照现实社会经济建设和发展领域的需要。高等教育的这种封闭状态,不能准确反映劳动力市场需求的变化,导致学校人才培养有较大的盲目性。高等教育培养的某些专业的毕业生往往只具有理论知识,而缺乏实际操作能力。三是高校专业设置过细,毕业生适应面窄。四是高等教育的专

业结构层次不合理,出现本、专科比例倒置现象。

4、用人机制存在弊端。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要日益成为市场行为。一方面,一些单位领导存在短期行为。由于职工的利益与效益挂钩,多选人意味着职工平均收益的减少。所以当单位需要劳动力增加时,领导往往选择培训内部职工来提高劳动力的使用效率以满足需要。有些单位的用人观念存在偏差,“用廉不用优”,只要节约开支就行。另一方面有些用人单位一再拔高用人标准,如限制学历、毕业学校、身高、相貌、户籍等等,这样就把许多大学毕业生拒之门外。

三、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意义所在

1、能够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安居乐业是人类社会追求的理想,也是人的基本要求,有就业岗位、维持生计也就成了老百姓对政府的要求和期盼。如果政府不能为大学生提供足够的就业岗位,许多大学生“毕业即待业”和“高投入,低回报”的现实,将会使大学生及其家庭对政府产生不满情绪。若就业中再遇到各种不公平竞争,使他们失去许多平等的竞争机会,对他们的自信心、进取心打击很大,这更让他们感到困惑、迷茫、不满、愤怒甚至怨恨,使他们对社会的价值标准、行为规范、做人准则和社会道德等产生怀疑。只有解决了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才能消除这些不稳定因素、让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2、能减轻大学生的心理压力,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就业难”使不少大学生对于自己毕业后的发展前途感到迷茫,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面对巨大的心理压力和生存竞争,不少大学生产生了焦虑不安、苦闷、抑郁恐惧、自卑和神经衰弱等心理倾向,于是休学者有之,畸形竞争者有之,轻生者有之,犯罪者有之,使本来宁静和谐的校园平添了几分浮躁和不安,影响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成长成才。只有解决了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才能解开郁结在大学生心中“毕业即待业”的心理阴影,使他们能够以一种健康、乐观向上的心态投入到学习生活中。

3、能充分发挥广大学生的聪明才智,减少浪费

假如大学生毕业即待业,是一种巨大的浪费。首先,造成高层次人才的浪费。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是高级专门人才,大学毕业生不能及时就业,就意味着这一部分高级专门人才的闲置或不能在用其所长的岗位上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这无疑是高层次人才的直接浪费。其次,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大学生作为高级专门人才,其培养费用是相当高的。如此大量的经费投入高等教育领域,培养出的大学生不能就业,社会无法获得收益回报,无疑是教育资源的严重浪费。只有人尽其才、各尽所能,才能充分发挥广大学生的聪明才智,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四、针对大学生就业问题对策

1.加强思想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由于历史原因,对我国大学生来说,考上大学就意味着可以拥有一份体面的工作。为转变这种就业观念,高校应加强就业思想教育,降低大学生的就业期望值,摆脱传统就业观念的影响,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正确的择业观是顺利就业的关键,它包括正确的自我评价和恰当的职业评价。在大学生走向就业市场,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之际,能否把自我的位置摆正,顺应形势,在竞争中赢得适合自己的职业角色,总是首先决定于大学毕业生能否对自己做出正确的自我评价;恰当的职业评价有利于大学毕业生选择到理想的职业角色,避免职业选择中的随意性与盲目性。大学生应该看到,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实现,大学生的人数越来越多,传统就业渠道对人才的吸纳力毕竟有限。而一些新兴的中小型企业、私有企业、服务性行业及有待开发的地区和小城镇也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大学毕业生只有合理定位才能施展雄才大略,为社会多做贡献。

3.加强政策引导,调整专业结构与设置。

由于我国教育经费投入的不足,一些学校靠扩招收入来填补办学经费的空缺。因此,形成“不管毕业生就业如何,先招进来再说”的观念。只要能招进来学生,什么专业都可以上,什么专业都可以批。这实际上是地方审批部门的“保护主义”。为避免人力、物力、财力的极大浪费和专业的重复设置,统筹资源的合理利用,国家应利用政策导向,宏观调控专业设置,限制那些办学条件差、师资力量薄弱、就业率低的院

校的招生数量;责令一些学校停办就业市场需求量少的专业,以改变部分高校的短期“功利”行为。

4.探索由就业教育走向创业教育的新路子。

当前毕业生就业难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缺乏独当一面的技能,毕竟市场的运行规律是企业难以回避激烈的竞争,而企业又不可能拿出很大的精力重新培养人才。因此,高等教育迫切需要一种全新的手段与方式,让受教育者真实感受到企业经营者直面市场竞争的压力,学会承担风险与责任,提高经营素质与能力。这就要求高等教育转变就业教育观念,探索创业教育的新途径,以培养学生善于创新、敢于冒险、开拓进取的精神,培养学生知难而进的勇气与敢于挑战自我的信心。创业教育与就业教育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创业教育是以主动求职和创造新的就业岗位为目的,培养的人才“不再仅仅是求职者,而且首先应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世界高等教育宣言》,1998年)这一点已成为全世界高等教育的共识。1998年召开的世界高等教育大会强调指出:“为方便毕业生就业,高等教育应主要培养创业技能与主动精神。”美国率先行动,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倡导创业教育,并取得辉煌业绩。英国、德国等相继行动,将创业教育纳入政府政策之中。我国顺应时代发展,也把创业教育提上日程。2002年教育部做出决定:大学生、研究生(包括硕士和博士)可以休学保留学籍创办新产业。相信随着对创业教育的研究和实践的不断深入,创业教育的全新理念会逐步确立,并贯穿到高教改革中去,培养出大批创业者,这样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可能从根本上得以解决。总之,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的措施是多方面的。需要全方位、多角度的改革、协调与配合,才能见成效。

参考文献:

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大学生就业问题探讨

作者: 贾文华作者单位: 商丘师范学院,河南,商丘,476000刊名:成人教育英文刊名: ADULT EDUCATION年,卷(期): 2006,\"\"(4)

困境与出路: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理性思考

作者: 黎大志, 姜新生作者单位: 黎大志(湖南师范大学,长沙,410081), 姜新生(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长沙,410081)刊名:现代大学教育英文刊名: MODERN UNIVERSITY EDUCATION年,卷(期): 2009,\"\"(5)

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与对策分析

作者: 张向前, Zhang Xiangqian作者单位: 国立华侨大学人力资源管理系,福建,泉州,362011刊名:经济问题探索英文刊名: INQUIRY INTO ECONOMIC PROBLEMS年,卷(期): 2005,\"\"(4)

关于我国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实证研究

作者: 许进军作者单位: 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南京,210001刊名:继续教育研究英文刊名: CONTINUE EDUCATION RESEARCH年,卷(期): 2009,\"\"(8)

多学科视角下的大学生就业问题

作者: 彭拥军, Peng Yongjun作者单位: 湖南科技大学教育学院,南京师范大学教科院,江苏南京,21009r7刊名:江苏高教英文刊名: JIANGSU HIGHER EDUCATION年,卷(期): 2009,\"\"(5)

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分析与对策

大学生就业问题现状分析与对策

大学生就业问题分析与对策探究

当代大学生就业问题与对策分析

关于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分析及对策探讨

大学生就业问题与对策浅论

论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

大学生就业问题分析及对策建议

大学生就业问题分析

大学生就业问题分析

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分析与对策
《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分析与对策.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