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分层分类教学

发布时间:2020-03-03 12:15:5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分层分类教学

分层教学是指在大纲统一要求下,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即针对学生不同的个性特征和心理倾向、不同的知识基础和学生的接受能力,将全班学生动态地分为两个不同的层次。然后设计多层次的教学目标,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组织形式,充分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各自的”最近发展区域”内得到充分的发展。这符合《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新理念。

一、分层分类教学的必要性。

一个班级的学生在知识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而素质教育要求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的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如何让优等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饱”、差等生“吃得了”,这就决定了现行的教育必须遵循因材施教原则,实行分层分类教学。因此,在教学中根据学生发展水平的差异设置不同层次的发展目标,激发学生的活力,改变学生被动学习、被动发展的状态,努力形成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发展的局面,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显得尤为重要。

二、课堂教学的分层。

【一】问题设计的分层。

不同层次学生,我们要给他们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成功的设计方案能让全班的孩子都参与到课堂中来,让每一个孩子都体验到成功的感觉。

【1】根据学生的智商层次设计提问:老师的提问要把握好问题的难易度,给不同层次的学生提难易适度的问题。提问时要先提问中下水平的学生,让中下生有发言的机会。对内容简单思考性不强的问题,应首先让后进生回答,即使后进生一时回答不出,也可让优等生帮助回答后,再让后进生重述,直至正确为止,这样让后进生也能体验到成功。在后进生回答问题时教师要耐心启发,引导鼓励他们大胆回答。在突破重难点时,就要发挥优等生的优势,启发全体学生深刻理解,及时进行反馈。这样安排能使各个层次的学生在课堂上都有言可发,学有所得。

【2】根据学生的思维偏好设计提问:观察力较强的学生多提信息收集类问题,例如:问“你看到了什么?”,……;想像力丰富的学生多提猜测性的问题,例如,问:“接下去会怎样?”,……;理解力较强的学生多提逻辑思维性的问题,例如,问:“你是怎样想出来的?”,……;概括力较强的学生多提总结性问题,例如,问:“你明白了什么?”,……

【3】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设计提问:活泼开朗、表达能力强的学生多提需要长篇叙述的问题,胆小腼腆的学生多提书上能找到答案、回答篇幅较简短的问题,给不同层次及类别的学生充分交流的时间和空间,让全体学生能够在平等交流、互助协作中取长补短,使自己各方面的发展更加全面、平衡。

【二】教学目标及能力培养的分层。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对整个教学过程起着调节、导向和控制作用,不同层次的学生,对于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掌握程度我们都要有不同的要求。因此,正确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是实施分层教学的重要前提,教师课前应认真钻研教材,把握大纲及教材的重难点,在备课中针对教材和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准确把握本节课的教学目的要求,制定分层教学目标:人人达到的基础教学目标和学有余力的学生立足发挥他们的潜力的提高性教学目标。如在教学四年级上册《植树问题》这个内容时,公式的推导过程复杂而较难理解,理解能力特别差的学生根本就不能掌握。这时我只要求让C类学生在实际操作和比较中感受植树问题的特征并能掌握最后的计算公式就可以了,对于理解能力较强的A、B类学生,则要求他们能理解段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规律,能够根据题意画简单的线段图,能根据线段图正确推导公式及列式解答,培养学生借助图形解决问题的意识。

在课堂教学中,对优生以“放”为主,“放”中有“扶”,重在指导自学;对中等生和后进生以“扶”为主,“扶”中有“放”,重在带领学生学习。在分层实施阶段,我们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学习成绩等因素,结合学生意愿和教师规范等,将学生按照A、B、C三个层次以1:2:1的比例配比分组,使学生在课堂探究活动中能够充分发挥小组内各个成员的优势互补作用,努力做到以点带面,使课堂效率得到最大化。

【三】课堂练习的分层。

练习分层,每节课设计的练习要有层次性,由浅入深。

【1】第一层次:基础练习,全班统一要求,重点辅导后进生,过好模仿练习这一关。

【2】第二层次:变式练习或简单的综合练习,要求B类和A类学生掌握,这类题重点指导B类学生,也鼓励C类学生尝试做,作为他们的附加题。

【3】第三层次:提高题,具有思考性、开放性和创造性,要求A类学生多思考、多练习,也鼓励B类学生做一做,作为他们的附加题。

三、学生评价的分层。 【一】课堂评价

课堂的分层分类评价是反馈教师教学思想、教学行为的表现。小学生的学习行为的发展,很大程度依赖于老师的评价。对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如用同一尺度去评价,不仅会扼杀后进生的学习热情,也会影响优秀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应准确地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尊重学生的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课堂评价,更好地推动优秀生精益求精,保护后进生的自尊心,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营造浓郁的课堂民主氛围。

【二】课后评价

把智力水平不同、基础能力不同的学生用一个标准来评价,显然是不科学的。我采取的方法是分组评价,把班上成绩接近的学生按4人或5人分为一组,小组内的同学从作业、平时测验、上课回答问题等方面来进行竞争。因为同组的同学实力相当,所以竞争也非常激烈。一个月评选一次红旗小组,加以奖励。这样成绩中下等的学生拥有同样获胜的机会,他们的自信心也能得到极大的提高。成绩非常好的学生,由于同组的实力都很大,更加激起他们的斗志。

【三】期终评价

成功的评价反馈是对学生学习的最高奖赏,是激励学生学习的有力手段。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对差等生采用表扬评价,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对中等生采用激励性评价,既揭明不足又指出努力方向,促使他们的积极向上;对优等生采用竞争性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不断超越自我。

总之,能有效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去,促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发展才是我们开展分层教学的初衷。

四、采用分层分类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一】要端正教学思想。采用分层分类教学是为了促进各个层次间的融合,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使全体学生都能搭载集体这辆特快列车,借助“雁阵效应”振翅翱翔;绝不可弄成了顾头不顾尾的“劣位淘汰制 ”,回到了“应试教育”的老路上。

【二】要正视个体差异。洪荒衍生万物,是万物间的差别形成了大自然的姹紫嫣红。缩小差别并非意味着消除差异,首先必须承认每个人的固有素质差别的先天性以及后天的差别不可抹除性,鼓励个体间的良性竞争以及个体差别间的良性交流。如果教师不能正视个体差异,极力在教学中搞“一刀切、一般齐”,那么随之而来的失败感定会给予你沉重的打击。

【三】要善于动态调控。教学是一个动态系统,学生也在不断发展变化中,不应采用固定模式,分层并不是分而不变的,随着教学进程,要不断调整层次结构。

【四】要有的放矢,讲求实效。并非所有教材内容都能进行分层分类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是否需要分层或怎样分层,必须从教材内容、课型情况以及班级学生的实际出发进行选择。

总之,分层分类教学是从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实际水平出发,以他们的“最近发展区”为发展目标,遵循教育规律和学习发展特点的一种教学实验模式。在数学教学中实施分层分类教学,有利于素质教育在数学教学中落到实处。我国古代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提出育人要“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即主张“因材施教,因人而异”。 经过多年的实践,我觉得分层教学之所以能对提高教学质量有着很大的作用,其关键在于要做到持之以恒,把细节做好,功到自然成。

小学数学分层分类教学实施方案

小学数学分层教学、分类指导工作总结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分层教学

小学数学分层教学

小学数学分层教学

小学数学教学中分层教学方法探析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分层评价

分层分类教学经验总结

分层教学,分类指导

分层教学、分类推进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分层分类教学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分层分类教学.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