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发布时间:2020-03-03 08:47:0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其历史进程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

(一)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过程

1.在党的幼年时期,对于这个问题还没有形成深刻的、完整的、统一的认识。 2.1935年遵义会议以后,党的中央领导才真正认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

3.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的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最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4.延安整风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成为全党的共识。 5.党的七大对其作了进一步阐述

(二)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中国化

1.源于对中国革命进程中正反两面的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 2.是解决中国问题的需要

3.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历史进程,即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日益结合的过程。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实践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形成条件:1.时代背景:20世纪上半叶,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2.实践基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基础,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

开始形成: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直至土地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时期,成功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新道路,同党内盛行的教条主义等错误倾向进行了斗争,在理论上论证了中国革命的新道路,强调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国实际相结合。这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开始形成。

走向成熟:遵义会议以后,直至抗日战争时期。形成了比较系统的哲学思想、军事思想、统一战线思想和党的建设思想,特别是系统地阐述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精辟地论证了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政策和策略。这标志着毛泽东思想走向成熟。

1945年党的“七大”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继续发展:解放战争时期和新中国成立以后

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毛泽东思想不是在个别的方面,而是在许多方面以其独创性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构成一个博大精深的科学思想体系。

核心和精髓:实事求是

丰富的内容:

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基本点:一是认为中国资产阶级有两个部分:依附于帝国主义的大资产阶级和既有革命要求又有动摇性的民族资产阶级。提出了无产阶级领导的统一战线要争取民族资产阶级参加,并且在面对外敌侵略的特殊条件下可以把一部分大资产阶级也包括在内,以求最大限度地孤立最主要的敌人。

二是认为由于中国没有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只能以长期的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毛泽东指出: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加上党的自身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主要的法宝。 2.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3.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 规定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人民军队的唯一宗旨

认为中国革命战争在长时期内的主要作战形式是游击战和带游击性的运动战 4.政策和策略的理论

5.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

6.党的建设理论 指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在建国前后,多吃提出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7.关于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的理论,关于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理论

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贯穿于上述各个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它们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毛泽东思想的指导意义: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个理论形态,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2.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找到了一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 3.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历史地位: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做出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做出了科学的、实事求是的评价。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就他的一生来看,他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

邓小平理论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它是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时代背景:20世纪70年代以来,和平和发展逐渐成为时代主题,时代主题的转换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

历史和现实根据: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实践,是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和现实根据。

邓小平理论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领导人民在各条战线上拨乱反正。1982年,在党的十二大上,邓小平第一次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要命题。

党的十二大后,邓小平紧紧围绕着“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理论思考。1987年党的十三大第一次比较系统地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这些观点构成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轮廓。

1992年初,邓小平南方谈话。同年,党的十四大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做了系统的概括。

1997年,党的十五大正式提出“邓小平理论”这一科学概念,确定为党在一切工作中的指导思想并写进党章,1999年又载入宪法。

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1.

2.

3.4.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A)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