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1普通生物学实验教案

发布时间:2020-03-02 02:47:4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实验一:线粒体和液泡系的超活染色与观察

【课前预习】

1.什么是液泡系?

2.为什么不能用一种活体染料同时观察多种细胞器?

【目的要求】

1.观察动植物活细胞内线粒体、液泡系的形态、发育和分布 2.了解细胞和细胞器的超活染色技术

【基本原理】

线粒体是细胞内一种重要细胞器,细胞的各项活动所需要的能量,主要是通过线粒体呼吸作用来提供的。活体染色是应用无毒或毒性较小的染色剂真实地显示活细胞内某些结构而又很少影响细胞生命活动的一种染色方法。詹纳斯绿 B(Janus green B)是线粒体的专一性活细胞染色剂,毒性很小,属于碱性染料,解离后带正电,由电性吸引堆积在线粒体膜上。线粒体中细胞色素氧化酶使染料保持氧化状态呈蓝绿色,从而使线粒体显色,而在周围的细胞质中染料被还原,成为无色状态。细胞中的线粒体呈蓝绿色的颗粒。

中性红对液泡系的染色具有专一性,将活细胞中的液泡系染成红色。

【实验用品】

1.器材:显微镜、恒温水浴锅、、剪刀、镊子、解剖刀、载玻片、盖玻片、吸管、牙签、吸水纸

2.试剂:Ringer 液、1/5000 詹纳斯绿B、1/3000 中性红

3.材料:人口腔上皮细胞、洋葱鳞茎内表皮细胞、小麦(或绿豆)幼根根尖

【方法步骤】

1.线粒体的超活染色与观察

1)口腔上皮细胞线粒体的超活染色:1/5000 詹纳斯绿B1-2 滴,口腔上皮细胞(牙签刮取),载玻片于37℃恒温染色10-15min,显微镜下观察。

2)洋葱鳞茎内表皮细胞线粒体的超活染色与观察:1/5000 詹纳斯绿B 溶液1-2 滴,洋葱鳞茎内表皮,载玻片于37℃恒温水浴染色10-15min,显微镜下观察。 2.小麦(或绿豆)幼根根尖液泡系的中性红染色观察

小麦(或绿豆)幼苗根尖(1-2cm)纵切面切片,1/3000 中性红溶液1 滴染色5-10min,载玻片于37℃恒温水浴,盖上盖玻片压扁根尖,显微镜下观察。 【实验结果】

口腔上皮细胞的线粒体分布 洋葱内表皮细胞线粒体分布 植物根尖液泡的中性红染色

【实验报告】

1.绘出人口腔上皮细胞示线粒体的形态与分布并简要分析。 2.绘出绿豆幼根根尖组织液泡系的形态与分布并简要分析 。

实验二 人类细胞中巴氏小体的观察

【课前预习】

什么叫巴氏小体? 【目的要求】

1.了解X染色体失活假设及剂量补偿效应的机制; 2.学习人类性染色质的检查方法。

【基本原理】

巴氏小体(Barr小体)又称X小体:M.l.Barr 等首先发现雌猫的神经细胞间期核中有一个深染的小体,而雄猫没有,故称巴氏小体;由于这个小体与性别及X染色体数目有关,故称X小体(X染色质)。正常女性的两条X染色体在间期一条保持代谢活性,与常染色体一起进行正常活动,另一条DNA复制较晚,呈异固缩状态,没活性,形成X染色质。该失活的染色体在形态学上呈异染色体(即DNA螺旋压的很紧),染色深而致密,呈现三角或椭圆形小体,紧贴核膜内缘,大小约1~1.5 µm,数量为x染色体数减一(特例XXY,XXX核型)。

失活的染色体是随机的,失活状态使得雌性个体两个染色质所携带的两份基因的遗传效应与雄性个体一个X染色体所具有的一份基因的遗传效应基本相当,达到一种剂量补偿效应,是维持雌雄两性生物基因表达一致所特有的遗传效应。

【实验用品】

1.材料:口腔粘膜细胞 2.器材和仪器:显微镜; 3.试剂:固定液(甲醇:冰醋酸=3:1); 改良的苯酚品红(或1%硫堇)染液等。

【方法步骤】 1.取材

口腔粘膜细胞:受检者清水漱口数次,用洁净牙签从女性口腔两侧刮取粘膜,原位刮2~3次,第一次舍去,第2,3次分别涂于干净载玻片上,将刮取物在载玻片上涂片,晾干。

2.固定

将制片置于新配置的甲醇:冰醋酸固定液(3:1)中20min;往载玻片依次滴加95%,70%,50%乙醇及蒸馏水,每次2-3 min;滴加5mol/l盐酸水解约5s;蒸馏水(缓水流)漂洗2-3次,每次10-15 s。

3.染色、制片

在染色缸中染色10~20min(勿干),细水洗去染液,晾干即可镜检。

4.镜检(油镜观察)观察与计数

(1)形态

(2)计数:选择核较大,核质颗粒少,染色均匀清晰、核膜完整的细胞核进行计数,每份标本至少计数50个细胞中X染色质出现得概率。 临床指标:正常值男性为0~3%,女性为20%以上。

【实验结果】

【注意事项】 漱口要干净,在镜检前要洗净载玻片、盖玻片以及显微镜镜头。

【实验报告】

1.绘制巴氏小体的形态。 2.统计巴氏小体出现的概率。

实验三 减数分裂染色体行为的分析

【课前预习】

1.减数分裂各时期的形态学特点是什么?

【目的要求】

1 熟悉减数分裂各时期的形态学特点,加深对减数分裂遗传学意义的认识; 2 学习减数分裂制片方法,了解动植物生殖细胞的形成过程。

【基本原理】

(一)减数分裂是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形式,仅发生在有性生殖细胞(如配子:雌配子和雄配子, 卵细胞和精子)形成过程中的某个阶段.

(二)减数分裂的特点: 1 连续进行两次核分裂, 染色体只复制一次, 结果形成4个核, 每个核只含有单倍体的染色体, 即染色体数目减半; 2 前期特别长, 而且变化复杂, 包括同源染色体的配对, 交换, 分离等.

(三) 减数分裂的过程: 减数分裂I:同源染色体分离

前期I: 持续时间较长

细线期: 染色体呈细的染色线,其上分布很多染色粒,形似念珠;

偶线期: 同源染色体开始配对, 不易与细线期绝对分开

粗线期: 同源染色体完成配对,染色体明显缩短变粗,

双线期: 配对的同源染色体开始分离,染色体图像呈现纽花状

终变期: 染色体缩的更短,呈V, O, 8和X形状,均匀分散,利于计数

中期I 各个二阶体(四分体)排列在赤道面上

后期I 同源染色体分开,移向两极

末期I 移动到两极的染色体解旋恢复到染色质状态 减数分裂II:姐妹染色体分离

(同有丝分裂) 中间期: 时间短,因物种而异 前期II:时间短,同末期I 中期II:染色体排列在赤道面上

后期II:姐妹染色体分离并移向两极

末期II:移动到两极的染色体解旋恢复到染色质状态

(四)植物花粉减数分裂

植物花粉形成过程中,花药中某些细胞分化成小孢子母细胞(2n),每个小孢子母细胞(2n)减数分裂后,产生4个小孢子(单核花粉,n,单倍体)

【实验用品】

1.材料:蚕豆花蕾(2n=12) 2.器材和仪器:显微镜、镊子、解剖针、刀片、载玻片、盖玻片、量筒、滴瓶、切片架、切片盒、15cm培养皿、小培养皿、广口瓶、吸水纸。

3.试剂:甲醇、冰醋酸、95%乙醇、无水乙醇、树胶、改良苯酚品红染色液。

【方法步骤】

(一)取材固定 取材的时间及材料大小必须十分恰当,才能获得更多的花粉母细胞分裂相,以供观察。

蚕豆现蕾后,于上午7~9时摘取茎顶幼小花序,将周围小叶和苞叶去掉,留长约1mm 左右的花苞,放入内装有卡诺氏固定液的广口瓶中,固定3~24小时,转入70%酒精中置冰箱内保存。 (二) 制片观察。

1 剥开已固定好的花蕾取出花药,放于载玻片上;

2 在花药上加一滴改良的苯酚品红染色液,染色10min,边染色边用解剖针剥开花药; 3 加上盖玻片,再把片子放在粗滤纸下,用拇指适力压下,使材料分开,并把周围的染色液吸干;

4 放在显微镜下油镜观察

调节光亮度→低倍镜(10×10)观察(粗调,细调)→高倍镜(40×10)观察→油镜观察:在高倍镜下找到清晰的图像(确定视野),提升聚光镜,在标本中央滴一滴香柏油,使油镜(100×10)镜头浸入到香柏油中,细调至看到清晰图像为止。

用后复原:观察完毕,上悬镜筒,先用擦镜纸擦去镜头上的油,然后沾取少量的二甲苯镜头上的残留的油,最后用擦镜纸擦去镜头上的二甲苯,后将镜体复原。

【实验结果】

1.绘制终变期、中期I、中期II、后期I、后期II细胞图像。 【注意事项】

1.怎样区分各个时期?如中I、中I I,后I I、后I ?

【实验报告】

1. 绘制终变期、中期I、中期II、后期I、后期II细胞图像。 2. 减数分裂的细胞与有丝分裂的细胞有何不同?

普通生物学实验总结

发育生物学实验教案

普通生物学论文

普通生物学教案(李国喜)

普通生物学考研试卷

普通生物学知识总结

《普通生物学》考试大纲

实验生物学试题

生物学教案

初中生物学实验探讨

1普通生物学实验教案
《1普通生物学实验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