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培养学生人文精神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发布时间:2020-03-03 21:10:4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培养学生人文精神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以人为本是现代教育最基本的理念,而人文素养的培养正是以这一理念在语文学科的具体体现,但是,传统的语文教学却片面突出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忽视人文性,导致了教育过程中人文教育的丢失。新的语文课程标准顺应改革需要,把语文课程性质明确界定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体现了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对于语文教学、人才培养、学科发展会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以人为出发点和归宿点的教育,应是将人类优秀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等教育过程,使其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人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的教育。

人文素养的培养不仅使学生终身受益,而且使语文教学面貌焕然一新。它丰富了语文教学的内容,拓展了教学空间,联结了课堂内外,增强了语文教学的趣味性和实践性;它培养了学生阅读理解的独特感受,增强了学生对课文的领悟能力;它培养了学生的人文素养,引导学生关爱生活,关爱生命,关爱他人,有利于积累写作素材,有利于学生以全面的较为丰富的文化底蕴去感受生活并以健康的情感和正确的价值观去审视生活,使得学生的人文素养的积累和教师的语文学科教学相互促进,互为动力,形成良性循环。

一、课堂教学中渗透人文素养

1、深入挖掘教材中的人文成分。文以载道,自古而然。小学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文化因素,有相当数量的课文都具有强烈的道德感染作用。如《长城》、《圆明园的毁灭》能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落花生》、-1-

《古井》蕴含着做人之道,《厄运中的海伦》、《向命运挑战》洋溢着主人公身残志坚、敢于向厄运和命运挑战的坚强不屈、百折不挠的精神……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内容、缘文释道,因道释文,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思想上受到教育,感情上受到熏陶,并从中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科学的世界观。

2、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语文美育对于培养和造就全面发展的人具有重要意义。它的基本内涵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健康的审美观念,培养学生感知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其核心是培养学生具有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美的心灵。小学语文课文篇篇都是经过精心编选的,无不包含着审美情趣和审美追求,无不渗透着人的审美体验和审美倾向。如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字里行间回荡着诗人的乡愁情思,诗句洗练,锤炼字句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中,诗人经过“到”、“过”、“满”、“入”、“渡”、“拂”、“来”、“回”、“吹”等十多个字的反复推敲,仔细品味,精心筛选,觉得都不理想,最后觉得只有“绿”字最为恰当,极富表现力。这样通过咬文嚼字,品词品句,学生不仅领悟了全诗的浓浓乡情,而且欣赏了诗人锤炼语句的非凡功力和高超的艺术技巧,得到美的享受。

3、培养学生亲近自然,善待自然的意识,是语文学科人文教育的重要内容。人本来就是自然之子,是自然的一部分。人类必须臵身于大自然之中,与大自然建立和谐的母子关系。如学完《鸟情》,留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空间,也是一种情感体验的升华。要求学生每人写一句感言,学生们纷纷吐露自己的心声,如“我们需要鸟,就像需要欢乐一样”、“没有

鸟,蔚蓝的天空不再多姿多彩”。表达了他们善待鸟类与鸟儿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望以及内心深处的呼唤。作为教师,我们必须善于挖掘这些内容的人文底蕴,培养学生正确的自然观,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4、建立互动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在对教材人文精神进行挖掘的同时,教师的教学方法同样不可忽视,它直接反映教师的人文素养程度,也直接影响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试想一下,若教师高高在上,威风凛凛,武断否定学生稚嫩的思想、天真的个性,即使再好的富含人文精神的内容也不能使学生感兴趣,所以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的好坏决定了学生人文素养的好坏。教师尊重学生个性,倾听学生心声,肯定学生意见,鼓励学生创新,才能促使学生在接受知识、锻炼能力的同时,热爱生活。

5、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的个性和探究的本能,把学习时间还给学生,把思维空间留给学生,把发展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亲自实践、相互交流、主动探究的过程中,形成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相互协作的品质,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指出:未来的文盲将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承认学生的差异性,因材施教,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熟练的解题技巧,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良好的态度习惯、永远的进取精神、不息的创新意识和敏锐的学习预感性等优良的学习品质,在科技飞速发展、竞争日益激烈、生活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和未来

社会中,通过知识的更新和自我素养的重铸而立于不败之地。

二、生活实践中开展人文素养

语文教师都知道,语文无处不在,课堂仅仅是其中的一扇窗。语文学习可在阅读书报杂志中,可在观看电影电视中,甚至可在每天回家路上的聊天中,可在日常生活的每个角落中。同样,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也应立足于平时,立足于他们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

1、布臵课外阅读,摘抄包含人文精神的素材。人文精神含义丰富,教师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时,要求学生摘抄整理,可将其分门别类,如分为“生命”、“道德”、“哲理”、“友情”、“惜时”等主题。这样,学生的阅读写作水平会逐步提高。

2、鼓励并组织学生参加社会文化活动,丰富学生的人文阅历。如鼓励学生帮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也可以安排学生在春节期间,欣赏每家每户的春联,品味祖国传统文化蕴含的特有的美,感受对联中透露出的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室内洒扫、田间劳作,学生同样能感受到生活的艰辛和甜蜜。

3、倡导社会调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在小学教材中有很多反映环保的课文,如《只有一个地球》、《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等。学了这些课文,我就立足学生生活的环境,让学生去周围走一走、看一看,了解环境污染或环境被破坏的问题,了解为保护环境做出贡献的人和事,如果有弄不懂的环保知识问题,可查一查有关资料。通过调查了解,学生感受到了污水、噪音、废弃物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懂得了环境的绿化美化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知道了人们为保护环境所做的努力。然后将自己了解到的

通过写调查报告、开辩论会等形式展示出来。

时代向我们提出了新的更高的培养目标。时代发展需要合格的人才,合格的人才不能缺少人文素养。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叔子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没有现代科学,没有先进技术,一打就垮;同时,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没有优秀传统,没有人文精神,不打自垮。”人文素养的培养至关重要,人文素养的培养方法有多种多样,值得我们注意的问题是不能架空人文素养的培养和积累,要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与工具性结合起来,而且,需要长期的不断积累。因为人文素养本身是无形的,它必须落实到课内课外阅读的一点一滴中,落实到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中。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人文素养的积累正如春雨的滋润必将伴随学生的一生,必将渗透在语文教师的心血中,也必将换来桃李的芬芳和参天的栋梁。

构建和谐课堂,促进学生发展

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和谐发展

关爱学生健康成长促进学校和谐发展.

创新德育模式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创新德育工作方式 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创新德育工作方式_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弘扬人文精神 促进医患和谐

培育优秀人文精神促进垫江和谐发展

浅谈理工科院校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

依托社团活动,深化“自我教育”,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培养学生人文精神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培养学生人文精神促进学生和谐发展.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