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金融学简答题

发布时间:2020-03-04 00:52:3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重点简答论述: 1.法定存款准备率的优点与不足。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指一国中央银行规定的商业银行和存款金融机构必须缴存中央银行的法定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率。 优点:(1)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通过决定或改变货币乘数来影响货币供给,即使准备金率调整的幅度很小,也会引起货币供应量的巨大波动。(2)即使商业银行等存款机构由于种种原因持有超额准备金,法定存款准备金的调整也会产生效果。

缺点:(1)由于准备金率调整的效果较强烈,其调整对整个经济和社会心理预期都会产生显著的影响,不宜作为中央银行调控货币供给的日常性工具,这致使它有了固定化的倾向;(2)存款准备金对各类金融机构和不同种类的存款的影响不一致,因而货币政策实现的效果可能因这些复杂情况的存在而不易把握。 2.货币制度及其主要内容。

货币制度是国家队货币的有关要素、货币流通的组织管理等加以规定所形成的制度。⑴规定货币材料;⑵规定货币单位;⑶规定流通中的货币种类;⑷对货币法定支付偿还能力的规定;⑸规定货币铸造发行的流通程序;⑹货币发行准备制度的规定。 3.中央银行业务活动的原则。

不以盈利为目标;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维护金融和经济稳定;保持资产的流动性,以备商业银行和政府之需,需要时,过多发行货币会破坏正常的货币、信用秩序;保持业务的公开性,影响公众,以便形成合理预期,增强货币政策效应使其活动置于公众的监督之下

4.货币政策时滞及其分类

货币政策时滞:从货币政策制定到最终影响各经济变量,实现政策目标所经过的时间,也就是货币政策传导过程所需要的时间。货币政策时滞可分为内部时滞和外部时滞,二者的划分是以中央银行为界限的,一般货币政策时滞更多是指外部时滞,内部时滞又分为认识时滞和行动时滞两部分。

内部时滞是指中央银行从认识到制定实施货币政策的必要性,到研究政策措施和采取实际行动所经过的时间,也就是中央银行内部认识、讨论、决策的时间。外部时滞是指从中央银行采取行动到对政策目标产生影响所经过的时间,也就是货币对经济起作用的时间。

5.通货膨胀及其判定的主要指标。

是指由于货币供给过多而引起的货币贬值、物价普遍上涨的货币现象。指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批发物价指数、国内生产总值平减指数、隐蔽型通货膨胀的测定。

6.简述金融压制论与金融深化论的意义和不足之处。

意义:(1)强调了金融体制和政策在经济发展中的核心地位,在经济和金融理论中第一次把金融业和经济发展密切的结合起来,克服了传统经济发展理论对金融部门的忽视;(2)在货币和金融理论方面,该理论批判了传统的经济理论。还提出财政、外贸政策配套改革的一些建议,要求减少人为干预,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3)剖析了依赖外资和外援的危害性,指出过多的外资和外援反而会削弱本国的经济基础,加剧对本国金融的抑制和扭曲;(4)该理论反对把经济发展看做是“生产力均等的同质资本的积累”,其暗含的意义是,发展中国家应多注意中小企业的改造和提高,而不能只重视现代大企业。

不足:很多国家实施了金融体制改革以后,国内的金融形势却变得更加糟糕,银行不良资产继续增加,许多公司和银行纷纷倒闭。因此解除不合理的管制或过度干预是必要的,但过分强调金融自由化、完全自由放任则是行不通的。要改变经济发展落后的局面,仅解决金融问题、强调金融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是远远不够的。 7.简述回购协议市场的交易对象和特点。

回购协议市场交易对象:回购交易是以签订协议形式进行的,但协议的标的物却是有价证券;回购协议的期限从1日到数月不等,期限只有1天的称为隔夜回购,1天以上的统称为期限回购。我国回购协议市场上的交易对象是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的,可用于在回购协议市场进行交易的政府债券、中央银行债券及金融债券。

交易特点:(1)流动性强;(2)安全性高;(3)收益稳定且超过银行存款收益;(4)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利用回购协议融入的资金不属于负债业务,不用缴纳存款准备金。 8.金融监管及其必要性。

金融监管: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金融监管是指金融监管当局依据国家法律法规的授权对整个金融业,包括金融机构以及金融机构在金融市场上所有的业务活动实施的监督管理。广义的金融监管是在上述监管之外,还包括了金融机构内部控制与稽核的自律性监管、同业组织的互律性监管、社会中介组织和舆论的社会性监管等。

(1)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因为在现实经济运作中,由于存在垄断、价格粘性、市场信息不对称、外部负效应等情况,竞争有效发挥作用的各种条件在现实中不能得到满足,从而导致经常性的市场失效。因此,需要借助政府的力量,从市场外部通过法令、政策和各种措施对市场主体及其行为进行必要的管制,以弥补市场缺陷。

(2)金融业在国民经济中的特殊重要地位和作用金融业的稳定与效率直接影响国民经济的运作与发展,甚或社会的安定,由此决定了必须通过对金融业的严加监管来克服市场缺陷,控制金融机构的经营风险,避免发生国内外金融风险的“多米诺骨牌效应” ,保证金融体系的安全和有效运行。 (3)金融业的内在风险与其他行业相比,金融业是一个特殊的高风险行业,这种特殊性决定了国家特别需要对该行业进行监管。△经营对象和经营关系的特殊性; △金融机构负债、自有资本、资产的特殊性; △金融机构风险管理能力的局限性.(4)金融业的公共性:△金融业活动面对的是社会公众,金融机构的经营活动及其成果都对社会公众产生影响。△金融业具有相对垄断性, 为了防止可能带来的不公平和信息不对称造成的评价、选择及其约束困难,需要通过金融监管约束金融机构的行为,保护公众利益。

(5)维护金融秩序,保护公平竞争,提高金融效率良好的金融秩序是保证金融安全的重要前提,公平竞争是保持金融秩序和金融效率的重要条件。

9.简单分析国际收支失衡的经济影响。

(1)国际收支逆差对经济的影响:在开放经济下,一国国际收支逆差对其内外经济都会产生重要影响。首先,会对本币造成强大的贬值压力;其次,如果一国政府为保证其货币汇率稳定而动用国际储备调节国际收支,则这又将导致对内货币供给的减少及国内经济的萎缩,从而最终导致国内生产的下降和失业率的提高。同时,国内经济的紧缩会导致资本的大量流出,进一步加剧本国资金的稀缺性,进而促进利率上升、投资下降,导致对商品市场的需求进一步下降。最后,以国际储备来弥补长期性的逆差,将导致一国对外资产的持续减少,有损国家信用。

(2)国际收支顺差对经济的影响:首先,持续的国际收支顺差会使本币产生巨大的升值压力,引起短期资本流入大量增加,冲击外汇市场,造成汇率波动,而汇率波动又强化了外汇投机,进一步加剧外汇市场的动荡。其次,国际收支的顺差将使得一国货币当局在积累大量的国际储备的同时被迫扩大货币供给量,这有可能导致通货膨胀。最后,从贸易伙伴国的角度考虑,当一国出现国际收支盈余时,其贸易伙伴国相应的就是国际收支赤字国,这容易引起国际经济交往中的贸易摩擦和冲突,从而导致国际交易成本的上升。

10.同业拆借市场有的特点。

1对进入市场的主题有严格限制2融资期限较短3交易手段较为先进,手续比较简单,成交时间较为迅捷4交易额较大,一般不需要担保或抵押,完全是一种信用交易5利率有供求双方协定,可以随行入市 11.简述基础货币及其主要投放渠道。

基础货币——又称强力货币或高能货币,是指处于流通界为社会公众所持有的现金及银行体系准备金(包括法定存款准备金和超额准备金)的总和。基础货币作为整个银行体系内存款扩张、货币创造的基础,其数额大小对货币供应总量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基础货币的投放渠道:(1)国外资产业务:主要是在外汇市场买卖外汇黄金,变动国外资产。(2)对政府债权:在公开市场上购买政府债券、向财政透支或直接贷款,变动对政府债权。(3)对金融机构债权:对商业银行办理再贴现或发放再贷款,变动对金融机构债权。 12.简述金融监管目标、原则和内容。

目标:分为一般目标和具体目标。一般目标是促成建立和维护一个稳定、健全和高效的金融体系,保证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健康的发展,从而保护金融活动各方特别是存款人的利益,推动经济和金融的发展。虽然各国情况不同,但监管目标具有一致性,具体目标通常称为三大目标体系:第一,维护金融业的安全与稳定;第二,保护公众利益;第三,维持金融业的运作秩序和公平竞争。 金融监管的基本原则是:(1)监管主体的独立性原则。(2)依法监管原则。(3)“内控”与“外控”相结合的原则。(4)稳健运行与风险预防原则。(4)母国与东道国共同监管原则。

金融监管的主要:(1)市场准入的监管。(2)市场运作过程的监管。(3)市场退出的监管。 13.通货膨胀的类型。

需求拉上、成本推动、结构因素以及供给不足、预期不当、体制制约

通货膨胀中的物价上涨存在公开和隐蔽两种类型。在公开型通货膨胀下,货币贬值所导致的物价水平的上涨会完全通过物价指数的上涨表现出来;而在隐蔽型通货膨胀下,政府会因某种原因,对一般物价和工资实行严格管制,并对某些必需品采取津贴和配给措施以保持市价平稳,这样,物价水平的上涨并不反映在公开的物价指数上,而是通过抢购惜售、有价无货、黑市猖獗、以物易物等扭曲现象反映出来,导致居民实际消费水平下降。一旦政府撤销管制,物价上涨就会公开暴露出来。 14.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的种类。

根据货币政策工具的调节职能和效果来划分,货币政策工具可分为以下三类: 货币政策工具

一、常规性货币政策工具

或称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指中央银行所采用的、对整个金融系统的货币信用扩张与紧缩产生全面性或一般性影响的手段,是最主要的货币政策工具,包括:①存款准备金制度 ②再贴现政策 ③公开市场业务,被称为中央银行的“三大法宝”。主要是从总量上对货币供应时和信贷规模进行调节。

二、选择性的货币政策工具

是指中央银行针对某些特殊的信贷或某些特殊的经济领域而采用的工具,以某些个别商业银行的资产运用与负债经营活动或整个商业银行资产运用也负债经营活动为对象,侧重于对银行业务活动质的方面进行控制,是常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必要补充,常见的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主要包括: ①消费者信用控制; ②证券市场信用控制; ③不动产信用控制; ④优惠利率; ⑤预缴进口保证金; ⑥其它政策工具。

三、补充性货币政策工具

其它政策工具,除以上常规性、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外,中央银行有时还运用一些补充性货币政策工具,对信用进行直接控制和间接控制。包括: ①信用直接控制工具,指中央银行依法对商业银行创造信用的业务进行直接干预而采取的各种措施,主要有信用分配、直接干预、流动性比率、利率限制、特种贷款; ②信用间接控制工具,指中央银行凭借其在金融体制中的特殊地位,通过与金融机构之间的磋商、宣传等,指导其信用活动,以控制信用,其方式主要有窗口指导、道义劝告。 15.长期国际资本流动与短期国际资本流动的区别。

1)投资目的不同;(2)投资期限与稳定性不同;(3)对一国货币供应量影响不同;(4)对汇率、利率影响不同。 16.简述发展中国家货币金融发展的特征。

(1)货币化程度低下。货币的作用范围小,各种金融变量的功能难以发挥,金融宏观调控的能力差。

(2)金融体系呈二元结构,即现代化金融机构与传统金融机构并存。以现代化管理方式经营的大金融机构主要集中在经济和交通发达的大城市里营业,以传统方式经营的小金融机构主要分布在农村和落后偏远的小城镇。

(3)金融市场落后。由于各经济单位之间相互隔绝,无法通过金融市场来多渠道、多方式、大规模地组织和融通资金。 (4)政府对金融实行过度干预,对金融活动作出种种限制。主要是对利率和汇率实行严格管制和干预,对一般金融机构的经营活动进行强制性干预,采取强制措施对金融机构实行国有化。 17.简述国际储备的含义和作用。

是指一国官方所拥有的可随时用于弥补国际收支赤字、维持本国货币汇率的国际间可接受的一切资产。其作用:

(1)一国发生国际收支困难时起缓冲作用。如果是短期暂时性的国际收支困难,一国政府可以通过国际储备融资予以解决,而不必采取影响整个宏观经济的财政货币政策来调节,因为后者付出的调整代价较大。

(2)用于干预外汇市场,稳定本币汇率。当本币汇率在外汇市场上由于非正常投机炒作而大幅波动时,一国政府可动用外汇储备加以干预。一方面,出售外汇储备购入本国货币可以阻止本币汇率大幅贬值;另一方面,购入外汇储备而抛出本国货币可防止本币过度升值。

(3)可作为外债还本付息的最后信用保证,并有助于提高国际资信。国际上各大专业评估机构在评估各国借款资信和国家信用风险时,国际储备的数额是其参考的重要指标。一国持有的国际储备数量,是其国家信用的充分体现,可以作为该国政府对外借款的保证;。

18.影响货币均衡实现的主要因素。

利率是货币均衡实现的基本手段。除了利率机制发挥作用以外,还有以下影响因素:中央银行的市场干预和有效调控;国家财政收支要保持基本平衡;生产部门结构要基本合理;国际收支必须保持基本平衡。 19.结合利率发挥作用应具备的条件,论述我国应如何充分发挥利率的作用。

利率的一般作用:

1、利率在宏观经济活动中的作用:利率能够调节社会供给;利率可以调节投资;利率可以调节社会总供求。

2、利率在微观经济活动中的作用:对企业而言,利率能够促进企业加强经济核算,提高经济效益;对个人而言,利率能够影响其经济行为,一方面能诱发和引导人们的储蓄行为,另一方面引导人们选择金融资产。条件:市场化的利率机制;灵活的利率联动机制;适当的利率水平;合理的利率结构。我国要充分发挥利率作用需要创造条件:

1、需要改善利率发挥作用的环境,真正的建立起强有力的利益约束和诱导机制;

2、应逐步减少国家对利率的直接管制和授信限量的控制,使利率的决定于变动主要受制于经济内在规律的支配;还应努力发展金融市场,扩大利率的作用范围与影响;

3、应改革现行的利率机制,逐步实现利率决定的市场化;

4、在各种利率之间建立灵活的联动机制。

20.结合商业银行的经营体制,论述我国目前商业银行经营体制的特点以及发展趋势。

商业银行的经营体制主要有职能分工型和全能型。在职能分工型即分业模式下,只有商业银行能吸收使用支票的活期存款,且一般以发放一年以下的短期工商信贷为其主要业务。在全能型即混业经营模式下,商业银行可以经营一切银行业务,包括各种期限和种类的存款与贷款以及证券业务等。1995年,我国明确对金融业实行“分业经营,分业管理”的体制。

发展趋势: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由于商业银行作为信用中介的地位受到削弱,银行发展的重心和银行竞争的焦点已逐渐转向金融服务领域,以服务为重点的经营管理理论应运而生。主要有资产负债外管理理论和全方位满意管理理论。资产负债外管理理论提倡从正统的银行资产、负债业务以外去寻找新的经营领域,开辟新的盈利源泉。全方位满意管理理论是在全面质量管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强调企业全体与顾客满意的管理概念。顾客的绝对满意是这一理论的主要关心点和立足点,在追求“顾客绝对满意”的目标下,变革银行文化和组织制度。

21.在简述布雷顿森林体系主要内容和缺点的基础上简要评价布雷顿森林体系。 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以1944年7月在“联合国同盟国家国际货币金融会议”上通过的《布雷顿森林协定》为基础建立的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货币体系。主要内容是:(1)以美元作为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实行“双挂钩”的国际货币体系;(2)实行固定汇率制;(3)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通过预先安排的资金融通措施,保证向会员国提供辅助性储备供应;(4)会员国不得限制经常性项目的支付,不得采取歧视性的货币措施。

但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缺点:(1)美国利用美元的特殊地位,扩大对外投资,弥补国际收支逆差,操纵国际金融活动。(2)各国以美元为主要储备资产,这本身就有不稳定性。易引起国际清偿能力不足 (3)固定汇率有利于美国输出通货膨胀,加剧世界性通货膨胀,而不利于各国利用汇率的变动调节国际收支平衡。

布雷顿森林体系从1944年建立到1974年崩溃经历了30年的时间,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全球经济贸易的发展,特别是 60 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高速增长发挥过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首先,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等同于黄金,起着黄金的补充作用,弥补了国际清偿能力的不足。其次,固定汇率制使汇率保持相对的稳定,消除了国际贸易及对外投资的汇率风险,为资本主义世界的贸易、投资和信贷的正常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第三,创立了国际金融政策协调合作的新模式。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的常设机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促进国际货币合作和建立多边关系方面起着积极作用,特别是对会员国提供各种贷款,缓解了会员国国际收支困难,减少了国际收支不平衡对经济发展的制约,促进了世界经济的稳定增长。

但是布雷顿森林体系也存在弊端,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显现。因为在这种汇率制度下,各国要么消极地管制对外贸易,要么放弃稳定国内经济的政策目标。20世纪60年代以后,美国外汇收支逆差大量出现,使黄金储备大量外流,60年代末出现黄金储备不足抵补短期外债的状况,导致美元危机不断发生。进入70年代,美元危机更加严重,1974年4月1日起,国际协定上正式排除货币与黄金的固定关系,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彻底瓦解,取而代之的是牙买加体系。 22.在比较浮动汇率制和固定汇率制优缺点的基础上,简述我国目前实行的汇率制度。

与固定汇率相比浮动汇率制优点:1) 它具有自发调节国际收支的功能;2) 它有助于遏制大规模的外汇投机风潮;3) 它使各国政府摆脱了固定汇率制对经济政策自主权的约束;4) 它有更强的适应世界经济环境的生命力;5)它有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浮动汇率制的缺陷:1)汇率波动给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活动带来外汇风险,从而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它们的顺利发展。2)它削弱了固定汇率制下的货币纪律,助长了货币政策中的通货膨胀倾向,各国政府无需通过抑制通货膨胀来履行维持固定汇率的义务。3)它会助长金融泡沫,即金融资产价格高于其实际价值。4)在浮动汇率制下,实行钉住汇率制的货币特别容易受到国际投机资本的冲击。

1994年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建立了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2005年7月实行参考篮子货币,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1985年以后我国实行的是官定汇率和外汇调剂价并存的双重汇率制,1994年的改革将两种汇率并轨,形成了单一汇率。

23.如何理解不同体制下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你认为现阶段我国中央银行应如何运用货币政策工具?

①一般性政策工具:是指西方国家中央银行多年来采用的三大政策工具,即法定存款准备率、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这三大传统的政策工具有时也称为“三大法宝”,主要用于调节货币总量。

法定存款准备率:是指以法律形式规定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将其吸收存款的一部分上缴中央银行作为准备金的比率。存款准备金政策的优点:(1)中央银行具有完全的自主权,它是三大货币政策工具中最容易实施的手段;(2)存款准备率的变动对货币供应量的作用迅速;(3)准备金制度对所有的商业银行一视同仁,所有的金融机构都同样受到影响。其不足之处在于:(1)作用过于巨大,不宜作为中央银行日常调控货币供给的工具;(2)其政策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受商业银行超额存款准备的影响。

再贴现政策:是指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持有未到期票据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时所作的政策性规定。再贴现政策一般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再贴现率的确定与调整;二是规定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的资格。再贴现业务的主要优点是,它有利于中央银行发挥最后贷款者的作用,并且既能调节货币供给的总量,又调节货币供给的结构。再贴现业务的主要缺点是再贴现业务的主动权在商业银行,而不在中央银行,这就限制中央银行的主动性;再贴现率的调节作用有限,并具有顺经济走势的倾向。

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有价证券,以此来调节市场货币量的政策行为。公开市场操作的优越性:(1)中央银行通过公开市场业务可以直接调控银行系统的准备金总量,使其符合政策目标的要求。(2)中央银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可以“主动出击”,确保货币政策具有超前性。(3)可以对货币供应量进行微调。(4)可以通过公开市场进行连续性、经常性及试探性的操作,也可以进行逆向操作,以灵活调节货币供应量。其缺点在于收效较慢,且公开市场业务的进行对金融和经济外部环境的要求较高。三者需配合使用。

②对某些特殊领域的信用进行调节的工具称为选择性的货币政策工具。包括消费信用控制、证券市场信用控制、不动产信用控制、优惠利率、预缴进口保证金。

③其他政策工具主要有两类,一类是直接信用控制;另一类是间接信用指导,如道义劝告和窗口指导,这些工具虽无法律效力,但由于中央银行的政策目的与商业银行的经营发展总体上的一致性,所以在实际中这种做法的作用非常巨大。

④中国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也必须立足于中国的经济客观环境,而不能生搬硬套其他国家的经验。我国现阶段应大力推动货币政策工具由直接调控为主向间接调控转化。过渡时期共存的货币政策工具有再贷款、利率、存款准备金、公开市场业务与再贴现等数种,其中应日趋淡化直接调控工具的影响,逐步强化间接调控工具的作用。1998年初,我国取消贷款限额管理,向间接金融调控迈出了重要一步。

金融学简答题

金融学

金融学

金融学

金融学

金融学

金融学

金融学

金融学

上海交通大学网院金融学导论期末复习之简答题

金融学简答题
《金融学简答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